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速风洞PIV实验中的示踪粒子投放技术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莹 邓学蓥 +2 位作者 王延奎 王兵 董超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8-81,共4页
使用Dantec公司的FlowMap PIV系统,在低速风洞中测量二维风速,研究PIV在实际流场测量中的示踪粒子投放技术。实验中使用不同的方式散播示踪粒子测量二维风速,通过对实测风速及流场均匀度的比较,得出在实验段出口处向风洞投放粒子,使其... 使用Dantec公司的FlowMap PIV系统,在低速风洞中测量二维风速,研究PIV在实际流场测量中的示踪粒子投放技术。实验中使用不同的方式散播示踪粒子测量二维风速,通过对实测风速及流场均匀度的比较,得出在实验段出口处向风洞投放粒子,使其在风洞中循环的方法是最佳散播粒子方式的结论,该方法不仅在小风速下可用,在风速60m/s下也可获得清晰的流场测量图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V 涡结构 非对称背涡 空气动力学实验
下载PDF
Re数对细长旋成体非对称涡及气动力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沛清 王刚 邓学蓥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16,共7页
通过对细长拱柱旋成体大迎角绕流不同截面测压结果分析,探讨了绕流Re数对非对称涡结构和气动特性的影响,得出Re数不仅影响分离线位置和绕流流态结构,而且影响边界层的绕流特征及其分离涡的强度,非对称性的出现与细长体两侧边界层的绕流... 通过对细长拱柱旋成体大迎角绕流不同截面测压结果分析,探讨了绕流Re数对非对称涡结构和气动特性的影响,得出Re数不仅影响分离线位置和绕流流态结构,而且影响边界层的绕流特征及其分离涡的强度,非对称性的出现与细长体两侧边界层的绕流特征和分离涡的强度不等存在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同种流态下,两侧边界层的绕流特征和分离涡强度不等是造成侧向力的主要原因;在两侧不同的流态下,转捩不对称是产生大侧向力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数 细长旋成体 非对称涡 气动力特性 大迎角 绕流结构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飞机大迎角非对称涡组合扰动主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延奎 魏占峰 +2 位作者 邓学蓥 黄涛 丁兴志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3-441,共9页
采用测压、测力以及流动显示方法研究了头部微三角扰动块对飞机大迎角非对称背涡的主控作用和背风侧单孔位微吹气对背涡空间位置及相应侧向力的控制作用,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微三角块扰动和单孔位微吹气扰动的组合扰动主动控制新技术,... 采用测压、测力以及流动显示方法研究了头部微三角扰动块对飞机大迎角非对称背涡的主控作用和背风侧单孔位微吹气对背涡空间位置及相应侧向力的控制作用,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微三角块扰动和单孔位微吹气扰动的组合扰动主动控制新技术,并在某飞机模型上进行了验证.实验是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D4风洞中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合扰动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对飞机大迎角非对称侧向力的有效主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扰动主动控制技术 大迎角 非对称涡 微吹气扰动 微三角块扰动
下载PDF
头部钝度对大迎角非对称多涡流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刚 邓学蓥 +1 位作者 刘沛清 王延奎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3,共7页
在西北工业大学NF 3风洞通过表面测压和物面油流实验以及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2m水洞利用染色线显示和激光片光技术,对尖头和钝头拱形细长体大迎角绕流结构和气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尖头拱形细长体在大迎角下(45°≤α≤60&#... 在西北工业大学NF 3风洞通过表面测压和物面油流实验以及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2m水洞利用染色线显示和激光片光技术,对尖头和钝头拱形细长体大迎角绕流结构和气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尖头拱形细长体在大迎角下(45°≤α≤60°)表现出非对称多涡的复杂涡系流动现象,相应的截面侧向力CZ沿轴向呈现出类似正弦曲线形式的减幅振荡,并且侧向力幅值较大(1<CZ<3.5);而将尖头改为钝头,CZ的幅值比原来减小2/3(CZ<1),而且在某些滚转角下呈现侧向力分布基本为零的现象。文中分析了侧向力大幅度减小的机理,认为尖拱头部顶端变钝后,物面分离线由开式分离变为闭式分离,并且在顶端背风侧形成U形马蹄涡结构;马蹄涡的作用是约束背风侧2个主涡,抑制非对称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钝度 大迎角空气动力学 涡系结构 飞行器 侧向力 实验
下载PDF
细长体大迎角绕流的滚转角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刚 梁新刚 邓学蓥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14,19,共5页
尖拱和钝拱细长体的截面侧向力分布呈现明显的滚转角效应。不同滚转角下尖拱侧向力沿轴向分布曲线(CC~x/D)的相位和半周期各不相同,截面侧向力随滚转角变化(CC~)呈现一定的无规律性;而钝拱CC~x/D曲线的相位和半周期基本相同,但振幅... 尖拱和钝拱细长体的截面侧向力分布呈现明显的滚转角效应。不同滚转角下尖拱侧向力沿轴向分布曲线(CC~x/D)的相位和半周期各不相同,截面侧向力随滚转角变化(CC~)呈现一定的无规律性;而钝拱CC~x/D曲线的相位和半周期基本相同,但振幅值大小依赖于滚转角,CC~分布呈完全的无规律性。尖拱模型头部的加工精度导致的微扰动使得尖拱CC~x/D分布变成型式基本一致的两簇曲线,其特征点和半周期分别对应相同,CC~分布呈现典型的双周期方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旋成体 大迎角 非对称 滚转角效应 双稳态
下载PDF
不同形式等离子体激励对细长体分离涡的控制 被引量:6
6
作者 孟宣市 王健磊 +2 位作者 蔡晋生 罗时钧 刘锋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7-651,669,共6页
应用一对单介质阻挡放电(Single-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对20°顶角圆锥前体分离涡流场进行了主动控制实验研究。在模型尖端处表面上布置两组不同形式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通过左、右舷等离子... 应用一对单介质阻挡放电(Single-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对20°顶角圆锥前体分离涡流场进行了主动控制实验研究。在模型尖端处表面上布置两组不同形式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通过左、右舷等离子体激励器分别开启来实现对圆锥前体非对称涡流场的控制。对圆锥前体8个测量截面的周向压力分布进行了测量,并对相应的缩比模型进行了固定截面的粒子图像测速实验(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静态压力测量实验在3.0m×1.6m低速低湍流直流闭口风洞中进行,粒子图像测速实验在0.6m×0.5m低速直流开口风洞中进行,迎角固定在45°。研究结果表明:对两种不同形式和布置位置的激励器,当左、右舷激励器分别开启时,压力分布均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显示出等离子体激励对非对称分离涡流场可以进行有效控制;顺吹型和逆吹型等离子激励器对流场产生影响的效果和机理有所不同,应用顺吹型等离子体激励器时的流动控制有效风速要高于使用逆吹型等离子体激励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分离涡 大迎角空气动力学 等离子体 主动流动控制 压力分布测量
下载PDF
头部几何微扰对流动不对称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柳阳 马东军 孙德军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2期43-47,共5页
使用低耗散的Roe格式,数值模拟了头部几何微扰对细长体不对称绕流的影响。计算发现,周向网格的加密本身也是一种微扰动,会对流场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再加上头部几何微扰,随其高度的变化,侧向力分布显示出类似于几何扰动周向角变... 使用低耗散的Roe格式,数值模拟了头部几何微扰对细长体不对称绕流的影响。计算发现,周向网格的加密本身也是一种微扰动,会对流场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再加上头部几何微扰,随其高度的变化,侧向力分布显示出类似于几何扰动周向角变化时产生的双稳态现象。在对应的攻角下,头部扰动的方式决定了头部分离的方向,进而决定了后体的流场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体 不对称涡 低耗散格式 双稳态
下载PDF
细长体绕流tertiary涡的形成与非对称过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刚 梁新刚 邓学蓥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120-1125,共6页
为探讨现代飞行器非对称流动中主涡的形成机理,利用染色线显示和荧光诱导激光片光技术,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2m水洞对细长体绕流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亚临界Re和大迎角零侧滑绕流时,细长体流场呈现复杂的非对称多涡流动现象。... 为探讨现代飞行器非对称流动中主涡的形成机理,利用染色线显示和荧光诱导激光片光技术,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2m水洞对细长体绕流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亚临界Re和大迎角零侧滑绕流时,细长体流场呈现复杂的非对称多涡流动现象。随着主涡的生成和发展,在模型背风侧再分离区诱导出一些次生结构,tertiary涡就是其中一种。沿着轴向,主涡发展成熟并依次脱落形成脱体涡,从主涡脱落点也依次产生新生主涡。其中,第1个新生涡由tertiary涡发展而来,而第2个和第3个新生涡则主要由分离剪切层卷绕生成。该文提出了tertiary涡演化为新生主涡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身空气动力学 细长体 非对称涡 tertiary涡
原文传递
基于新型丝状电极等离子体激励器的前体涡控制 被引量:4
9
作者 高超 倪章松 +1 位作者 薛明 郑博睿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52,共14页
本文首次将新型丝状暴露电极DBD等离子激励器应用于大迎角下细长体非对称涡控制。丝状暴露电极的材料的选择对DBD推力以及推力效率至关重要,通过地面精细推力测量对丝状暴露电极等离子体激励器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本文研究材料中采用... 本文首次将新型丝状暴露电极DBD等离子激励器应用于大迎角下细长体非对称涡控制。丝状暴露电极的材料的选择对DBD推力以及推力效率至关重要,通过地面精细推力测量对丝状暴露电极等离子体激励器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本文研究材料中采用钨丝作为暴露电极,其推力效率最优;且随着电极直径从d=0.3 mm减小到d=0.08 mm,DBD推力效率显著提升。基于优化后的DBD激励器,将其应用于前体非对称涡控制:未施加等离子体控制时,压力测量以及PIV结果均表明细长体背风区流场为明显的非对称涡结构;在等离子体激励下,该非对称涡结构可变为对称甚至反向非对称,且非稳态激励控制能力明显优于稳态激励。研究发现,大迎角下细长体非对称涡控制与背风区原始涡系结构有关,其中包含对称涡系和非对称涡系。本文研究为大迎角下细长体非对称涡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同时也为丝状暴露电极DBD等离子体激励器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涡 丝状电极DBD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 非对称涡
下载PDF
矢量喷流对细长体大迎角非对称流动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延奎 张永升 +2 位作者 邓学蓥 杨水锋 于晓伟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9-296,共8页
采用测压方法研究了矢量喷流对细长旋成体大迎角非对称流动的影响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矢量喷流对细长旋成体大迎角非对称侧向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是通过喷流诱导作用,改变其空间绕流涡系结构的分布来实现的,但是矢量喷流的存... 采用测压方法研究了矢量喷流对细长旋成体大迎角非对称流动的影响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矢量喷流对细长旋成体大迎角非对称侧向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是通过喷流诱导作用,改变其空间绕流涡系结构的分布来实现的,但是矢量喷流的存在并不能改变大迎角机身空间绕流涡系的本质结构;随着迎角的增大,矢量喷流对细长旋成体大迎角非对称流动的影响区域不断前移,甚至影响到头部;随着喷流落压比的增加,矢量喷流对细长旋成体大迎角非对称侧向力的抑制作用加强,但当喷流落压比达到临界落压比后(即喷管出口处达到设计马赫数时),喷流影响作用将不会随喷流落压比的增加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迎角 细长旋成体 矢量喷流 非对称流动 风洞实验
下载PDF
大攻角细长旋成体非对称涡组合扰动控制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峰 柳阳 孙德军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5-371,共7页
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采用三角扰动块加单孔位微吹气进行大攻角细长旋成体绕流非对称涡控制的组合扰动技术。结果表明,组合扰动可以实现旋成体侧向力的渐变控制。对流场结构的分析发现,组合扰动是通过改变旋成体头部流场涡结构从... 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采用三角扰动块加单孔位微吹气进行大攻角细长旋成体绕流非对称涡控制的组合扰动技术。结果表明,组合扰动可以实现旋成体侧向力的渐变控制。对流场结构的分析发现,组合扰动是通过改变旋成体头部流场涡结构从而实现了对整个非对称流场的控制,据此可以确定能实现侧向力控制的有效吹气孔周向位置。计算中还发现,吹气孔位于离顶部较远位置时,侧向力随吹气强度变化平缓易控制,但需以较大吹气强度为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大攻角 非对称涡 双稳态
下载PDF
扰动形状对钝头体非对称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齐中阳 王延奎 +1 位作者 沙永祥 王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691-2697,共7页
通过在钝头体头部施加人工扰动块可以得到确定的大攻角下的非对称背涡结构。为了研究扰动块形状对非对称背涡结构的影响,本文在攻角50°、雷诺数ReD=1.54×105的条件下,利用数值模拟对周向角90°、子午角10°的扰动位... 通过在钝头体头部施加人工扰动块可以得到确定的大攻角下的非对称背涡结构。为了研究扰动块形状对非对称背涡结构的影响,本文在攻角50°、雷诺数ReD=1.54×105的条件下,利用数值模拟对周向角90°、子午角10°的扰动位置的半球形、D型及方形3种扰动块形状分别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同一扰动位置,半球形扰动主控下的背涡结构为右涡型,而D型扰动和方形扰动主控下的背涡结构呈现左涡型,且方形扰动主控下的背涡结构的非对称性弱于其他2种扰动主控的非对称背涡。通过分析发现扰动块所引起的微流动直接影响钝头体非对称背涡结构。因此为了更精准地通过施加人工扰动得到确定的非对称背涡结构,应尽量选择形状简单、表面平滑过渡的扰动块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头体 非对称涡 人工扰动 扰动形状 大迎角
下载PDF
前体非对称涡高风速烟雾显示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柏楠 邓学蓥 王延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1-266,共6页
通过在细长旋成体模型机身的不同位置设置出烟孔,使用新型发烟装置对模型注入雾化油滴,采用激光片光法在常规风洞中高风速(60m/s)条件下得到清晰、完整而稳定的截面涡结构图像.并通过同状态标定法和等比例网格法发展了简易涡位定量测... 通过在细长旋成体模型机身的不同位置设置出烟孔,使用新型发烟装置对模型注入雾化油滴,采用激光片光法在常规风洞中高风速(60m/s)条件下得到清晰、完整而稳定的截面涡结构图像.并通过同状态标定法和等比例网格法发展了简易涡位定量测量技术,为前体非对称涡Re数效应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风速流场显示 定量测量 Re数效应 前体非对称涡 大迎角
下载PDF
旋成体大攻角流场的多涡结构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刚 梁新刚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在北航水洞通过染色线显示和荧光诱导激光片光技术,对旋成体的流场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本文从实验角度验证了细长旋成体在大攻角零侧滑绕流状态下背风区存在非对称多涡的真实结构,阐述了多涡结构的形成过程,发现不同主涡沿着流向运动... 在北航水洞通过染色线显示和荧光诱导激光片光技术,对旋成体的流场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本文从实验角度验证了细长旋成体在大攻角零侧滑绕流状态下背风区存在非对称多涡的真实结构,阐述了多涡结构的形成过程,发现不同主涡沿着流向运动过程中存在横向(展向)运动并有相互交叉现象,分析了多涡运动轨线特殊点的对应位置,给出了细长旋成体大攻角多涡流场的结构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旋成体 非对称涡 流动结构 大攻角
下载PDF
Effects of angle of attack on wing rock motion induced by the flows over slender body with low swept wing 被引量:1
15
作者 XU SiWen DENG XueYing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67-74,共8页
The patterns of wing rock motion at 52.5° angle of attack have already been investigated in detail (Rong, 2009; Wang, 2010). These patterns are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ose at other angles of attack. This ph... The patterns of wing rock motion at 52.5° angle of attack have already been investigated in detail (Rong, 2009; Wang, 2010). These patterns are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ose at other angles of attack. This phenomenon indicates that angle of attack affects wing rock motion. The present study alms to examine the different patterns of wing rock motion at different angles of attack. The flow mechanisms of the motion patterns are also revealed, especially the uncommanded lateral motions, including wing rock and lateral deflection, induced by regular asymmetric separated flow from wings at low angles of attack and fore- body asymmetric vortices at angles of attack of 27.5°〈 α 〈 70°. The test conditions, including the testing Reynolds number, wind tunnel,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and test model, are all the same as those used in a previous study at a = 52.5°. Finally, the experimental technique of rotating nose of the model to suppress the wing rock or lateral deflection, which is induced by forebody asymmetric vortex flow, is applied. The uncommanded lateral motions are successfully suppressed by this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commanded motions forebody asymmetric vortices effect of angle of attack artificial tip perturbation flow control
原文传递
迎角变化对细长旋成体绕流非定常压力脉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宇 邓学蓥 +1 位作者 刘沛清 王延奎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9,共5页
在亚临界流动范围内,通过对尖拱细长旋成体在无侧滑状态下的烟线显示和脉动压力测量试验,揭示了迎角α从0°向90°变化过程中细长体绕流依次经历了四种背涡流动结构:附着流动、对称二涡结构、非对称多涡结构和混合背涡结构。压... 在亚临界流动范围内,通过对尖拱细长旋成体在无侧滑状态下的烟线显示和脉动压力测量试验,揭示了迎角α从0°向90°变化过程中细长体绕流依次经历了四种背涡流动结构:附着流动、对称二涡结构、非对称多涡结构和混合背涡结构。压力的脉动幅度在附着流动和对称二涡结构中沿轴向基本保持不变,在非对称多涡结构中是沿轴向增长的,而在混合背涡结构中却变为沿轴向减少。压力脉动频率值在非对称多涡结构中是沿轴向减少的,而在混合背涡结构中却是沿轴向增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成体 非对称背涡 压力脉动 流动显示
下载PDF
旋成体导弹小展弦比舵面大偏度对称状态下非对称流动机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史晓军 李永红 +2 位作者 刘大伟 畅利侠 杨可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90-2698,共9页
针对跨声速条件下,小展弦比截尖三角翼尾舵的旋成体导弹在小迎角、零侧滑、大舵偏对称状态下呈现出的非对称流动现象,本文首次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通过一系列测力试验、表面油流试验及粒子图像测速(PIV)试验对该非对称流动现象进... 针对跨声速条件下,小展弦比截尖三角翼尾舵的旋成体导弹在小迎角、零侧滑、大舵偏对称状态下呈现出的非对称流动现象,本文首次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通过一系列测力试验、表面油流试验及粒子图像测速(PIV)试验对该非对称流动现象进行了精准捕捉,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已获得的试验数据及流场观测结果,借助数值模拟方法对所述非对称流动的细节、拓扑结构、空间形态及舵面压力分布等问题做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表明:旋成体导弹小展弦比舵面大偏度对称偏转时,舵面前缘产生的翼尖涡会因舵面相距较近而相互干扰,促使翼尖涡沿流向非对称发展,使得舵面压力分布不均,最终导致非对称流动和较大横向量的产生,影响导弹的气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迎角 大舵偏 前缘涡 涡破裂 非对称流动 旋成体导弹
原文传递
后掠翼对细长体头部侧向力特性的影响
18
作者 李国辉 王刚 邓学蓥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2,共6页
通过在细长体顶点处设置扰动块的方式使细长体的绕流具有确定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机翼对细长体头部侧向力特性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测压截面越靠近机翼顶点,受机翼的影响越大。在50°迎角以下,后掠翼对细长体头部侧向力特性的影响... 通过在细长体顶点处设置扰动块的方式使细长体的绕流具有确定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机翼对细长体头部侧向力特性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测压截面越靠近机翼顶点,受机翼的影响越大。在50°迎角以下,后掠翼对细长体头部侧向力特性的影响很小。在60°迎角时,后掠翼对细长体头部的侧向力特性影响较大,此时单独细长体的侧向力特性实验结果已不能直接应用于后掠翼身组合体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体 非对称涡 大迎角空气动力学 后掠翼
下载PDF
国内主力低速风洞大迎角实验的不确定度水平研究
19
作者 田学诗 司永昌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3-76,共4页
笔者将AGARD-AR-304不确定度评估方法推广到大迎角领域,给出计算低速风洞大(小)迎角实验不确定度的工程方法。相应的计算软件已成功地用于国内主力低速风洞实验的不确定度评估,完成了5座风洞8个模型大迎角实验的不确定度评估,给出了我... 笔者将AGARD-AR-304不确定度评估方法推广到大迎角领域,给出计算低速风洞大(小)迎角实验不确定度的工程方法。相应的计算软件已成功地用于国内主力低速风洞实验的不确定度评估,完成了5座风洞8个模型大迎角实验的不确定度评估,给出了我国主力低速风洞大(小)迎角实验的不确定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风洞 大迎角 非对称涡 精度 不确定度
下载PDF
大迎角细长体非对称空间流场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顾蕴松 明晓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共6页
应用七孔探针定量流场测试技术,在低速风洞中通过定量测试细长旋成体背风区三维空间流场,研究了零侧滑条件下细长旋成体在典型大迎角情况下(迎角为55°)背风区附体和离体涡系的空间演化规律,加深了对细长旋成体背风区不对称涡系空... 应用七孔探针定量流场测试技术,在低速风洞中通过定量测试细长旋成体背风区三维空间流场,研究了零侧滑条件下细长旋成体在典型大迎角情况下(迎角为55°)背风区附体和离体涡系的空间演化规律,加深了对细长旋成体背风区不对称涡系空间结构的认识。解释了截面侧向力沿模型体轴分布为幅值递减波形的形成机制。给出了有、无头部小扰动片及小扰动片非定常摆动控制三种情况下的细长体背风区不同的多涡空间结构。细长旋成体背风区横截面的涡量和总压分布测量结果表明在模型头部固定小扰动片可以改变非对称涡的非对称特性,但不能使非对称涡变为对称涡,而在头部非定常小扰动的控制下模型背风区流动呈现对称涡的流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体 大迎角 试验研究 流场特性 对称空间 细长旋成体 空间结构 非对称涡 小扰动 测试技术 七孔探针 空间流场 定量测试 低速风洞 演化规律 形成机制 摆动控制 分布测量 非定常 风区 不对称 模型体 侧向力 头部 横截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