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承插式预制拼装桥墩的最小合理承插深度 被引量:58
1
作者 徐艳 曾增 +1 位作者 葛继平 王志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06-1711,共6页
预制桥墩和承台采用承插式连接即直接将预制桥墩插入承台预留槽中,并用灌浆料填缝形成整体的桥墩-承台连接构造,这种连接的特点在于施工精度要求相对低,施工工序简单,现场作业量少.其力学性能取决于桥墩的插入深度和接缝灌浆料的粘结性... 预制桥墩和承台采用承插式连接即直接将预制桥墩插入承台预留槽中,并用灌浆料填缝形成整体的桥墩-承台连接构造,这种连接的特点在于施工精度要求相对低,施工工序简单,现场作业量少.其力学性能取决于桥墩的插入深度和接缝灌浆料的粘结性能.以实际工程为研究背景,对采用不同承插深度的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以及基于OpenSEES的数值模拟,通过分析和比较,研究承插深度对整个桥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公式推导提出最小合理承插深度建议值,为实际工程提供设计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拼装 承插式 承插深度 桥墩 承台
下载PDF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2
作者 唐洪刚 高云鹏 +1 位作者 孔思达 冯娴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2期61-65,共5页
装配式建筑项目总承包让设计、施工、构建生产有了深度的融合,依托BIM技术的设计范围的延续与拓展成为装配式建筑实施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当前装配式建筑从设计到实施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BIM技术在建筑设计、深化设计及建筑构件生产这三... 装配式建筑项目总承包让设计、施工、构建生产有了深度的融合,依托BIM技术的设计范围的延续与拓展成为装配式建筑实施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当前装配式建筑从设计到实施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BIM技术在建筑设计、深化设计及建筑构件生产这三个核心阶段的应用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BIM 正向设计 深化设计 构件生产
下载PDF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巨型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 被引量:13
3
作者 戚金有 任常保 +2 位作者 葛冬云 刘强 卜楠楠 《建筑技术》 2014年第6期490-496,共7页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采用巨型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其钢骨体积、重量巨大,节点区钢筋与钢骨连接复杂,模板支设及腔内混凝土灌浆施工困难。针对组合结构的施工难点,巨型钢骨柱采用合理分段原则,对组合节点区钢筋与钢骨连接节点进行了深化设计...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采用巨型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其钢骨体积、重量巨大,节点区钢筋与钢骨连接复杂,模板支设及腔内混凝土灌浆施工困难。针对组合结构的施工难点,巨型钢骨柱采用合理分段原则,对组合节点区钢筋与钢骨连接节点进行了深化设计,采取了复杂腔体灌浆措施及模板支设工艺,施工效果良好。最后提出了创新钢骨与混凝土组合形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钢骨混凝土 组合结构 超高层 组合节点 深化设计
下载PDF
基于深度图像的零件识别及装配监测 被引量:11
4
作者 田中可 陈成军 +2 位作者 李东年 赵正旭 洪军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0-311,共12页
针对机械产品装配中零件和装配体的识别、监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图像和像素分类的装配体零件识别及装配监测方法。首先构建装配体深度图像标记样本集,包括合成标记样本集和真实标记样本集;然后提取深度差分特征,利用随机森林分类器... 针对机械产品装配中零件和装配体的识别、监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图像和像素分类的装配体零件识别及装配监测方法。首先构建装配体深度图像标记样本集,包括合成标记样本集和真实标记样本集;然后提取深度差分特征,利用随机森林分类器对深度图像的像素进行分类,获取像素预测图像;最后通过对比像素预测图像和颜色标签图像对装配体各零件进行识别,并对比待测状态像素预测图像和正确装配像素预测图像,实现对装配过程的监测。为了提高边缘像素点的分类准确率,引入边缘因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准确率高,而且兼具一定实时性和鲁棒性,在装配维修诱导、装配监测和自动化装配领域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件识别 装配监测 像素分类 深度图像 随机森林分类器
下载PDF
机器人在轨装配无标定视觉伺服对准方法 被引量:8
5
作者 贾庆轩 段嘉琪 陈钢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7-626,共10页
针对在轨装配过程中机器人"手眼"关系无法进行有效标定及机器人系统和被操作物惯性参数不定的情况,在传统的无标定视觉伺服基础上设计了深度估计器,基于机器人和图像运动的测量数据在线估计目标特征的深度值,并在机器人关节... 针对在轨装配过程中机器人"手眼"关系无法进行有效标定及机器人系统和被操作物惯性参数不定的情况,在传统的无标定视觉伺服基础上设计了深度估计器,基于机器人和图像运动的测量数据在线估计目标特征的深度值,并在机器人关节控制环中设计滑模控制器实时控制机器人关节运动,根据反馈图像信息纠正系统误差完成对准跟踪,通过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所提的无标定视觉伺服对准方法使机器人在装配过程中免去了复杂的"手眼"关系的标定程序,克服了机器人系统及被操作物惯性参数不确定性给装配精度造成的影响,提高了"手眼协调"的鲁棒性,保证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的太空环境下完成在轨装配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轨装配 空间机器人 无标定视觉伺服 深度估计 参数不确定性 滑模控制
原文传递
干旱内陆河流域植物群落构建过程及其关键驱动因素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寅 王健铭 +1 位作者 曲梦君 李景文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6,共16页
作为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可利用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地下水位在调节植物功能性状、系统发育乃至植物群落构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地下水位变化对干旱内陆河流域植物群落构建过程相对重要性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地上-地下... 作为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可利用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地下水位在调节植物功能性状、系统发育乃至植物群落构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地下水位变化对干旱内陆河流域植物群落构建过程相对重要性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地上-地下组分间的差异尚未得到系统研究。本文以典型干旱内陆河流域下游的主要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结合叶片、根系功能性状与环境数据,系统地探讨植物群落构建过程沿地下水位梯度的变化模式及其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综合植物个体、平均功能性状和系统发育可知,在整个研究区域,叶片、根系功能多样性的标准效应值(SES.RaoQ)均小于0。大多数植物群落的功能结构(90%的功能性状)表现为聚集状态。(2)地下水与土壤因子共同解释叶片、根系SES.RaoQ 13%-39%与14%-48%的变异,而地下水位能够单独解释叶片、根系SES.RaoQ 13%-22%与14%-36%的变异。(3)叶片、根系SES.RaoQ均随平均地下水位的降低而降低,随地下水位季节性的增加而增加;根系SES.RaoQ与地下水位的斜率大于叶片SES.RaoQ。总体而言,干旱内陆河流域植物群落的构建机制整体上由确定性过程主导,支持生态位理论,大多数植物群落的构建机制符合生态位理论中的环境筛选作用。地下水位是调控不同群落构建过程相对重要性的主要因素,随地下水位的降低,功能结构由发散状态转为聚集状态。植物群落地上、地下功能结构沿地下水位梯度的变化表现出一致性,但植物群落地下部分对地下水位的变化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构建 叶片 根系 地下水位 干旱内陆河流域
原文传递
面向增强现实装配的虚实遮挡技术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徐迟 李世其 +1 位作者 王峻峰 彭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6-258,共3页
目前增强现实中的虚实遮挡算法大多数是一般性方法,缺少相关文献针对虚拟装配的特点研究增强现实装配中的虚实遮挡问题。分析了增强现实装配场景中虚实零件、装配特征、上下文导航等元素间的遮挡关系,提出了针对增强现实装配的虚实遮挡... 目前增强现实中的虚实遮挡算法大多数是一般性方法,缺少相关文献针对虚拟装配的特点研究增强现实装配中的虚实遮挡问题。分析了增强现实装配场景中虚实零件、装配特征、上下文导航等元素间的遮挡关系,提出了针对增强现实装配的虚实遮挡方法。原型系统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增强现实装配中虚实遮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 虚实遮挡 虚拟装配 深度图
下载PDF
Coin-structured tunable beam shaping assembly design for accelerator-based 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for tumors at different depths and sizes 被引量:1
8
作者 Zhao‑Peng Qiao Yao‑Cheng Hu +5 位作者 Quan‑Xu Jiang Jing‑Jing Fan Isao Murata Rui‑Rui Liu Bo Wang Sheng Wa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66-76,共11页
In the past decade,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utilizing an accelerator-based neutron source(ABNS)designed primarily for producing epithermal neutrons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the treatment of brain tumors and other ... In the past decade,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utilizing an accelerator-based neutron source(ABNS)designed primarily for producing epithermal neutrons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the treatment of brain tumors and other cancers.The 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ing an epithermal beam are primarily based on the IAEA-TECODC-1223 report,issued in 2001 for reactor neutron sources.Based on this report,the latest perspectives and clinical requirements,we designed an ABNS capable of adjusting the average neutron beam energy.The design was based on a 2.8 MeV,20 mA proton beam bombarding a lithium target to produce neutrons that were subsequently moderated and tuned through a tunable beam shaping assembly(BSA)which can modify the thicknesses and materials of the coin-shaped moderators,back reflectors,filters,and collimators.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epithermal neutron beams for deep seated tumor treatment,which were generated by utilizing magnesium fluoride with lengths ranging between 28 and 36 cm as the moderator,possessed a treatment depth of 5.6 cm although the neutron flux peak shifts from 4.5 to 1.0 keV.When utilizing a thinner moderator,a less accelerated beam power can meet the treatment requirements.However,higher powers reduced the treatment time.In contrast,employing a thick moderator can reduce the skin dose.In scenarios that required relatively low energy neutron beams,the removal of the thermal neutron filter can raise the thermal neutron flux at the beam port.And the depth of the dose rate peak could be adjusted between 0.25 and 2.20 cm by combining magnesium fluoride and polyethylene coins of different thicknesses.Hence,this device has a better adaptability for the treatment of superficial tumors.Overall,the tunable BSA provides greater flexibility for clinical treatment than common BSA designs that can only adjust the port s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 Accelerator-based neutron source(ABNS) Beam shaping assembly(BSA) Treatment depth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RV减速器装配过程监测系统
9
作者 宋怡仁 陈成军 +1 位作者 李东年 官源林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87,共7页
针对机械产品装配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漏装问题,以RV减速器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装配过程监测系统。搭建装配过程监测系统实验台,使用RGB-D相机采集装配体深度图像和彩色图像;利用深度学习中语义分割和目标检测算法对采集到... 针对机械产品装配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漏装问题,以RV减速器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装配过程监测系统。搭建装配过程监测系统实验台,使用RGB-D相机采集装配体深度图像和彩色图像;利用深度学习中语义分割和目标检测算法对采集到的深度图像和彩色图像进行预测,获得预测结果;将深度学习算法、视频采集等功能集成到装配过程监测软件中,实现了RV减速器装配过程监测。实验结果证明:此软件可以正确监测装配过程中每个零件是否存在漏装情况,并具有一定的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监测 RV减速器 深度学习 RGB-D相机 深度图像
下载PDF
一种基于半透明颜色叠加与深度值的碰撞检测算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普 孙长乐 +1 位作者 熊伟 王海涛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B06期193-197,233,共6页
为了快速验证虚拟装配仿真过程中零部件的可装配性,改进了一种基于图像空间的快速碰撞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半透明颜色叠加实现对无碰撞装配体的快速滤除,并确定出潜在的碰撞区域;然后利用像素深度值求出遮挡对象与待装配物体在其... 为了快速验证虚拟装配仿真过程中零部件的可装配性,改进了一种基于图像空间的快速碰撞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半透明颜色叠加实现对无碰撞装配体的快速滤除,并确定出潜在的碰撞区域;然后利用像素深度值求出遮挡对象与待装配物体在其运动方向的最小分离距离,弥补了基于图像空间的碰撞检测算法只能判断物体间是否发生碰撞而不能求距的缺点;最后针对求距环节提出了一种像素区域划分策略,以提高算法的检测精度。测试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整体上能够满足虚拟装配系统实时性和精确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装配 碰撞检测 半透明颜色叠加 深度值 像素区域划分
下载PDF
基于温度场计算的温度套管长度设计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长福 蔡文河 +5 位作者 代小号 王庆峰 杜双明 张新 李为民 谌康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1-95,共5页
套管与管道接触不紧时受蒸汽冲刷产生微振的强度随着套管长度的增大而增大,易引起套管根部断裂,并已有多起同类的失效案例。为尽可能缩短套管长度,降低套管断裂风险,又满足测温准确性的要求,采用有限元计算的方法对管道内流体及温度套... 套管与管道接触不紧时受蒸汽冲刷产生微振的强度随着套管长度的增大而增大,易引起套管根部断裂,并已有多起同类的失效案例。为尽可能缩短套管长度,降低套管断裂风险,又满足测温准确性的要求,采用有限元计算的方法对管道内流体及温度套管的温度场分布进行了计算研究。计算结果显示:稳态情况下,套管温度最高点距管道内壁约10 mm,管道内锥体部分总体温差小,通常不超过0.2 ℃。当蒸汽温度发生变化时,套管的温度响应远滞后于蒸汽温度变化速率,滞后程度取决于两者温差,套管温度已难以反映该处的蒸汽温度;套管距管道内壁较近的部位温度响应相对快。因此,在稳态情况下,温度套管在管道内的长度满足测温元件在管道内的插入深度约10 mm即可使得所测数据最接近流体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套管 管道 装配深度 有限元 温度场
下载PDF
Responding Depth of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TiO_2 Self-assembled Films
12
作者 Weichang HAO, Feng PAN, Tianmin WANG and Shukai ZHENG)Center of Materials Physics and Chemistry, School of Science,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Beijing 100083, China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72-474,共3页
The electrostatically self-assembly method is getting strategically important to prepare multilayer thin films. With careful choice of component materials, this method should allow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ultilayer th... The electrostatically self-assembly method is getting strategically important to prepare multilayer thin films. With careful choice of component materials, this method should allow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ultilayer thin films with a variety of excellent technological properties. Ti02/PSS multilayer thin films with ordered structure were prepared by electrostatic self-assembly method. UV-Vis-NIR spectrophotometer,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atom force microscopy (AFM)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the multilayer films. Because electrostatically self-assembly method allows molecular-level control over the film composition and thickness, this paper studied the responding depth of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Ti02 self-assembled films in det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ponding depth Titanium dioxid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Electrostatically self-assembly
下载PDF
钢-铜管感应钎焊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永亮 赵亚涛 赵越 《焊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39,共7页
研究旨在解决钢-铜管感应钎焊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感应钎焊现场调查确定其主要问题有:感应器与工件相对左、右偏斜,相对前倾、后仰,感应器与工件贴边。以钎料填缝深度作为衡量焊接质量的指标,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所选参数范围内,填缝深... 研究旨在解决钢-铜管感应钎焊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感应钎焊现场调查确定其主要问题有:感应器与工件相对左、右偏斜,相对前倾、后仰,感应器与工件贴边。以钎料填缝深度作为衡量焊接质量的指标,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所选参数范围内,填缝深度随装配间隙的增大而减小,填缝深度随感应器与工件相对偏角的增大而减小,填缝深度随功率的增加呈先增加后持平的趋势;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感应器与工件贴边对钎焊质量有不良影响,工件放置角度对钎焊质量几乎无影响,最佳工艺参数为:环下6 mm焊接位置+0.06~0.16 mm双边间隙+86%功率,3~4 s焊接时间+左右、前后0~4°偏角相对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铜管 感应钎焊 装配间隙 相对位置 功率 填缝深度
下载PDF
回填土深度对框架涵结构受力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刚 吴焕庆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29-32,44,共5页
以厦门市仙岳路下穿通道为工程背景,采用大尺寸分块预制拼装框架涵施工技术,现场采用明控法施工,主体结构竣工后用回填土回填恢复路面.考虑到框架涵顶部受到回填土压力和车轮荷载两种荷载共同作用,不同深度回填土可能对框架涵受力影响不... 以厦门市仙岳路下穿通道为工程背景,采用大尺寸分块预制拼装框架涵施工技术,现场采用明控法施工,主体结构竣工后用回填土回填恢复路面.考虑到框架涵顶部受到回填土压力和车轮荷载两种荷载共同作用,不同深度回填土可能对框架涵受力影响不同.建立Ansys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深度回填土作用对框架涵结构的影响,进而确定框架涵最适埋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涵 预制拼装 有限元分析 回填土 最适埋深
下载PDF
基于双视角与半透明颜色叠加的碰撞检测算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长乐 李普 +1 位作者 熊伟 王海涛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0-358,共9页
为了在复杂机械产品装配仿真过程中快速进行碰撞检测,提出一种基于双视角与半透明颜色叠加的碰撞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多维显示投影将3D空间中的碰撞检测问题转化为平面像素点的参数判定问题,弥补了传统图像类碰撞检测算法只能识别是否... 为了在复杂机械产品装配仿真过程中快速进行碰撞检测,提出一种基于双视角与半透明颜色叠加的碰撞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多维显示投影将3D空间中的碰撞检测问题转化为平面像素点的参数判定问题,弥补了传统图像类碰撞检测算法只能识别是否发生碰撞而不能预先求距的不足。算法分为遮挡对象判定、碰撞面遍历和像素求距3个阶段。首先利用半透明颜色叠加算法快速剔除无碰撞可能性的零部件,判定出潜在的遮挡对象;然后利用像素深度值查找潜在的碰撞面对;最后基于横向视角识别可移动的像素点个数,基于像素个数计算碰撞距离。通过实验与分析表明,该算法能够满足虚拟装配系统中碰撞检测的速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装配 碰撞检测 双视角 半透明颜色叠加 深度值 算法
下载PDF
基于PX-LBP和像素分类的装配体零件识别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中可 陈成军 +1 位作者 李东年 赵正旭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6-243,共8页
针对机械产品装配维修诱导中零件和装配体的识别、监测问题,对装配体零件识别及装配监测进行了研究,对LBP算子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像素局部二值模式(PX-LBP)和像素分类的装配体零件识别及装配监测方法。首先将LBP算子与像素分类融... 针对机械产品装配维修诱导中零件和装配体的识别、监测问题,对装配体零件识别及装配监测进行了研究,对LBP算子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像素局部二值模式(PX-LBP)和像素分类的装配体零件识别及装配监测方法。首先将LBP算子与像素分类融合,提出了PX-LBP算子;然后对深度图像进行了PX-LBP特征提取,生成了训练集和测试集;最后训练随机森林分类器,并利用训练好的随机森林分类器实现了对测试集深度图像的像素分类,生成了像素预测图像,通过像素预测图像与标记图像对比实现了装配体零件的识别及装配过程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模型深度图像的像素识别率可达到98.81%,对于真实装配体深度图像的像素识别率也可达到77.51%;该方法兼具了一定的实时性与鲁棒性,可用在装配维修诱导、装配监测和自动化装配邻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件识别 装配监测 深度图像 像素局部二值模式 像素分类 随机森林分类器
下载PDF
分子泵动叶轮和芯轴的装配力计算
17
作者 马绍兴 何朝晖 +1 位作者 张日升 吉方 《真空》 CAS 2016年第6期5-8,共4页
针对涡轮分子泵动叶轮和芯轴过盈装配问题,采用压力装配方法进行装配并对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建立了芯轴压装力和压入位移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装配过程压装力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理论计算的结果、仿真分... 针对涡轮分子泵动叶轮和芯轴过盈装配问题,采用压力装配方法进行装配并对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建立了芯轴压装力和压入位移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装配过程压装力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理论计算的结果、仿真分析以及实验验证的结果吻合良好。结果表明,压装力和压入位移之间的关系为成正比的线性关系,压装对动叶轮的叶片性能影响很小。装配力的分析对指导动叶轮装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泵 动叶轮 过盈装配 压装力 压入位移
下载PDF
面向装配顺序规划的产生式规则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景霞 王润孝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9-80,共2页
将装配模型表达为产品结构树 ,将装配生产经验表达为产生式规则 ,利用深度优先搜索法 ,考虑子部件 。
关键词 装配顺序规划 产生式规则 深度优先搜索 装配模型 产品结构树
下载PDF
基于深度邻域搜索PSO算法的装配序列优化问题 被引量:9
19
作者 宫华 袁田 张彪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91-1295,共5页
针对产品结构特征建立几何约束矩阵,以最大化满足几何约束条件装配次数和最小化装配方向改变次数为目标,研究产品装配序列优化问题.利用值变换的粒子位置和速度更新规则,基于具有随机性启发式算法产生初始种群,提出一种带有深度邻域搜... 针对产品结构特征建立几何约束矩阵,以最大化满足几何约束条件装配次数和最小化装配方向改变次数为目标,研究产品装配序列优化问题.利用值变换的粒子位置和速度更新规则,基于具有随机性启发式算法产生初始种群,提出一种带有深度邻域搜索改进策略的粒子群算法解决装配序列问题.通过装配实例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性能并对装配序列质量进行了评价,所得结果表明了该算法在解决装配序列优化问题上的有效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序列优化 粒子群算法 深度邻域搜索 几何约束
原文传递
复杂三维CAD装配模型特征信息提取技术研究
20
作者 郝博 王杰 +1 位作者 闫俊伟 王婵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120,127,共6页
针对飞机、大型输送机等复杂三维CAD装配模型具有装配零件多,配合复杂,在提取装配体特征信息过程中,有信息提取不完整、深度不够的问题,提出一种复杂产品装配特征信息提取的方法,该方法以CATIA软件为平台,采用构件的应用编程(Component ... 针对飞机、大型输送机等复杂三维CAD装配模型具有装配零件多,配合复杂,在提取装配体特征信息过程中,有信息提取不完整、深度不够的问题,提出一种复杂产品装配特征信息提取的方法,该方法以CATIA软件为平台,采用构件的应用编程(Component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CAA),二次开发快速提取特征信息功能。结合多叉树前序列遍历思想,深度优先搜索的算法,逐层深入,可以完整提取多层嵌套的复杂装配体的配合和约束信息,充分利用复杂三维CAD装配模型特征信息,更有力的支持装配工艺规划。同时,通过选择输送某种民航飞机机翼的输送机为例,验证此方法的可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模型 CATIA 二次开发 信息提取 多叉树遍历算法 深度优先搜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