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肋骨骨折智能检测技术 被引量:8
1
作者 杨超朋 赵俊彦 +5 位作者 何光龙 王坚 刘力 刘华 刘凡 张磊磊 《刑事技术》 2021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将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技术应用到人体肋骨骨折识别,实现人体肋骨骨折智能检测,提高法医肋骨骨折诊断效率。方法采集3143例人体胸部X线数字影像(2602例用于训练,541例用于测试),标注肋骨骨折特征点,通过多层网络堆叠,分层、分级主... 目的将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技术应用到人体肋骨骨折识别,实现人体肋骨骨折智能检测,提高法医肋骨骨折诊断效率。方法采集3143例人体胸部X线数字影像(2602例用于训练,541例用于测试),标注肋骨骨折特征点,通过多层网络堆叠,分层、分级主动学习原始数据高度抽象的特征表述,并将此特征反馈至检测器进行骨折检测,输出骨折位置及相应置信度。结果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肋骨骨折检测准确率在90%以上。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肋骨骨折检测准确率较高,可用于辅助法医进行肋骨骨折识别诊断、检验鉴定等,本研究可为人体其他部位骨骼损伤智能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影像学 肋骨骨折 智能检测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CNN) X线数字影像
下载PDF
数智化时代非正式制度对创新的激励效应——基于人工智能企业的微观检验 被引量:7
2
作者 阳镇 凌鸿程 陈劲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5-55,共21页
创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方式,数智化时代人工智能企业作为全新的组织载体,引领着新经济形态不断向前演化与发展,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加剧了社会对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以及未来前景的信任危机。如何基于社会信任等非... 创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方式,数智化时代人工智能企业作为全新的组织载体,引领着新经济形态不断向前演化与发展,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加剧了社会对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以及未来前景的信任危机。如何基于社会信任等非正式制度为人工智能企业可持续性创新能力赋能成为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以2010~2019年中国A股人工智能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社会信任对人工智能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并检验外部正式制度在非正式制度与人工智能企业创新能力中的调节效应,同时,验证不同非正式制度类型之间在驱动人工智能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过程中产生的替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信任对人工智能企业创新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社会信任作为一种社会合法性机制能够改善人工智能企业创新能力,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2)外部正式制度在社会信任与人工智能企业创新能力之间产生负向调节作用,呈现出基于市场化的正式制度与基于社会信任的非正式制度驱动人工智能企业创新能力的替代效应。(3)儒家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在社会信任与人工智能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产生负向调节作用,呈现出外部非正式制度与社会信任对人工智能企业创新的替代效应。本文的贡献在于丰富了数智化时代人工智能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制度合法性下的制度融合观也为提升人工智能企业创新能力提供了经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时代 人工智能企业 非正式制度 社会信任 儒家文化 企业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
原文传递
刑事案件事实认定的人工智能方法 被引量:7
3
作者 魏斌 郑志峰 《刑事技术》 2018年第6期471-476,共6页
人工智能方法应用于辅助认定刑事案件事实在法庭科学中逐步兴起,刑事案件专家系统开启了人工智能方法应用的序幕,从早期的经典逻辑到非经典逻辑,认定案件事实的人工智能逻辑基础不断得到丰富,贝叶斯模型的衍化使得认定案件事实从定性研... 人工智能方法应用于辅助认定刑事案件事实在法庭科学中逐步兴起,刑事案件专家系统开启了人工智能方法应用的序幕,从早期的经典逻辑到非经典逻辑,认定案件事实的人工智能逻辑基础不断得到丰富,贝叶斯模型的衍化使得认定案件事实从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可计算论辩模型帮助厘清了刑事案件事实中证据论证的结构,大数据、算法和区块链技术的变革使得证据指向案件事实的过程更加准确、精细和科学。人工智能的应用不断克服自身的技术缺陷,也不断靠近法官和陪审员判定案件事实的思维和方法,它的作用在于辅助司法判决,提高案件事实认定的准确度,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案件事实 人工智能 贝叶斯模型 可计算论辩模型
下载PDF
法律的再生:人工智能时代的凤凰涅槃 被引量:6
4
作者 季若望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124,共14页
人工智能的全面崛起对传统的法律职业、责任主体、因果关系等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挑战,进而引发了令人瞩目的"法律死亡论"。然而,弱人工智能缺乏"意志能力",无法被视为法律主体看待。而深度学习基础所依赖的相关关... 人工智能的全面崛起对传统的法律职业、责任主体、因果关系等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挑战,进而引发了令人瞩目的"法律死亡论"。然而,弱人工智能缺乏"意志能力",无法被视为法律主体看待。而深度学习基础所依赖的相关关系的探寻亦无法替代事实因果关系和法律因果关系的重要作用,无法动摇传统法律体系的根基。因此,人工智能技术的定位始终在于"辅助"和"完善",而非"主导"和"替代"。借助人工智能,传统法律职业中大量低效工作所消耗的生命力将得到解放,法律中的因果关系、"理性人"模型等传统体系要件将进一步实现精细化。同时,法律也会借由人工智能之手完善相对的公平化。法律并不会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刺激下经历"死亡",反而会借助智能时代完成自我革新,是为"法律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法律 智慧司法 相关关系 因果关系 理性人
原文传递
基于5G的工程智能监管系统构想
5
作者 周锦宏 陈华生 《数字通信世界》 2019年第12期157-158,174,共3页
针对网络类工程建设施工指导、人员监督、安全风险等管理问题,提出基于5G的工程智能监管系统,辅以新型安全帽、无人机、人工智能、云计算、VR/AR技术对现场设备、人员、施工工艺实时监管,准确把控工程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保障施工安全,... 针对网络类工程建设施工指导、人员监督、安全风险等管理问题,提出基于5G的工程智能监管系统,辅以新型安全帽、无人机、人工智能、云计算、VR/AR技术对现场设备、人员、施工工艺实时监管,准确把控工程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保障施工安全,全面提升网络类工程建设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给各行各业安全生产监督提供灵活创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安全 网络工程 人工智能 无人机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识别的“精准招聘”平台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郭钟泽 唐子婷 +1 位作者 杨雯佳 何庆瑶 《中国商论》 2022年第14期101-103,共3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发展给招聘模式带来了全新路径。针对企业“招人难,留人难”的现实困境,结合人岗匹配理论,梳理了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作用原理,剖析精准招聘的逻辑。同时,借助企业用户画像构建可视化模型,再将其应用为企业建... 近年来,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发展给招聘模式带来了全新路径。针对企业“招人难,留人难”的现实困境,结合人岗匹配理论,梳理了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作用原理,剖析精准招聘的逻辑。同时,借助企业用户画像构建可视化模型,再将其应用为企业建立人才数据库,从而达到精准招聘目的。最后,从求职者和企业用户两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搭建基于人工智能识别精准招聘平台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识别 精准招聘 大数据构架 平台设计 用户需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