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下颌关节强直不同截骨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乔永明 何巍 +2 位作者 龙星 秦力铮 邓末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7-770,共4页
目的:比较颢下颌关节强直手术中不同截骨方法的手术效果。方法:随访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997~2002年颞下颌关节强直手术患者78例,其中55例采用2种手术方法:裂隙关节成形术和保留关节盘的关节成形术,这2种术式均存在2种截骨:传统... 目的:比较颢下颌关节强直手术中不同截骨方法的手术效果。方法:随访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997~2002年颞下颌关节强直手术患者78例,其中55例采用2种手术方法:裂隙关节成形术和保留关节盘的关节成形术,这2种术式均存在2种截骨:传统截骨法和改良的保留髁突法。用随访时开口度与术前开口度之差即开口度改善作为手术疗效评价的主要指标,然后分别统计分析。结果:平均随访3.19年,保留关节盘的2种截骨法t检验,t=1.22,P=0.24,无统计学差异;裂隙关节成形术2种截骨法的秩和检验P=0.59,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截骨法虽然对手术效果的改善不明显,但在恢复关节结构、面形及[牙合]关系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强直 关节成形术 截骨术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Low risk of postoperative ulnar nerve affection in surgically treated distal humeral fractures when the nerve is released in situ 被引量:1
2
作者 Mustafa Al-Gburi Ali Al-Hamdani +1 位作者 Jeppe Vejlgaard Rasmussen Bo Sanderhoff Olsen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3年第7期526-532,共7页
BACKGROUND Adult distal humeral fractures(DHF)comprise 2%-5%of all fractures and 30%of all elbow fractures.Treatment of DHF may be technically demanding due to fracture complexity and proximity of neurovascular struct... BACKGROUND Adult distal humeral fractures(DHF)comprise 2%-5%of all fractures and 30%of all elbow fractures.Treatment of DHF may be technically demanding due to fracture complexity and proximity of neurovascular structures.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are often the treatment of choice,but arthroplasty is considered in case of severe comminution or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poor bone quality.Ulnar nerve affection following surgical treatment of distal humerus fractures is a well-recognized complication.AIM To report the risk of ulnar nerve affection after surgery for acute DHFs.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identified 239 consecutive adult patients with acute DHFs who underwent surgery with ORIF,elbow hemiarthroplasty(EHA)or total elbow arthroplasty(TEA)between January 2011 and December 2019.In all cases,the ulnar nerve was released in situ without anterior transposition.We used our institutional database to review patients’medical records for demographics,fracture morphology,type of surgery and ulnar nerve affection immediately;records were reviewed after surgery and at 2 wk and 12 wk of routine clinical outpatient follow-up.Twenty-nine percent patients were excluded due to pre-or postoperative conditions.Final follow-up examination was a telephone interview in which ulnar nerve affection was reported according to the McGowen Classification Score.A total of 210 patients were eligible for interview,but 13 patients declined participation and 17 patients failed to respond.Thus,180 patients were included.RESULTS Mean age at surgery was 64 years(range 18-88 years);121(67.3%)patients were women;59(32.7%)were men.According to the AO/OTA classification system,we recorded 47 patients with type A3,55 patients with type B and 78 patients with type C fractures.According to the McGowen Classification Score,mild ulnar nerve affection was reported in nine patients;severe affection,in two.A total of 69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ORIF of whom three had mild temporary ulnar nerve affection and one had severe ulnar ner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eral fracture arthroplasties Internal fixation Ulnar nerve affection In situ release
下载PDF
Antibiotic bone cement's effect on infection rates in primary and revis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ies
3
作者 Donald Kleppel Jacob Stirton +1 位作者 Jiayong Liu Nabil A Ebraheim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7年第12期946-955,共10页
AIM To compare infection rates in primary and revis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procedures using antibiotic impregnated bone cement(AIBC) to those rates in procedures not using AIBC.METHOD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AIM To compare infection rates in primary and revis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procedures using antibiotic impregnated bone cement(AIBC) to those rates in procedures not using AIBC.METHOD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as conducted in search fo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studies(RCTs) pertaining to the field of antibiotic AIBC vs non-AIBC groups in both primary and revision TKA procedures. The primary literature search performed was to identify all RCTs that assessed AIBC in primary and revision TKA procedures. This search was done strictly through the Pub Med database using the article "filters" setting that identified and separated all RCTs from the overall search. The original search was "Primary/revis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using AIBC". Other key terms and phrases were included in the search as well. Eligible articles that were used in the "results" of this review met the following criteria:(1) Involved primary or revision TKA procedures(for any reason);(2) included TKA outcome infection rate information;(3) analyzed an AIBC group vs a non-AIBC control group;(4) were found through the RCT filter or hand search in Pub Med; and(5) published 1985-2017. Exclusion criteria was as follows:(1) Patients that were not undergoing primary or revision TKA procedures;(2) articles that did not separate total hip arthroplasity(THA) vs TKA results if both hip and knee revisions were evaluated;(3) papers that did not follow up on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 procedure;(4) extrapolation of data was not possible given published results;(5) knee revisions not done on human patients;(6) studies that were strictly done on THAs;(7) articles that were not found through the RCT filter or through hand search in Pub Med;(8) articles that did not evaluate AIBC used in a prosthesis or a spacer during revision;(9) articles that did not compare an AIBC group vs a non-AIBC control group; and(10) articles that were published before 1985.RESULTS In total, 11 articles were deemed eligible for this analysis. Nine of the 11 stu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KNEE REVISION Antibiotic impregnated/laden/infused BONE CEMENT BONE CEMENT KNEE ARTHROPLASTY Primary/revis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ies infection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原因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洪彬 席小燕 曾勇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8年第5期644-646,共3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6个月内脱位原因及有效预防方法。方法:对32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侧卧外展试验和放射学测量,分析术后早期脱位原因。结果:在32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6个月共发生脱位15例,脱位率4.7%,其中翻修手术26例,发...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6个月内脱位原因及有效预防方法。方法:对32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侧卧外展试验和放射学测量,分析术后早期脱位原因。结果:在32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6个月共发生脱位15例,脱位率4.7%,其中翻修手术26例,发生脱位3例,脱位率11.5%,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侧卧外展试验阳性患者132例,脱位8例,脱位率6.06%,试验阴性患者188例,脱位7例,脱位率3.72%,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测量术后X片臼杯安放位置在安全区内共285例,发生脱位7例,脱位率2.8%,在安全区外共35例,发生脱位8例,脱位率22.9%,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使用具有防脱位高边的髋臼假体患者240例,发生脱位者8例,脱位率3.33%,使用普通髋臼假体患者80例,发生脱位7例,脱位率8.75%,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后外侧入路手术患者160例,发生脱位9例,脱位率5.62%,经后外侧入路并保留修复关节囊患者160例,发生脱位6例,脱位率3.75%,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体重、性别的患者术后脱位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与假体的放置位置、组织肌力平衡、手术是否保留修复关节囊、假体设计和是否翻修等因素有关,而与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无关。精确假体置入、术后完善的护理可有效降低脱位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关节置换术 术后脱位 预防
下载PDF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预防护理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13
5
作者 真启云 谢军 +1 位作者 姚翔 杨文婷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2-25,共4页
目的制订并实施假体周围感染预防护理方案,以降低髋膝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率。方法建立多学科团队,参照相关诊断指南构建假体周围感染预防护理方案,包括术前金黄色葡萄球菌筛选去定植,备皮器具选择及皮肤准备流程优化;术中手术环... 目的制订并实施假体周围感染预防护理方案,以降低髋膝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率。方法建立多学科团队,参照相关诊断指南构建假体周围感染预防护理方案,包括术前金黄色葡萄球菌筛选去定植,备皮器具选择及皮肤准备流程优化;术中手术环境与植入物管理,伤口冲洗与体温控制,止血与输血管理;术后引流管留置、夹闭时机控制,伤口预警管理。选取髋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住院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26例和观察组251例,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假体周围感染预防护理方案。结果观察组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率为0.40%,对照组为1.77%;观察组住院时间(11.86±5.58)d,对照组为(12.20±6.85)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1~7 d行走训练疼痛指数为(2.72±0.99)分,对照组为(3.59±1.3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假体周围感染预防护理方案的构建,融入了多项护理应对策略及质量持续改进项目,可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行走训练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膝关节 关节置换术 人工关节 假体周围感染 预防管理 护理
下载PDF
采用血栓弹力图评估不同麻醉方式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液凝固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涓 程智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14-117,共4页
目的采用血栓弹力图来评估不同麻醉方式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更佳的麻醉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入院治疗的188例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94... 目的采用血栓弹力图来评估不同麻醉方式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更佳的麻醉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入院治疗的188例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94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神经阻滞麻醉,分别在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取静脉血测定血栓弹力图,指标包括凝固时间(k)、凝血活酶生成时间(r)、血栓最大值(MA)、凝固角(α)、凝血综合指数(CI)和血栓最大值确定后30 min内血凝块幅度减少速率(LY30)。结果与手术前和手术中比较,全身麻醉组r、k明显降低,α、MA、CI和LY3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神经阻滞麻醉组仅有LY30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在手术后两组参数比较中,神经阻滞麻醉组患者的r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α、MA、LY30和CI均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与全身麻醉组比较,观察组的k值也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手术后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比例为10.6%,观察组DVT的比例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结论手术后患者的凝血功能明显发生变化,其中全身麻醉具有明显促进凝血的效应,相比之前,神经阻滞麻醉可以逆转这种凝血效应,并且患者发生DVT的比例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麻醉 膝关节置换 凝血
下载PDF
有效足量抗生素配合清创手术治疗假体相关感染保留置入假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邵正海 张玉发 徐卫东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4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与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PJI)的全身和局部抗生素治疗从而保留置换假体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02—2014-09诊治18例髋关节与1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处理前均出现感染症状。对于有窦道患者采用手术清创联合规范足量... 目的探讨髋关节与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PJI)的全身和局部抗生素治疗从而保留置换假体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02—2014-09诊治18例髋关节与1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处理前均出现感染症状。对于有窦道患者采用手术清创联合规范足量静脉滴注与口服抗生素治疗,对于单纯红肿渗液无窦道患者,进行静脉滴注联合口服抗生素治疗。结果 28例中2例治疗失败,1例双侧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控制后出院失访,余25例均获得随访4个月-4年,平均38个月,均恢复良好,切口愈合,未再发生感染。髋关节感染患者术前Harris评分为(42.3±23.5)分,术后(78.4±12.0)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2,P〈0.001);膝关节感染患者术前HSS评分为(42.9±12.9)分,术后(68.8±2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0,P=0.001)。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都得到极大改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成功率和假体保存率92.9%。结论诊断明确的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根据患者创口情况选择性进行清创手术并规范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可以达到无需取出置入假体控制感染的目的,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膝关节置换 术后并发症 感染 清创手术 抗生素
原文传递
锥形钛合金非骨水泥股骨柄全髋关节置换术34例随访一年X线结果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克贵 曲广运 +3 位作者 张树栋 邓伟文 吴子培 邱伟鹏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4期274-276,共3页
目的观察最新一代锥形钛合金非骨水泥股骨柄于术后1年是否稳定及股骨柄周围骨的重构方式。方法对采用最新一代锥形钛合金非骨水泥股骨柄全髋关节置换的34侧髋关节(28例),进行定期随访,平均随访15个月,对术前、术后近期及术后1年的X线片... 目的观察最新一代锥形钛合金非骨水泥股骨柄于术后1年是否稳定及股骨柄周围骨的重构方式。方法对采用最新一代锥形钛合金非骨水泥股骨柄全髋关节置换的34侧髋关节(28例),进行定期随访,平均随访15个月,对术前、术后近期及术后1年的X线片(股骨部分)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股骨柄的中1/3普遍存在骨与假体之间的“焊接点”;没有假体移位、“筑基”形成,以及金属颗粒滑脱;除1例外,其余病例出现股骨距的重吸收;27髋出现股骨距松质化;在非涂层部分出现反应线的有19髋;非骨水泥股骨柄固定及稳定评分,平均总分为+24.1分。结论所有股骨柄于术后1年X线片上都被确认有骨长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 钛合金 非骨水泥 股骨柄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同期单侧全膝关节置换联合踝关节融合一体化治疗在终末期大骨节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郭团茂 曹伟宁 +3 位作者 陈文恒 行艳丽 朱海云 李婉茹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索同期膝关节置换联合踝关节融合一体化治疗终末期大骨节病(KB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行同期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合并踝关节融合一体化治疗的63例大骨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及术后采用VAS评分、... 目的探索同期膝关节置换联合踝关节融合一体化治疗终末期大骨节病(KB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行同期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合并踝关节融合一体化治疗的63例大骨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及术后采用VAS评分、膝KSS评分、踝AOFAS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63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1周52例达到满意的功能恢复,有效率82. 54%,末次随访达到满意者增加到60例,有效率95. 24%,手术前后及随访各时间点的VAS评分、膝KSS评分、踝AOFAS评分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可见膝关节假体位置及屈伸良好,踝关节融合效果满意。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膝关节置换联合踝关节融合一体化治疗适用于终末期大骨节病,不仅能缩短康复时间,更快地缓解患者疼痛,而且能明显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全膝关节置换 踝关节融合 手术 人工膝关节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假体松动机制的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曲连军 张满江 孙伟 《实用骨科杂志》 2002年第6期413-416,共4页
目的 :根据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情况分析各种机制在假体松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自 1991年 8月~ 2 0 0 1年十一年期间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132例病人 ,共计 137髋。失访 31例 ,2例高龄病人死于与手术无关内科疾病。剩余 99例病人 (10 ... 目的 :根据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情况分析各种机制在假体松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自 1991年 8月~ 2 0 0 1年十一年期间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132例病人 ,共计 137髋。失访 31例 ,2例高龄病人死于与手术无关内科疾病。剩余 99例病人 (10 2髋 )年龄范围 :35~ 78岁 ,平均年龄 6 1.5岁。平均随访时间 6 .9年。其中 4 3髋出现假体松动 ,1髋假体松动由感染引起 ,余下 4 2髋为无菌型松动 ,并伴不同程度骨溶解。将假体周围骨溶解根据形态分为衬性骨溶解和扩张性骨溶解。按 Delee & Charnley髋臼分区和 Gruen近端股骨分区标准进行假体周围骨溶解发生率的影像分析。结果 :髋臼侧扩张性骨溶解 区的发生率最高 ,为 6 9% ,骨水泥固定组与非骨水泥固定组在扩张性骨溶解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P<0 .0 5 ) ,非骨水泥固定组各区发生率较高 ;分别为 6 8%、79% ,骨水泥固定组与非骨水泥固定组在溶骨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 .0 5 )。衬性骨溶解髋臼侧发生率 区最高 ,股骨柄侧衬性骨溶解发生率由高至低为 区、 区、 区、 区 ,两种固定形式假体周围衬性骨溶解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磨屑诱导的炎症性骨溶解在假体松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松动 骨溶解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脱位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2
11
作者 江淜 陈静金 邹翘璇 《实用医技杂志》 2005年第06A期1503-1504,共2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脱位护理干预的作用,预防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发生。方法:对3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正确的功能锻炼,体位指导,出院指导。结果:通过对3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患者均知道预防髋关节脱位的目的、方... 目的:探讨髋关节脱位护理干预的作用,预防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发生。方法:对3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正确的功能锻炼,体位指导,出院指导。结果:通过对3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患者均知道预防髋关节脱位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所有病人均未出现髋脱位,弃拐融入健康人群中。结论:髋关节脱位的护理干预可以预防或杜绝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脱位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脱位 护理干预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下肢四负重关节置换术手术方案设计及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邦杰 张珵凯 +4 位作者 陈鸿 汪丽英 黎咏诗 曾羿 杨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7-572,共6页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下肢四负重关节置换术(four major lower extremity arthroplasties,4JA)手术方案设计方法,总结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6月—2018年9月25例接受分期4JA并获随访3年以上的R...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下肢四负重关节置换术(four major lower extremity arthroplasties,4JA)手术方案设计方法,总结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6月—2018年9月25例接受分期4JA并获随访3年以上的RA患者临床资料。男3例,女22例;年龄27~80岁,平均48.6岁。身体质量指数16.0~28.4 kg/m2,平均20.48 kg/m2。RA病程2~35年,中位数21年。合并膝外翻8例(12侧),髋臼内陷6例(12侧),髋关节强直5例(10侧)。其中20例均先行髋关节手术,5例先行膝关节手术。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髋关节炎疗效评分(HOOS)、髋关节活动度、Trendelenburg征;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肌力,末次随访时行计时-起立-行走(timed up and go,TUG)测试。X线片观察假体有无松动、移位。结果 25例患者均完成4JA。1例(1侧)术后切口感染、3例(3侧)术中股骨近端骨折,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0~8.8年,平均5.8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HOOS评分以及关节屈、伸、外展活动度均较术前改善,Trendelenburg征阳性患者减少;膝关节HSS评分以及关节屈、伸活动度均较术前改善;上述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肌力均为Ⅴ级。TUG试验为7.8~15.3 s,平均10.79 s。X线片复查示假体均未见松动、移位及下沉。结论 RA患者接受4JA时,术前充分评估、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及手术顺序、术中最大程度恢复下肢力线,能获得较好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肢四负重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 膝关节 手术方案 中期疗效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置换治疗中施行整体护理的价值评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向双碧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29期8-8,10,共2页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置换治疗中施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整体护理组,每组16例。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量表(SF...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置换治疗中施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整体护理组,每组16例。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量表(SF-36)得分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评价指标。结果整体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方面得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进行膝关节置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类风湿关节炎 整体护理
下载PDF
双极股骨头置换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智 周雪明 何淑贞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比较双极股骨头置换与解剖钢板内固定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0年4月间接受治疗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骨水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29例,解... 目的比较双极股骨头置换与解剖钢板内固定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0年4月间接受治疗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骨水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29例,解剖钢板内固定组23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内科并发症、内植物并发症、术后关节功能状况等。结果与解剖钢板内固定组相比较,双极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内科并发症较少(P<0.05),术后第1、3个月时髋关节功能股骨头置换组明显占优,但内植物并发症,术后的第6及12个月时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等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双极股骨头置换术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均是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前者在早期功能恢复,减少内科并发症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置换术 钢板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不稳定型骨折 高龄患者
下载PDF
限制性内衬全髋关节假体在髋周肿瘤切除术后髋关节重建术中的应用
15
作者 金礼斌 陶惠民 +2 位作者 张炜 杨正明 刘兵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53-357,共5页
目的探讨限制性内衬全髋关节假体在髋周肿瘤切除术后的髋关节重建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采用限制性内衬假体行全髋关节重建的髋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骨盆肿瘤,8例股骨近端肿瘤。对患者随访14~45个月,平均30.7个月... 目的探讨限制性内衬全髋关节假体在髋周肿瘤切除术后的髋关节重建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采用限制性内衬假体行全髋关节重建的髋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骨盆肿瘤,8例股骨近端肿瘤。对患者随访14~45个月,平均30.7个月,随访记录患者的生存情况,患肢肌肉骨骼肿瘤协会(The 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结果患者肿瘤切除术后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1.7%和83.3%。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假体脱位。2例发生并发症(分别为假体周围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末次随访的MSTS评分为12~28分,(20.67±3.35)分。所有患者均出现步态异常。结论在髋周肿瘤切除术后采用限制性内衬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周肿瘤/外科学 髋关节重建术 限制性内衬全髋关节假体 预后 治疗结果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联合标准化康复路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66
16
作者 蔡宇 周华军 +3 位作者 程文俊 王俊文 左伟 勘武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3-678,共6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FS)联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标准化康复训练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行THA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干预方式不...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FS)联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标准化康复训练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行THA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45),试验组: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68.2±3.7)岁;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70.6±4.1)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HSS标准化康复训练,试验组实施FTS联合HSS标准化康复训练。分别于术前和术后4、8和14周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4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14周随访。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和14周,试验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67.2±3.5)、(88.3±2.5)、(92.5±3.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52.5±7.8)、(65.8±4.9)、(72.2±4.9)分],VAS评分[(3.4±0.8)、(2.2±0.8)、(1.3±0.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5.6±0.9)、(4.2±0.8)、(2.9±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一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照组14例(31.1%)患者发生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运用FTS联合HSS标准化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髋关节功能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颈骨折 医院 康复 老年人
原文传递
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55
17
作者 王慧玲 张晓萍 +1 位作者 付艳 葛智纯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85-687,共3页
髋关节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 (THA)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过分析前组 (1984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 36例、后组(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8月 ) 3例THA术后发生脱位的原因 ,提出术前需加强心理护理 ,制定肌肉锻炼计划 ;术后严格... 髋关节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 (THA)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过分析前组 (1984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 36例、后组(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8月 ) 3例THA术后发生脱位的原因 ,提出术前需加强心理护理 ,制定肌肉锻炼计划 ;术后严格实施正确的搬运方法和卧位 ,指导患者早期活动和正确上下床 ,教会患者扶拐行走、上下楼梯、入厕的方法 ,并告之髋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和教授家庭护理的要点。本组病例前组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为 4 % ,后组为 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脱位 原因分析 心理护理 肌肉训练方法 术后护理 家庭康复指导
原文传递
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3
18
作者 关振鹏 吕厚山 +3 位作者 陈彦章 宋奕宁 秦秀龙 姜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317-1320,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风险因素.方法对2004年4月至8月95例128个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DVT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7例,女性68例,平均年龄60岁(23~78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43例48髋,人... 目的分析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风险因素.方法对2004年4月至8月95例128个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DVT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7例,女性68例,平均年龄60岁(23~78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43例48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52例80膝.术前及术后7~10 d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情况及DVT的发生.对19项临床因素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术后发生DVT的患者有45人,DVT发生率为47.4%(45/95),其中无症状DVT患者占57.8%(26/4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DVT相关的因素有4个,其中女性、肥胖及骨水泥的使用使术后发生DVT的风险分别增加到10.008、3.094、8.887倍(P<0.05);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使术后发生DVT的可能性减少到0.194倍(P<0.05).结论女性、肥胖及骨水泥的使用是人工关节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而类风湿关节炎(RA)则是减少术后发生DVT的保护因素;关节置换术后无症状DVT的大量存在,提示我们术后最好常规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或造影检查,一旦有DVT发生,及时治疗,防止发生致命性肺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连续性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40
19
作者 夏振兰 何冰 +1 位作者 范梅霞 刘雪琴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87-691,共5页
目的构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连续性护理模式,在认知、行为及状况3个方面给患者不间断的干预,以达到良好的护理结局。方法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框架构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连续性护理模式,并对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从入院至术前、手术至... 目的构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连续性护理模式,在认知、行为及状况3个方面给患者不间断的干预,以达到良好的护理结局。方法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框架构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连续性护理模式,并对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从入院至术前、手术至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内的3个阶段进行连续性跟进。结果经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连续性护理模式进行评估和评价,所有患者出院后都存在身体活动及自我照顾问题,患者疼痛状况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F=3.51,P<0.05),对邻里、工作场所安全问题的认知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行为和状况的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依据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连续性护理模式,可以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结局,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病人医护连续性 护理 奥马哈系统
原文传递
出院后电话随访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7
20
作者 李伦兰 甘玉云 +3 位作者 张丽娜 汪亚兵 张凡 祁金梅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4-417,共4页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辅以家庭成员督导的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院后不同时段遵医行为及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24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根据出院日期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在出院后3~7d、1个月、3个月...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辅以家庭成员督导的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院后不同时段遵医行为及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24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根据出院日期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在出院后3~7d、1个月、3个月由干预小组通过电话随访形式,根据不同时段患者关节与肌肉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与指导,包括肢体关节与肌力的锻炼、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及定期检查等,同时每半个月对家庭督导员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功能锻炼、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遵医情况。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方式。在出院时、出院后1、3、6个月,采用自设遵医行为问卷,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在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1个月时遵医行为问卷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6个月的遵医行为问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遵医行为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出院时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Harris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电话随访联合家庭督导员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出院患者遵医行为和改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病人依从 病人教育 康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