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3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 被引量:604
1
作者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 +1 位作者 李兰娟 韩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8-44,共7页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分型、诊断和治疗、预后判断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2005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发布了《急性肝衰竭处理》[1]的建议书。2006年10月,中华医学...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分型、诊断和治疗、预后判断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2005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发布了《急性肝衰竭处理》[1]的建议书。2006年10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制订了我国第一部《肝衰竭诊疗指南》[2],从定义、诱因、分类、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肝衰竭进行了系统而精要的阐述,既与国际接轨,又独具中国特色,诊断分型突出了实用性,指导和规范了我国肝衰竭的临床诊疗,并于2012年进行了修订,制订了《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3]。2014年,亚太肝脏研究协会(APASL)对2009年制订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共识》进行了更新[4];2017年,欧洲肝病学会(EASL)发布了《急性(暴发性)肝衰竭治疗实践指南》[5];美国胃肠病学协会(AGA)发布了《急性肝衰竭的诊断和管理》[6]。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再次对我国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进行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人工 诊断 治疗 指南
下载PDF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 被引量:434
2
作者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 +1 位作者 李兰娟 韩涛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6,共9页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分型、诊断和治疗、预后判断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分型、诊断和治疗、预后判断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再次对我国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进行更新。并将根据最新的临床医学证据不断更新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人工 诊断 治疗 指南
原文传递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 被引量:273
3
作者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21-327,共7页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分型、诊断和治疗、预后判断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2005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发布了《急性肝衰竭处理》的意见书(position—paper)...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分型、诊断和治疗、预后判断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2005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发布了《急性肝衰竭处理》的意见书(position—paper)。2006年10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制订了我国第一部《肝衰竭诊疗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人工 诊断 治疗 指南
原文传递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 被引量:153
4
作者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 +1 位作者 李兰娟 韩涛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8年第6期401-410,共10页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分型、诊断和治疗、预后判断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2005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发布了《急性肝衰竭处理》[1]的建议书.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人工 诊断 治疗 指南
原文传递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 被引量:125
5
作者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 +1 位作者 李兰娟 韩涛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64-171,共8页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分型、诊断和治疗、预后判断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2005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发布了《急性肝衰竭处理》的建议书。2006年10月,中华医...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分型、诊断和治疗、预后判断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2005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发布了《急性肝衰竭处理》的建议书。2006年10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制订了我国第一部《肝衰竭诊疗指南》,从定义、诱因、分类、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肝衰竭进行了系统而精要的阐述,既与国际接轨,又独具中国特色,诊断分型突出了实用性,指导和规范了我国肝衰竭的临床诊疗,并于2012年进行了修订,制订了《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人工 诊断 治疗 指南
下载PDF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操作指南 被引量:54
6
作者 中华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人工肝学组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29-333,共5页
一、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操作方法 国内应用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是一整套包含血浆置换、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血浆灌流、分子吸附循环系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等方法联合应用治疗重型肝炎的技术和治疗方法.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 一、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操作方法 国内应用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是一整套包含血浆置换、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血浆灌流、分子吸附循环系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等方法联合应用治疗重型肝炎的技术和治疗方法.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单用或联合应用以上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操作方法 肝素化方法 人工肝支持系统 治疗
原文传递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 被引量:52
7
作者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 +1 位作者 李兰娟 韩涛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379-387,共9页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分型、诊断和治疗、预后判断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2005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发布了《急性肝衰竭处理》[1]的建议书。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人工 诊断 治疗 指南
原文传递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 被引量:44
8
作者 李兰娟 段钟平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期40-48,共9页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分型、诊断和治疗、预后判断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2005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发布了《急性肝衰竭处理》的意见书(position—paper)...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分型、诊断和治疗、预后判断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2005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发布了《急性肝衰竭处理》的意见书(position—paper)。2006年10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制订了我国第一部《肝衰竭诊疗指南》心,从定义、诱因、分类、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肝衰竭进行了系统而精要的阐述,既与国际接轨,又具中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人工 诊断 治疗 指南
原文传递
双重血浆吸附、胆红素吸附及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4
9
作者 张宝文 阳学风 +2 位作者 罗湘俊 邓凤英 米海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3-106,共4页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吸附(DPMAS)、胆红素吸附(PBA)及血浆置换(PE)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寻找能替代血浆置换的新模式。方法将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40例行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分为DPMAS组、PBA组和PE组,观察生化指标、不良反应和临床症...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吸附(DPMAS)、胆红素吸附(PBA)及血浆置换(PE)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寻找能替代血浆置换的新模式。方法将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40例行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分为DPMAS组、PBA组和PE组,观察生化指标、不良反应和临床症状,并行治疗前后对比和3组间多重对比。结果DPMAS和PE均能显著降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及C反应蛋白(CRP),升高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PBA仅降低TBI和DBIL,对其他疗效不显著。PE组降低TBIL、ALT和升高PTA的效果最佳。DPMAS组与之相近,且CRP下降率高于PE组。3组治疗均能不同程度改善临床症状,PE组的不良反应明显,DPMAS组好转率高于其他两组。结论双重血浆吸附术的疗效明显优于胆红素吸附术,与血浆置换相当,又能显著清除炎症因子,克服血浆缺乏和过敏等缺点,仅需增加设备和费用的支持,可作为替代血浆置换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人工肝 血浆置换 胆红素吸附 双重血浆吸附
下载PDF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肝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 被引量:38
10
作者 郭利民 刘景院 +13 位作者 徐道振 李保顺 韩昊 王凌航 张维燕 卢联合 郭遐 孙凤霞 张红宇 刘小冬 张剑平 姚昀 何忠平 王敏敏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55-457,共3页
目的 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对肝衰竭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患者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 24例肝衰竭合并MODS患者进行了60次6~24 h的MARS治疗。结果 MARS治疗可有效清除白蛋白结合毒素和水溶性毒素,降低一氧化氮(NO)及肿瘤... 目的 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对肝衰竭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患者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 24例肝衰竭合并MODS患者进行了60次6~24 h的MARS治疗。结果 MARS治疗可有效清除白蛋白结合毒素和水溶性毒素,降低一氧化氮(NO)及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8,和γ干扰素等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肝性脑病、肾功能、呼吸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紊乱,序贯性脏器衰竭评估(SOFA)的计分由9.72±1.89降至6.98±2.34,24例危重肝衰竭患者中9例痊愈出院或接受肝移植,总存活率为37.5%。结论 MARS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衰竭合并MODS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其疗效除与全面清除肝衰竭蓄积的毒素外,尚与降低NO及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治疗 肝衰竭 多脏器功能不全 细胞活素类
原文传递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5
11
作者 李兰娟 黄建荣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53-454,共2页
肝功能衰竭导致严重的生理紊乱、毒性物质积聚,进而影响肝细胞的功能及再生,形成恶性循环.人工肝的研究正是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通过一个体外的机械或理化装置,担负起暂时辅助或代替严重病变的肝脏的功能,清除各种有害物质,代偿... 肝功能衰竭导致严重的生理紊乱、毒性物质积聚,进而影响肝细胞的功能及再生,形成恶性循环.人工肝的研究正是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通过一个体外的机械或理化装置,担负起暂时辅助或代替严重病变的肝脏的功能,清除各种有害物质,代偿肝脏的代谢功能,从而使肝细胞得以再生直至自体肝脏恢复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目前的人工肝多数只能取代肝脏的部分功能,因此又被称为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ALSS),简称人工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系统 研究现状 展望 肝功能衰竭
原文传递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李荣华 傅蕾 +4 位作者 黄燕 黄宇琨 蔡小芳 刘芬 彭仕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评价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肝衰竭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DPMAS组(内科治疗联合DPMAS,39例)和对照组(内科治疗组,29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 目的评价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肝衰竭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DPMAS组(内科治疗联合DPMAS,39例)和对照组(内科治疗组,29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生化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不同病情分期和不同并发症的有效率,记录相关的副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PMAS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总体有效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MAS可有效改善早期肝衰竭的预后,但对中晚期肝衰竭,疗效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经DPMAS治疗的患者,未发生电解质紊乱、出血等不良事件,副作用以轻度血压下降为主要表现。结论 DPMAS可改善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尤其对早期肝衰竭治疗效果较好,且无明显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人工肝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人工肝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在人工肝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31
13
作者 秦森 汤善宏 +4 位作者 王显红 王孝平 孙梦滢 吴晓玲 曾维政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水平在人工肝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生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科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HBV-ACLF患者人工肝前的临床检测指标,对比血清AFP水平在人工肝后30、90、180 d生存组与死亡组差异...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水平在人工肝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生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科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HBV-ACLF患者人工肝前的临床检测指标,对比血清AFP水平在人工肝后30、90、180 d生存组与死亡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AFP对人工肝术后30、90、180 d生存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以中位数将AFP分为高AFP组及低AFP组,分析APF与术后30、90、180 d生存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计纳入93例患者,30、90、180 d生存组的的AFP分别为(231.0±286.2)ng/ml、(237.69±297)ng/ml、(229.44±286.46)ng/ml,死亡组AFP分别为(76.4±104.7)ng/ml、(103.13±116.99)ng/ml、(136.34±2.9.29)ng/ml,死亡组AFP均显著低于对应生存组(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人工肝术后30、90、180 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39(0.611~0.867),0.675(0.550~0.801),0.653(0.524~0.781)。血清AFP中位数为110 ng/ml,生存分析发现高AFP组人工肝术后30 d(P=0.01)、90 d(P=0.04)及180 d(P=0.03)生存时间均显著高于低AFP组患者。结论血清AFP可作为HBV-ACLF患者人工肝后生存情况的预测因子,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人工肝 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
原文传递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 被引量:27
14
作者 李兰娟 韩涛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24期3897-3904,共8页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分型、诊断和治疗、预后判断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2005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发布了《急性肝衰竭处理》[1]的建议书。2006年10月,中华...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分型、诊断和治疗、预后判断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2005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发布了《急性肝衰竭处理》[1]的建议书。2006年10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制订了我国第一部《肝衰竭诊疗指南》[2],从定义、诱因、分类、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肝衰竭进行了系统而精要的阐述,既与国际接轨,又独具中国特色,诊断分型突出了实用性,指导和规范了我国肝衰竭的临床诊疗,并于2012年进行了修订,制订了《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3]。2014年,亚太肝脏研究协会(APASL)对2009年制订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共识》进行了更新[4];2017年,欧洲肝病学会(EASL)发布了《急性(暴发性)肝衰竭治疗实践指南》[5];美国胃肠病学协会(AGA)发布了《急性肝衰竭的诊断和管理》[6]。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再次对我国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进行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人工 诊断 治疗 指南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15
作者 张勇 曾维政 +3 位作者 蒋明德 陈晓斌 王钊 余佳慧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5年第1期3-4,共2页
目的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对 3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给予血浆置换 59次。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血常规变化。结果 血浆置换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 目的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对 3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给予血浆置换 59次。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血常规变化。结果 血浆置换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血氨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 01或P<0 05 ),PTa上升 (P<0 05)。不良反应较轻。早期重症肝炎 7例全部存活(100% ),中期重症肝炎 15例中存活 10例(66 7% ),晚期重症肝炎 10例存活 3例(30% )。结论 血浆置换对早、中期慢性重症肝炎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 血浆置换 重症肝炎
原文传递
持续缓慢血浆透析滤过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邢汉前 刘俊微 +5 位作者 王开利 赵鸿 高登莲 崔艳华 白雪 赵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缓慢血浆透析滤过(PDF)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160例,随机分为2组。PDF组89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1.39岁;共做PDF治疗210例次... 目的探讨持续缓慢血浆透析滤过(PDF)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160例,随机分为2组。PDF组89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1.39岁;共做PDF治疗210例次。血浆置换(PE)组71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9.37岁。均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日本Kuraray公司产的KM-8900型人工肝治疗仪进行人工肝治疗。结果 PDF组治疗结束时低钾、低钠、低氯纠正率分别为100.00%、78.69%、79.37%,而PE组则分别为8.89%、13.46%、6.25%,PDF组电解质紊乱纠正率明显高于PE组(P<0.01);PDF组治疗结束及治疗后48 h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PE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DF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48 h血氨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DF组治疗用血浆量及废弃血浆量均明显少于PE组(P<0.01);PDF组治疗结束时总胆红素下降幅度明显高于PE组(P<0.01),且治疗48 h后总胆红素"反弹"幅度小于PE组(P<0.01);PDF组患者治愈好转率71.91%,高于PE组(56.34%)(P<0.01)。结论持续缓慢PDF是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的安全且有效的人工肝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血浆透析滤过 血浆置换 肝功能衰竭 慢性乙型肝炎 人工肝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激素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 被引量:23
17
作者 许何明 张骏飞 +7 位作者 董静 宋海燕 陈照林 刘力伟 潘劲劲 刘波 陈曦 吕荣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120,共6页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第九〇一医院感染科接受DPMAS治疗好转出院的38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第九〇一医院感染科接受DPMAS治疗好转出院的38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20,DPMAS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和对照组(n=18,DPMAS治疗)。记录所有患者临床表现、肝功能、凝血功能、炎症指标、住院时间、DPMAS治疗次数等。结果(1)治疗2周时,观察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72、6.625、2.416、3.026,P值分别为<0.001、<0.001、0.024、0.005);(2)治疗2周时观察组患者TBIL、CRP、IL-6、IL-8的下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50、-2.241、-3.917、-2.147,P值分别为<0.001、0.031、<0.001、0.039);(3)观察组与对照组消化道症状改善时间[(3.20±1.15)d vs.(10.11±2.49)d,P<0.001]、TBIL降至肝衰竭诊断临界值之下的时间[(15.25±1.33)d vs.(19.92±2.81)d,P<0.001]、住院时间[(44.20±4.62)d vs.(59.25±8.06)d,P<0.001]、DPMAS治疗次数[(3.00±0.97)次vs.(4.22±1.52)次,P=0.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观察组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15.0%vs.22.2%,P=0.566)、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40.0%vs.33.8%,P=0.671)、腹水发生率(45.0%vs.44.4%,P=0.973)、肝肾综合征发生率(10.0%vs.16.7%,P=0.54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PMAS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前期可快速降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TBIL及炎症因子水平,缓解患者消化道症状,减少平均住院时间及DPMAS治疗次数,加速患者病情恢复,且对并发症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病毒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糖皮质激素 人工肝
下载PDF
不同人工肝方法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刘凤华 贺玉凯 +1 位作者 李庆方 王思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871-1876,共6页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血浆胆红素吸附(plasma specific bilirubin adsorption,PBA)与PE+PBA(联合组)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最佳人工肝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150例...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血浆胆红素吸附(plasma specific bilirubin adsorption,PBA)与PE+PBA(联合组)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最佳人工肝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150例,分为PE组、PBA组、联合组,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PTA)、肌酐(creatinine,Cr)和血氨的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1)联合组总有效率65.45%,高于PE组和PBA组的62.5%和59.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E组、PBA组、联合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hTBIL分别为:410.3mol/L±208.6mol/Lvs292.5mol/L±175.4mol/L,432.7mol/L±242.5mol/Lvs298.8mol/L±201.7mol/L,468.2mol/L±241.6mol/Lvs288.5mol/L±184.5mol/L,治疗后3组TBIL均明显下降(P<0.05),下降幅度3组间差异无意义;(3)联合组和PE组治疗后PT缩短,PTA升高(P<0.05),两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4)3组患者治疗后血氨均显著降低(P<0.05),但3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5)3组患者治疗后Cr均下降(P<0.05),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7)单次血浆用量,联合组1107.1mL±212.3mL,明显少于PE组的2911.5mL±352.3mL(P<0.05).结论:PE+PBA应用血浆量少,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人工肝 血浆置换 血浆胆红素吸附 联合治疗
下载PDF
重症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9
作者 高萌 傅云峰 +7 位作者 张亚男 刘竞 赵国胜 马金旗 刘凤霞 张军华 文贤惠 桂嵘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评价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9名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PE)组:39名,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行血浆置换;对照组:30名,单纯内科综合治疗。于治疗前、后24 h检测PE组患者... 目的评价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9名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PE)组:39名,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行血浆置换;对照组:30名,单纯内科综合治疗。于治疗前、后24 h检测PE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I)、直接胆红素(D-BILI)和总胆汁酸(TBA)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变,评价整体疗效,并在统计分析患者病情分期、并发症与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的关系后,做出临床评判。结果 1)PE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和肝功能生化指标分别为:PT(s)24.5±9.19 vs17.8±6.71、TT(s)16.6±3.87 vs 17.9±11.82、ALT(U/L)281.2±271.16 vs 69.4±91.97、AST(U/L)285.8±247.91vs 64.8±43.94、T-BILI(μmol/L)407.0±178.99 vs 238.2±143.76、D-BILI(μmol/L)316.1±131.09 vs 167.4±110.85、TBA(μmol/L)141.7±83.56 vs 140.6±86.26;2)总体有效率(%),PE与对照组为56.41 vs 30.00,其中早、中、晚期的重型肝炎有效率分别为81.25 vs 41.67、53.85 vs 40.00、20.00 vs 12.50(P<0.05);3)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PE与对照组分别为70.00 vs 40.00。结论 PE是治疗重型肝炎的1种安全、有效方法;对于早期重症肝炎患者疗效优于中晚期重症肝炎患者,对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内科综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肝炎 血浆置换术 人工肝 腹膜炎 自发性 并发症 有效输血 安全输血
下载PDF
人工肝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2
20
作者 黄建荣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35-939,共5页
该文简述了新的几种人工肝治疗方法的机制及其特点,不同置管部位的优缺点和常用抗凝方法。介绍了人工肝支持系统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未来人工肝发展方向是包括针对不同病情进行不同“个体化治疗”的新方案及将非生物人工肝和生物活性成... 该文简述了新的几种人工肝治疗方法的机制及其特点,不同置管部位的优缺点和常用抗凝方法。介绍了人工肝支持系统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未来人工肝发展方向是包括针对不同病情进行不同“个体化治疗”的新方案及将非生物人工肝和生物活性成分相结合,构建出高效而完善的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可望进一步提高肝衰竭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慢加急性 人工 应用现状 展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