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晶 关欣 +2 位作者 梁伯平 梁春卉 梁蓉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6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25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93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测量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IMT)、血流频谱参数及观察斑块的存在与否,了解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25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93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测量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IMT)、血流频谱参数及观察斑块的存在与否,了解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斑块发生率增加(P<0.01),颈动脉内径增大,血流速度减低,阻力和搏动指数增加。随着原发性高血压分级增高及病程延长,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斑块Crouse积分增加(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密切,有助于监测原发性高血压的进展及预后,对其防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显像
下载PDF
宁心痛颗粒干预模型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同启 顾宁 +2 位作者 陈志亮 黄成明 潘志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42-1046,共5页
目的:观察宁心痛颗粒对动脉粥样(AS)易损斑块的稳定作用,探讨宁心痛颗粒稳定易损斑块的机制。方法:采用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加高脂饲料喂养结合转染p53基因、中国斑点蝰蛇毒和组胺触发建立兔AS易损斑块模型,分别予宁心痛颗粒、血脂康胶囊干... 目的:观察宁心痛颗粒对动脉粥样(AS)易损斑块的稳定作用,探讨宁心痛颗粒稳定易损斑块的机制。方法:采用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加高脂饲料喂养结合转染p53基因、中国斑点蝰蛇毒和组胺触发建立兔AS易损斑块模型,分别予宁心痛颗粒、血脂康胶囊干预,以普通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斑块形态及NF-κB、MCP-1、MMP1的局部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F-κB、MCP-1、MMP1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宁心痛颗粒与血脂康胶囊均能够增加纤维帽厚度及纤维帽厚度/IMT比值,降低IMT(P<0.05),两药物作用相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易损斑块模型组AS斑块处均有NF-κB、MCP-1、MMP1的局部表达,表达强度较空白组明显增强(P<0.05),宁心痛颗粒高剂量与血脂康胶囊均能够降低NF-κB、MCP-1、MMP1的表达水平(P<0.05),宁心痛颗粒高剂量与血脂康胶囊作用相当。Western blot检测模型组斑块局部NF-κB、MCP-1、MMP1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5),宁心痛颗粒与血脂康胶囊均能够降低NF-κB、MCP-1、MMP1蛋白水平,血脂康胶囊组NF-κB、MMP1水平略低于宁心痛颗粒高剂量组,宁心痛颗粒高剂量组NF-κB、MMP1水平低于宁心痛颗粒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宁心痛颗粒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从而达到稳定AS易损斑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宁心痛颗粒 机制研究
原文传递
稳消颗粒对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霍清萍 梁芳 +3 位作者 李金菩 王宇新 孔林 王兵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29-31,共3页
目的观察稳消颗粒对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 )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稳消颗粒组、辛伐他汀组。除正常组... 目的观察稳消颗粒对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 )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稳消颗粒组、辛伐他汀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给与高脂饮食,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根据体重比例折算临床剂量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药物治疗8周后处死动物,取腹主动脉根部行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兔腹主动脉根部动脉粥样硬化MCP-1、 TNF- α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稳消颗粒组、辛伐他汀组MCP-1、 TNF- α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稳消颗粒组与辛伐他汀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稳消颗粒可抑制MCP-1、 TNF- α的表达,益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治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消颗粒 动脉粥样硬化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肿瘤坏死因子-Α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胰岛素信号通路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9
4
作者 陈灿 刘江华 +1 位作者 祖旭宇 文格波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62-66,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性血管病变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最终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死于AS相关并发症。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胰岛素受体广泛分布于全身各个器官和...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性血管病变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最终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死于AS相关并发症。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胰岛素受体广泛分布于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胰岛素受体信号通路的激活对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信号通路 动脉粥样硬化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丹参酮ⅡA上调ABCA1表达促进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 被引量:8
5
作者 胡海燕 李跃艳 +3 位作者 李春霞 李兴 陈梦华 周寿红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88-495,共8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鼠源巨噬细胞性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鼠源性巨噬细胞株,用ox-LDL(50μg/mL)孵育细胞以诱导泡沫细胞,同时用不同质量浓...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鼠源巨噬细胞性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鼠源性巨噬细胞株,用ox-LDL(50μg/mL)孵育细胞以诱导泡沫细胞,同时用不同质量浓度的丹参酮ⅡA(10-5,10-4和10-3mol/L)处理。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荷脂情况,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游离胆固醇(free cholesterol,FC)和胆固醇酯(cholesteryl ester,CE)的水平。采用[3H]标记的胆固醇测定胆固醇流出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Ox-LDL处理48 h后,与正常巨噬细胞相比,油红O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性增加,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细胞内可见大量的脂滴,形态多呈不规则形。与泡沫细胞模型相比,10-4或10-3mol/L丹参酮ⅡA处理组油红O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细胞内脂滴明显减少,细胞体积明显缩小。与泡沫细胞模型组相比,10-4或10-3mol/L丹参酮ⅡA显著性降低了细胞内TC,FC,CE水平和CE/TC比值,显著性增加了细胞胆固醇流出率和ABCA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丹参酮ⅡA可抑制ox-LDL诱导的鼠源巨噬细胞性泡沫细胞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丹参酮ⅡA增加泡沫细胞中ABCA1的表达,促进胆固醇流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泡沫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流出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下载PDF
Ⅳ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亚类组成及含量 被引量:8
6
作者 勾蓝图 傅明德 +2 位作者 徐燕华 杨鲁川 刘宇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97-600,共4页
目的探讨Ⅳ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亚类含量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双向电泳—免疫印迹检测法分析132例Ⅳ型高脂血症患者和163例正常对照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亚类的组成及含量。结果与血脂正常组比较,Ⅳ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前β1-... 目的探讨Ⅳ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亚类含量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双向电泳—免疫印迹检测法分析132例Ⅳ型高脂血症患者和163例正常对照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亚类的组成及含量。结果与血脂正常组比较,Ⅳ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前β1-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3a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2a、高密度脂蛋白2b含量显著降低(P<0.01)。无论是血脂正常者还是Ⅳ型高脂血症患者,女性前β1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3b含量均显著低于男性(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2b则显著高于男性(P<0.01)。相关分析发现,Ⅳ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甘油三酯、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前β1-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3a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2b、高密度脂蛋白2a含量显著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Ⅳ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小颗粒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增加而大颗粒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减少,表明高密度脂蛋白成熟代谢过程受阻,胆固醇逆向转运作用减弱;此外,与男性相比,无论是血脂正常者还是Ⅳ型高脂血症患者,女性小颗粒高密度脂蛋白含量较少而大颗粒高密度脂蛋白含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高密度脂蛋白亚类 双向电泳-免疫印迹检测法 Ⅳ型高脂血症 甘油三酯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血小板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婧 宋亚楠 黄浙勇 《中国临床医学》 2017年第4期638-643,共6页
血小板是由骨髓巨核细胞生成的一类重要血细胞,主要参与机体止血、凝血、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且在维持机体血管损伤修复平衡、保持内环境稳定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血小板还可与多种细胞及因子结合,参与级联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 血小板是由骨髓巨核细胞生成的一类重要血细胞,主要参与机体止血、凝血、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且在维持机体血管损伤修复平衡、保持内环境稳定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血小板还可与多种细胞及因子结合,参与级联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小板通过各种表面受体、胞内信号转导分子、多种细胞因子实现其功能。血小板及相关分子的研究和应用,对于阐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机制十分重要,在监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因子 分子成像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 被引量:7
8
作者 袁征 王晓燕 +3 位作者 曾玉梅 董伟 陈多恩 王国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大鼠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以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饮食对照组、高蛋氨酸饮食组、高蛋氨酸+叶酸饮食组、高半胱氨酸饮食组。每组6只... 目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大鼠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以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饮食对照组、高蛋氨酸饮食组、高蛋氨酸+叶酸饮食组、高半胱氨酸饮食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普通饲料加1.7%蛋氨酸;普通饲料加1.7%蛋氨酸和0.006%叶酸;普通饲料加1.2%半胱氨酸。饲养6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冠状动脉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结果喂以高蛋氨酸饲料6周,可诱导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正常饮食对照组比较,高蛋氨酸饮食组大鼠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显著升高(P<0.01),冠状动脉内皮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强;高蛋氨酸+叶酸饮食组大鼠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高蛋氨酸饮食组显著降低(P<0.01),其冠状动脉内皮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水平也降低;高半胱氨酸饮食组大鼠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以及冠状动脉内皮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水平与正常饮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促进了大鼠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叶酸
下载PDF
额尔敦-乌日勒对家兔AS易损斑块模型MCP-1与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乌兰其其格 麻春杰 +3 位作者 吴伟红 那日苏 布和朝鲁 邸彦清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226-3228,共3页
目的:观察额尔敦-乌日勒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模型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稳定斑块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将50只家兔分为正常组10只,实验组40。实验组利用复合因素建立家兔A... 目的:观察额尔敦-乌日勒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模型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稳定斑块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将50只家兔分为正常组10只,实验组40。实验组利用复合因素建立家兔AS易损斑块模型。实验24周取材,观察主动脉的病理形态学,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和斑块内MCP-1、NF-κB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额尔敦组的血清TC、TG、LDL-C水平降低(P<0.05);主动脉病变程度相对较轻,FCT、FCT/IMT均高于模型组(P<0.01);同时明显降低斑块内MCP-1和NF-κB的表达(P<0.01)。结论:额尔敦-乌日勒可能通过影响NF-κB活性,降低MCP-1的表达,从而发挥抗AS的形成、发展和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敦-乌日勒 动脉粥样硬化 MCP-1 NF-ΚB 兔子
原文传递
氧自由基与心血管疾病
10
作者 于冬雁 刘琼 +1 位作者 陈念祖 王敏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00年第3期116-120,共5页
随着氧自由基(OFR)在疾病中的研究日趋深入,大量的资料证实氧自由基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淋巴细胞与心力衰竭的关系诸方面的发生、发展均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氧自由基 心血管疾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肌缺血
下载PDF
蒺藜总皂苷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颖 张波 +2 位作者 殷惠军 蒋跃绒 史大卓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GSTT)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50只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喂普通饲料,其余40只给予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再随机分为4组:①模型组10只,继续喂高脂饲料;②小剂量组10...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GSTT)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50只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喂普通饲料,其余40只给予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再随机分为4组:①模型组10只,继续喂高脂饲料;②小剂量组10只,喂以高脂饲料和GSTT,每只6.3mg/(kg·d)只;③大剂量组10只,喂高脂饲料和GSTT,每只12.6mg/(kg·d);④阳性药物对照组,喂以高脂饲料和辛伐他汀每只2.35mg/(kg·d),2周后,测定血脂及血清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STT大、小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CRP、VCAM-1水平显著降低(P<0.01),GSTT大剂量组血清MCP-1明显降低,而GSTT小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对血清MCP-1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蒺藜总皂苷具有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总皂苷 C-反应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氧化应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闫洁 刘国荣 +1 位作者 李月春 王宝军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7-240,共4页
氧化应激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涉及线粒体损伤、自由基释放,脂质过氧化、磷脂酶激活以及炎症介质释放等多种病理生理学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在动脉粥样硬化的... 氧化应激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涉及线粒体损伤、自由基释放,脂质过氧化、磷脂酶激活以及炎症介质释放等多种病理生理学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其相互关系,有助于加深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并采取针对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性应激 活性氧 脂质过氧化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1-烷基-2-乙酰 甘油磷酸胆碱酯酶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曲格列酮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 1表达及胆固醇流出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甘淋 彭家和 +3 位作者 鲁立 申丽丽 张迁 江渝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研究曲格列酮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表达及胆固醇流出的影响。方法:采用液体闪烁计数法测定曲格列酮处理后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检测曲格列酮处理后THP-1巨噬细胞源... 目的:研究曲格列酮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表达及胆固醇流出的影响。方法:采用液体闪烁计数法测定曲格列酮处理后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检测曲格列酮处理后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 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变化。结果:经曲格列酮处理后,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胆固醇流出具有时间依赖性的增加,从0h的1.82%上升到24h的7.61%。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ABCA1也均随着曲格列酮作用时间增加而表达上调。结论:曲格列酮能增加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表达和胆固醇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流出 ABCAl PPARΓ AS
下载PDF
支架成形术治疗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附27例报告 被引量:3
14
作者 曾昭凡 肖占祥 +2 位作者 戚悠飞 罗海梅 莫泽来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3-696,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成形术治疗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来应用支架成形术治疗的27例ARA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定期(术后1,3,6,12个月)随访检测肾动脉狭窄率,肾动脉阻力指数(RI),血压,血肌酐(SCr)... 目的:探讨支架成形术治疗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来应用支架成形术治疗的27例ARA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定期(术后1,3,6,12个月)随访检测肾动脉狭窄率,肾动脉阻力指数(RI),血压,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及服用降压药物的种数。结果:27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各时间点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年随访期间,肾动脉再狭窄发生率14.8%(4/27),肾动脉RI改善率92.6%(25/27),收缩压改善率85.2%(23/27),舒张压改善率74.1%(20/27),SCr改善率66.7%(18/27),GFR改善81.5%(22/27),服用降压药物种数减少63.0%(17/27)。结论:应用支架成形术治疗ARAS能明显改善肾功能,降低血压,减少口服降压药种类,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梗阻 外科学 动脉粥样硬化 支架
原文传递
缬沙坦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永利 成蓓 马志强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8),高胆固醇饮食组(1%胆固醇+5%猪油颗粒饲料,n=8),...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8),高胆固醇饮食组(1%胆固醇+5%猪油颗粒饲料,n=8),缬沙坦组[10mg/(kg.d),n=8],喂养12周。对各组兔采血进行血脂测定,主动脉内膜/中膜比值测定,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兔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结果缬沙坦组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mRNA的表达较高胆固醇饮食组明显增加(1.75±0.23比1.12±0.16,P<0.05),缬沙坦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的表达较高胆固醇饮食组明显减少(1.14±0.22比1.95±0.32,P<0.05)。缬沙坦组白细胞介素6水平较高胆固醇饮食组明显减少(32.42±6.12比83.73±5.42ng/L,P<0.05)。缬沙坦组内膜/中膜厚度比值较高胆固醇饮食组明显减少(P<0.05)。缬沙坦组及高胆固醇饮食组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无显著性,但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缬沙坦抑制兔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其机制可能是增加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白细胞介素6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羟苯磺酸钙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莹 李彩 +1 位作者 朱峰 金笑平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以液氮冻伤术在兔右颈总动脉处建立AS斑块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治疗组给予高脂饲料加...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以液氮冻伤术在兔右颈总动脉处建立AS斑块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治疗组给予高脂饲料加羟苯磺酸钙0.15 mg·g-1·d-1喂养8周。分别于实验前及实验8周后取血,ELISA测定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8周后处死动物,取右颈总动脉,光镜和电镜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兔右颈总动脉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表达。结果:8周后,模型组兔血管内膜具有典型的AS斑块表现,治疗组兔血管内膜AS斑块病变轻微;2组兔颈动脉局部可见PAI-1和MMP-9蛋白表达,但治疗组的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ET-1显著降低,NO、VEGF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ET-1降低幅度大于模型组,NO、VEGF升高幅度大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通过减少血管壁局部组织中PAI-1和MMP-9蛋白的表达,降低血循环中ET-1含量,升高NO、VEGF水平等改善内皮功能障碍,进而发挥抗AS斑块形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苯磺酸钙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内皮功能障碍 血管活性因子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华 丁继军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12期2041-2042,共2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有斑块形成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1次/每晚;对照组52例,不服降脂药,只给予阿司匹...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有斑块形成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1次/每晚;对照组52例,不服降脂药,只给予阿司匹林100mg,1次/每晚,共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大小。结果 6个月后,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减轻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中膜
下载PDF
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中国 周志明 许川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29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了64例颈内动脉系TIA患者颅外颈动脉,检测分析指标为颅外颈动脉硬化板块斑块的分布、狭窄度及超声分型。并将有症状侧与无症状侧进行比较研...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了64例颈内动脉系TIA患者颅外颈动脉,检测分析指标为颅外颈动脉硬化板块斑块的分布、狭窄度及超声分型。并将有症状侧与无症状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TIA患者无症状侧颅外颈动脉中度以上狭窄发生率(29.69%)明显高于有症状侧(10.9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TIA患者颅外颈动脉硬化斑块以扁平斑最为多见,其次为硬斑和溃疡斑,且无症状侧软斑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症状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是TIA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一发现对于临床上预测无症状人群TIA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超声检查 多普勒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和椎动脉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立亚 金虹 王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9期1343-1344,1348,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颈动脉和椎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对糖尿病患者98例及对照组45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察颈动脉及椎动脉,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斑块性质,血流速度、PI、RI等指标。结果: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椎动脉粥样...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颈动脉和椎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对糖尿病患者98例及对照组45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察颈动脉及椎动脉,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斑块性质,血流速度、PI、RI等指标。结果: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斑块发生率77.55%,血流速度低于健康组,PI、RI高于健康组。结论:糖尿病患者易发颈、推动脉粥样硬化,颈、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卒中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椎动脉病变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抗氧化活性
20
作者 刘振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88-388,396,共2页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血症所致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过程中脂质过氧化激活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家兔,每天定量加胆固醇饲料(0.25 g/kg)饲养。时间 12周,每隔2周从兔耳取静脉血,测量血清铜蓝蛋白-转铁蛋白系统的...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血症所致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过程中脂质过氧化激活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家兔,每天定量加胆固醇饲料(0.25 g/kg)饲养。时间 12周,每隔2周从兔耳取静脉血,测量血清铜蓝蛋白-转铁蛋白系统的抗氧化活性及血清胆固醇(Ch)和雨二醛(MDA)含量。结果:饲养12周后,部分兔血清钢蓝蛋白-转铁蛋白系统抗氧化活性明显增强,Ch含量增加 3倍,MDA含量明显下降。其余兔血清铜蓝蛋白-转铁蛋白系统抗氧化活性无明显变化,Ch含量增加 10倍,MDA含量显著提高。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所致AS的发生过程可能是多种脂质过氧化激活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增强血浆抗氧化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Ch和脂质过氧化物(LPO)积累,延缓A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 过氧化脂质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