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VS模型及其在静止图象压缩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曹圣群 黄普明 鞠德航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9-386,共8页
图象质量尺度是最优化图象压缩算法参数和提高图象质量的重要依据 .建立在人类视觉模型 (HVS)基础之上的感知质量尺度作为主客观联系的桥梁 ,能有效地反映出人对图象失真在视觉上的感知 .近年来 ,有许多研究者借助人类视觉系统研究中的... 图象质量尺度是最优化图象压缩算法参数和提高图象质量的重要依据 .建立在人类视觉模型 (HVS)基础之上的感知质量尺度作为主客观联系的桥梁 ,能有效地反映出人对图象失真在视觉上的感知 .近年来 ,有许多研究者借助人类视觉系统研究中的最新成果 ,深入分析了与图象质量密切相关的视觉感知特性 ,提出了大量效果不错的静止图象压缩感知质量尺度 ,并对视觉感知特性在图象质量尺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 ,揭示了影响其图象质量预测准确性、鲁棒性的主要因素 ,给出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S模型 人类视觉模型 静止图象 压缩质量 质量评价 视觉感知特性 图象质量尺度 预测准确性 鲁棒性 多通道分解
下载PDF
一种基于高阶统计量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守义 罗伟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0-613,共4页
提出一种新的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方法 .该方法用平均高阶细节累积量作为衡量图像质量的指标 ,无需原始图像作参考 ,特别适合于多媒体图像通信及无法得到原始图像的场合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 ,且很容易去除高斯噪声对图像质量评价的影响 .... 提出一种新的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方法 .该方法用平均高阶细节累积量作为衡量图像质量的指标 ,无需原始图像作参考 ,特别适合于多媒体图像通信及无法得到原始图像的场合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 ,且很容易去除高斯噪声对图像质量评价的影响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所得结果大多数情况下与峰值对数信噪比指标相符合 ,并且在峰值对数信噪比不能很好地反映图像质量的情况下 ,该方法所用的指标也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图像的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质量评价 图像压缩 高阶统计量 峰值对数信噪比 主观评价 客观评价
下载PDF
一种基于梯度幅度值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虹 潘晓露 +1 位作者 李一民 汪虹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04年第6期23-25,58,共4页
提出一种新的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方法,该方法用图像梯度幅值的累加和作为衡量图像质量的指标,无需原始图像作参考,适合于两幅以上同源图像对比来相对地评价图像质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所用的指标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图像的质量,符合人... 提出一种新的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方法,该方法用图像梯度幅值的累加和作为衡量图像质量的指标,无需原始图像作参考,适合于两幅以上同源图像对比来相对地评价图像质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所用的指标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图像的质量,符合人眼的视觉特征,且计算简单,易于快速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质量评价 梯度幅度值 图像处理
下载PDF
Recent Advances in Image Dehazing 被引量:26
4
作者 Wencheng Wang Xiaohui Yuan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SCIE EI CSCD 2017年第3期410-436,共27页
Images captured in hazy or foggy weather conditions can be seriously degraded by scattering of atmospheric particles,which reduces the contrast,changes the color,and makes the object features difficult to identify by ... Images captured in hazy or foggy weather conditions can be seriously degraded by scattering of atmospheric particles,which reduces the contrast,changes the color,and makes the object features difficult to identify by human vision and by some outdoor computer vision systems.Therefore image dehazing is an important issue and has been widely researched in the field of computer vision.The role of image dehazing is to remove the influence of weather facto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visual effects of the image and provide benefit to post-processing.This paper reviews the main techniques of image dehazing that have been developed over the past decade.Firstly,we innovatively divide a number of approaches into three categories:image enhancement based methods,image fusion based methods and image restoration based methods.All methods are analyzed and corresponding sub-categories are introduced according to principles and characteristics.Various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s are then described,sorted and discussed in detail.Finally,research progress is summarized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sugges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ospheric scattering model image dehazing image enhancement quality assessment
下载PDF
视频质量客观评价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袁飞 黄联芬 姚彦 《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1-94,共4页
针对无线网络上的视频质量客观评价的应用,从客观评价技术所属的“体系”、所基的“方法”和所用的“算法”层面,对当前繁多的客观评价算法进行分类,重点探讨各算法的分类依据、方法思路、优缺点和技术演进趋势。
关键词 视频质量 客观评价 人眼视觉系统(HVS) 图像质量
下载PDF
目标区域局部特征和局部图像质量相结合的激光干扰效果评估 被引量:13
6
作者 孙可 叶庆 孙晓泉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30,共7页
为客观描述光电成像系统激光干扰效果,提出目标区域局部特征和图像质量相结合的干扰效果评估算法。图像的局部特征用特征点描述,图像质量用结构相似度指数描述。该算法利用特征点匹配算法确定场景图像中的目标区域,计算干扰前后目标区... 为客观描述光电成像系统激光干扰效果,提出目标区域局部特征和图像质量相结合的干扰效果评估算法。图像的局部特征用特征点描述,图像质量用结构相似度指数描述。该算法利用特征点匹配算法确定场景图像中的目标区域,计算干扰前后目标区域内特征点数量的变化、干扰后目标区域内未饱和面积所占的比重以及目标区域内图像的结构相似度指数,并将上述各参数相乘得到最终的评价指标。利用该方法对典型激光干扰图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不同入射功率和不同光斑位置情况下,所提评估指标比单独使用结构相似度的评估指标具有更大的取值范围和更明显的非线性变化特征。这说明:该指标能够反映光电成像系统激光干扰过程的丰富细节,更加适合激光干扰效果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干扰 效果评估 局部特征 图像质量 特征点匹配
下载PDF
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威胁评估方法 被引量:9
7
作者 张翼 梁彦刚 +1 位作者 陈磊 唐国金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2-35,共4页
未来作战中地面部队将面临越来越多来自空间的威胁,其中最突出的是侦察卫星威胁。以光学成像侦察卫星为例,进行了卫星威胁评估方法研究。首先探讨了卫星图像品质评价方法和影响因素,建立了侦察卫星对地面目标的检测概率模型,并引入光照... 未来作战中地面部队将面临越来越多来自空间的威胁,其中最突出的是侦察卫星威胁。以光学成像侦察卫星为例,进行了卫星威胁评估方法研究。首先探讨了卫星图像品质评价方法和影响因素,建立了侦察卫星对地面目标的检测概率模型,并引入光照、气象、对比度影响因子对检测概率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考虑军事任务需求建立了针对目标尺寸已知情况下的威胁度计算模型,进一步按照目标大小划分威胁等级,给出了卫星威胁等级评价方法,所得到的威胁等级指标可为军事行动提供参考。最后给出了光学侦察卫星威胁评估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成像侦察卫星 威胁等级 威胁评估 目标检测概率 图像品质
下载PDF
无线视频质量的自动测量理论及方法 被引量:8
8
作者 袁飞 王珊红 程恩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10年第2期153-161,共9页
无线视频质量的客观评价可应用在视频通信系统的方案设计、产品对比以及业务监控等诸多领域,一直备受业界关注。论文总结了该领域中典型模型的情况,从"离线"和"在线"这两大无线应用角度出发,结合各模型的特点分门... 无线视频质量的客观评价可应用在视频通信系统的方案设计、产品对比以及业务监控等诸多领域,一直备受业界关注。论文总结了该领域中典型模型的情况,从"离线"和"在线"这两大无线应用角度出发,结合各模型的特点分门别类地详细展开。重点介绍无线视频评测技术的理论体系、典型方法,并从无线应用的角度分析各模型的性能、优缺点及在无线视频质量评测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质量 客观评价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夜视融合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勇 金伟其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28-532,共5页
为建立通用、客观的融合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在分析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基础上,研究了融合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对象、评价条件、评价指标和数据处理等关键环节,结合目标探测识别与场景理解两个典型的"视觉任务",提出了"目标... 为建立通用、客观的融合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在分析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基础上,研究了融合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对象、评价条件、评价指标和数据处理等关键环节,结合目标探测识别与场景理解两个典型的"视觉任务",提出了"目标可探测性"和"细节可分辨性"两个主观评价指标,并研究了图像整体"感知质量"与这两个指标的相关性。对3种不同场景的微光与红外融合图像,采用9种融合方法获得的189幅融合图像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细节可分辨性"和图像整体"感知质量"相关性好,而"目标可探测性"虽然和图像整体"感知质量"相关性较差,但在基于具体视觉任务的融合图像质量评价过程中,仍可作为有效评价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 主观 图像融合 感知质量
下载PDF
基于图像质量度量的纸基全彩3D打印颜色再现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袁江平 陈晨 +3 位作者 田婕妮 姚丹阳 李花 陈广学 《数字印刷》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6-34,共9页
全彩3D打印能为三维数字制造提供真实的颜色再现及控制,但由于缺乏客观可靠的颜色再现质量评价工具,使其在个性化定制中一直面临棘手的颜色精确再现难题。本研究针对具有环保及低成本优势的纸基全彩3D打印技术,利用设计的特定三维色标模... 全彩3D打印能为三维数字制造提供真实的颜色再现及控制,但由于缺乏客观可靠的颜色再现质量评价工具,使其在个性化定制中一直面临棘手的颜色精确再现难题。本研究针对具有环保及低成本优势的纸基全彩3D打印技术,利用设计的特定三维色标模型,对高清相机获取的主视面图像进行平均结构相似度(MSSIM)、特征相似度(FSIMc)以及视觉差异度(iCID)等图像基度量的计算及统计,再以客观测量的色差进行量化关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前测试样的图像基度量与色差线性相关,但对应线性拟合方程还需要通过更多测试样进行参数优化。其中,彩色SSIM映射图能提供纸基3D打印模型的颜色再现细节评价,但上述三个图像基度量在纸基全彩3D测试模型颜色再现评价中表现了相对独立性。该研究能为更符合人眼视觉感知的全彩3D打印颜色再现评价的图像基度量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3D打印 颜色再现 质量评价 图像质量 色差
下载PDF
大样本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阳 姜润强 +1 位作者 于洪君 陈健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43-152,共10页
针对图像质量数据库的主观评价方法存在失真等级少,缺少实验结果分析等问题,提出一种大样本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该方法基于双激励连续质量量表进行设计,使用简化的2级主观评价尺度评价,通过循环积分、最优选择和顺序调整获得样本图... 针对图像质量数据库的主观评价方法存在失真等级少,缺少实验结果分析等问题,提出一种大样本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该方法基于双激励连续质量量表进行设计,使用简化的2级主观评价尺度评价,通过循环积分、最优选择和顺序调整获得样本图像的质量排序,并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思想将获得的图像次序的概率视为匹配程度,建立样本的模糊相似矩阵。通过指标规格化,建立模糊相似关系、等价关系以及分类、评分等步骤,最终确定图像质量得分。64级失真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图像质量得分能够准确反映可察觉差异的变化,主观评价结果的正确率达到94%,图像质量得分的标准差介于0~7,均值为3.08(百分制),远低于其他图像质量数据库的水平。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适用于图像质量数据库的主观评价和人眼视觉特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图像质量评价 主观评价 模糊聚类分析 可察觉差异 图像质量数据库 人眼视觉特性
原文传递
A multimodal dense convolution network for blind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12
作者 Nandhini CHOCKALINGAM Brindha MURUGAN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3年第11期1601-1615,共15页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continue to expand the communications industry’s potential.Images,which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strengthening communication,are widely available.Therefore,image quality assessment(IQA...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continue to expand the communications industry’s potential.Images,which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strengthening communication,are widely available.Therefore,image quality assessment(IQA)is critical in improving content delivered to end users.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s)used in IQA face two common challenges.One issue is that these methods fail to provide the best representation of the image.The other issue is that the models have a large number of parameters,which easily leads to overfitting.To address these issues,the dense convolution network(DSC-Net),a deep learning model with fewer parameters,is proposed for no-reference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NR-IQA).Moreover,it is obvious that the use of multimodal data for deep learning has improved the performance of applications.As a result,multimodal dense convolution network(MDSC-Net)fuses the texture features extracted using the gray-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method and spatial features extracted using DSC-Net and predicts the image quality.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framework on the benchmark synthetic datasets LIVE,TID2013,and KADID-10k demonstrates that the MDSC-Net approach achieves good performance over state-of-the-art methods for the NR-IQA tas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eference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NR-IQA) Blind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Multimodal dense convolution network(MDSC-Net) Deep learning Visual quality Perceptual quality
原文传递
自然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综述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丹丹 赵迎会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第9期203-205,共3页
5G时代的到来使得图像处理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自然图像质量评价方法成为图像处理领域的重要研究热点。在自然图像获取、图像压缩、存储等处理时,图像质量不可避免的产生各种类型的失真,从而自然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5G时代的到来使得图像处理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自然图像质量评价方法成为图像处理领域的重要研究热点。在自然图像获取、图像压缩、存储等处理时,图像质量不可避免的产生各种类型的失真,从而自然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首先阐述自然图像的失真类型和公开标准图像数据库的相关知识,然后分别从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方法分析自然图像质量评价,最后对未来自然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质量评价 自然图像质量 主观评价 客观评价 图像处理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质量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方圆 孙博洋 +3 位作者 李爽 王超 王依 张斌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2期30-34,共5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质量评估方法,提升CT三维成像的准确性,以保障CT影像的高质量。方法:通过简单指数衰减频率,计算X射线在穿透人体过程中散射与反射的穿透效果,建立X射线衰减指数模型。通过直角坐标系扇形束,统计图像测量的...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质量评估方法,提升CT三维成像的准确性,以保障CT影像的高质量。方法:通过简单指数衰减频率,计算X射线在穿透人体过程中散射与反射的穿透效果,建立X射线衰减指数模型。通过直角坐标系扇形束,统计图像测量的组织密度,在CT的初始图像中获得图像噪声模型,并得到图像噪声信号以及通过滤波反投影重建的三维CT图像。以图像信噪比、空间分辨率、灰度值均匀性和重建时间作为评估指标,对CT三维成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所有图像序列下的信噪比均>2.5,空间分辨率分别>1.51 lp/mm和1.52 lp/mm,灰度值均匀性<20%,且重建时间远<25 s。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质量评估方法具备实用性,能够保证得到有效的图像质量评估结果,提高CT三维成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面螺旋CT 三维成像 成像质量评估 X射线衰减指数模型 灰度值均匀性 空间分辨率
下载PDF
视觉显著性引导的局部图像质量度量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敏娟 党宏社 +1 位作者 魏立力 张选德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50-1360,共11页
全参考图像质量评价通常包括局部图像质量度量和池化(pooling)两个阶段.经典的基于视觉显著性(visual saliency,VS)的评价算法,将VS用于池化阶段,利用VS对相似度谱(similarity map)作加权平均,强调显著性强的区域对整体图像质量的贡献大... 全参考图像质量评价通常包括局部图像质量度量和池化(pooling)两个阶段.经典的基于视觉显著性(visual saliency,VS)的评价算法,将VS用于池化阶段,利用VS对相似度谱(similarity map)作加权平均,强调显著性强的区域对整体图像质量的贡献大,而显著性弱的区域对整体图像质量的贡献小.与经典方法不同,本文将VS用于局部图像质量度量阶段,利用VS自适应地调节局部图像质量的计算,强调人类视觉系统感知到的局部质量退化由客观退化程度和显著性共同决定.本文的主要贡献包括:(1)提出了一种视觉显著性引导的局部图像质量度量框架;(2)在此框架内,对之前发表于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的ESSIM(edge strength similarity)算法进行了扩展,提出了VS引导的ESSIM算法(VS-ESSIM).在测试数据库TID2013,TID2008和CSIQ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够提高对图像质量的预测精度,获得与主观评价结果更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质量评价 视觉显著性 局部图像质量 边界强度
原文传递
A Customized Framework to Recompress Massive Internet Images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守鸿 黄飞跃 +3 位作者 谢志峰 吴永坚 盛斌 马利庄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2年第6期1129-1139,共11页
Recently, device storage capacity and transmission bandwidth requirements are facing a heavy burden on account of massive internet images. Generally,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and save costs as much as possible, a lo... Recently, device storage capacity and transmission bandwidth requirements are facing a heavy burden on account of massive internet images. Generally,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and save costs as much as possible, a lot of internet applications always focus on how to achieve appropriate image reeompression.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ovel framework to efficiently customize image recompression according to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First of all, we evaluate the input image's compression level and predict an initial compression level which is very close to the final output of our system using a prior learnt from massive images. Then, we iteratively recompress the input image to different levels and measure the perceptual similarity between the input image and the new result by a block-based coding quality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output of the quality assessment method, we can update the target compression level, or switch to the subjective evaluation, or return the final recompression result in our system pipeline control. We organize subjective evaluations based on different applications and obtain corresponding assessment report. At last, based on the assessment report, we set up a series of appropriate parameters for customizing image recompression. Moreover, our new framework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many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such as web portals, e-commerce, online game, 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sive internet image image recompression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原文传递
No-reference synthetic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wit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and local image saliency 被引量:1
17
作者 Xiaochuan Wang Xiaohui Liang +1 位作者 Bailin Yang Frederick W.B.Li 《Computational Visual Media》 CSCD 2019年第2期193-208,共16页
Depth-image-based rendering(DIBR) is widely used in 3 DTV, free-viewpoint video, and interactive 3 D graphics applications. Typically, synthetic images generated by DIBR-based systems incorporate various distortions, ... Depth-image-based rendering(DIBR) is widely used in 3 DTV, free-viewpoint video, and interactive 3 D graphics applications. Typically, synthetic images generated by DIBR-based systems incorporate various distortions, particularly geometric distortions induced by object dis-occlusion.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synthetic images is critical to maintaining adequate system service. However, traditional 2 D image quality metrics are ineffective for evaluating synthetic images as they are not sensitive to geometric distortion.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ovel no-reference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method for synthetic images based 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introducing local image saliency as prediction weights. Due to the lack of existing training data, we construct a new DIBR synthetic image dataset as part of our contribu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both the public benchmark IRCCyN/IVC DIBR image dataset and our own dataset.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our proposed metric outperforms traditional 2 D image quality metrics and state-of-the-art DIBR-related metr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SYNTHETIC image depth-image-based rendering(DIBR)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local image SALIENCY
原文传递
A Novel Spatial Pooling Strategy for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被引量:3
18
作者 Qiaohong Li Yu-Ming Fang +1 位作者 Member, CCF Jing-Tao Xu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6年第2期225-234,共10页
A variety of existing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IQA) metrics share a similar two-stage framework: at the first stage, a quality map is constructed by comparison between local regions of reference and distorted imag... A variety of existing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IQA) metrics share a similar two-stage framework: at the first stage, a quality map is constructed by comparison between local regions of reference and distorted images; at the second stage, the spatial pooling is adopted to obtain overall quality score. In this work, we propose a novel spatial pooling strategy for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map. Our in-depth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overall image quality is sensitive to the quality distribu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e quality histogram and statistical descriptors extracted from the quality map are used as input to the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to obtain the final objective quality scor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ree large public IQA databas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posed spatial pooling strategy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quality predi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original IQA metrics in terms of correlation with human subjective rat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spatial pooling statistical pooling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structural similarity
原文传递
飞行时间技术和高清技术对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天棋 庄静文 +1 位作者 谢峰 白玫 《中国医学装备》 2016年第1期2-5,共4页
目的:分析PET/CT飞行时间技术(TOF)和高清技术(HD)的特点,以指导临床使用。方法:参照美国国家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标准,以PET/CT扫描NEMA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体模,在TOF+HD+OSEM、TOF+OSEM、HD+OSEM以及OSEM的4种重... 目的:分析PET/CT飞行时间技术(TOF)和高清技术(HD)的特点,以指导临床使用。方法:参照美国国家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标准,以PET/CT扫描NEMA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体模,在TOF+HD+OSEM、TOF+OSEM、HD+OSEM以及OSEM的4种重建条件下分别进行分析。结果:TOF+HD+OSEM组与OSEM组的对比度分别为41.70%~92.53%和32.10%~81.32%,本底变化率分别为1.48%~2.88%和1.71%~2.97%,肺区平均残余误差为11.5%和20.25%。结论:TOF+HD+OSEM图像对比度、本底变化率、衰减和散射校正精度均优于其他各组,TOF技术和HD技术配合使用对小病灶对比度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时间技术 高清技术 剂量评价 PET/CT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同步视觉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前像质评价方法
20
作者 冯勤 郝琦 +1 位作者 宋婷 陈琼慧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3年第1期93-98,109,共7页
该研究采用适配模型眼条件下的MTF频率响应、MTF随焦响应及预期视力共3种不同的临床前像质评价方法对比分析了4种不同光学设计人工晶状体的成像差异。该研究工作可以被应用于同步视觉人工晶状体的光学性能设计阶段,对人工晶状体的光学... 该研究采用适配模型眼条件下的MTF频率响应、MTF随焦响应及预期视力共3种不同的临床前像质评价方法对比分析了4种不同光学设计人工晶状体的成像差异。该研究工作可以被应用于同步视觉人工晶状体的光学性能设计阶段,对人工晶状体的光学质量进行验证,其研究结果便于更好地预测植入同步视觉人工晶状体患者的视觉表现,可为人工晶状体制造商以及各使用方提供产品设计开发验证、应用选择等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同步视觉 像质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