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M Co-Cr-W-C ALLOY 被引量:2
1
作者 傅祖明 宋科匠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89年第9期784-787,共4页
关键词 Co-Cr-W-C ALLOY IS a widely USED wear and corrosion-resistant material with high Cr W C content and IS usually USED as a hard deposit FACING layer with ascast microstructure.
原文传递
铸造SiC_p/Mg(AZ81)复合材料界面 被引量:7
2
作者 蔡叶 黄伯云 苏华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08-111,共4页
用TEM对铸态SiCp/Mg(AZ81)复合材料界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iC颗粒与α-Mg界面光滑,无界面化学反应。Mg17Al12相及Cu5Zn8相能在SiC颗粒表面形核长大,且它们之间的位向关系为:[11-0... 用TEM对铸态SiCp/Mg(AZ81)复合材料界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iC颗粒与α-Mg界面光滑,无界面化学反应。Mg17Al12相及Cu5Zn8相能在SiC颗粒表面形核长大,且它们之间的位向关系为:[11-01]SiC‖[11-1]Mg17Al12,(011-1)SiC‖(110)Mg17Al12和[100]Cu5Zn8‖[21-1-0]SiC,(001)Cu5Zn8‖(0001)S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 SiCp/Mg(AZ81)复合材料 界面 相向关系
下载PDF
Ti对ZA合金铸态组织性能及时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美玲 葛继平 +2 位作者 丁立英 姜守本 田立庸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9-43,38,共6页
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耐磨等试验方法,探讨了Ti对ZA合金铸态组织性能和时效特性的影响。结果指出,Ti使铸态组织由树枝状变成块状和花瓣状;Ti含量增加,耐磨性、耐蚀性(在海水、30#机油、2%NaOH水溶液中... 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耐磨等试验方法,探讨了Ti对ZA合金铸态组织性能和时效特性的影响。结果指出,Ti使铸态组织由树枝状变成块状和花瓣状;Ti含量增加,耐磨性、耐蚀性(在海水、30#机油、2%NaOH水溶液中)提高,σb、HB先增后减;Ti能延缓时效过程,选择合适的时效工艺,可获得较好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态组织 时效特性 铝基合金
下载PDF
铸态球墨铸铁基体组织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宏 薛亦渝 万仁芳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50-52,共3页
通过试验 ,对比分析了以铁素体为基体的球墨铸铁的疲劳寿命 ,研究了球墨铸铁的基体组织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球墨铸铁的疲劳寿命与珠光体的含量有关 ,珠光体含量越高 ,疲劳寿命越长 .
关键词 球墨铸铁 基体组织 疲劳 强度
下载PDF
强韧性高铬铸铁磨球的研究与应用
5
作者 左贵平 杜魁武 刘景华 《河北工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49-56,共8页
本文通过研究高铬铸铁的结晶特性,在铸态铬屈氏体磨球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设计材质,采用金属型群铸工艺,科学地控制铸态高温奥氏体的相转变温度,在铸态下使φ20~φ50磨球获得合金奥氏体,使φ60~φ100磨球获得合金贝氏体.在这两种强韧... 本文通过研究高铬铸铁的结晶特性,在铸态铬屈氏体磨球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设计材质,采用金属型群铸工艺,科学地控制铸态高温奥氏体的相转变温度,在铸态下使φ20~φ50磨球获得合金奥氏体,使φ60~φ100磨球获得合金贝氏体.在这两种强韧,性的基体上均匀分布着精细的 M_7C_3型共晶碳化物,经时效处理直接应用于工业生产.使用证明,这种奥、贝基体磨球强度高、韧性好、耐磨性能优良,球耗率为2.2~50g/t 水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铬铸铁 磨球 强韧性 耐磨性
下载PDF
软土地区明挖地道的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 被引量:1
6
作者 仲建平 《中国市政工程》 2019年第6期12-15,101,共5页
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最终体现建设者的综合管理水平。以上海市北横通道隆昌路地道为工程背景,分析清水混凝土在软土地区明挖地道工程中应用的重点、难点,探讨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相比普通混凝土结构,清水混凝土结构的质... 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最终体现建设者的综合管理水平。以上海市北横通道隆昌路地道为工程背景,分析清水混凝土在软土地区明挖地道工程中应用的重点、难点,探讨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相比普通混凝土结构,清水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控制重点主要为表观质量和防水性能。清水混凝土表观质量控制的主要难点在于稳定原材料品质;分层浇筑的色差控制;相对高精度模板体系;结合工程实际的混凝土配合比;实时水化热反馈机制下的裂缝控制和无渗漏、无湿渍的防水效果。质量管控措施主要从材料控制、模板工程、浇筑与养护、成品保护与修补及加强防水等几个方面展开,作为总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区 明挖地道 清水混凝土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