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SCT增强扫描与三维重建技术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军华 吴铭 +2 位作者 叶平 谢辉 高原智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MSCT肝脏增强扫描及肝动脉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诊断价。方法回顾分析32例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合并动脉门静脉瘘患者的MSCT双期扫描与血管三维重建技术的影像学表现。血管三维重建方法有2种:表面遮盖... 目的探讨MSCT肝脏增强扫描及肝动脉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诊断价。方法回顾分析32例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合并动脉门静脉瘘患者的MSCT双期扫描与血管三维重建技术的影像学表现。血管三维重建方法有2种:表面遮盖成像(SSD)和最大强度投影(MIP)。结果中央型肝动脉门静脉瘘5例,周围型肝动脉门静脉瘘27例。根据肝癌并动脉门静脉瘘患者的MSCT增强扫描表现,其程度分为3种:轻度13例,中度15例,重度4例。结论MSCT肝脏增强扫描与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与评价肝癌动脉静脉瘘的有效手段,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动脉门静脉瘘 螺旋CT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前性门静脉高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汤善宏 梁燕 +4 位作者 曾维政 周晓蕾 李红永 邓旦 蒋明德 《华西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1554-1557,共4页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6月-2015年1月9例确诊为肝前性门静脉高压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观察受累血管内径、形态、血流性质及方向,分析瘘口及受累血管血流频谱。结果 9例患者彩色多普...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6月-2015年1月9例确诊为肝前性门静脉高压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观察受累血管内径、形态、血流性质及方向,分析瘘口及受累血管血流频谱。结果 9例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3例区域性门静脉增宽,血流增多,流速增快并出现低阻状动脉频谱,脾静脉增宽,回流受阻,脾静脉管腔内出现絮状、不规则状或条索状低弱回声,其间脾静脉管腔内血流信号减少、变细或不均、血流靠边,频谱所示局部血流紊乱,流速快慢不等;2例其他影像学方法及超声确诊脾静脉内血栓形成,其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另4例超声未发现门脉系明显异常,经其他方法检查后得以确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的阳性诊断率为5/9,漏诊率为4/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筛查、诊断及随访肝前性门静脉高压有一定价值,但受诸多因素影响,漏诊率较高。仔细观察门脉系统管腔结构和内部回声,血流变化,并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和重视临床病史,可进一步提高其发现率和准确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前性门静脉高压 彩色多普勒超声 动脉-门静脉瘘 脾静脉栓塞
原文传递
明胶海绵加碘油在肝动门脉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海峰 杨仁杰 +1 位作者 陈辉 朱旭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061-1063,共3页
目的 比较分别用单纯明胶海绵及明胶海绵加碘油对肝动门脉瘘进行栓塞后的血管再通率.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肿瘤医院51例肝脏恶性肿瘤合并有肝动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栓塞手段不同分为单纯明胶海绵栓塞(A组)及明胶海绵加碘油栓塞(B... 目的 比较分别用单纯明胶海绵及明胶海绵加碘油对肝动门脉瘘进行栓塞后的血管再通率.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肿瘤医院51例肝脏恶性肿瘤合并有肝动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栓塞手段不同分为单纯明胶海绵栓塞(A组)及明胶海绵加碘油栓塞(B组)两组,比较其30~40 d及60~70 d肝动门脉瘘血管再通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术前肝功能分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26例患者28处肝动门脉瘘,1处未栓塞成功,B组25例患者26处肝动门脉瘘均栓塞成功.30~40 d时A组、B组肝动门脉瘘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0.37%及42.3%,经卡方检验x2=4.25,P=0.039;60~70 d时A组、B组肝动门脉瘘血管再通率分别为92.59%及88.46%,经精确概率检验P=0.67.结论 明胶海绵加碘油封堵肝动门脉瘘是安全的,短期内可以降低血管再通率,在临床工作中可采用,从而为控制肝内恶性肿瘤争取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明胶海绵 吸收性 碘油 动门脉瘘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原发性肝癌动静脉瘘和肝外供血动脉评估价值 被引量:48
4
作者 李万湖 董帅 +3 位作者 胡旭东 黄勇 张波 崔永春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55-758,共4页
目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尤其是介入治疗前,需详细了解肝脏及肝脏肿瘤的血管准确解剖。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具有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后处理... 目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尤其是介入治疗前,需详细了解肝脏及肝脏肿瘤的血管准确解剖。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具有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后处理技术成熟等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MSCTA在PLC患者肝动脉-门静脉瘘(hepatic artery-portal vein fistula,HAPVF)及肝外供血动脉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10-01-2015-10-01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介入科收治的90例PLC患者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临床资料,评价HAPVF和肝动脉-肝静脉瘘(hepatic artery-hepatic vein fistula,HAHVF)发生率及其与肿瘤大小、部位和肝硬变程度的关系;肝外供血动脉与毗邻肿瘤的关系。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A评估PLC血管异常的准确性。结果 90例PLC患者中,共发现HAPVF 48例,发生率为53.3%,其中A组0例,B组5例(10.4%),C组17例(35.4%),D组26例(54.2%);中心型28例(58.3%),周围型20例(41.7%);Child-Pugh A级34例(70.8%),Child-Pugh B级12例(25%),Child-Pugh C级2例(4.2%)。HAHVF 4例,发生率为4.4%。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及肝硬变程度是HAPV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SCTA共检出HAPVF 45例,中央型28例,准确率为100.0%(28/28);周围型17例,准确率85.0%(17/20);总体准确率为93.8%(45/48),与DSA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97,P>0.05。19例患者存在24条肝外供血动脉,均发生于C组和D组,周围型和中心型分别为87.5%和12.5%,MSCTA发现22条,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87,P>0.05。结论 MSCTA技术可准确显示HAPVF及肝外供血动脉,肿瘤大小及肝硬化分级是肝动-静脉瘘的独立危险因素。肝外供血动脉多发生于块状型、巨块型且位于多肝脏边缘区域的肝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肝动脉-门静脉瘘 肝动脉-肝静脉瘘
原文传递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昌 马亦龙 +4 位作者 康平 齐锋 欧盛秋 李志坤 蒙志斌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治疗(PMCT)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83例资料完整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分期为Ⅱa~Ⅲa期,实验组(TACE联合PMCT治疗)28例,对照组55例(单纯TACE治疗)。两组均先行TACE治...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治疗(PMCT)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83例资料完整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分期为Ⅱa~Ⅲa期,实验组(TACE联合PMCT治疗)28例,对照组55例(单纯TACE治疗)。两组均先行TACE治疗,常规每次治疗后3~4周行CT复查或肝动脉造影,根据碘油缺失、瘘口再通、癌灶残留及病灶进展等情况综合评定,再选择性行TACE或PMCT治疗,连续治疗3次为一个治疗周期。观察比较两组有效率、毒副反应、复发转移率和生存期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7.86%和40.00%;实验组和对照组的0.5、1、1.5、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93%、79%、61%和95%、84%、65%、38%;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0个月和24个月;0.5、1、2年累积复发转移率分别为7.14%、14.29%、32.14%和9.09%、34.55%、65.45%。两组毒副反应相似,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对照组8例合并有肝动-门脉瘘(HAPS)者经TACE术反复封堵后仍有3例发生瘘口再通,实验组5例经TACE+PMCT治疗后未出现瘘口再通。结论TACE联合PMCT治疗中晚期肝癌是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TACE术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降低复发转移率,不增加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经皮微波固化消融 肝动-门脉瘘
下载PDF
MSCTA评估PLC患者肝动脉-门静脉瘘及肝外供血动脉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6
作者 孟令彬 张娜 江敏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8年第4期543-549,共7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肝动脉-门静脉瘘(HAPVF)及肝外供血动脉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介入科2015年9月~2017年4月收治的86例P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SCTA图像显示的肿瘤最大径将...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肝动脉-门静脉瘘(HAPVF)及肝外供血动脉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介入科2015年9月~2017年4月收治的86例P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SCTA图像显示的肿瘤最大径将受试者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肿瘤最大径不超过5 cm)22例,B组(肿瘤最大径介于5~10 cm之间)28例,C组(肿瘤最大径超过10 cm)36例,对比分析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HAPVF发生率及肝外异位动脉供血,并以DSA的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A评估HAPVF发生率及肝外异位动脉供血的准确性,并分析与HAPVF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86例PLC患者经DSA检查共发现44例HAPVF,发生率为51.2%(44/86),中央型24例(占54.5%),周围型20例(占45.5%),以DSA结果为"金标准",MACTA共检出42例,检出总准确率为95.5%(42/44),中央型24例,检出准确率为100%(24/24),周围型18例,检出准确率为90%(18/20)。MACTA的检出结果与DSA对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χ2=3.097,P=0.078>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超过5 cm、有肝硬化是HAPVF形成的危险因素;经DSA检查显示肝动脉供血来源70例,肝外供血来源11例,所有肝外供血来源均发生在B、C组,发生率分别为14.3%(4/28)和19.4%(7/36),其中周围型9例(占81.8%),中央型2例(占18.2%)。以DSA结果为"金标准",MACTA共检出肝外供血来源10例,检出准确率为90.9%(10/11),MACTA的检出结果与DSA对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048,P=0.306>0.05)。结论:MACTA能细致评价肿瘤的供血来源及HAPVF情况,了解肝动脉、门静脉、肝肿瘤解剖及变异情况,为PLC患者介入治疗时提供术前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门静脉瘘 肝外供血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门静脉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顾小秋 杜合娟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1835-1838,共4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病人肝动脉-门静脉瘘(HAPVF)的价值及影响HAPVF发生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29例PHC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HAPVF分为HAPVF组和...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病人肝动脉-门静脉瘘(HAPVF)的价值及影响HAPVF发生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29例PHC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HAPVF分为HAPVF组和非HAPVF组。统计PHC病人HAPVF的发生情况,并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A评估PHC病人HAPVF的准确性,此外分析与HAPVF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29例PHC病人经DSA检查检查共发现40例HAPVF(占31.0%),其中周围型17例(占42.5%),中央型23例(占57.5%);经MSCTA检查37例HAPVF病人获得了正确分型诊断,诊断准确率为92.5%(37/40),与DSA检查结果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Kappa=0.85);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了4个(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合并肝硬化)与PHC病人并发HAPVF有关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OR=10.341,P<0.001)、肿瘤最大径(OR=3.385,P=0.037)、合并肝硬化(OR=4.440,P=0.028)为PHC病人并发HAPVF的危险因素。结论PHC病人出现HAPVF的发生率高,MACTA可发现HAPVF并对其分型做出正确评估,能用于指导治疗。此外,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肿瘤最大径、合并肝硬化等均为影响PHC病人并发HAPVF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动静脉瘘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门静脉瘘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门静脉海绵样变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杨齐 詹雅诗 +4 位作者 黄晓丽 柯比伦 杨逸冬 刘慧玲 吴斌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3期8-11,共4页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临床特点与病因。方法收集2006年6月至2010年5月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断为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并着重对其合并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83例患者纳入研究。患者主要因腹痛...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临床特点与病因。方法收集2006年6月至2010年5月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断为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并着重对其合并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83例患者纳入研究。患者主要因腹痛、上消化道出血入院,临床有门脉高压及相应原发病表现,入院后多次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MRI检查后确诊为门静脉海绵样变。在83例患者中,合并肝硬化者60例,肝癌48例,腹部手术史者24例,肝动脉-门静脉瘘15例,糖尿病8例,布加综合征2例、胰腺癌2例。结论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是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主要临床特点;肝硬化及肝癌是门静脉海绵样变的重要病因,肝动脉-门静脉瘘及糖尿病可能是引起门静脉海绵样变的潜在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海绵样变 肝硬化 肝肿瘤 肝动脉-门静脉瘘 糖尿病
原文传递
DSA技术在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蔡美花 郭建榕 陈小风 《微创医学》 2017年第5期616-618,640,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DSA检查的50例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分型与肝癌病理类型关系、DSA特征、治疗前后实验...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DSA检查的50例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分型与肝癌病理类型关系、DSA特征、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甲胎蛋白(AFP)]的变化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理类型以巨块型居多(20例),其次为结节型(19例),最少为弥漫型(11例);DSA影像学表现主要有造影肝动脉期单条或多条门脉主干,或其分支显影,而显影发生部位又可分为中央型(26例)、周围型(17例)及混合型(7例);在DSA辅助检查下介入治疗1个月后患者ALT、AFP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肿瘤成功栓塞45例(90.00%),其中中央型成功栓塞率81.48%(21/26),与周围型成功栓塞94.12%(16/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跨过瘘口栓塞肿瘤22例(44.00%),其中中央型成功栓塞率76.92%(20/26),显著高于周围型成功栓塞率35.29%(6/17)(P<0.05);未跨过瘘口栓塞肿瘤23例(46.00%),其中周围型成功率58.82%(10/17),显著高于中央型成功率11.54%(3/26)(P<0.05);瘘口成功封堵32例(64.00%),中央型成功率50.00%(13/26),与周围型成功率75.00%(12/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6);介入治疗后12个月随访,瘘口恢复较好。结论 DSA技术是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直观可靠的诊断方法,为介入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 DSA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对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评估价值及风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许小兰 窦斌 +3 位作者 杨斐 魏文鑫 朱晓宁 刘征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模式对肝动脉-门静脉瘘(HAPVF)的评估价值及风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HAPVF和非HAPVF患者各60例,分别为HAPVF组和非HAPVF组,行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比较2组临床指标及CT征象差异。以DSA为金标准,对比... 目的:探讨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模式对肝动脉-门静脉瘘(HAPVF)的评估价值及风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HAPVF和非HAPVF患者各60例,分别为HAPVF组和非HAPVF组,行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比较2组临床指标及CT征象差异。以DSA为金标准,对比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和双动脉期对HAPVF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对HAPVF分型的诊断准确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APVF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危险因素预测HAPVF的价值。结果:双动脉期诊断HAPVF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分型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单独2期(均P<0.05)。2组肝癌大小、包膜类型、门静脉癌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癌大小、包膜类型、门静脉癌栓均是HAPVF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表明,单因素预测HAPVF效果最好的是包膜类型,其次是门静脉癌栓,再次是肝癌大小。综合多因素联合预测分析显示,肝癌大小+包膜类型+门静脉癌栓预测效果最好。结论: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模式对HAPVF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较高,且在HAPVF分型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HAPVF的临床及影像学征象具有一定特点,其中肝癌大小、包膜类型、门静脉癌栓均是HAPVF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预测效果最好,能为临床及时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动脉期增强扫描 肝动脉-门静脉瘘 评估价值 风险因素
下载PDF
外伤性肠系膜上、下动脉-门静脉瘘介入治疗一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晓野 敖国昆 乔远罡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81-882,共2页
外伤性肠系膜上、下动脉-门静脉瘘在临床上极为罕见,我院近年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55岁。于8年前腹部刀刺伤行毕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但术后因反流性胃炎,4年后行毕Ⅰ式胃大部分切除术。半年前出现腹胀、腹痛。近1个月腹痛加剧... 外伤性肠系膜上、下动脉-门静脉瘘在临床上极为罕见,我院近年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55岁。于8年前腹部刀刺伤行毕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但术后因反流性胃炎,4年后行毕Ⅰ式胃大部分切除术。半年前出现腹胀、腹痛。近1个月腹痛加剧,同时伴有低热、腹泻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 肠系膜上、下动脉-门静脉瘘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附2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伊正甲 高海军 +1 位作者 王浩 陈光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5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介绍肝移植术后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诊疗方法,并探讨肝动脉-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2例肝移植术后经皮经肝穿刺活检引发的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经影像学确诊后,均采用经微导管弹簧圈栓塞瘘口治疗... 目的介绍肝移植术后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诊疗方法,并探讨肝动脉-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2例肝移植术后经皮经肝穿刺活检引发的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经影像学确诊后,均采用经微导管弹簧圈栓塞瘘口治疗。结果患者1经介入栓塞治疗后,门静脉主干宽度明显减少,血流恢复正常,脾大有所缓解,腹腔积液减少;患者2经介入栓塞治疗后,肝门区波动性包块消失,血流恢复正常。2例患者的治疗证明以弹簧圈栓塞治疗肝动脉-门静脉瘘是安全有效的。结论肝移植术后肝动脉-门静脉瘘一旦诊断明确,介入栓塞治疗是治疗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动脉-门静脉瘘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肝癌合并HAPVF患者因门静脉压カ升高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介入治疗 被引量:8
13
作者 季一娟 巢益群 卞婕 《癌症进展》 2016年第12期1255-1257,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HAPVF)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方法选取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4例,其中一般性上消化道出血58例,顽固性出血46例,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伴HAPVF患者行肝动脉栓塞术。结...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HAPVF)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方法选取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4例,其中一般性上消化道出血58例,顽固性出血46例,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伴HAPVF患者行肝动脉栓塞术。结果顽固性出血组患者HAPVF发生率为82.61%(38/46),高于一般性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4例患者中,有48例患者为肝癌合并HAPVF,其中29例为中央型,19例为周围型;肝动脉栓塞术后,所有患者瘘口均封堵成功,术后1~2 d停止出血,1周后粪便隐血阴性,1个月后无消化道出血复发者。结论 HAPVF是肝癌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肝动脉DSA检查可明确诊断HAPVF,瘘口栓塞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门静脉瘘 肝动脉栓塞术 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DSA表现及介入治疗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诗学 《中外医疗》 2018年第4期188-189,19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HA-PVS)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7年6月该院68例PHC合并HA-PVS患者为例,全部患者均行DSA检查及介入治疗,观察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疗效。结果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9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HA-PVS)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7年6月该院68例PHC合并HA-PVS患者为例,全部患者均行DSA检查及介入治疗,观察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疗效。结果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98.53%,肿瘤客观缓解率54.41%,疾病控制率94.12%。结论 DSA能够为PHC合并HA-PVS的临床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参考,针对性予以PHC合并HA-PVS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门静脉瘘 DSA 介入治疗
下载PDF
1例青少年创伤性肝破裂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行双介入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碧芳 莫伟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目的总结1例青少年创伤性肝破裂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行双介入治疗手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出血风险评估和处理,并采取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经过出血中心监护室(hemorrhage intensive care unit,HICU)治... 目的总结1例青少年创伤性肝破裂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行双介入治疗手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出血风险评估和处理,并采取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经过出血中心监护室(hemorrhage intensive care unit,HICU)治疗护理5 d后,患者病情稳定转普通病房继续治疗2 d后康复出院。结论青少年创伤性肝破裂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具有多重出血风险,采用双介入治疗及个性化的护理,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肝破裂 肝动脉-门静脉瘘 双介入入路 青少年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