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绒螯蟹人工授精的突破 被引量:6
1
作者 陆仁后 张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74-275,共2页
Schcank等(1967)曾报道用电刺激法采取马蹄蟹(Limulus polyphemus)的精荚和卵子,并声称由此获得的精、卵可以互相授精,但未见更详细的说明和证明授精的根据。有关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人工授精,迄今未见任何报道。
关键词 人工授精 中华绒螯蟹
下载PDF
Growth and survival of blue swimming crab (<i>Portunus pelagicus</i>) reared on frozen and artificial foods 被引量:1
2
作者 Mhd Ikhwanuddin Mohamad N. Azra +2 位作者 Yeong Yik Sung Abol-Munafi Ambok Bolong Shabdin Mohd L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年第6期76-82,共7页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wo frozen organism (with and without instant Nannochloropsis oculata and with and without instant encapsulated Spirulina) and artificial diet (with and without a...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wo frozen organism (with and without instant Nannochloropsis oculata and with and without instant encapsulated Spirulina) and artificial diet (with and without artificial encapsulated shrimp larvae feed) with live food as continues feed in the larval rearing of blue swimming crab, Portunus pelagicus. The larvae were conducted with six treatments and each treatment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on newly one day hatched larvae in each replic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se larvae fed with a combination diet of instant frozen N. oculata, Artemia nauplii and rotifer give a higher survival rate till 1st day juvenile crab compared to the treatment with instant encapsulated Spirulina and artificial diet (with artificial encapsulated shrimp larvae feed). One of experiments treated with encapsulated Spirulina recorded only 16 days for the zoea to reach the C1, one day earlier as compared to previous trials treated with and without instant frozen N. oculata. One of the experiments treated with artificial encapsulated shrimp larvae feed recorded 18 days for the zoea to reach the C1, 1 to 2 days longer as compared to all the previous trials earlier. Food type influenced survival, development, and metamorphosis to megalopa and 1st day juvenile crab of P. pelagicus zoea larvae. Our findings illustrate that the best survival, the most rapid development and the highest number of 1st day juvenile crabs were obtained from larvae fed with a combination diet of frozen N. oculata, Artemia nauplii and rotifer from hatching till the 1st day juvenile cr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FOOD crab FROZEN FOOD GROWTH Portunus pelagicus SURVIVAL
下载PDF
以低值水产品制备人造蟹肉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玲华 唐小俊 +1 位作者 张宝玲 朱梅娇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EI CAS 2001年第1期49-50,77,共3页
以低值水产品为原料加工人造蟹肉,研究了原料的pH值,盐,擂溃温度,淀粉种类,弹力增强剂的添加对人造蟹肉品质的影响,获到最佳加工工艺条件。
关键词 人造蟹肉 凝胶度 低值水产品 生产工艺 质量
下载PDF
分子标记技术在青蟹增殖放流和人工育种中的应用前景探讨
4
作者 蒋科技 马凌波 +3 位作者 乔振国 张凤英 马春艳 马洪雨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0年第2期45-50,64,共7页
青蟹是太平洋西南沿岸及印度洋北部沿岸重要的海洋经济物种。在资源衰退和栖息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下,青蟹的捕捞和养殖都面临着重大的危机。增殖放流和人工高效养殖是目前能够帮助青蟹产业走出困境、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时... 青蟹是太平洋西南沿岸及印度洋北部沿岸重要的海洋经济物种。在资源衰退和栖息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下,青蟹的捕捞和养殖都面临着重大的危机。增殖放流和人工高效养殖是目前能够帮助青蟹产业走出困境、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时,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青蟹产业的稳定与升级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本文简要概述了分子标记的研究工作,拜对该技术在青蟹增殖放流的效果评价和人工苗种繁育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缘青蟹 人工繁殖 遗传标记 应用 可持续发展 人口危机 污染环境 渔业
下载PDF
中国鲎幼鲎人工养殖饵料初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邹丽珍 《福建农业科技》 2016年第9期32-35,共4页
选用沙蚕、菲律宾蛤仔肉、明虾肉、明虾肉海带混合、海带和初孵卤虫6组饵料投喂2龄期中国鲎幼鲎。试验结果表明:投喂初孵卤虫组2龄期幼鲎存活率最高,为71.43%,其他投喂组存活率不足20%;投喂初孵卤虫组的35只2龄幼鲎有12只蜕壳发育成3龄... 选用沙蚕、菲律宾蛤仔肉、明虾肉、明虾肉海带混合、海带和初孵卤虫6组饵料投喂2龄期中国鲎幼鲎。试验结果表明:投喂初孵卤虫组2龄期幼鲎存活率最高,为71.43%,其他投喂组存活率不足20%;投喂初孵卤虫组的35只2龄幼鲎有12只蜕壳发育成3龄期幼鲎,其他投喂组均未出现蜕壳;投喂初孵卤虫组幼鲎湿重和头胸部宽增加明显,其他投喂组湿重与初始湿重相比略有增加,但头胸部宽无明显变化。说明初孵卤虫是2龄期幼鲎人工养殖的适宜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饵料 人工养殖 中国鲎 幼鲎
下载PDF
用人工调控饵料生物的方法进行河蟹土池育苗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树国 《水产科技》 2009年第5期20-22,共3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河蟹土池育苗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河蟹育苗全程不投喂人工饵料。布苗前培养藻类,当藻类浓度较大时开始布苗,而后接种轮虫。在以后的培养过程中,通过施有机肥和无机肥调控饵料状况,使蟹苗自始至终有足够的饵料... 本文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河蟹土池育苗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河蟹育苗全程不投喂人工饵料。布苗前培养藻类,当藻类浓度较大时开始布苗,而后接种轮虫。在以后的培养过程中,通过施有机肥和无机肥调控饵料状况,使蟹苗自始至终有足够的饵料。结果显示,在5个试验池塘中仅有一个池塘达到了预期效果,其余4个池塘效果不好。用人工调控饵料生物的方法进行河蟹土池育苗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调控 饵料生物 河蟹土池育苗
下载PDF
生物组合技术在河蟹人工育苗水质净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明 史家樑 徐亚同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88-592,共5页
为探索河蟹人工育苗中的水质净化和减少换水量的方法,通过基础试验和河蟹人工育苗生产性试验,对一种生物组合技术进行了研究考察。结果表明,依据生态养殖原理设计,在养殖池内投放和接触氧化水循环处理装置内接种挂膜光合细菌、硝化细菌... 为探索河蟹人工育苗中的水质净化和减少换水量的方法,通过基础试验和河蟹人工育苗生产性试验,对一种生物组合技术进行了研究考察。结果表明,依据生态养殖原理设计,在养殖池内投放和接触氧化水循环处理装置内接种挂膜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和放线菌等环境有益微生物,并与微藻、光合细菌等活饵料应用技术相结合的成套技术可使育苗池水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周边水环境的污染。试验苗池DO高于7.5mg/L,NH3-N基本低于0.5mg/L,水质明显优于对照苗池,符合河蟹育苗要求。试验苗池蟹苗总成活率19.4%,产量175.8g/m3,蟹苗成活率、产量和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苗池,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养殖 生物组合技术 河蟹 人工育苗 水质净化 微生物降解 换水量
下载PDF
养殖环境对锈斑蟳人工繁育及仔蟹生长的影响
8
作者 邹雄 杨明秋 +3 位作者 蒲利云 陆建学 夏连军 刘鑫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140-143,154,共5页
为研究养殖环境对锈斑蟳人工繁殖及其仔蟹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养殖密度试验、饵料试验及其遮蔽物试验。结果表明,(1)锈斑蟳仔蟹各阶段体重随着饲养密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第二阶段D2组仔蟹的体重最大,150只/m^(2)的养殖密度可以保... 为研究养殖环境对锈斑蟳人工繁殖及其仔蟹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养殖密度试验、饵料试验及其遮蔽物试验。结果表明,(1)锈斑蟳仔蟹各阶段体重随着饲养密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第二阶段D2组仔蟹的体重最大,150只/m^(2)的养殖密度可以保证仔蟹正常发育;(2)生物饵料饲养组锈斑蟳仔蟹体重最低,锈斑蟳仔蟹体重最高的为混合饲料喂养组,锈斑蟳仔蟹壳宽和壳长最低的为生物饵料喂养组,锈斑蟳仔蟹存活率与仔蟹培育阶段时间成反比;(3)不同遮蔽物试验组之间锈斑蟳仔蟹体重具有明显差异。S1组以及S3组锈斑蟳仔蟹体重较高。无遮蔽物情况下,锈斑蟳体重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 养殖环境 人工繁育 仔蟹生长
下载PDF
地下水在人工培育中华绒螯蟹中的应用
9
作者 丛培东 《吉林特产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1-3,共3页
通过适量地下水在育苗中的使用 ,使蟹苗在抱卵率、大眼幼体产量、生长速度及成活率等技术指标上有明显提高 ,这对中华绒螯蟹育苗研究和指导养殖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成活率 抱卵率 人工育苗
下载PDF
盐碱地中华绒螯蟹育苗水质调配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国强 潘鲁青 +2 位作者 栾治华 王桓台 王国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4,共4页
研究了地下卤水中Na+ /K+ 对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幼体对人工海水盐度的适应性。结果表明 :随着地下卤水中Na +/K +的降低 ,中华绒螯蟹幼体存活率、变态率和体质量增长率逐渐升高,当地下卤水中的Na +/... 研究了地下卤水中Na+ /K+ 对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幼体对人工海水盐度的适应性。结果表明 :随着地下卤水中Na +/K +的降低 ,中华绒螯蟹幼体存活率、变态率和体质量增长率逐渐升高,当地下卤水中的Na +/K +低于18.6时 ,中华绒螯蟹幼体的存活率、变态率和体质量增长率与海水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人工海水盐度梯度设置为18~26,Z1→Z 2、Z 3→Z4、Z5→M各阶段不同处理组幼体存活率和体质量增长率差异显著 ,而变态率差异基本不显著 ,各阶段的最适盐度分别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中华绒螯蟹 育苗 水质调配 地下卤水 人工海水
下载PDF
人造蟹肉的加工技术
11
作者 陈鹏 李代明 《农产食品科技》 2007年第2期18-19,22,共3页
人造蟹肉是一种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仿海水产食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人造蟹肉的加工工艺。
关键词 人造蟹肉 工艺 鱼糜
下载PDF
焦赛湖放养“人工蟹苗”的试验
12
作者 申德林 孙德祥 +5 位作者 齐雨生 刘雨阳 周明达 吴祚霞 童望胜 洪泽丰 《水产科技情报》 1992年第5期133-135,共3页
焦赛湖面积有200公顷,1990年4月26日投放人工半咸水繁殖的河蟹4公斤,翌年捕获成蟹872.42公斤,产值43867元,纯收入33859.24元,平均每公斤蟹苗产成蟹218.1公斤,获纯收入8464.81元,投入产出比为1:4.83。试验表明投放“人工蟹苗”经济效益... 焦赛湖面积有200公顷,1990年4月26日投放人工半咸水繁殖的河蟹4公斤,翌年捕获成蟹872.42公斤,产值43867元,纯收入33859.24元,平均每公斤蟹苗产成蟹218.1公斤,获纯收入8464.81元,投入产出比为1:4.83。试验表明投放“人工蟹苗”经济效益显著。生长观察计算出雌蟹体重和背甲长的关系为:W-0.783L^(2.8787),雄蟹体重和背甲长的关系为:W=0.55L^(3.13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养 人工蟹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