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尿酸血症与血脂异常相关性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瑜敏 陈洁 +1 位作者 王晓慧 洪万东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与血致动脉硬化指数(AIP)、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2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一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者31707人,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与血致动脉硬化指数(AIP)、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2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一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者31707人,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计算non—HDL—C和AIP;并按尿酸水平高低进行分组比较。结果男性UA、TG、TC、non—HDL—C,AIP水平均明显高于女性(均P〈0.01),而HDL—C水平则低于女性(P〈0.01);男性高尿酸组AIP、non—HDL—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而HDL水平降低;女性高尿酸组的TG、TC、AIP、non—HDL—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HDL水平降低;UA与non—HDL—C、AIP、TG、TC水平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尿酸水平有明显性别差异,高尿酸血症人群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多种危险因素,应该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致动脉硬化指数
原文传递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联合颈动脉超声对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贾梦鸽 郭森 赵洛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探究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联合颈动脉超声对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因疑诊冠心病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冠脉造影的围绝经期患者共38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 目的探究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联合颈动脉超声对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因疑诊冠心病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冠脉造影的围绝经期患者共38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201)和对照组(n=187)。对两组一般临床资料与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针对冠心病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结果(1)冠心病组高血压、糖尿病、尿酸、PDW、TG、aAIP、Crouse积分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高血压、糖尿病、TG、aAIP、Crouse积分与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发生相关(P<0.05)。(3)ROC曲线分析显示,Crouse积分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不逊于TG。aAIP、aAIP联合Crouse积分、TG三者两两相比,aAIP、aAIP联合Crouse积分较TG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其中联合指标对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发生预测能力最强。结论AIP联合Crouse积分对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 Crouse积分 围绝经期女性 冠心病
下载PDF
AIP及血清胆红素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胡艳超 刘晓唤 +8 位作者 郑阳 马维冬 张春艳 张岩 吴皓宇 范雅洁 贾珊 巩红 王聪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3-465,508,共4页
目的研究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血清胆红素和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对268例行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进行冠脉造影,以支架腔内两端(距支架边缘≤5mm)或支架内加两端的管腔内... 目的研究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血清胆红素和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对268例行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进行冠脉造影,以支架腔内两端(距支架边缘≤5mm)或支架内加两端的管腔内径狭窄程度≥50%为支架内再狭窄标准,按有无再狭窄分为冠脉再狭窄组(42例)和冠脉未再狭窄组(226例)。比较两组间AIP、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等指标,并进一步研究AIP、血清胆红素与冠脉药物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冠脉血管内再狭窄组AIP值高于无再狭窄组(P<0.05);再狭窄组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无再狭窄组(P<0.05)。结论 AIP促进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为其再狭窄的危险因子,而血清总胆红素则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对抗因子,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 胆红素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俎德玲 诸葛毅 蒋一鸣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547-551,共5页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和肾功能的变化,了解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衢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82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192例为对照组,测定总胆固醇(...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和肾功能的变化,了解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衢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82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192例为对照组,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AIP=1og[TG/HDL-C],以Cockcroft-Gault方程估算两组的肾小球滤过率,分析各项血脂参数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84.94±19.49)mL·min^-1·(1.73 m^2)^-1、(154.91±20.44)mL·min^-1·(1.73 m^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7,P<0.01);AIP分别为(0.68±0.03)、(-0.22±0.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P<0.01)。观察组AIP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845,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血脂代谢紊乱,AIP作为动脉硬化形成性的血浆脂蛋白的一种标志物,也是高血压肾病患者临床观察中有实用价值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 血脂异常 肾小球滤过率
原文传递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在老年高血压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俎德玲 诸葛毅 +2 位作者 蒋一鸣 赵红建 鲁永华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865-2867,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血脂多项参数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203例健康老人为对照组,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log[TG/HDL-C]为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结果...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血脂多项参数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203例健康老人为对照组,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log[TG/HDL-C]为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结果:老年高血压组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86例,占32.09%;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分别为:0.78±0.03,﹣0.24±0.02,(P<0.01)。老年高血压组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间呈高度负相关(r为-0.775,P<0.01)。结论:AIP与血脂的颗粒大小相关,可以作为血浆脂蛋白之动脉硬化形成性的一种标志物,也是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观察中有实用价值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 血脂代谢异常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孕妇血脂水平与巨大儿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周玲 王莉 +2 位作者 张妍 陈秀芳 宋淑军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第6期697-701,共5页
目的探讨孕妇孕期血脂与新生儿体重及巨大儿出生的关系。方法受检对象为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解放军第306医院妇产科自然受孕、足月单胎分娩巨大儿的健康孕妇(96例,巨大儿组)和分娩正常体重新生儿的健康孕妇(140例,对照组),测量孕... 目的探讨孕妇孕期血脂与新生儿体重及巨大儿出生的关系。方法受检对象为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解放军第306医院妇产科自然受孕、足月单胎分娩巨大儿的健康孕妇(96例,巨大儿组)和分娩正常体重新生儿的健康孕妇(140例,对照组),测量孕妇孕前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在孕36~37周检测空腹血脂,测量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长与体重,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巨大儿组孕妇的身高、孕前体重、孕前体质量指数、分娩前体重、分娩时孕龄、甘油三脂、血浆动脉硬化指数(AIP)、新生儿体重、新生儿身长及剖宫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χ~2=-4.924~6.562,均P<0.01);而且身高、孕前体重、孕前体质量指数、分娩前体重、分娩时孕龄、甘油三脂及血浆AIP均与新生儿体重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183、0.254、0.199、0.280、0.508、0.213、0.238,均P<0.01);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体重与AIP呈正相关(β=0.423,P<0.05)。结论孕期血脂水平普遍升高,孕期甘油三脂水平过度升高可能与巨大儿发生的危险性有关,此外AIP有可能对观测血脂与巨大儿的相关性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孕妇血脂 动脉硬化指数 巨大儿 新生儿体重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赵立卓 郑万斌 +3 位作者 那世敬 孙佳滨 郭吉伟 邓丽华 《中国伤残医学》 2010年第5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常规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数据测定及计算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并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常规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数据测定及计算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并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及计算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进行统计学处理及相关分析。结果:在AASI高水平组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IMT除与HDL-C呈负相关(r=-0.190)外,与TG、TC、LDL-C及AIP均呈正相关,与AIP相关系数最高(r=0.492p<0.01)。结论:AIP与AASI、IMT一样可以作为测定血管早期改变及临床血管病变的方法,判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预后,为早期和方便的检出心血管高危患者提供客观指标,为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临床防治;为临床对高血压的风险因素早期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提供了依据,AASI、AIP作为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指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 原发性高血压
原文传递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高血压晨峰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俎德玲 诸葛毅 +1 位作者 徐红青 郑和豪 《中华全科医学》 2013年第11期1710-1711,1746,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晨峰血压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107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109例健康者为对照组,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血压晨峰,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log[TG/HDL-C]为血浆致动脉硬化指...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晨峰血压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107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109例健康者为对照组,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血压晨峰,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log[TG/HDL-C]为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结果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的晨峰血压分别为(42.08±6.33)mm Hg、(22.52±10.73)mm Hg(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分别为0.32±0.28、-0.19±0.19(P<0.01)。高血压组血压晨峰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之间呈中度正相关(r为0.42,P<0.01)。结论高血压晨峰现象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存在一定联系,可以作为血浆脂蛋白之动脉硬化形成性的一种标志物,也是高血压患者临床观察中有实用价值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晨峰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温州地区部分人群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致动脉硬化指数水平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瑜敏 陈洁 陈筱菲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367-1369,共3页
目的:分析温州地区部分人群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和血致动脉硬化指数(AIP)水平情况,为防治血脂异常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体检30448例人员资料,并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 目的:分析温州地区部分人群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和血致动脉硬化指数(AIP)水平情况,为防治血脂异常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体检30448例人员资料,并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出non-HDL-C、AIP;并按性别及不同年龄段、LDL-C不同水平进行分组,将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男性non-HDL-C、AIP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并随年龄增高而逐渐升高;男性在41岁~60岁时non-HDL-C、AIP水平呈最高,而后呈下降趋势;女性在老年组时non-HDL-C、AIP水平呈最高;AIP与TG、non-HDL-C、LDL-C成正相关,non-HDL-C与TG、TC、LDL-C、AIP成正相关,两者与HDL-C均成负相关。结论:温州地区该部分人群non-HDL-C、AIP水平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并随着年龄增高而均呈升高趋势,故应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致动脉硬化指数 正常人群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的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与冠状动脉CT易损斑块相关性分析
10
作者 周暄凯 韩晓雯 +5 位作者 王冠 朱治 赵树昕 崔凡 施嘉航 朴成浩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0期46-50,共5页
目的:基于CT血管造影(CCTA)探讨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与冠状动脉CT易损斑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CCTA检查的213例冠心病(CHD)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将其分为易... 目的:基于CT血管造影(CCTA)探讨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与冠状动脉CT易损斑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CCTA检查的213例冠心病(CHD)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将其分为易损斑块组(123例)和非易损斑块组(90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等一般临床资料及AIP等血清指标,比较两组AIP及其他血清指标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IP对易损斑块的预测价值。结果:易损斑块组AIP为0.22±0.31,高于非易损斑块组的0.05±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3,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多因素logistic回归AIP与CT易损斑块独立相关(OR=7.556,95%CI:2.442~23.385,P=0.002)。ROC曲线显示,AIP预测CT易损斑块的最佳截断值为0.20,ROC曲线下面积为0.665,灵敏度为55.56%,特异度为73.98%。结论:AIP是CHD患者合并易损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对易损斑块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CHD) 冠状动脉CT造影(CCTA) 动脉粥样硬化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 易损斑块
下载PDF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初治男性HIV/AIDS患者血脂及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瑞 严冬梅 +1 位作者 陈雄 陈艳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48和96周后血脂和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变化,评估HIV感染者/AIDS患者ART治疗后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48和96周后血脂和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变化,评估HIV感染者/AIDS患者ART治疗后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测定男性HIV感染者/AIDS患者ART前后TC、TG、HDL-C和LDL-C,计算非HDL-C(NHC)、Castelli’s风险指数I和II(CRI-I,CRI-II)、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和AIP。结果 384例患者ART48和96周后,TC、TG、HDL-C、LDL-C和NHC浓度均升高,CRI-Ⅰ和CRI-Ⅱ比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G、LDL-C和NHC异常发生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ART 48和96周后,AIP在不同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年龄呈显著性正相关(r=0.208,0.183,0.170,P<0.01)。AIP在TG和HDL-C正常组和异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基线TG呈显著性正相关(r=0.841,0.641,0.602,P<0.01),与基线HDL-C呈显著性负相关(r=-0.608,-0.390,-0.326,P<0.01),与CD4细胞数量、HIV-RNA病毒载量和基线TC、LDC-C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相对18~<30岁,≥30岁HIV感染者/AIDS患者ART 48和96周后AIP值异常的危险因素(OR=2.02,95%CI:1.30~3.13,P<0.01;OR=1.77,95%CI:1.13~2.78,P<0.05)。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ART后出现血脂异常,年龄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血浆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特别≥30岁HIV感染者/AIDS患者在接受ART期间,应监测TC、TG、HDL-C和LDL-C水平,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血脂异常 血浆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原文传递
正常人群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致动脉硬化指数水平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瑜敏 陈筱菲 袁谦 《浙江预防医学》 2008年第1期10-11,14,共3页
目的分析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均为正常范围内体检人员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和血致动脉硬化指数(AIP)水平情况,为防治血脂异常提供依据。方法从2001~2006年在我院体体检的45470人中,选择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 目的分析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均为正常范围内体检人员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和血致动脉硬化指数(AIP)水平情况,为防治血脂异常提供依据。方法从2001~2006年在我院体体检的45470人中,选择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均为正常合适范围内的14855人,同时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出non-HDL-C、LDL-C、AIP;并按性别及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组,将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男性non-HDL-C、AIP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并随年龄增高而逐渐升高;AIP与TG、non-HDL-C、LDL-C成正相关,non-HDL-CTG、TC、LDL-C、AIP成正相关,两者与HDL-C均成负相关。结论TG、TC均为正常人群中,仍具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且男性高于女性,并随着年龄增高而呈升高趋势,老年组更为明显,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固醇 致动脉硬化指数 正常人群
下载PDF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海波 吴鹏 +4 位作者 任平 龙毅 李琛 黄正林 雷敏 《西南军医》 2017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研究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为临床ACS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的疑似ACS患者132例,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将这些患者分为ACS组和对照组,... 目的研究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为临床ACS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的疑似ACS患者132例,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将这些患者分为ACS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结果 ACS患者85例(64.4%),对照组患者47例(35.6%)。与对照组相比,ACS组患者年龄大、糖尿病患者多、总胆固醇(TC)和AIP升高(P<0.05),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空腹血糖和血肌酐均显著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P<0.01);而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高血压病史、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IP与ACS相关性最大(OR=3.421,P<0.01)。在ACS亚组中,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患者、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血肌酐、TC、TG、HDL-C、LDL-C和AI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中无显著差异(P>0.05),而吸烟史、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在三组中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AIP与ACS密切相关,它可能成为临床胸痛鉴别诊断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鉴别诊断 胸痛
下载PDF
杭州市部分职业人群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小妹 谢海宝 +1 位作者 毕其华 沈世恩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0年第4期272-274,共3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serum level of non-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an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n-HDLC and atherosclerosis in Hangzhou occupational population.Methods 11668 people...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serum level of non-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an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n-HDLC and atherosclerosis in Hangzhou occupational population.Methods 11668 people(7369 males,4299 females) who took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during 2006.1-2007.6 were detected the fast serum levels of total cholesterol(TC),triglyceride(TG),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 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according to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And then non-HDLC and 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 we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formulae non-HDL-C =TC-HD-C and AIP=log(TG/HDL-C).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on-HDLC and atherosclerosis.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LDL-C between by direct assay and by Friedewald formula calculation(P<0.001).When TG<4.5mmol/L and TG without grouping,LDL-C calculated by Friedewald formula was higher than that by direct assay.When TG≧4.5mmol/L,LDL-C calculated by Friedewald formula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by direct assay.Non-HDLC wa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AIP than LDLC as comparing TC and TG on different levels.Conclusions Non-HDLC wa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AIP,and it could be used to judge the chanciness of atherosclerosis.Therefore,we suggest that the value of non-HDLC and AIP should be combined on analyzing routine blood fat to elevate the accuracy of artherosclerosis evaluation and non-HDLC as the second target in blood fat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水平 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职业人群 杭州市 致动脉粥样硬化 血清 降脂治疗
下载PDF
体检人群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瑜敏 张文辉 +3 位作者 石亮 潘钦石 丁鸿燕 温秀姝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1116-1119,共4页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从2004年1月~2009年12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参与体检的12 062例人员,测定...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从2004年1月~2009年12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参与体检的12 062例人员,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s-CRP,计算出non-HDL-C、AIP;并按hs-CRP水平及性别进行分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该研究人群hs-CRP异常率为58.2%(7 020/12 062),男性hs-CRP异常率66.4%(4 040/6 081)明显高于女性49.8%(2 981/5 981)(χ2=1 063.16,P=0.000),hs-CRP水平也存在明显性别差异;在男性人群中,随hs-CRP水平升高,研究指标中仅AIP水平出现增高(F=4.111,P=0.017),相关分析显示hs-CRP仅与AIP呈正相关(r=0.114,P=0.047);在女性人群中,随hs-CRP水平升高,TG、HDL-C、non-HDL-C、AI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出现增高(F=14.351、4.722、6.119、16.825、3.233,P=0.000、0.010、0.002、0.000、0.041),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TG、AIP呈正相关(r=0.162、0.200,P=0.005、0.000),与HDL-C呈负相关(r=-0.121,P=0.036)。结论 hs-CRP水平有明显性别差异,男性hs-CRP异常率明显高于女性;hs-CRP与AIP有正相关,而与non-HDL-C无明显相关性;联合检测AIP、hs-CRP比其他血脂指标可能更好地预测价值,反映健康人群首发心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
原文传递
雅施达与普罗布考联合应用对高血压患者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及血致动脉硬化指数的逆转作用
16
作者 赵立卓 郑万斌 +3 位作者 孙佳滨 那世敬 郭吉伟 邓丽华 《中国伤残医学》 2010年第6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雅施达与普罗布考联合应用对高血压患者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及血致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方法:87例患者每天清晨8时顿服培多普利4mg,治疗1周后,如舒张压仍》90mmHg者,计量增加到8mg/d,顿服,疗程8周。同时服用降血脂药普罗布考片0... 目的:探讨雅施达与普罗布考联合应用对高血压患者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及血致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方法:87例患者每天清晨8时顿服培多普利4mg,治疗1周后,如舒张压仍》90mmHg者,计量增加到8mg/d,顿服,疗程8周。同时服用降血脂药普罗布考片0.5g,1天2次。治疗前后各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血脂五项。进行统计学处理及相关分析。结果:应用8周后,AASI、AIP明显下降,2者具有显著正相关性,有效延缓和控制了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进程,降低了心血管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伤。亦提示AASI、AIP是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临床防治以及为临床对高血压的风险因素早期采取措施进行干预疗效观察有效地而敏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 原发性高血压 雅施达 普罗布考
原文传递
血浆动脉硬化指数与血压水平相关性
17
作者 全贞玉 韩春姬 俞星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5-38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动脉硬化指数(AIP)和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2007年在延吉市社区人群中进行健康体检,对其中1154名检测指标完整者血压及血浆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分... 目的探讨血浆动脉硬化指数(AIP)和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2007年在延吉市社区人群中进行健康体检,对其中1154名检测指标完整者血压及血浆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分析。按AIP四分位数分析了与血压及血脂关系。结果女性AIP水平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P<0.001),男性40岁开始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性中调整年龄后,收缩压、舒张压、TC和TG均随着AIP水平的增加而增加(P<0.01),HDL-C水平随着AIP水平的增加而减少(P<0.001)。结论 AIP的增加可能与血压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动脉硬化指数 血压 血脂 相关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家系成员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变化及阿卡波糖或格列美脲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AIP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波 田浩明 +4 位作者 任艳 童南伟 喻红玲 韩令川 冉兴无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60-564,共5页
为探讨2型糖尿病家系中患者(T2DM)与其糖耐量正常一级亲属(Normoglycemicfirst-degreerelatives,NFDR)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indexofplasma,AIP)的特点及阿卡波糖或格列美脲治疗对T2DMAIP的影响,对29个家系中62例T2DM、67... 为探讨2型糖尿病家系中患者(T2DM)与其糖耐量正常一级亲属(Normoglycemicfirst-degreerelatives,NFDR)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indexofplasma,AIP)的特点及阿卡波糖或格列美脲治疗对T2DMAIP的影响,对29个家系中62例T2DM、67例NFDR及45例正常对照的血脂和99例T2DM在阿卡波糖或格列美脲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进行测定,以Log(TG/HDL-C)计算AIP指数。结果表明:T2DM及NFDR的AI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2DM与其子女AIP明显相关(P<0.05)。阿卡波糖可明显降低T2DM的AIP(P<0.05);格列美脲组AIP下降无统计学意义。由于AIP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密切相关,本研究提示:2型糖尿病家系成员AIP显著增高,NFDR也具有较健康对照高的AIP;阿卡波糖在降糖同时可明显降低AIP,格列美脲使AIP下降幅度较小,对sdLDL的治疗也可能具有潜在的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家系成员 遗传因素 血浆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阿卡波糖 格列美脲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