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人工隔层技术在控缝高压裂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 1
-
-
作者
谷文彬
裴玉彬
赵安军
王涛
蔡军
吴凯凯
-
机构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勘探事业部
山东科瑞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出处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6-651,共6页
-
文摘
压裂施工中,如果隔层的遮挡能力较差,裂缝就会穿过隔层,含水层离产层较近的情况下还会引起含水急剧上升,影响压裂效果,甚至造成压裂失败。为了提高压裂作业的成功率,对缝高控制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实验分析了人工隔层上转向剂和下转向剂的上率浮、沉降率、上浮相对速率、沉降相对速率及隔层应力提高率,优选出了上转向剂KR2(上浮率为97%,上浮相对速率1.78,突破压力提高7.23 MPa)和下转向剂KR4(沉降率为98%,沉降相对速率1.83,突破压力提高6.29 MPa)。现场试验中,上转向剂的加入很好控制了裂缝在高度上的延伸,控缝高效果显著,人工裂缝高度降低2.7 m且未压穿水层,为以后控缝高压裂井的施工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
关键词
水力压裂
人工隔层
上转向剂
突破压力
控缝高
-
Keywords
hydraulic fracturing
artificial barrier
floating diversion agent
breakthrough pressure
fracture height control
-
分类号
TE357.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控缝高水力压裂中支撑剂和隔离剂输送规律
被引量:7
- 2
-
-
作者
何岱海
屈展
徐健学
江俊
肖洁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非线性动力学所
西安石油学院
-
出处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5期20-22,共3页
-
文摘
研究了水力压裂缝高控制中人工隔层产生的机理,支撑剂和隔离剂输送规律.由全三维裂缝扩展模型得出裂缝几何尺寸、压裂液压力、温度、粘度、流速等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支撑剂和隔离剂输送模型,对支撑剂浓度控制方程在特征流线上进行分析,给出求解方案.由于施工过程实际上是在不同时间区段注入不同性质、不同浓度的液体和支撑剂或隔离剂,计算中把裂缝面划分成网格,记录在不同时刻、不同网格节点的液体和支撑剂或隔离剂的注入时间区段,可以给出液体的流动轨迹和支撑剂或隔离剂的输送规律.沉积与流固(支撑剂、隔离剂)两相滑移速度相关,而滑移速度可统一由裂缝三维压裂延伸程序求解.经过计算机仿真证实可以比较精确地描述支撑剂和隔离剂在裂缝中输送及最终的分布规律.
-
关键词
水力压裂
支撑剂
隔离液
输送规律
油气井
-
Keywords
hydraulic fracturing,artificial barrier,fracturing propping agent,spacer
-
分类号
TE357.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一种确定控制缝高的人工隔层剂最优用量方法
被引量:2
- 3
-
-
作者
伊向艺
汪道兵
侯艳红
周福建
刘雄飞
李秀辉
-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工艺研究所
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
出处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45-147,170,共3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37-003)
-
文摘
针对油(气)水互层压裂改造,当油气层距离水层较近时,为了防止压裂沟通水层导致改造失败,研发了人工隔层控制裂缝延伸的工艺技术。该工艺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确定人工隔层剂的用量。从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出发,推导出人工隔层剂的理论模型,使用拟牛顿算法并通过编制程序确定了人工隔层剂的最优用量。应用实例表明,施工过程转向压力明显,且压后井温测井表明施工时未沟通到含水层,结合压后日产油83m3且不含水,说明该人工隔层优化设计方法实用可靠。
-
关键词
人工隔层剂
缝高控制
优化设计
拟牛顿算法
-
Keywords
artificial barrier agent
fracture height control
optimal designing
quasi-Newton method
-
分类号
TE357.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