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升机数字化装配技术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先有 黄俊波 《新技术新工艺》 2007年第7期57-60,共4页
创新的装配技术不断涌现,推动了航空产品装配技术的进步。数字化装配技术由于定位准确、装配周期短、生产成本低以及简化装配型架等特点倍受发达国家航空企业的重视。本文通过国内外航空产品数字化装配技术的现状及其应用分析,提出直升... 创新的装配技术不断涌现,推动了航空产品装配技术的进步。数字化装配技术由于定位准确、装配周期短、生产成本低以及简化装配型架等特点倍受发达国家航空企业的重视。本文通过国内外航空产品数字化装配技术的现状及其应用分析,提出直升机数字化装配技术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数字化 并行工程 装配技术
下载PDF
198m大跨度钢桁架安装施工工艺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拴牢 《铁道建筑技术》 2011年第2期5-8,共4页
苏州火车站钢屋盖为198 m大跨度钢结构,受施工条件限制,为满足工期需要,在二层楼面结构未完成前同时施工、安装大体量钢构件,为避免相互干扰太大,采用"单榀钢桁架就地拼装,分段吊装,高空组装后累积滑移"的安装施工工艺。安装... 苏州火车站钢屋盖为198 m大跨度钢结构,受施工条件限制,为满足工期需要,在二层楼面结构未完成前同时施工、安装大体量钢构件,为避免相互干扰太大,采用"单榀钢桁架就地拼装,分段吊装,高空组装后累积滑移"的安装施工工艺。安装实践表明,该种施工工艺适用于周边条件受限的大跨度钢结构的快速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钢桁架 拼装 吊装 滑移 施工工艺
下载PDF
竖立在晶态金表面上的短单壁碳纳米管 被引量:2
3
作者 薛增泉 刘惟敏 +4 位作者 侯士敏 施祖进 顾镇南 刘虹雯 张兆祥 《电子科学学刊》 CSCD 1999年第5期692-697,共6页
合成和提纯了单壁碳纳米管(SWCNTs),用胶体将其竖直地组装在金薄膜表面上。用此组装技术制造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针尖,成功地观测到了金晶粒的形貌像和高定向石墨的原子像。SWCNTs竖立在金表面上对于电学特性测量,制造场发射电子源... 合成和提纯了单壁碳纳米管(SWCNTs),用胶体将其竖直地组装在金薄膜表面上。用此组装技术制造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针尖,成功地观测到了金晶粒的形貌像和高定向石墨的原子像。SWCNTs竖立在金表面上对于电学特性测量,制造场发射电子源,组装纳米电子器件,制作扫描探针显微镜(SPM)针尖等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组装技术 原子像 纳米材料 SWCNTS STM
下载PDF
塔式起重机结构焊接、装配工艺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成扬 徐正保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10年第3期112-113,共2页
在塔式起重机制造过程中,焊接工艺、装配工艺是指导塔机生产的重要技术依据。针对塔机焊接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践经验,对塔式起重机结构焊接工艺规范的确定,长细杆的焊接,塔机装配工艺,装配中回转机构配装法、正常装配法及比较方面... 在塔式起重机制造过程中,焊接工艺、装配工艺是指导塔机生产的重要技术依据。针对塔机焊接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践经验,对塔式起重机结构焊接工艺规范的确定,长细杆的焊接,塔机装配工艺,装配中回转机构配装法、正常装配法及比较方面进行了探讨,对确保塔机产品质量和保障塔机的使用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起重机 结构 焊接 装配 工艺
下载PDF
高精度激光雷达转台结构设计与装配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馨月 施嘲风 +2 位作者 纪宝忠 程淼 张晓光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 2020年第5期53-55,共3页
本文就激光雷达伺服转台俯仰轴的设计及装配方法进行了实验与分析,提出了一种易保证其设计精度的装配方法的,并通过应用实验得到了验证,可以满足设备的设计要求。
关键词 激光雷达伺服转台 装配方法 回转误差
原文传递
10000m^3天然气球罐的组装 被引量:2
6
作者 曹顺跃 《压力容器》 2003年第4期23-25,46,共4页
介绍 10 0 0 0m3天然气球罐无中心柱的组装方法 ,实践证明该方法作业时间短、应力小 。
关键词 10000m^3天然气球罐 无中心拄 组装方法
下载PDF
预制拼装技术在电缆工程中的应用及其前景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国新 《建筑技术开发》 2016年第10期78-79,共2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预制拼装技术具有结构质量可靠、机械化程度高、施工效率高等特点,逐渐成为民用建筑和市政工程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热点之一。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预制拼装式电缆构筑物在电缆工程中也将逐渐...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预制拼装技术具有结构质量可靠、机械化程度高、施工效率高等特点,逐渐成为民用建筑和市政工程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热点之一。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预制拼装式电缆构筑物在电缆工程中也将逐渐展示出一定的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文章基于电缆构筑物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和结构特点,分析了预制拼装技术的具体内容、技术优势、应用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为电力行业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和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装配式 电缆工程 技术现状 前景分析
下载PDF
论超大型/重型产品装配厂选址的关键技术要求
8
作者 郭杭锋 刘志虹 《东方电气评论》 2004年第4期215-217,共3页
从发电设备制造业超大型/超重产品范围、典型参数、制造工艺、市场竞争力、国外成功经验等方面,论证了超大型/重型产品装配厂选址的关键技术要求。
关键词 发电设备制造业 选址 市场竞争力 产品装配 成功经验 产品范围 关键技术 参数 制造工艺 论证
下载PDF
泗县体育馆网壳工程施工技术
9
作者 李响 董晨 +1 位作者 付强 赵玉成 《山西建筑》 2015年第2期91-92,共2页
以泗县体育馆工程为例,分析了双层曲面网壳结构的特点,介绍了其施工技术要点,并对拉索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从装配前准备工作、成品索装配、张拉机具选择等方面阐述了拉索的装配技术,使结构更为安全可靠。
关键词 双层曲面网壳 结构 拉索 装配技术 张拉机具
下载PDF
含芳环的可聚合阳离子型Hydrotrope的自缔合行为和助溶性能
10
作者 沈桂芝 张玉玺 +1 位作者 吴飞鹏 王尔鑑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6-294,共9页
采用尼罗红(Nile red)染料为探针,利用吸收和发射光谱研究了具有不同烷芳基结构的可聚合阳离子型Hydrotropes(PCHs)的溶液性质,结果表明其在水溶液中易发生自缔合行为并具有两个阈值浓度:分子开始自缔合的临界浓度(CAC)(10-1—10-2 mol/... 采用尼罗红(Nile red)染料为探针,利用吸收和发射光谱研究了具有不同烷芳基结构的可聚合阳离子型Hydrotropes(PCHs)的溶液性质,结果表明其在水溶液中易发生自缔合行为并具有两个阈值浓度:分子开始自缔合的临界浓度(CAC)(10-1—10-2 mol/L),开始大幅度提高助溶作用的最小助溶浓度(MHC)(>10-1 mol/L),两阈值浓度均随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的疏水基团尺寸的增大而减小.两亲化合物聚集体的微环境极性测定的结果显示,其极性比表面活性剂胶束高,并且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增大不断下降,表明形成的聚集体结构比较疏松,且其分子堆砌密度随聚集体的增大而逐步升高.此外,通过自由基聚合得到相应的两亲聚合物仍保留Hydrotrope原有的性能,并具有更显著的助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助水溶剂 助溶作用 自缔合行为 可聚合性 探针技术
下载PDF
上海公路桥梁桥墩预制拼装建造技术 被引量:62
11
作者 黄国斌 查义强 《上海公路》 2014年第4期1-5,共5页
为了解决上海地区公路桥梁桥墩建造采用现浇工艺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引入了专业化工厂预制、现场快速化拼装的建造技术。该技术减少了现场施工作业量,进而减少了环境影响;降低了施工人数,进而降低了安全... 为了解决上海地区公路桥梁桥墩建造采用现浇工艺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引入了专业化工厂预制、现场快速化拼装的建造技术。该技术减少了现场施工作业量,进而减少了环境影响;降低了施工人数,进而降低了安全风险;缩短了施工工期,进而减少了对繁忙交通的影响。在解决建设和民生矛盾的基础上大幅提高了上海国际大都市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桥梁 桥墩建造 预制拼装技术
下载PDF
黑土区大豆高效组合施肥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渊 王占哲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1-222,共2页
试验研究了有机肥、生物肥、化学肥料组合施肥技术对大豆产量、经济效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组合施肥各处理较单施化肥 ,产量提高 1 70 %~ 18 4 1% ,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 0 0 6~ 0 2 3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处理A :有机... 试验研究了有机肥、生物肥、化学肥料组合施肥技术对大豆产量、经济效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组合施肥各处理较单施化肥 ,产量提高 1 70 %~ 18 4 1% ,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 0 0 6~ 0 2 3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处理A :有机肥 +土壤磷素活化剂 +化肥 (磷 1/ 2 )比对照增加18 8% ,处理C :有机肥 +酵素菌肥 +化肥 (全量的 2 / 3)增加 2 4 5 %。表 4 ,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大豆 组合施肥技术 土壤肥力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三元复合吞吐和水平井组合式注汽技术在超稠油开采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余五星 《中外能源》 CAS 2007年第6期47-50,共4页
介绍了三元复合吞吐技术的增油机理,并通过试验确定了CO2注入量和表面活性剂注入量工艺参数,分别为蒸汽注入量的2%和0.12%(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5%)。2003~2007年,辽河油田特种油开发公司利用该技术改善超稠油开采,累计增油111997.4t。同... 介绍了三元复合吞吐技术的增油机理,并通过试验确定了CO2注入量和表面活性剂注入量工艺参数,分别为蒸汽注入量的2%和0.12%(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5%)。2003~2007年,辽河油田特种油开发公司利用该技术改善超稠油开采,累计增油111997.4t。同时,利用水平井组合式注汽技术对4个井组进行了整体注汽。目前,兴H304-309组已见到增油效果,井组增油7979t,油汽比提高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水平井 三元复合吞吐 组合式注汽 增产技术
下载PDF
Density-controllable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s having metal nanocrystals through chemical synthesis and assembled by spin-coating technique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广利 陈裕斌 +4 位作者 施毅 濮林 潘力嘉 张荣 郑有炓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0-74,共5页
A novel two-step method is employ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fabricatc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s that have metal nanoerystals. First, size-averaged Au nanocrystals are synthesized chemically; second, they are assemble... A novel two-step method is employ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fabricatc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s that have metal nanoerystals. First, size-averaged Au nanocrystals are synthesized chemically; second, they are assembled into memory devices by a spin-coating technique at room temperature. This attractive approach makes it possible to tailor the diameter and control the density of nanocrystals individually. In addition, processes at room temperature prevent Au diffusion, which is a main concem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etal nanocrystal-based memor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both the morphology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 electrical measurements, reveal that there is an optimum density of nanocrystal monolayer to balance between long data retention and a large hysteresis memory window. At the same time, density-controllable devices could also feed the preferential emphasis on either memory window or retention time. All these facts confirm the advantages and novelty of our two-step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nanocrystal nonvolatile memory SELF-assemble spin-coating technique conductance--voltagecurve memory window
原文传递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战略结构模型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同健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1-36,共6页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若干阻碍因素。信息化建设战略结构模型的建立可以给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战略指导,从而提高银行信息化运行效率。因子分析可以为结构模型提供有效性和可靠性检验,从而揭...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若干阻碍因素。信息化建设战略结构模型的建立可以给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战略指导,从而提高银行信息化运行效率。因子分析可以为结构模型提供有效性和可靠性检验,从而揭示了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若干现实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大集中 信息技术外包 业务流程再造 因子分析 信度检验
下载PDF
内含脂质体的聚电解质微囊作为药物载体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亮亮 施卉 +2 位作者 沈海俊 金一 吴琳华 《中国药师》 CAS 2012年第8期1067-1069,1083,共4页
目的: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LBL)制备内含有脂质体的聚电解质微囊,并对其结构及其对药物的自沉积作用和释放性能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共沉淀法制备碳酸钙模板,在其表面层层组装可生物降解的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去除碳酸钙模板后,得到内含脂... 目的: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LBL)制备内含有脂质体的聚电解质微囊,并对其结构及其对药物的自沉积作用和释放性能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共沉淀法制备碳酸钙模板,在其表面层层组装可生物降解的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去除碳酸钙模板后,得到内含脂质体的聚电解质微囊。通过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等对微囊的结构、自沉积作用及释放性能进行表征。结果:TEM和SEM显示本实验成功得到了内含脂质体的聚电解质微囊;随着多柔比星给药浓度的增高,载体的囊内药物浓度呈非线性增加,在给药浓度为1 mg.ml-1的条件下,微囊内的最高药物浓度达520.1 mg.ml-1;48 h内,微囊在不同pH(5.0,6.5,7.4)的PBS中的累积释放百分率分别达到59.2%,54.3%,44.8%。结论:内含脂质体的聚电解质微囊具有良好的自沉积作用和释放能力,作为新型的药物载体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 脂质体 多柔比星 碳酸钙 聚电解质微囊
下载PDF
装配工艺尺寸的技术经济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钟启茂 《装备制造技术》 2007年第11期61-63,共3页
在装配工艺尺寸中,采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确定零件的加工尺寸,符合生产实际,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介绍了技术经济综合分析的原理、评价方法与计算实例。
关键词 装配工艺尺寸 技术 经济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聚电解质多层膜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巧星 周晓燕 +2 位作者 江秀明 倪书姣 毛璞 《化学研究》 CAS 2014年第3期234-237,共4页
以聚(乙烯-alt-马来酸)的苯乙胺衍生物与聚烯丙基胺盐酸盐为原料,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LBL)在色谱硅胶表面交替沉积得到聚电解质多层膜高效液相色谱(HPLC)固定相;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研究了HPLC固定相的结构和组成.结果表明... 以聚(乙烯-alt-马来酸)的苯乙胺衍生物与聚烯丙基胺盐酸盐为原料,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LBL)在色谱硅胶表面交替沉积得到聚电解质多层膜高效液相色谱(HPLC)固定相;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研究了HPLC固定相的结构和组成.结果表明,聚电解质多层膜HPLC固定相被成功构筑在硅胶颗粒表面;制备的多层膜固定相可方便地用于6种芳香烃类及4种烷基苯类物质的分离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LBL技术在制备HPLC固定相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技术 聚电解质多层膜 HPLC固定相 制备
下载PDF
甲状旁腺激素(1-34)、多聚赖氨酸应用于口腔种植体表面促成骨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星星 罗小龙 +3 位作者 吴刚 韩旭 郭晓晶 汪大林 《武警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814-818,822,共6页
目的研究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1-34)、多聚赖氨酸应用于种植体表面的促成骨作用。方法将PTH(1-34)和多聚赖氨酸通过层层自组装的方式涂层到种植体表面。按照涂层制备方法和PTH(1-34)浓度将种植体分为4个组:PLL载体组(... 目的研究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1-34)、多聚赖氨酸应用于种植体表面的促成骨作用。方法将PTH(1-34)和多聚赖氨酸通过层层自组装的方式涂层到种植体表面。按照涂层制备方法和PTH(1-34)浓度将种植体分为4个组:PLL载体组(A组)、10μg组(B组)、100μg组(C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使用ELISA法探索该涂层的体外药物释放规律;将小鼠胚胎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接种于涂层后的种植体表面,使用MTT法、碱性磷酸酶半定量、PCR等方法,检测该涂层在体外条件下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于钛种植体表面制成的PLL-PTH(1-34)聚电解质多层膜涂层在初始阶段表现出明显的释放过程,随后释放程度趋于平缓,第14天时仍可检出PTH(1-34)。MTT检测:第5天时C组OD值(1.738±0.026)与第1天(1.663±0.045)相比有明显升高(P=0.0219)。碱性磷酸酶半定量:第14天时,C组(3.377±0.336)U/gprot明显高于A组(2.537±0.083)U/gprot、B组(2.843±0.060)U/gprot和D组(2.063±0.061)U/gpro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测:ALP基因于第7天时各组表达水平最高,且C组明显高于A、B、D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CN基因于第14天时各组表达水平最高,且C组明显高于A、B、D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钛种植体表面可以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制成PLL-PTH(1-34)聚电解质多层膜涂层。通过该技术可以实现PTH(1-34)较长时间的局部释放,从而促进其表面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H(1-34) 多聚赖氨酸 层层自组装技术 种植体
下载PDF
纳米对位芳纶纤维及壳聚糖LBL组装阻燃棉织物的火灾安全性能研究
20
作者 欧明昱 宋亚楠 陈希磊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47-56,共10页
以壳聚糖(CS)为阳离子溶液,以芳纶纤维(ANF)为阴离子溶液,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阻燃整理棉织物,通过锥形量热仪测试(CCT)、微型量热仪测试(MCC)、热重-红外联用测试(TG-IR)研究阻燃棉织物的火灾安全性能。锥形量热仪(CCT)的结果表明:芳纶... 以壳聚糖(CS)为阳离子溶液,以芳纶纤维(ANF)为阴离子溶液,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阻燃整理棉织物,通过锥形量热仪测试(CCT)、微型量热仪测试(MCC)、热重-红外联用测试(TG-IR)研究阻燃棉织物的火灾安全性能。锥形量热仪(CCT)的结果表明:芳纶纤维/壳聚糖阻燃棉织物的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比纯棉织物降低5.5%,CO_(2)释放速率降低9.5%,总生烟量(TSP)、烟释放速率峰值(PSPR)都有所降低;微型量热仪(MCC)测试的结果表明:芳纶纤维/壳聚糖阻燃棉织物的热释放速率峰值比纯棉织物的热释放速率峰值降低57%;TGIR测试表明,芳纶纤维/壳聚糖阻燃棉织物具有较好的脱水成炭的能力。测试结果可以推断出芳纶纤维/壳聚糖阻燃棉织物的主要阻燃机理为气相阻燃机理,说明芳纶纤维/壳聚糖阻燃棉织物的阻燃性能、抑烟性能和火灾安全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纤维 壳聚糖 层层自组装技术 火灾安全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