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呼吸支持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监测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郑晨 朱莹雯 +1 位作者 石娴静 胡壮志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目的比较无创面罩、经鼻导管及有创机械通气三种方法监测的新生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 tid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etCO_(2))及其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aCO_(2))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 目的比较无创面罩、经鼻导管及有创机械通气三种方法监测的新生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 tid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etCO_(2))及其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aCO_(2))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期间需呼吸支持治疗的患儿53例,分别监测患儿入院时、呼吸支持时及病情好转撤机后的PetCO_(2),包括经鼻导管、无创面罩及有创通气时三种方式监测PetCO_(2),并同时配对分析相应患儿动脉血血气分析中的PaCO_(2)。结果(1)无创面罩监测的PetCO_(2)低于PaCO_(2)[(40.41±10.21)mmHg比(42.85±10.32)mmHg(1 mmHg=0.133 kPa),t=11.88,P<0.01],两者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0.97,P<0.01);无创面罩监测的PetCO_(2)偏倚平均值是(1.20±2.31)mmHg,仅4.5%(5/110)在95%CI以外。(2)经鼻导管监测的PetCO_(2)也低于PaCO_(2)均值[(40.93±10.55)mmHg比(42.01±10.50)mmHg,t=4.12,P<0.01],两者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0.96,P<0.01);经鼻导管监测的PetCO_(2)偏倚平均值是(2.44±2.56)mmHg,仅4.6%(7/150)在95%CI以外。(3)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的PetCO_(2)同样低于PaCO_(2)[(43.33±10.26)mmHg比(49.37±11.34)mmHg,t=13.83,P<0.01],两者之间同样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性较无创通气患儿偏低(r=0.94,P<0.01);有创正压通气患儿的PetCO_(2)偏倚平均值是(0.90±0.82)mmHg,仅3.9%(2/51)在95%CI以外。(4)按胎龄分组,早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的PetCO_(2)分别为(37.25±11.32)mmHg和(39.58±10.37)mmHg,均低于足月儿PetCO_(2)[(42.69±10.66)mmHg],三组患儿的PetCO_(2)与PaCO_(2)均呈正相关;早期早产儿的PetCO_(2)与PaCO_(2)相关性为三组中最低(r=0.89,P<0.01)。结论经鼻导管、无创面罩及有创通气时监测PetCO_(2)均与患儿的PaCO_(2)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能较准确地反映患儿PaCO_(2)水平,其中无创通气患儿PetCO_(2)和PaCO_(2)的相关性优于有创通气患儿;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的PetCO_(2)与PaCO_(2)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新生儿 机械通气
原文传递
重症超声联合Pcv-aCO_2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彭开毅 吴馨馨 黄祥卫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1期93-96,共4页
目的研究重症超声联合中心静脉血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 CO_2)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住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 目的研究重症超声联合中心静脉血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 CO_2)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住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3例)采用中心静脉血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指导液体复苏;研究组(63例)在对照组监测方法基础上,联合重症超声进行监测,依据研究组监测数据进行评估后再予液体滴定复苏。同时两组患者均给予呼吸机通气、抗生素治疗、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6 h平均入液量、早期目标治疗(EGDT)、肺水肿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6 h平均入液量少于对照组;研究组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酚丁胺用量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肺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超声联合中心静脉血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过程中相比单纯使用中心静脉血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重症超声 中心静脉血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液体复苏
下载PDF
不同气管导管单肺通气时间与炎症因子、PaCO2、PetCO2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俎雪玲 高庆轮 胡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9期2802-2805,共4页
目的观察支气管封堵管(BB)和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实施单肺通气时间与胸外科手术患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单肺通气过程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该院诊治的胸... 目的观察支气管封堵管(BB)和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实施单肺通气时间与胸外科手术患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单肺通气过程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该院诊治的胸外科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BB组和DLT组,各33例,BB组采用BB通气,DLT组采用DLT通气,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单肺通气时间,观察不同单肺通气时间两组患者PetCO2、PaCO2,以及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随着单肺通气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PetCO2水平均降低,PaCO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8水平均升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 2~T 6时间段DLT组PetCO2水平明显低于BB组,TNF-α、IL-6和IL-8水平高于BB组,T 3~T 6时间段DLT组PaCO2水平高于BB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单肺通气不同时间点PetCO2和PaCO2水平均呈正相关,BB组各时间点相关性明显,DLT组随着单肺通气时间延长,r值呈下降趋势,且T 2~T 6时间段r值均低于BB组。两组TNF-α、IL-6和IL-8水平均与单肺通气时间呈正相关。结论BB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效果优势明显,操作简便、安全,可通过维持肺部正常血流灌注,降低肺炎性反应改善PaCO2和PetCO2的变异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封堵管 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新生儿动脉血血气分析与听力筛查结果相关性
4
作者 盘琳琳 方旭华 +3 位作者 翟丰 桂一丁 边洲亮 陈洁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动脉血血气分析指标与听力筛查结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学中心新生儿科496例患儿听力筛查结果和入院时动脉血血气分析指标。结果 自动听觉脑干反应(A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声导抗和总听力筛查通过率分别... 目的 探讨新生儿动脉血血气分析指标与听力筛查结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学中心新生儿科496例患儿听力筛查结果和入院时动脉血血气分析指标。结果 自动听觉脑干反应(A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声导抗和总听力筛查通过率分别为61.9%(307/496)、61.3%(304/496)、90.1%(447/496)和56.7%(281/496)。三种听力筛查方法通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00,P<0.001)。AABR与DPOAE测试结果一致性极强(Kappa=0.817,P<0.001),两者与声导抗测试一致性较弱(Kappa值分别为0.262、0.256,P均<0.001)。单因素Logisitic分析显示乳酸升高(OR=0.544,P=0.001)、二氧化碳分压升高(OR=1.917,P=0.009)、pH降低(OR=1.692,P=0.021)与听力筛查不通过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itic分析显示,乳酸(OR=0.627,P=0.018)、氧分压(OR=1.493,P=0.047)与听力筛查结果不通过显著相关。二氧化碳分压、pH和血氧饱和度和听力筛查结果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新生儿缺氧及其伴随的血气变化可能会影响听力筛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筛查 乳酸 动脉血pH 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血氧饱和度
原文传递
Scv02联合P(cv-a)CO2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指导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牛杏果 张思森 +4 位作者 焦宪法 郭宇红 王小雯 李锦绣 王红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39-944,共6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指导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9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并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指导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9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入组后常规放置中心静脉导管,依据临床治疗指南进行液体复苏,对照组以ScvO2为目标指导液体复苏,观察组以ScvO2联合P(cv-a)CO2为目标指导液体复苏.对比两组液体复苏前及复苏6h后监测指标[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ScvO2、心脏指数(CI)、乳酸清除率]变化、病情转归情况[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治疗基本情况及预后肺水肿发生率、28 d病死率.结果①监测指标:液体复苏前两组CVP、MAP、ScvO2及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6h后,两组CVP、MAP、ScvO2及CI较液体复苏前改善(P<0.05),观察组CVP、ScvO2、CI及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病情转归情况:液体复苏前两组APACHEⅡ及SOF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6h后两组APACHE Ⅱ及SOFA较液体复苏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基本情况:观察组ICU入住时间(9.31±4.24)d、机械通气时间(11.72±4.93)d短于对照组且[(13.27±5.01)d和(14.83±5.26)d,P<0.05],去甲肾上腺素用量(13.01±5.21)mg及多巴酚丁胺用量(87.26±28.34)mg少于对照组[(16.73±6.44)mg和(109.47±31.23)mg,P<0.05].④预后:观察组肺水肿发生率19.15%(9/47)与对照组14.89%(7/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 d病死率6.38%(3/47)与对照组14.89%(7/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vO2与P(cv-a)CO2联合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利于进一步保证复苏有效开展,提高治疗效果,并缩短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且不会增加肺水肿发生风险,但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 病情转归 机械通气时间 肺水肿发生率
下载PDF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霍丽坤 李培军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48-1052,共5页
对于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是临床中的常见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组织灌注不足,细胞氧代谢障碍。因此,早期识别和纠正组织低灌注至关重要。传统的氧代谢监测指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和乳酸对... 对于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是临床中的常见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组织灌注不足,细胞氧代谢障碍。因此,早期识别和纠正组织低灌注至关重要。传统的氧代谢监测指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和乳酸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有限。而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较其他氧代谢指标可以更敏感地反映组织灌注和心排血量(CO)变化,用于目标导向性指导感染性休克、创伤性休克、高危外科术后等患者的液体复苏,且能敏感判断患者预后。通过综述Pcv-aCO2在感染性休克、心血管疾病、重大手术、急性失血、烧伤、创伤性休克及评价容量负荷试验等方面的应用,分析其应用价值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氧代谢 组织灌注
原文传递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效果评估 被引量:9
7
作者 辛恺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8年第2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对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5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体液复苏,对照组患者复苏目标为ScvO_2(中心血氧饱和... 目的探讨分析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对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5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体液复苏,对照组患者复苏目标为ScvO_2(中心血氧饱和度)≥0.70,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控制目标的基础上联合Pcv-aCO_2<6mm Hg,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分析复苏6 h后ScvO_2≥0.70的患者Pcv-aCO_2与6 h乳酸清除率相关性。结果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6 h平均补液量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减少,28 d病死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治疗后两组患者MAP、CVP、ScvO_2、乳酸清除率、CI、SCr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患者观察指标水平改善更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6 h后ScvO_2≥0.70的患者Pcv-aCO_2与6 h乳酸清除率呈现负相关(r=-0.754,P<0.001)。结论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体液复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有效评价患者的循环血流量,组织灌注状态及缺氧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血氧饱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下载PDF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白月 邱建清 《中外医疗》 2019年第22期195-198,共4页
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是临床中常见的问题,其本质就是组织灌注不足,细胞氧代谢障碍。组织器官的低灌注在发现后如不及时纠正,常会发展为多器官功能紊乱,程度严重者会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早期监测组织灌注水... 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是临床中常见的问题,其本质就是组织灌注不足,细胞氧代谢障碍。组织器官的低灌注在发现后如不及时纠正,常会发展为多器官功能紊乱,程度严重者会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早期监测组织灌注水平并给予及时纠正是临床诊疗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传统的监测指标如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中心静脉压(CVP)等在评价组织代谢水平上指导有限,而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可以更敏感地反映组织灌注和心排血量的变化,在指导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循环衰竭的液体容量复苏中都有着明显的意义。通过综述Pcv-aCO2在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严重烧伤、颅脑外伤、手术、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应用,分析其应用价值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氧代谢 组织灌注
下载PDF
ScvO_2、Pcv-aCO_2联合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效果评估 被引量:4
9
作者 辛恺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对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5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体液复苏,对照组患者复苏目标为Scv O_2(中心血氧饱和... 目的探讨分析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对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5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体液复苏,对照组患者复苏目标为Scv O_2(中心血氧饱和度)≥0.70,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控制目标的基础上联合Pcv-a CO_2<6 mm Hg,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分析复苏6 h后Scv O_2≥0.70的患者Pcv-a CO_2与6 h乳酸清除率相关性。结果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6 h平均补液量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减少,28 d病死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治疗后两组患者MAP、CVP、Scv O_2、乳酸清除率、CI、SCr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患者观察指标水平改善更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6 h后Scv O_2≥0.70的患者Pcv-a CO_2与6 h乳酸清除率呈现负相关(r=-0.754,P<0.001)。结论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体液复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有效评价患者的循环血流量,组织灌注状态及缺氧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血氧饱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下载PDF
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对心肌梗死射血分数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杨超 林洁 +4 位作者 林春锦 项国剑 刘林伟 史婷婷 郑永红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7-673,共7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的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central venous-arterial blood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difference,Pcv-aCO_(2))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le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的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central venous-arterial blood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difference,Pcv-aCO_(2))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le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福建省立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床旁超声心动图测量LVEF。按LVEF将上述患者分为LVEF正常组(LVEF≥52%)和LVEF下降组(LVEF<52%)。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通过Jarque-Bera检验法对上述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LVEF下降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应用Pcv-aCO_(2)诊断LVEF下降的可行性。结果纳入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LVEF正常组25例,LVEF下降组47例。LVEF下降组的Pcv-aCO_(2)高于LVEF正常组[(7.13±1.19)mmHg vs.(5.41±1.23)mmHg,P<0.01]。LVEF和Pcv-aCO_(2)呈负相关关系(rs=-0.740,P<0.01);Pcv-aCO_(2)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95%CI:0.758~0.939,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v-aCO_(2)是LVEF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51,95%CI:1.326~3.820)。结论Pcv-aCO_(2)增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LVEF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射血分数 急性心肌梗死 乳酸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原文传递
无创性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急性哮喘儿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饶斯清 吕回 +1 位作者 邓爱芬 蔺增榕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328-329,332,共3页
目的 评价在急性哮喘患儿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临床意义,探讨P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双盲的方法.我院儿科急诊收治的急性哮喘患儿65例,年龄5~14岁.在开始治疗前和每次喷雾治... 目的 评价在急性哮喘患儿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临床意义,探讨P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双盲的方法.我院儿科急诊收治的急性哮喘患儿65例,年龄5~14岁.在开始治疗前和每次喷雾治疗后(最多3次)由专职护士通过鼻套管接欧美达旁流式呼气末CO2监测仪无创性监测PetCO2,同时记录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治疗前抽动脉血检测PaCO2,抽血时间与第1次PetCO2测量时间相差不超过8 min.伴有心脏病、慢性肺病、组织灌注不良和代谢病的患儿被排除.结果 65例患儿治疗前、后PetCO2值分别是(34.8±8.6)mm Hg(1 mm Hg=0.133 kPa)(95%CI 34.0~36.1)和(33.2±8.2)mm Hg(95%CI32.5~34.4),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但有8例患儿抽血时间与第1次PetCO2测量时间相差超过8 min,故予以排除.纳入研究的57例患儿,PaCO2值为(40.6±8.3)mm Hg,PetCO2为(34.8±7.6)mm Hg,两者高度相关(r=0.92,P<0.000 1).结论 在儿科急诊,对急性哮喘发作患儿行床边非侵入性监测PetCO2是可行的,PetCO2监测可反映急性哮喘患儿的通气功能状态,有助于判断PaCO2的变化,在儿童急性哮喘的管理中,可作为一个重要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哮喘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