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与透明质酸注射治疗 被引量:16
1
作者 龙星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1-165,共5页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很常见,可导致关节弹响、疼痛、下颌功能障碍以及骨关节炎,同时关节滑膜与滑液也出现病理性改变.透明质酸是关节滑液的主要成分,其主要作用为营养关节软骨、维持关节正常的润滑、抗炎功能以及软...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很常见,可导致关节弹响、疼痛、下颌功能障碍以及骨关节炎,同时关节滑膜与滑液也出现病理性改变.透明质酸是关节滑液的主要成分,其主要作用为营养关节软骨、维持关节正常的润滑、抗炎功能以及软骨修复.发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时,透明质酸的合成、相对分子质量、浓度均下降,导致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本文就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透明质酸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注射 关节内 颞下颌关节盘 盘前移位
原文传递
保守序列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颖 张清彬 +4 位作者 刘亚蕊 邓力 何霞 曹威 崔诗曼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8-691,共4页
目的:观察保守序列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300例,其中,男性110例,女性190例,年龄16-85岁。第1组200名,采用保守序列治疗方法,即关节上腔单针灌洗+透明质酸钠凝胶注... 目的:观察保守序列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300例,其中,男性110例,女性190例,年龄16-85岁。第1组200名,采用保守序列治疗方法,即关节上腔单针灌洗+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射+理疗+手法复位+口腔操,第2组100名,采用单纯透明质酸钠凝胶关节上腔注射法。利用MMO(最大张口度,mm)及VAS(视觉类比量表)评价治疗前后患者张口度及颞下颌关节疼痛值的变化。结果:第1组总有效率95.5%(191/200),治疗前MMO为(22.90±3.18)、VAS为(5.81±0.32);治疗后3个月MMO为(37.05±4.43)、VAS为(1.29±0.19);治疗后6个月MMO为(36.29±4.08)、VAS为(1.37±0.22);治疗后12个月MMO为(35.76±3.87)、VAS为(1.52±0.28)。第2组总有效率78%(78/100),治疗前MMO为(23.12±4.02)、VAS为(6.11±0.67);治疗后3个月MMO为(36.11±4.02)、VAS为(1.89±0.21);治疗后6个月MMO为(35.49±3.78)、VAS为(2.21±0.32);治疗后12个月MMO为(31.53±4.87)、VAS为(3.88±0.51)。2组逐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序列治疗方法对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无论近期还是远期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关节盘 前移位
下载PDF
关节盘前移位对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关系影响的三维影像学测量研究
3
作者 刘旭 李晨曦 +2 位作者 龚忠诚 马优祎 塞比努尔·吐尔孙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4,共8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三维重建图像测量分析3种不同关节盘状态下,颞下颌关节(TMJ)相关骨性结构的改变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方法对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颞下颌关节专病门诊同时行MRI与锥形束CT检查的52例... 目的本研究通过三维重建图像测量分析3种不同关节盘状态下,颞下颌关节(TMJ)相关骨性结构的改变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方法对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颞下颌关节专病门诊同时行MRI与锥形束CT检查的52例患者,其中女性46例,男性6例,年龄(27.8±8.3)岁。根据MRI检查结果将纳入研究对象分为关节盘位置正常(NADP)组、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ADDWR)组及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ADDWoR)组,每组各28侧TMJ。对各组锥形束CT资料进行三维重建,根据重建模型分别记录髁突体积(CV)、髁突表面积(CSA)、关节窝体积(FV)、关节窝表面积(FSA)、髁突在关节窝中体积占比(CV%)、髁突在关节窝中表面积占比(CSA%)、关节腔上间隙(SJS)、关节腔前间隙(AJS)、关节腔后间隙(PJS)以及关节腔内侧间隙(MJS)。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及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参数的改变情况。结果CV和CSA在关节盘正常至不可复性前移位的病理进展中均发生显著变化(F=10.79,P<0.001;F=10.95,P<0.001)。NADP组和ADDWR组的CV、CSA和SJS[分别为(1834.90±667.67)和(1747.34±369.42)mm^(3),(859.27±216.01)和(838.23±118.82)mm^(2),(2.22±0.88)和(1.94±0.64)mm]均显著大于ADDWoR组[分别为(1256.29±418.27)mm^(3)、(669.14±150.26)mm^(2)、(1.45±0.57)mm](t=4.31,P<0.001;t=3.66,P<0.001;t=4.27,P<0.001;t=3.80,P<0.001;t=4.11,P<0.001;t=2.63,P=0.010)。NADP组MJS[(5.03±1.41)mm]显著高于ADDWR组[(3.86±1.32)mm](t=3.00,P=0.004),ADDWR组MJS显著高于ADDWoR组[(4.91±1.65)mm](t=2.63,P=0.009)。ROC曲线分析显示,CV、CSA、SJS对鉴别NADP与ADDWoR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7、0.76、0.76,CV、CSA、SJS对鉴别ADDWR与ADDWoR效果的AUC值分别为0.80、0.80、0.72。MJS对鉴别NADP和ADDWR、ADDWR和ADDWoR的AUC值分别为0.73和0.69。结论颞下颌关节盘移位患者的髁突在三维层面上改变明显,CV、CSA、SJS和MJS的变化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关节盘移位 三维重建技术 诊断性试验
原文传递
颞下颌关节间隙改变与关节盘移位及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陶珂金 刘光俊 冯剑颖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2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间隙改变与关节盘移位及程度的关系,探讨关节间隙改变在临床诊断关节盘移位及程度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有临床症状并行磁共振检查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TMD)患者108例216侧关节影像... 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间隙改变与关节盘移位及程度的关系,探讨关节间隙改变在临床诊断关节盘移位及程度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有临床症状并行磁共振检查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TMD)患者108例216侧关节影像,按盘分界角大小分成ABCDE组,A组(正常组)-15~15°(40例);B组16~50(°44例);C组51~80(°36例);D组≥81(°52例);E组≤-16(°44例)。测量各组关节前、上、后间隙并计算ln(P/A)值,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关节前间隙B、C组大于A组,关节后间隙E组大于A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n(P/A)值B、C组低于A组,E组高于A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D组与A组相比,关节前、上、后间隙和ln(P/A)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关节盘轻中度前移或后移位时,关节间隙和ln(P/A)值有相应改变。关节盘前移位超过一定程度时,对关节间隙和ln(P/A)值均无影响。单纯的关节间隙改变尚不能作为诊断关节盘移位的准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关节间隙 关节盘移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上腔注射治疗TMD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秀宜 曹威 +5 位作者 罗倩婷 邓力 张颖 何霞 管红兵 张清彬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讨医用几丁糖和透明质酸钠凝胶颞下颌关节上腔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科治疗的颞下颌关节关节盘前移位患者2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医用几丁糖和透明质酸钠凝胶颞下颌关节上腔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科治疗的颞下颌关节关节盘前移位患者2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第一组100例,患者采用关节上腔单针灌洗+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射治疗;第二组100例,采用关节上腔单针灌洗+医用几丁糖注射法治疗。治疗前后常规行CBCT检查,MMO(最大张口度)和VAS(视觉类比量表)用于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张口度及颞下颌关节疼痛值的变化。结果:第一组总有效率为88%(88/100),第二组总有效率为90%(90/10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均良好,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随访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医用几丁糖和透明质酸钠凝胶行关节上腔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效果均良好,注射医用几丁糖与透明质酸钠凝胶效果基本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钠凝胶 医用几丁糖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关节盘前移位
下载PDF
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与物理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6
6
作者 刘丽琨 蔡斌 +3 位作者 方仲毅 徐丽丽 范帅 姚远 《口腔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820-824,共5页
目的比较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和物理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ADDwo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2月—2020年8月于我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ADDwoR患者72例,注射组和物理治疗... 目的比较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和物理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ADDwo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2月—2020年8月于我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ADDwoR患者72例,注射组和物理治疗组各36例。比较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结束后的症状和功能情况,包括最大主动开口度(maximum active mouth opening,MMO)、视觉模拟疼痛指数评估(visual analogue pain score,VAS)(0~10分)、下颌功能限制评估量表(jaw functional limitation scale,JFLS)和有效性。应用统计软件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卡方χ2检验、t检验和单变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中、治疗后所有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种方法在治疗中、治疗后的MM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160,P<0.05;F=6.766,P<0.05)。与注射组相比,物理治疗组在治疗中和治疗后MMO分别多2.5 mm(95%CI:1.1~4.0,P=0.001)、3.1 mm(95%CI:1.0~5.3,P=0.005)。注射组治疗有效25例(69.4%),物理治疗组有效27例(75.0%),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277,P>0.05)。结论物理疗法和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都可以减轻ADDwoR患者的疼痛,增加MMO,并改善下颌功能,物理疗法对开口度的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腔注射 透明质酸 物理疗法 颞下颌关节 不可复性盘前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上腔灌洗术的压力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志光 许跃 +2 位作者 郑有华 陈缵光 苏凯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3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观察关节灌洗术对不可复性盘前移位颞下颌关节内压力的影响,从生物力学角度初步探讨关节灌洗术的作用机理及不同操作手法对关节的影响。方法: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8例10侧,在关节灌洗术时将8号针头插入关节上腔,进行颞下颌关节内... 目的:观察关节灌洗术对不可复性盘前移位颞下颌关节内压力的影响,从生物力学角度初步探讨关节灌洗术的作用机理及不同操作手法对关节的影响。方法: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8例10侧,在关节灌洗术时将8号针头插入关节上腔,进行颞下颌关节内压的测定。操作手法分两种:操作一、进水口进行间歇性加压的重复动作。操作二、封闭出水口,进水口加压达到患者所能忍受最大值并保持5秒钟后松开出水通道,使关节内液体间歇喷出。重复3次并记录关节内压变化曲线,计算平均值。结果:关节灌洗术手术操作一,平均加压27.575±5.657kPa,停止操作时为15.555±8.158kPa,灌洗压力落差平均12.020±4.342kPa;手术操作二,平均加压可达42.903±5.508kPa,停止时22.512±3.929kPa,压力落差为20.391±3.310kPa。结论:关节灌洗术可以通过不同操作手法,在颞下颌关节中形成不同的压力落差,从而达到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关节上腔灌洗术 关节内压力 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手法复位联合关节腔内注射药物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移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卢晓华 陈告化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17期26-29,共4页
目的:分析手法复位联合关节腔内注射药物对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移位(ADDWoR)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12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移位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0)。对照... 目的:分析手法复位联合关节腔内注射药物对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移位(ADDWoR)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12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移位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手法复位联合关节腔内注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最大主动开口度(MMO)、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下颌功能限制评估量表(JFLS)评分、Fricton指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28例(93.3%),多于对照组的23例(71.9%)(P<0.05)。观察组治疗后MMO大于对照组,且治疗中、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JFLS评分、Fricton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关节腔内注射药物治疗ADDWoR效果明显,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增加MMO,缓解临床症状,并有效改善下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复位 关节腔内注射药物 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移位
下载PDF
口颌系统功能锻炼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位性关节盘移位 被引量:2
9
作者 姜亚鹏 杨建军 《实用医药杂志》 2017年第9期789-792,共4页
目的评价口颌系统功能锻炼治疗TMD DDWR患者的疗效,并探讨治疗机理。方法选取50例要求治疗颞下颌关节弹响的患者,其中77侧关节诊断为TMD DDWR,采用口颌系统功能锻炼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2周开闭口运动10次中发生弹... 目的评价口颌系统功能锻炼治疗TMD DDWR患者的疗效,并探讨治疗机理。方法选取50例要求治疗颞下颌关节弹响的患者,其中77侧关节诊断为TMD DDWR,采用口颌系统功能锻炼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2周开闭口运动10次中发生弹响的次数,对所记录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弹响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后1周和12周弹响次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颌系统功能锻炼能有效治疗TMD DDWR,消除患者弹响症状,减少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可复性关节盘移位 保守治疗
下载PDF
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结合被动张口训练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尹琳 尹莉 彭志红 《中国处方药》 2021年第9期126-128,共3页
目的对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结合被动张口训练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116例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双色球抽签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8例... 目的对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结合被动张口训练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116例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双色球抽签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被动张口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最大张口度、前侧运动、颞下颌关节紊乱评分情况及疼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4.83%与对照组77.59%比较,显著更高(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张口度、前侧运动及疼痛评分改善明显,观察组张口度及前侧运动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CMI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结论针对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患者,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结合被动张口训练治疗均有显著的效果,能改善患者张口度,促进前侧运动,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酸钠 关节腔注射 被动张口训练 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