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池县荒漠草原人工植被重建对区域生态系统蒸散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丹杨 杜灵通 +3 位作者 王乐 马龙龙 孟晨 倪细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5,39,共9页
[目的]研究荒漠草原人工植被重建对区域蒸散的潜在影响,旨在为区域生态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1-2018年MODIS ET和NDVI产品,利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分区统计等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为例,研究了荒漠草原人工植被... [目的]研究荒漠草原人工植被重建对区域蒸散的潜在影响,旨在为区域生态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1-2018年MODIS ET和NDVI产品,利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分区统计等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为例,研究了荒漠草原人工植被重建对区域生态系统蒸散的影响。[结果]①2001-2018年盐池县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增长幅度为0.006 0/a,98.55%的区域显著上升。②2001-2018年均蒸散量(ET)为266.73 mm,空间上表现为西南高于西北的特征,近18 a盐池县蒸散量显著上升(p<0.01),增长幅度为6.27 mm/a,全县区域内ET均达到了显著上升趋势。③盐池县大面积人工植被重建后,ET显著升高,ET与NDVI呈显著正相关。ET与NDVI的变化趋势相关性为0.76(p<0.01)。④在盐池荒漠草原地区,人工植被重建造成的植被结构变化导致生态系统蒸散量更大,消耗更多的水分,同时也使ET增长速率加快。[结论]盐池荒漠草原人工植被重建提高了区域NDVI值,也增强了生态系统的ET,水分消耗的加剧将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人工灌丛 植被变化 蒸散
下载PDF
青海共和盆地不同人工灌木群落土壤碳密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尹书乐 王学全 李少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9-413,共5页
共和盆地高寒沙区植被恢复区4种典型人工灌木林是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沙柳(Salix psammophila)和乌柳(Salix cheilophila)。土壤有机碳密度调查研究表明,不同灌木群落类型下的土壤有机... 共和盆地高寒沙区植被恢复区4种典型人工灌木林是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沙柳(Salix psammophila)和乌柳(Salix cheilophila)。土壤有机碳密度调查研究表明,不同灌木群落类型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0 - 100 cm)由大到小是:沙棘9.42 kg/m^2、沙柳6.73 kg/m^2、乌柳6.06 kg/m^2、草地4.56 kg/m^2、柠条3.67 kg/m^2。不同灌木林地0 - 100 cm土壤质地和分层状况不同,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表层(0 - 10 cm)含量最高。与对照样地草地相比,位于丘间地的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盆地 人工灌木林 土壤有机碳 土壤质地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丘陵区人工灌草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评估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宥延 刘兴元 +1 位作者 张博 李妙莹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4-90,97,共8页
人工灌草复合植被是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主要植被类型,在该区域水土保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定西市安定区为例,基于InVEST模型对该区人工灌草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定量化评估,以期为黄土高原丘陵区生态恢复与水土资源的... 人工灌草复合植被是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主要植被类型,在该区域水土保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定西市安定区为例,基于InVEST模型对该区人工灌草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定量化评估,以期为黄土高原丘陵区生态恢复与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支撑。评估结果为:(1)人工灌草地单位面积的水源涵养量为369.25 m^3/hm^2,是草地的90.5%、林地的134%和耕地的110%;该区的水源涵养总量为3970.99×10^4 m^3,人工灌草地水源涵养量占该区总水源涵养量的29.9%。(2)人工灌草地单位面积的N保持量为2.4 kg/hm^2,净化率为72.21%,P保持量为0.12 kg/hm^2,净化率为71.07%。(3)人工灌草地单位面积的土壤保持量为308.76 t/hm^2,比草地、林地和耕地分别高1.88,1.44,6.01倍,该区的土壤保持总量为3310.21×10^4 t,人工灌草地土壤保持量占总土壤保持量的54.82%。结果表明,人工灌草地的水源涵养能力仅次于草地,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但土壤保持能力是6种土地类型中最强的,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功能,是黄土高原丘陵区适宜的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灌草系统 水土保持 功能评估 InVEST模型 黄土高原丘陵区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不同地形小叶锦鸡儿灌丛土壤水分动态 被引量:19
4
作者 黄刚 赵学勇 +1 位作者 黄迎新 苏延桂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55-561,共7页
根据科尔沁沙地广泛分布的小叶锦鸡儿灌丛的植被调查和土壤水分监测数据,分析了沙地人工固沙灌丛的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和土壤储水量变化,并应用水量平衡法测定了灌丛蒸散发.结果表明:丘间地的土壤水分条件最好,丘中次之,丘上最低;灌丛区... 根据科尔沁沙地广泛分布的小叶锦鸡儿灌丛的植被调查和土壤水分监测数据,分析了沙地人工固沙灌丛的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和土壤储水量变化,并应用水量平衡法测定了灌丛蒸散发.结果表明:丘间地的土壤水分条件最好,丘中次之,丘上最低;灌丛区的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生长季内不会发生水分胁迫.灌丛区土壤水分与降雨过程高度相关,深层(50~180cm)土壤水分同降雨的相关性高于表层(0~50cm)土壤,并且深层土壤水分的变异也大于表层.整个生长期内,小叶锦鸡儿灌丛土壤储水量增加,土壤水分处于积累中,估算蒸散量占同期降雨量的6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人工林 土壤水分 水量平衡 蒸散发
原文传递
开发优质饲用灌木建立长期人工灌草丛草地 被引量:12
5
作者 蒋建生 梁兆彦 +4 位作者 张桂荣 雍宏纲 李天赐 曾清辉 罗荣太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9-53,共5页
针对广西草地基况低劣和补播优良牧草改良山地草地特别是石灰岩草地易退化的现状,并根据部分天然石灰岩草地补播优质豆科饲用灌木建立人工灌草丛草地的实践,提出了用速生、高产、优质、耐旱、耐瘠薄、侵占性和竞争力都极强的优质饲用... 针对广西草地基况低劣和补播优良牧草改良山地草地特别是石灰岩草地易退化的现状,并根据部分天然石灰岩草地补播优质豆科饲用灌木建立人工灌草丛草地的实践,提出了用速生、高产、优质、耐旱、耐瘠薄、侵占性和竞争力都极强的优质饲用灌木建立人工灌草丛草地的改良措施。它具有简便易行、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多用途、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并初步筛析出适合广西风土条件的主要优质饲用灌木品种及其建植方法与组合类型,为天然草山草坡改良、山区土地开发利用、毁坏型生境改善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饲用灌木 灌木 人工灌草丛草地 开发
下载PDF
库布齐沙漠北缘不同人工灌木林地土壤肥力质量状况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江 袁勤 +4 位作者 张立欣 代香荣 刘向阳 丁茹 叶丽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53,共8页
在库布齐沙漠北缘杭锦旗段选择柠条、沙柳、花棒和杨柴等4种人工灌木林为对象,以流动沙地为对照,研究不同人工灌木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并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各人工灌木林土壤综合质量进行评价。结... 在库布齐沙漠北缘杭锦旗段选择柠条、沙柳、花棒和杨柴等4种人工灌木林为对象,以流动沙地为对照,研究不同人工灌木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并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各人工灌木林土壤综合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总体上,各人工灌木林地土壤容重、蒸发速率和pH值低于流沙地,土壤含水量、入渗率、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速效N、速效P、速效K和有机质含量高于流沙地,土壤盐分与流沙地无显著差异,不同人工灌木林对土壤理化特性的改善存在差异。2)各人工灌木林地土壤酶活性均强于流沙地,总体而言,柠条林地和沙柳林地的建植对土壤酶活性影响较大,花棒林地和杨柴林地的建植对土壤酶活性影响较小。磷酸酶与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酶与脲酶、多酚氧化酶间极显著正相关。3)各人工灌木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均显著多于流沙地,柠条和沙柳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多于花棒和杨柴林地;各类人工灌木林地和流沙地土壤中放线菌数量最多,细菌数量次之,真菌数量最少。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间无显著相关性;细菌除了与脱氢酶相关性较低外,与其他酶均极显著正相关;真菌仅与多酚氧化酶显著负相关;放线菌与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显著正相关。4)各人工灌木林地和流沙地土壤肥力高低为柠条林地>沙柳林地>花棒林地>杨柴林地>流沙地,人工灌木林的营造改善了土壤理化特征和生物学性质,显著地提高了流沙地土壤肥力质量,营造柠条林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评价 人工灌木林 库布齐沙漠
下载PDF
人工灌丛生境草原沙蜥和丽斑麻蜥生态位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郭砺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80,共5页
在柠条灌丛生境,丽斑麻蜥(Eremiasargus)主要栖息于灌丛之中,而草原沙蜥(Phrynocephalusfrontalis)则主要栖息于灌丛之间的空地.二者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较低,而营养生态位食物种类维重叠指数较高.以Nelson相似性系数衡量两种蜥蜴对资源... 在柠条灌丛生境,丽斑麻蜥(Eremiasargus)主要栖息于灌丛之中,而草原沙蜥(Phrynocephalusfrontalis)则主要栖息于灌丛之间的空地.二者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较低,而营养生态位食物种类维重叠指数较高.以Nelson相似性系数衡量两种蜥蜴对资源的相互竞争能力,在空间生态位,草原沙蜥的竞争力大于丽斑麻蜥,而在营养生态位食物种类一维则相反.以各种因素衡量,丽斑麻蜥对灌从生境的适应能力强于草原沙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沙蜥 丽斑麻蜥 人工灌丛 生态位
下载PDF
狼山南麓4种人工灌木群落植被碳储量及固碳释氧功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事成 罗于洋 +4 位作者 王树森 张宏武 温苏雅勒图 刘静 张俊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6-122,共7页
为科学评价干旱区荒漠人工灌丛碳汇作用,筛选出较优良的固碳植物材料,本研究在基于样方法和收获法计算出乌拉特后旗狼山南麓4种人工灌木群落(蒙古扁桃Amygdalus mongolica、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n、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 为科学评价干旱区荒漠人工灌丛碳汇作用,筛选出较优良的固碳植物材料,本研究在基于样方法和收获法计算出乌拉特后旗狼山南麓4种人工灌木群落(蒙古扁桃Amygdalus mongolica、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n、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酸枣Ziziphus jujuba)生物量的基础上,推算出这4种人工灌木群落的碳储量,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碳税法、工业制氧法核算其固碳释氧价值。结果表明:(1)蒙古扁桃、霸王、沙冬青、酸枣4种人工灌木群落植被碳储量分别为659.42、529.63、439.25、1 502.00 kg·hm^(-2),分别占灌木群落总碳储量的21.07%、16.92%、14.03%、47.98%。(2)4种人工灌木群落生物量、碳储量垂直分配表现为造林树种>林下灌木>草本;不同人工灌木群落造林树种、林下灌木各器官碳储量均表现出根>枝>叶。不同人工灌木群落造林树种碳储量变异系数在28%~62%之间,相同器官之间的碳储量变异系数在54%~72%之间。(3)蒙古扁桃、霸王、沙冬青、酸枣人工灌木群落固碳释氧价值分别为57 157.41、11 480.99、38 102.66、130 225.32元·hm^(-2),群落总固碳释氧价值每年为236 966.37元·hm^(-2)。综上,与蒙古扁桃、霸王、沙冬青相比,酸枣是较优良的固碳植物材料,适度发展酸枣对碳的固定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碳储量 固碳释氧 人工灌木群落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人工长柄扁桃灌丛生态系统CO_(2)通量特征
9
作者 孙树臣 邵明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0-388,共9页
人工灌丛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碳循环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开展人工灌丛生态系统CO_(2)通量特征研究对于合理评估人工灌丛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涡度相关技术于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对毛乌素沙地... 人工灌丛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碳循环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开展人工灌丛生态系统CO_(2)通量特征研究对于合理评估人工灌丛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涡度相关技术于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对毛乌素沙地东南缘人工长柄扁桃灌丛生态系统净CO_(2)交换量(NEE)进行测定,分析其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人工长柄扁桃灌丛生态系统NEE在生长季表现为"W"形变化趋势,各月日均NEE表现为"U"型变化.生长季(4-9月)NEE值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5月碳吸收量最多,日吸收量最大值也出现在5月,生长季末期(9月)变为碳排放.观测期内日均NEE为-0.18μmol m^(-2)s^(-1),生长季总的碳吸收量(以C计)为158.10 g/m^(2),非生长季(10月至次年3月)总的碳排放量为84.59 g/m^(2).生长季白天,NEE与净辐射(Rn)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大气温度(Ta)、5 cm(Ts-5)和10 cm(Ts-10)土壤温度呈极显著二次函数关系;夜间,NEE与Ta、Ts-5和Ts-10均表现为极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本研究表明观测期内毛乌素沙地人工长柄扁桃灌丛生态系统总的NEE(以C计)为-73.51 g/m^(2),表现为明显的碳汇,人工灌丛生态系统有利于提升毛乌素沙区碳汇能力.(图4表1参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灌丛生态系统 CO_(2)通量 涡度相关 毛乌素沙地
原文传递
半干旱黄土区坡面尺度柠条生长状况及影响要素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子婷 杨磊 +4 位作者 蔡国军 莫保儒 柴春山 戚建莉 张洋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7872-7881,共10页
以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坡面大规模人工种植柠条林为例,基于坡面不同部位柠条生长状况和生境条件调查,定量分析了地形变化、土壤水分及灌木密度对柠条生长的直接、间接影响及其贡献率。结果表明:(1)东坡大株柠条生长明显好于南坡... 以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坡面大规模人工种植柠条林为例,基于坡面不同部位柠条生长状况和生境条件调查,定量分析了地形变化、土壤水分及灌木密度对柠条生长的直接、间接影响及其贡献率。结果表明:(1)东坡大株柠条生长明显好于南坡,下坡位柠条生长状况略好于中上坡位,其他各坡位之间柠条生长状况差异较小;(2)大株柠条生长与浅层土壤水分有正相关关系,而与灌木密度和深层土壤水分则呈负相关关系;大株柠条灌木高度、灌木纵截面积和冠幅体积对浅层土壤水分的响应敏感,冠幅长度对坡向和坡位的响应较为敏感,冠幅宽度对灌木密度的响应较为敏感;(3)地形和土壤水分变化解释了59.9%的大株柠条生长变异,其中坡向、坡位和浅层土壤水分是影响大株柠条生长的主导环境因子,它们分别解释了21.1%、16.0%和13.1%的柠条生长变化。研究认为半干旱黄土区人工植被恢复既要重视空间布局,也要在后期实施必要的管理措施以维持人工林地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坡面尺度 坡位 人工柠条林 土壤水分
下载PDF
阿拉善戈壁区人工梭梭林保存率及生长状况研究
11
作者 高利颖 王海兵 +3 位作者 廖承贤 杨皓钦 郜搏文 刘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9-165,共7页
戈壁人工梭梭林保存率及其生长状态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文中基于戈壁区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了阿拉善左旗、右旗、额济纳旗沙砾质地不同树龄人工梭梭林的保存率及生长状态。结果表明:1)沙砾质戈壁人工梭梭林在左旗、右旗、额... 戈壁人工梭梭林保存率及其生长状态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文中基于戈壁区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了阿拉善左旗、右旗、额济纳旗沙砾质地不同树龄人工梭梭林的保存率及生长状态。结果表明:1)沙砾质戈壁人工梭梭林在左旗、右旗、额济纳旗平均保存率分别为76%,74%,38%。2)戈壁栽植梭梭在造林初期破坏砾石层,加速地表沙化,随着林龄增加,风沙对梭梭林地表干扰程度小,林下表层土壤组分相对稳定。3)戈壁区梭梭林造林成本高,左旗、右旗、额济纳旗3年平均造林成本分别为11169.41元/hm^(2)、11641元/hm^(2)、9832.29元/hm^(2)。4)沙砾质地戈壁人工梭梭林与盐湖、沙地人工梭梭林相比生长表现差,同为2、3年林龄盐湖与沙地人工梭梭林株高-冠幅-基径特征与戈壁人工梭梭林相比,株高分别是戈壁人工梭梭林的1.9倍、2倍,基径是戈壁人工梭梭林的2.6倍、1.5倍;研究区内人工梭梭林生长表现差、保存率低、造成地表扰动、造林成本高、因此不建议在极端干旱地势平坦的沙砾质戈壁进行大面积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戈壁 人工梭梭林 保存率 生长状态 造林成本
原文传递
人工柠条灌丛行间距对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阳 刘秉儒 +1 位作者 翟德苹 杨新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1-146,151,共7页
以天然荒漠草原(CK)为对照,在6m行间距(BD),3m行间距(MD),1.5m行间距(SD)人工柠条灌丛水平方向上按照灌丛根围、灌缘和灌丛间取样,垂直方向上按照0-10cm,10-20cm,20-40cm,40-60cm,60-80cm,80-100cm取样,系统开展土壤有机碳(SOC)空间分... 以天然荒漠草原(CK)为对照,在6m行间距(BD),3m行间距(MD),1.5m行间距(SD)人工柠条灌丛水平方向上按照灌丛根围、灌缘和灌丛间取样,垂直方向上按照0-10cm,10-20cm,20-40cm,40-60cm,60-80cm,80-100cm取样,系统开展土壤有机碳(SOC)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探讨不同行距人工柠条灌丛对荒漠草原SOC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样地SOC含量垂直方向分布格局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而且SOC含量在80-100cm土层最低,但是BD和MD人工柠条灌丛均以40-60cm土层SOC最高,而SD和对照样地在20-40cm土层最高,3种不同行间距柠条灌丛SOC主要存储于20-60cm土层中,天然荒漠草原SOC主要存储于0-40cm土层中,0-100cm土层SOC平均含量为SD>MD>BD>CK,分别比对照高16.13%,14.64%和12.41%;水平方向分布格局为0-20cm土层3种柠条灌丛根围、灌缘、灌丛间的SOC含量低于对照,SD和MD柠条灌丛表层根围土SOC含量高于对照,20cm土层以下3种不同行间距柠条林根围、灌缘和灌丛间SOC均明显高于对照。上述结果说明,人工柠条灌丛能够增加荒漠草原SOC含量,随行间距的增大其增加效果减弱,垂直方向的增加效应集中在柠条灌丛20cm土层以下,同层相比水平方向增加效应表现为根围>灌缘>灌丛间,根围土增加效果最为显著,1.5m小行距柠条灌丛无论在水平方向还是在垂直方向上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人工柠条灌丛 行间距 土壤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密度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