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按柏林新标准分析急诊脓毒症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40
1
作者 乔良 刘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58-562,共5页
目的:探讨急诊脓毒症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早期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312例脓毒症患者,采用柏林新标准,根据是否发展至ARDS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 目的:探讨急诊脓毒症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早期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312例脓毒症患者,采用柏林新标准,根据是否发展至ARDS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生命体征、实验室数据、基础疾病、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MEDS)、肺损伤预测评分(LIPS)等指标,对各项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指标对ARDS的预测价值。结果312例脓毒症患者中35例发生ARDS,发生率为11.2%。35例ARDS患者中轻度ARDS 10例,中度ARDS 18例,重度ARDS 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2.134,P=0.035)、氧合指数(t=-4.245,P=0.001)、乳酸值(Lac,t=6.245,P<0.001)、血管活性药物(χ2=4.261,P=0.026)、休克(χ2=4.386,P=0.021)、MEDS(t=4.021, P=0.045)、LIPS(t=5.569,P<0.001)、肺部感染(χ2=4.289,P=0.025)、机械通气(χ2=6.245,P=0.001)与ARDS的发生有关。不同Lac水平患者ARDS发生率不同,低水平Lac(<2.0 mmol/L)者ARDS发生率为5.00%(3/16),中水平Lac(2.0~3.9 mmol/L)者ARDS发生率为9.46%(14/148),高水平Lac(≥4.0 mmol/L)者ARDS发生率为17.31%(18/104)。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IPS〔优势比(OR)=5.124,95%可信区间(95%CI)=3.642~10.153,P=0.002〕、 Lac(OR=18.180,95%CI=7.677~32.989,P<0.001)为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显示,LIPS、 Lac预测ARDS发生的价值较大,LIPS的AUC为0.725,截断值为7分,LIPS≥7分时的敏感度为71.0%,特异度为75.6%;Lac的AUC为0.793,截断值为4.2 mmol/L, Lac≥4.2 mmol/L时的敏感度为72.1%,特异度为81.9%。结论 LIPS、Lac是急诊脓毒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脓毒症 肺损伤预测评分 乳酸值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重症脓毒症患者动态监测血乳酸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韦志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0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动态监测在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据患者预后分为入ICU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动脉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据APACHEⅡ分为≤20分组及>20分组,比较两组入ICU动脉乳酸、6 h动脉乳酸及6 ... 目的:探讨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动态监测在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据患者预后分为入ICU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动脉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据APACHEⅡ分为≤20分组及>20分组,比较两组入ICU动脉乳酸、6 h动脉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用Spearman相关分析APACHEⅡ评分与入ICU动脉乳酸、6 h动脉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的相关性。结果:入ICU乳酸水平和6 h乳酸水平存活组明显低于死亡组水平(t=12.44、9.23,P<0.01),6 h乳酸清除率死亡组明显低于存活组(t=11.83,P<0.01);在APACHEⅡ评分≤20分组患者入ICU乳酸和6 h乳酸水平明显低于APACHEⅡ评分>20分组患者水平(t=11.37、8.34,P<0.01),并且6 h乳酸水平≤20分组明显低于>20分组水平(t=8.34,P<0.01),而6 h乳酸清除率≤20分组明显高于>20分组水平(t=11.19,P<0.01)。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入ICU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34,P<0.01);6 h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98,P<0.01);而6 h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32,P<0.01)。结论:动态监测动脉乳酸水平是判断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和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良好指标,动脉乳酸越高,病情越重,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脓毒症 动脉乳酸 乳酸清除率 APACHEⅡ评分
下载PDF
早期动脉血乳酸值与6h乳酸清除率对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影响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敏 陈锋 +2 位作者 朱日进 王晓萍 宋海洋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04-1208,共5页
目的 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acute paraquat poisoning,APP)患者病程早期动脉血乳酸(lactate,Lac)值及6h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 rate,LCR)的特点,探讨与APP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于福建省立医院急... 目的 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acute paraquat poisoning,APP)患者病程早期动脉血乳酸(lactate,Lac)值及6h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 rate,LCR)的特点,探讨与APP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于福建省立医院急危重症监护病房(EICU)的AP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服毒后28 d的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进行对照研究,判定入院初始动脉血Lac及6 h LCR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132例APP患者,年龄15 ~ 71岁,30岁(18岁)[M(IQR)];男性70例,女性62例;服毒剂量5 ~ 200 mL,20mL (37.25 mL) [M (IQR)];服毒至就诊时间4~ 312 h,6h (8.75h) [M(IQR)].经随访服毒后28 d死亡68例,存活64例,病死率51.51%.死亡组的服毒剂量明显高于存活组,服毒剂量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ROC曲线下面积为.86 (95% CI:0.80 ~ 0.92),截断值为27.5 mL,灵敏度75%,特异度85.9%,Youden指数0.609;死亡组的入院初始动脉Lac值、APACHEⅡ评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入院初始动脉血Lac值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 (95% CI:0.99 ~ 1.00),截断值为5.050,灵敏度98.5%,特异度100%,Youden指数0.985.死亡组的6h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6 h LCR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95% CI:0.97 ~ 1.00),截断值为17.28%,灵敏度100%,特异度97.1%,Youden指数0.971.结论 APP患者病程早期动脉血Lac值及6 h LCR能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对预后的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乳酸 乳酸清除率 APACHEⅡ评分 百草枯 中毒 预后
原文传递
动脉血乳酸预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生海燕 张永 +2 位作者 王恩举 李群 夏申宏 《临床肺科杂志》 2018年第4期694-696,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预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2月蚌医二附院呼吸内科、急诊内科及ICU住院的老年CAP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完善临床资料行PSI评分,据评分结...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预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2月蚌医二附院呼吸内科、急诊内科及ICU住院的老年CAP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完善临床资料行PSI评分,据评分结果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动脉血乳酸值;对动脉血乳酸与PSI评分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观察动脉血乳酸与老年CAP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危险程度越高动脉血乳酸水平越高;动脉血乳酸水平与PSI评分呈显著的正相关;根据回归方程得出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的动脉血乳酸预测值范围为≤1.58mmol/L(低预测值组)、1.58-2.75 mmol/L(中预测值组)及>2.75mmol/L(高预测值组);高乳酸预测值组内患者的呼吸衰竭、休克及死亡率显著大于低预测值组和中预测值组,中乳酸预测值组内患者的死亡率显著大于低预测值组。结论动脉血乳酸可以作为评价老年CAP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 动脉血乳酸 病情严重程度 预后
下载PDF
动脉血乳酸值及乳酸清除率对急性中毒预后影响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敏 朱日进 +1 位作者 陈锋 王晓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6期3906-3908,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中毒患者病程动脉血乳酸(lactate,Lac)值及6 h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 rate,LCR)的特点,探讨与急性中毒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于福建省立医院急危重症监护病房(EICU)的急性中毒患者临... 目的分析急性中毒患者病程动脉血乳酸(lactate,Lac)值及6 h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 rate,LCR)的特点,探讨与急性中毒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于福建省立医院急危重症监护病房(EICU)的急性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服毒后28 d的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进行对照研究,判定入院初始动脉血Lac及6 h LCR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282名急性中毒患者,年龄15~71岁,平均年龄(33.67±12.52)岁;男性142例,女性140例;服毒至就诊时间4~132 h之间,平均就诊时间(17.25±30.58)h。经随访服毒后28 d死亡76例,存活206例。死亡率26.95%;死亡组与存活组在年龄、性别、服毒至就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的入院初始动脉Lac值、APACHEII评分值高于存活组(P〈0.001);死亡组的6 h乳酸清除率(LCR)低于存活组(P〈0.001);入院初始动脉Lac值〈4 mmol/L组的死亡率低于入院初始动脉Lac值≥4 mmol/L组(P〈0.001);6 h LCR〈10%组的死亡率高于6 h LCR≥10%组(P〈0.001);根据APACHEII评分值进行分组(0=〈10分,1=10~19,2=20~29,3=≥30),评分高的分组死亡率高于评分低的分组(P〈0.001);且评分高的分组6 h LCR低于评分低组(P〈0.001)。结论急性中毒患者动脉血Lac值尤其是6 h LCR与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相关性,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乳酸 乳酸清除率 APCHEII评分 急性中毒 预后
下载PDF
动脉血乳酸联合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水平对脓毒症儿童早期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徐旭东 刘杨 +2 位作者 古恩琼 林创杰 林明祥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6期53-62,共10页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LAC)联合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_(2))水平对脓毒症儿童早期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于汕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脓毒症儿童153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非危重组(n=89)...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LAC)联合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_(2))水平对脓毒症儿童早期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于汕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脓毒症儿童153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非危重组(n=89)和危重组(n=64);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的73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儿童的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指标,分析LAC和PA-aDO_(2)与各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根据脓毒症患儿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n=52)和存活组(n=10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曲线拟合和阈值效应分析确定LAC和PA-aDO_(2)水平的阈值效应;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二者及联合指标对脓毒症患儿死亡的预测效能。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影响因素建立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予以验证评价。结果脓毒症患儿的LAC和PA-aDO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P<0.05)。患儿的LAC水平与PA-aDO_(2)呈正相关,且二者均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降钙素原(PCT)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和氧合指数(OI)呈显著负相关(P<0.05)。LAC、PA-aDO_(2)、PCT及APACHEⅡ评分为脓毒症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57、1.169、1.066、1.152,P<0.05),而乳酸清除率(LCR)为保护因素(OR=0.596,P<0.05)。曲线拟合发现随着LAC和PA-aDO_(2)水平的升高,患儿的死亡概率呈上升趋势。LAC联合PA-aDO_(2)预测脓毒症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3,预测价值显著高于LAC和PA-aDO_(2)单独预测(P<0.05)。基于前述影响因素构建脓毒症患儿死亡的Nomogram预测模型,经验证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准确性及有效性均较好。结论LAC和PA-aDO_(2)水平可有效反映脓毒症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均为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动脉血乳酸 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格拉斯哥-瞳孔评分联合乳酸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车腾雨 吕磊 +2 位作者 贺鑫 成杰 赵旭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66-1571,共6页
目的研究格拉斯哥-瞳孔(Glasgow coma scale-pupil,GCS-P)评分联合动脉乳酸水平对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患者30 d死亡情况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急诊... 目的研究格拉斯哥-瞳孔(Glasgow coma scale-pupil,GCS-P)评分联合动脉乳酸水平对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患者30 d死亡情况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的sICH患者,根据患者发病后30 d时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入院生命体征、瞳孔、实验室指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急诊评分等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IC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采用LASSO回归分析进一步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急诊GCS-P评分联合乳酸水平评分对sICH患者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512例患者,生存组235例,死亡组277例。死亡组入院心率、血糖、动脉乳酸水平及患有高血压和脑卒中比例高于生存组,且GCS评分及急诊GCS-P评分低于生存组(均P<0.05)。针对sICH患者各层级病死率分析,GCS-P极重度患者病死率高于重度患者(P<0.05),而GCS分级在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诊GCS-P评分(OR=1.400,95%CI:1.297~1.512,P<0.001)、动脉乳酸水平(OR=0.674,95%CI:0.567~0.800,P<0.001)可准确预测sICH患者预后不良。ROC曲线分析显示,GCS、GCS-P、动脉乳酸及GCS-P联合动脉乳酸预测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48、0.783、0.718、0.819,其中GCS-P联合动脉乳酸预测效果最优。结论GCS-P联合动脉乳酸水平可用于预测sICH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急诊 GCS-P评分 动脉乳酸 预后
原文传递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联合动脉乳酸评估脓毒症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全锦花 崔岩 张新超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85-68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Presepsin)联合动脉乳酸(1actate,Lac)对急诊脓毒症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医院急诊科2012—09—2015—07就诊的脓毒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来诊即刻收集血清标本测定Pr...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Presepsin)联合动脉乳酸(1actate,Lac)对急诊脓毒症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医院急诊科2012—09—2015—07就诊的脓毒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来诊即刻收集血清标本测定Presepsin和Lac。根据30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57)和死亡组(n=33),比较两组血清Presepsin和Lac水平。应用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Presepsin和Lac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NT—proBNP、CRE、PaO: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Presepsin和动脉Lac水平均高于生存组[分别为1323.0(942.5,2304.0)VS.547.0(297.5,904.0,P〈0.05;3.5(1.7,5.8)VS.I.2(0.8,2.0),P〈0.05]。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Presepsin和Lac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及95%CI分别为1.002(1.001,1.003)、2.343(1.428,3.845)。血清Presepsin和La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9、0.848,两者联合预测值的AUC为0.900。以血清Presepsin≥927.5pg/mL、Lac≥2.35mmol/L为界值(cutoff)评估不良预后有较好的效能。结论血清Presepsin是评估脓毒症预后的较好指标,联合Lac能提高对脓毒症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 Presepsin) 动脉乳酸(Lac) 预后
下载PDF
早期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黄芳 沈振亚 +3 位作者 金钧 王俊 付建红 郭强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238-241,共4页
目的 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动脉血乳酸(Lac)等指标变化,以及早期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其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 3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组,18例)和B组(常规治疗+CRRT组... 目的 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动脉血乳酸(Lac)等指标变化,以及早期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其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 3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组,18例)和B组(常规治疗+CRRT组,18例).B组患者明确诊断后即行CRRT治疗.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监测仪(PICCO)监测确诊即刻、治疗后2h、1d、3d、7d EVLWI变化,在相同时间点监测Lac、氧合指数(PaO2 /FiO2)及pH值,并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B组患者pH值、PaO2/FiO2在治疗后2h较治疗前即开始出现显著上升,EVLWI、Lac则在治疗后1d开始出现显著下降;而A组患者pH值、PaO 2/FiO2显著上升及EVLWI、Lac显著下降的时间点分别为治疗后1d和治疗后3d,均晚于B组,且在相同时间点两组之间上述指标存在显著差异.A、B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4.5±1.0d和9.2±0.8d(P< 0.05);VAP发生率分别为50%和17%(P<0.05);死亡率分别为38.9 %和22.2%(P>0.05).结论 对ARDS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CRRT治疗能有效降低EVLWI、Lac水平,改善氧合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持续肾脏替代治疗 血管外肺水 动脉血乳酸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下载PDF
动脉血乳酸监测对医院获得性肺炎预后的判断价值
10
作者 张玉江 张巧 +2 位作者 马千里 任之栋 王长征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6期496-500,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监测对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30 d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收治的71例HAP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患者诊断为HAP后连续5 d的动脉血乳酸资料,以患者诊断为HAP后首...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监测对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30 d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收治的71例HAP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患者诊断为HAP后连续5 d的动脉血乳酸资料,以患者诊断为HAP后首个24 h各项指标参数行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入组患者按照诊断为HAP后30 d内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32例)和死亡组(39例)。采用重复度量分析不同预后患者乳酸值、乳酸清除量、乳酸清除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采用ROC曲线比较乳酸值、乳酸清除量和乳酸清除率对HAP患者30 d预后的判断价值;根据5 d内乳酸峰值分为<2.0 mmol/L组、≥2.0 mmol/L组和≥4.0 mmol/L组,比较不同乳酸峰值患者的病死率;采用双变量线性相关性分析乳酸峰值与P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患者乳酸值随时间延长而降低,乳酸清除量、乳酸清除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死亡组患者乳酸值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乳酸清除量、乳酸清除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ROC曲线表明诊断为HAP后的动脉乳酸值可用来判断30 d预后,乳酸清除量、乳酸清除率则不能判断30 d预后,诊断HAP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内乳酸峰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0.71、0.77、0.71、0.70和0.74。乳酸峰值<2.0 mmol/L组、≥2.0 mmol/L组和≥4.0mmol/L组患者30 d病死率为20.00%、64.29%和78.95%,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7、P=0.00)。乳酸峰值与PSI评分密切相关(r=0.41、P=0.00)。结论不同预后HAP患者5 d内动脉乳酸值变化不同;乳酸值比乳酸清除量、乳酸清除率更适于评价预后;乳酸峰值越高,死亡风险越大,与PSI评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乳酸 医院获得性肺炎 预后
原文传递
降钙素原联合血乳酸水平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 被引量:25
11
作者 尹燕燕 董秉生 姜利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0-60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乳酸(LAC)水平与脓毒症休克患者28d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8年2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ICU,诊断为脓毒症休克且存活时间超过48h的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记录...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乳酸(LAC)水平与脓毒症休克患者28d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8年2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ICU,诊断为脓毒症休克且存活时间超过48h的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主要诊断,动脉血LAC、血清PCT水平,入ICU24、48h监测动脉血LAC水平和血清PCT水平,并计算24、48h LAC及PCT变化率,将入ICU 28d作为观察终点,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24、48h的LAC变化率(LAC0-24h和LAC0-48h);以24、48h的PCT变化率(PCT0-24h、PCT0-48h)作为自变量,生存、死亡分别作为因变量,作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LAC0-24h、LAC0-48h、PCT0-24h、PCT0-48h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28d观察终点生存组53例,死亡组52例。两组间性别、年龄、主要感染部位、APACHEⅡ评分无显著差异,LAC0-24h、LAC0-48h、PCT0-24h、PCT0-48h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LAC0-48h、PCT0-48h引入回归方程,LAC0-48h的回归系数3.966,Wald值为12.709,P<0.001;PCT0-48h的回归系数3.197,Wald值为11.651,P=0.001。单独使用LAC0-48h或PCT0-48h以及联合LAC0-48h和PCT0-48h预测脓毒症休克的死亡风险,并绘制出ROC曲线,结果显示LAC0-48h和PCT0-48h联用对脓毒症休克死亡的预测价值最大,曲线下面积0.961,灵敏度为90.4%,特异度为91.6%,P<0.001。结论影响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较多,联合LAC0-48h和PCT0-48h监测是预测ICU脓毒症患者死亡较为简单有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乳酸变化率 降钙素原变化率 预后
下载PDF
国家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动脉血乳酸对急诊老年危重患者死亡预测的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温伟 杨鲁 张新超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1-445,共5页
目的评价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联合动脉血乳酸在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死亡预测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随机数字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入北京医院急诊科抢救室的413例老年危重症患者。计算NEWS评分并检测动脉血乳酸,电话随访30d... 目的评价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联合动脉血乳酸在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死亡预测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随机数字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入北京医院急诊科抢救室的413例老年危重症患者。计算NEWS评分并检测动脉血乳酸,电话随访30d转归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NEWS评分、动脉血乳酸以及两者联合对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NEWS评分、动脉血乳酸值存在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EWS评分、动脉血乳酸以及两者联合均为30d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均P〈0.05,OR〉1)。三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21、0.746、0.762。NEWS评分和NEWS评分联合动脉血乳酸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EWS评分最佳截断点为7分,动脉血乳酸水平最佳截断点为2.7mmol/L。结论NEWS评分、动脉血乳酸、NEWS评分联合动脉血乳酸均为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30d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三者均有中等预测价值,NEWS评分联合动脉血乳酸在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30d死亡预后评估方面较单纯NEWS评分预测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早期预警评分 动脉血乳酸 死亡风险 预后 老年 急诊 危重症
原文传递
动脉乳酸清除率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冯兴华 牟建立 何泽宝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9年第3期401-404,共4页
目的分析动脉乳酸(LAC)清除率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预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110例SCAP患者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68例)和死亡组(42例)。分别于治疗第1、2、7天检测比较两组血清LAC、PCT、超敏C反应蛋白... 目的分析动脉乳酸(LAC)清除率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预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110例SCAP患者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68例)和死亡组(42例)。分别于治疗第1、2、7天检测比较两组血清LAC、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计数(Neu)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差异。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预后相关性。应用ROC判断LAC清除率与PCT水平对SCAP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性能。结果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血清LAC、PCT、hs-CRP及CPI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AC清除率及Neu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37,P<0.05;F=3.216,P<0.01);自治疗第1天开始,死亡组血清LAC、PCT、hs-CRP及CPIS高于生存组,而动脉LAC清除率与Neu低于生存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C清除率是SCAP患者预后保护因素(OR=0.026,P<0.05),而血清PCT水平是SCAP患者预后危险因素(OR=0.026,P<0.05)。ROC曲线判定LAC清除率切点37.5%、血清PCT切点7.15μg/L对预测SCAP患者预后不良有81.5%的灵敏度和86.4%的特异度(P<0.05)。结论动脉LAC清除率与血清PCT联合检测能对SCAP患者预后早期评估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乳酸清除率 降钙素原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预后
原文传递
经皮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梯度监测在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曹培洪 居置波 +6 位作者 王为群 王岗 宋蓉蓉 倪浩亮 朱春华 邱艳萍 季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2期2520-252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cCO2)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梯度P(c-et)CO2监测对脓毒症休克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比较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早期脓毒症休克患者(治疗... 目的探讨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cCO2)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梯度P(c-et)CO2监测对脓毒症休克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比较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早期脓毒症休克患者(治疗组,休克发病24h内)及18例非休克患者(对照组,手术后麻醉苏醒期)资料,比较入院时、治疗组实施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后P(c-et)CO2与动脉血乳酸浓度(LAC)等的变化。结果二组患者P(c—et)CO2基线值分别为(26.0±16.2):(11.0±5.6)mmHg(1mmHg=0.133kPa),LAC基线值分别为(4.0±1.7)、(1.6±0.6)mmol/L,均P=0.00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4(95%CI:0.851—0.996)和0.931(95%CI:0.872—1.000),P(c-et)CO2〉12.6mmHg和LAC〉2.5mmol/L诊断脓毒症休克的敏感度均为97%、特异度分别为83%和78%;以P(c—et)CO:和LAC基线值预}贝0脓毒症休克患者28d死亡,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9(95%C1:0.533~0.886)和0.714(95%CI:0.545~0.883),P(c=et)CO2〉20.0mmHg和LAC〉3.6mmol/L预测患者死亡的敏感度均为92%、特异度均为76%。治疗组入院6h内均完成EGDT,20例(57.1%)达标,15例(42.9%)未达标;达标组17例存活(85.0%),未达标组4例存活(26.7%),F=9.844,P=0.001。EGDT后P(c—et)CO,和LAC分别为(21.0±9.5)mmHg和(3.3±2.5)mmol/L,比基线值均显著下降(P=0.008和P=0.046),此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5(95%CI:0.792—1.000)和0.747(95%CI:0.576—0.917),P(c—et)CO2〉16.5mmHg和LAC〉3.1mmol/L时预测患者28d死亡的敏感性分别为97%和91%、特异度分别为78%和69%。结论入院时P(c—et)CO2〉12.6mmHg可作为区分早期脓毒症休克与非休克患者的指标,诊断作用与L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乳酸浓度 脓毒症休克
原文传递
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申彪 郝东侠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采集入住ICU的6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前动脉血乳酸,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计算24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并根据... 目的回顾性研究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采集入住ICU的6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前动脉血乳酸,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计算24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并根据28d病程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动脉血乳酸、24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的差异。结果动脉血乳酸水平存活组明显低于死亡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而24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4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结合APACHEⅡ评分系统进行综合判断可作为感染性休克评价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h 动脉血乳酸清除率 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 感染性休克 预测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患者下腔静脉直径变异度与动脉血乳酸清除率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曦 田锁臣 +2 位作者 许志平 王强 吴铁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下腔静脉直径(inferior vena cava diameter,IVCD)变异度(△IVCD)与动脉血乳酸清除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需行机械通气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共54例,对所...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下腔静脉直径(inferior vena cava diameter,IVCD)变异度(△IVCD)与动脉血乳酸清除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需行机械通气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共54例,对所有患者根据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方案按6h脓毒症集束化治疗(bundle)行液体复苏,按照达标与否将患者分为达标组(39例)与未达标组(15例),对所有患者监测并记录液体复苏前的一般状况、△IVCD及动脉血乳酸值,液体复苏6h后的△IVCD及动脉血乳酸值,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液体复苏后,达标组患者△IVCD明显低于未达标组(%:24.43±6.11vs.30.44±5.42,P<0.05),动脉血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未达标组(%:21.72±14.77vs.9.64±7.40,P<0.05);达标组△IVCD与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为明显负相关(P<0.05);使用△IVCD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是否达标,其曲线下面积为0.827,当其临界值为25.66%时,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71.2%;使用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是否达标,其曲线下面积为0.765,当其临界值为18.36%时,敏感度为73.3%,特异度为76.9%。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按EGDT方案行6hBundle液体复苏后,达标组△IVCD更低,动脉血乳酸清除率更高,且两者之间有明显负相关性,用△IVCD判断液体复苏是否达标敏感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床旁超声 下腔静脉直径变异度(△IVCD) 动脉血乳酸清除率
下载PDF
血浆乳酸浓度在评价重症感染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组织氧合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毕铭华 张淑文 王宝恩 《急诊医学》 CSCD 1999年第4期238-240,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浆乳酸浓度在评价重症感染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中的意义。方法 :按MODS病情严重程度 ,将患者分为A、B、C三组 ,测定其血浆乳酸浓度、血气分析及动脉血清酮体比值 (AKBR)等指标 ,动态监测B组和C组患者入院当日... 目的 :探讨血浆乳酸浓度在评价重症感染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中的意义。方法 :按MODS病情严重程度 ,将患者分为A、B、C三组 ,测定其血浆乳酸浓度、血气分析及动脉血清酮体比值 (AKBR)等指标 ,动态监测B组和C组患者入院当日、第三日、第五日及病情变化时的血浆乳酸浓度、血气分析及AKBR等指标。结果 :A、B、C三组血浆乳酸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血浆乳酸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APACHEⅢ评分、AKBR、PH值、剩余碱(BE)及PaO2 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r>0 0 5 ,P >0 0 5 )。结论 :血浆乳酸浓度的升高并不一定代表细胞内缺氧 ,在评价组织氧合状态和细胞受损时需要动态监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乳酸 组织氧合 感染 多器官衰竭 评价
原文传递
动脉血乳酸/血清白蛋白比值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3 a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静 郝爽 +2 位作者 张竞超 裴宇 徐敬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9-643,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血清白蛋白比值(LAR)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3 a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至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ABG的3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 a。根据术后LA...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血清白蛋白比值(LAR)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3 a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至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ABG的3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 a。根据术后LAR分为低比值组(137例)、中比值组(112例)和高比值组(109例),比较3组的MACE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3 a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LAR或LAR联合其他危险因素对术后3 a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从低比值组到高比值组,MACE发生率升高,高比值组MACE发生率为23.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1.193,95%CI 1.068~1.333)、LAR(OR=3.029,95%CI 0.973~9.428)和糖尿病(OR=2.559,95%CI 1.193~5.487)是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LAR预测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703(95%CI 0.656~0.745),敏感度为0.692,特异度为0.614;LAR联合糖尿病、BMI预测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743(95%CI 0.664~0.799),敏感度为0.762,特异度为0.661。结论:LAR是CABG患者术后3 a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可联合糖尿病、BMI预测患者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乳酸/血清白蛋白比值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外周静脉-动脉血乳酸差值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伟 倪海滨 +7 位作者 张家留 周丹丹 殷丽萍 张勇 陈浩 张蓓蓓 李伟 朱启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70-1175,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动脉血乳酸差值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测定患者入院时及早期复苏6 h后动脉及外周静...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动脉血乳酸差值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测定患者入院时及早期复苏6 h后动脉及外周静脉血血气分析,记录患者动脉血乳酸(A-lac)及外周静脉血乳酸(V-Lac),计算患者外周静脉-动脉血乳酸差值(ΔLac),根据患者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项指标变化,预测患者预后。结果:共入选59例感染性休克复苏达标患者,28 d存活34例,死亡25例。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CHE)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明显升高(P<0.05),患者入院时A-Lac和V-Lac明显升高(P<0.05),早期复苏6 h后V-Lac和ΔLac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苏后ΔLac是患者28 d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早期复苏6 h后ΔLa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38(OR=74.107,P<0.001),最佳临界值为0.65 mmol/L时,预测患者28 d死亡的敏感度为76.0%,特异度为85.3%。结论:外周静脉-动脉血乳酸差值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相关,可作为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生存率的独立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动脉血乳酸差 乳酸 感染性休克 预后
下载PDF
改良APACHEⅡ评分结合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评估产后脓毒症死亡风险的价值
20
作者 侯祎珺 翟俊英 钮红丽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分析改良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结合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LCR)对产后脓毒症死亡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8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产后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改良APACHE... 目的分析改良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结合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LCR)对产后脓毒症死亡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8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产后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改良APACHEⅡ评分评价,均计算入院6 h动脉LCR。统计死亡率;对比死亡和存活患者改良APACHEⅡ评分和入院6 h动脉LCR;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二者结合对死亡风险的评估价值。结果所选患者死亡率为34.07%;死亡患者改良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患者,入院6 h动脉LCR低于存活患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APACHEⅡ评分、早期动脉LCR评估产后脓毒症死亡的Cut-off值分别为28分、18.71%,二者结合评估危重症孕产妇死亡的特异度、AUC分别为91.67%、0.917,均高于单独评估,灵敏度为100.00%,与单独评估相当。结论改良APACHEⅡ评分结合早期动脉LCR对产后脓毒症死亡风险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 动脉血乳酸清除率 脓毒症 死亡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