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幼儿全麻恢复期垫用爱心小枕效果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6
1
作者 谭惠莲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12期1972-1974,共3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垫用爱心小枕的效果,以减少婴幼儿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选择3岁以下全麻术后婴幼儿278例,按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术后回监护室后观察组使用爱心小枕... 目的探讨婴幼儿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垫用爱心小枕的效果,以减少婴幼儿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选择3岁以下全麻术后婴幼儿278例,按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术后回监护室后观察组使用爱心小枕垫肩颈部,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即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观察两组婴幼儿呼吸道分泌物潴留、舌后坠、呕吐、误吸窒息等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发生误吸窒息观察组3例(2.17%)、对照组13例(9.29%);因舌后坠发生呼吸道阻塞窒息的观察组发生2例(1.45%)、对照组10例(7.14%);因呼吸道分泌物聚积致呼吸道阻塞引起低氧血症的观察组发生3例(2.17%)、对照组15例(10.71%)。结论给全麻术后婴幼儿麻醉恢复期垫用爱心小枕能有效减少误吸窒息、舌后坠等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期 误吸窒息 爱心小枕
原文传递
50例吸入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刘钧 石磊 +2 位作者 帅群 雷普平 于建云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54-156,168,共4页
目的探讨吸入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法医学鉴定要点,为其法医学鉴定工作提供帮助.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199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吸入性窒息死亡案例50例,对吸入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性别、年龄、吸入原因、窒息征象、堵塞部位等因素... 目的探讨吸入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法医学鉴定要点,为其法医学鉴定工作提供帮助.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199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吸入性窒息死亡案例50例,对吸入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性别、年龄、吸入原因、窒息征象、堵塞部位等因素回顾性分析.结果吸入性窒息常见于婴幼儿,其次是青壮年.新生儿多为羊水吸入,婴幼儿多在肺炎、脑炎、脑膜炎等疾病的基础上引发吸入性窒息,中青年吸入性窒息的发生原因则较多.窒息征象受吸入物性状、数量、堵塞部位、窒息过程的长短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结论参考上述吸入性窒息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鉴定时结合现场、案情及全面系统的尸体检验、毒化检验,才能作出科学客观的鉴定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性窒息 法医学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成人吸入性窒息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岩 乔锐 +4 位作者 聂岩 边瓯 季瑞芬 何瑞 刘际清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1007-1009,共3页
目的分析成人吸入性窒息发病及预后相关特征。方法对2005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成人吸入性窒息病例误吸前慢性病、误吸原因、误吸时意识状态、吸入异物、误吸后病情严重程度及生存日数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患者32例,男26例,女... 目的分析成人吸入性窒息发病及预后相关特征。方法对2005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成人吸入性窒息病例误吸前慢性病、误吸原因、误吸时意识状态、吸入异物、误吸后病情严重程度及生存日数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患者32例,男26例,女6例。平均年龄(60.31±24.80)岁。急性期病死率34.4%,误吸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率65.6%,循环系统疾病患病率62.5%。84.4%误吸发生于意识障碍中,87.5%吸入胃内容物。急性期死亡组(11例)与存活组(21例)比较,误吸前神经系统及循环系统疾病患病率高、慢性病累及系统数多,误吸当日首次抢救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分值高(P<0.05)。结论成人吸入性窒息多发生于老年男性,多见于意识障碍中胃内容物反流,急性期病死率高,预后不良与神经系统及循环系统患慢性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性窒息 误吸 慢性病 神经系统 循环系统
下载PDF
意识障碍对成人吸入性窒息患者预后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乔锐 聂岩 +1 位作者 张岩 刘际清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4年第6期375-377,共3页
目的探讨患者意识障碍与吸入性窒息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沈阳军区总医院2002年1月1日—2012年6月30日收治的46例成人吸入性窒息分为急性期死亡组(生存日数〈30 d,17例)及急性期存活组(生存日数≥30 d,29例),分别于误吸发生时(第0天... 目的探讨患者意识障碍与吸入性窒息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沈阳军区总医院2002年1月1日—2012年6月30日收治的46例成人吸入性窒息分为急性期死亡组(生存日数〈30 d,17例)及急性期存活组(生存日数≥30 d,29例),分别于误吸发生时(第0天)、误吸发生后第1-7天,对患者意识状态分级(清醒、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并行Glasgow昏迷评分(GCS)。结果第0-7天,急性期死亡组昏睡、昏迷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急性期存活组(P〈0.05)。第0天两组GCS分值均低于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天急性期存活组GCS分值即较第0天明显回升(P〈0.05),而第1-7天,急性期死亡组GCS分值较第0天无变化(P〉0.05)。结论误吸发生时较重的意识障碍与吸入性窒息的不良预后有关;发病后意识状态迅速改善者预后较好,无明显改善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性窒息 意识障碍 意识状态
下载PDF
急性期心血管相关指标与成人吸入性窒息预后的关系
5
作者 乔锐 聂岩 张岩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5年第6期345-347,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人吸入性窒息患者几项急性期心血管相关指标,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成人吸入性窒息患者53例,将其分为2组。急性期死亡组,生存时间<30 d,19例;急性期存活组,生存时间≥30 d,3...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人吸入性窒息患者几项急性期心血管相关指标,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成人吸入性窒息患者53例,将其分为2组。急性期死亡组,生存时间<30 d,19例;急性期存活组,生存时间≥30 d,34例。采集患者心血管病史及首次抢救开始时的心血管相关临床资料,包括血压、心率、心电图等,并对2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死亡组心脏病患者11例(57.89%)高于急性期存活组9例(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窒息发生后,急性期死亡组低血压患者6例(35.29%)高于急性期存活组2例(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死亡组心(室)率≤59次/min患者1例(5.88%)比例高于急性期存活组0例(0),急性期死亡组心(室)率≥101次/min患者14例(82.35%)比例高于急性期存活组18例(52.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患心脏病、急性期发生低血压、心率异常的成人吸入性窒息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性窒息 急性期 低血压 心血管相关指标
下载PDF
老年住院患者误吸/窒息风险评估及分级饮食护理干预 被引量:4
6
作者 贾玉梅 杨琳 +1 位作者 王红美 徐丹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19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人误吸/窒息的发生原因,探讨误吸/窒息危险因素评估表在老年住院患者误吸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科92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入院的46例患者... 目的分析老年人误吸/窒息的发生原因,探讨误吸/窒息危险因素评估表在老年住院患者误吸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科92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入院的46例患者采用常规入院护理评估表筛选出高风险患者,以此落实误吸防范护理常规,为对照组;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入院的46例患者采用误吸/窒息危险因素评估表筛选出高风险患者(≥6分),在误吸防范护理常规基础上,实施书面告知并签署风险知情书,并按照风险程度落实误吸分级饮食护理措施等,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筛选出高风险患者15例,对照组筛选出高风险患者6例;观察组通过分级饮食干预等措施,患者误吸等发生率1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人应用误吸/窒息评估表能准确筛选出高风险患者,便于全面落实分级饮食护理干预,有效降低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确保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误吸/窒息危险因素评估表 分级饮食护理 进食 安全
下载PDF
脑卒中后误吸窒息的支气管镜急救疗效 被引量:2
7
作者 郑秀卿 张固琴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776-778,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支气管镜抢救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急性误吸窒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脑卒中后误吸急性窒息患者52例,对比在支气管镜抢救后60min时间截点时,患者呼吸频率、指脉氧、氧分压、呼吸困难程度的变化,了解急诊支气管镜对此类... 目的:探讨急诊支气管镜抢救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急性误吸窒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脑卒中后误吸急性窒息患者52例,对比在支气管镜抢救后60min时间截点时,患者呼吸频率、指脉氧、氧分压、呼吸困难程度的变化,了解急诊支气管镜对此类病人的抢救效果;在24h时间截点时存活率,了解支气管镜救治的有效性。结果:52例患者在支气管镜抢救后呼吸困难程度、指脉氧、动脉血氧分压、呼吸频率迅速改善,存活率为88.5%,死亡率为12.5%。结论:支气管镜畅通气道对抢救此类病人有可靠的临床效果和较高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吸窒息 脑卒中 假性球麻痹 支气管镜急救
原文传递
改良误吸/窒息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晓丽 林小雷 +3 位作者 李秀丽 金玉莲 林小容 张崇丽 《医院管理论坛》 2017年第6期31-33,共3页
目的设计改良误吸/窒息危险因素评估量表,探讨其在精神病患者误吸/窒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综合文献资料,形成改良误吸/窒息风险评估量表,调查近5年住院精神病患者共145例,其中发生误吸/窒息患者47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相似的非误吸/窒息... 目的设计改良误吸/窒息危险因素评估量表,探讨其在精神病患者误吸/窒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综合文献资料,形成改良误吸/窒息风险评估量表,调查近5年住院精神病患者共145例,其中发生误吸/窒息患者47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相似的非误吸/窒息精神病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对每例患者用改良量表进行评分,对两组评分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近5年住院精神病患者误吸/窒息发生率为1.03%,误吸/窒息发生后死亡率23.40%。对照组改良量表评分为4.66±2.35,观察组改良量表评分为8.85±3.89,两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145例中,评分<8分者,误吸/窒息发生率为7.69%,评分≥8分者,误吸/窒息发生率是75.6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改良误吸/窒息危险因素评估量表有很好的实用性,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借此筛选高危窒息风险患者,尤其是评分≥8分者,应及早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吸/窒息 危险因素 精神病
下载PDF
老年患者误吸与窒息的风险评估
9
作者 龙晓艳 霍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7期101-102,共2页
目的采用误吸/窒息高风险评估表对老年患者误吸与窒息风险进行评估。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神经外科的老年患者1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洼田饮水试验筛选高危患者;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神经外科的老年... 目的采用误吸/窒息高风险评估表对老年患者误吸与窒息风险进行评估。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神经外科的老年患者1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洼田饮水试验筛选高危患者;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神经外科的老年患者16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误吸与窒息高风险评估表筛选高危患者,比较两组高危患者筛选比例。结果观察组高危患者筛选比例为47.6%(78/164),高于对照组的36.8%(67/18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误吸与窒息高风险评估表后,可以让临床医务人员迅速而准确的评估老年住院患者的误吸风险,进而减少并防范了住院患者误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老年患者 误吸与窒息高风险评估表 预防 急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