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讲话》促进解放区美术创作转型的历史实景考察
1
作者 赵昊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20,14,共7页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针对解放区美术家创作与宣传脱节等问题,通过延安文艺座谈会、文艺下乡运动等方式,逐步使美术家们在思想教育、政策实施、传播导向等综合作用下,转变观念,致力于为人民创作。他们立足解放区现实,感受时代精神,以艺...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针对解放区美术家创作与宣传脱节等问题,通过延安文艺座谈会、文艺下乡运动等方式,逐步使美术家们在思想教育、政策实施、传播导向等综合作用下,转变观念,致力于为人民创作。他们立足解放区现实,感受时代精神,以艺术的真实为逻辑起点,推动了延安美术的发展。解放区美术家创作道路的探索与转型,对当代美术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美术 延安文艺座谈会 《讲话》 文艺下乡 创作转型
原文传递
新中国美术之先声——东北解放区美术运动的开拓与建构
2
作者 周琳 《美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141,共3页
东北解放区美术运动作为解放区文艺运动的重要组织力量之一,会集国内各地区文艺群体,以创作实践支撑革命服务和社会服务。在东北解放战争多阶段的复杂环境下,东北解放区美术运动以美术创作渗透新的战略思想、政策成果及各阶段发展成效,... 东北解放区美术运动作为解放区文艺运动的重要组织力量之一,会集国内各地区文艺群体,以创作实践支撑革命服务和社会服务。在东北解放战争多阶段的复杂环境下,东北解放区美术运动以美术创作渗透新的战略思想、政策成果及各阶段发展成效,壮大东北美术创作群体,完成去殖民文化构建,探索兼具释义性与装饰性的视觉表达,开拓了乡土、工农业、城市题材的表现方式,积极参与新中国美术图景的初步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解放区美术 新中国美术 美术运动
原文传递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主持人的话
3
作者 赵凌河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29,共8页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至今已有了70年的历史,70年的历史沉淀也足以作为一种检验真理的标准了。重读《讲话》,可以进一步深刻认知和反思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主持人 纪念 现代历史 现当代文学史 毛泽东同志 《讲话》 中国
下载PDF
革命美术的展示与传播:革命斗争时期解放区美术展览会探析
4
作者 文苑仲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I0009,共8页
解放区美术展览会面向美术工作者、人民大众及解放区之外的国内外受众,展示和传播革命美术。这些展览会对于落实党的文艺方针、促进革命美术发展与普及、进行政治宣传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展示和传播的不仅是革命美术本身,更为重要... 解放区美术展览会面向美术工作者、人民大众及解放区之外的国内外受众,展示和传播革命美术。这些展览会对于落实党的文艺方针、促进革命美术发展与普及、进行政治宣传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展示和传播的不仅是革命美术本身,更为重要的是指引和呈现了艺术的光明道路与政治的美好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美术展览会 革命美术 美术传播 政治宣传
下载PDF
翻身戏、城市电影与解放区文艺——从电影《姊姊妹妹站起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艺生产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查苏娜 《妇女研究论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0-101,共12页
《姊姊妹妹站起来》是由陈西禾担任编导、上海文华影片公司于1951年2月出品的故事片,具有独特的电影史与文学史意义。不同于其他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私营电影厂出品的电影,《姊姊妹妹站起来》的主人公塑造与叙事结构表现出了对解放区“... 《姊姊妹妹站起来》是由陈西禾担任编导、上海文华影片公司于1951年2月出品的故事片,具有独特的电影史与文学史意义。不同于其他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私营电影厂出品的电影,《姊姊妹妹站起来》的主人公塑造与叙事结构表现出了对解放区“翻身戏”的吸收与转化。而《姊姊妹妹站起来》的剧本生产过程提示我们,在“北京市妇女生产教养院”这一特殊城市空间之中,上海私营电影厂导演陈西禾从其女性关怀与20世纪40年代上海城市电影的“纪实美学”追求出发,通向了解放区翻身戏的“真人真事”创作。在以往的文学史叙述中,解放区文艺与旧有城市文艺资源之间产生的对立与冲突往往得到强调;而城市电影《姊姊妹妹站起来》对解放区“翻身戏”的吸收与转化表明,解放区文艺与旧有城市文艺或许也存在产生“化合作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姊姊妹妹站起来 陈西禾 文华影片公司 翻身戏 解放区文艺 城市电影
原文传递
战时解放区文艺出版与新旧之间的女性形象
6
作者 吴春云 赵坤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0年第11期142-147,共6页
战时延安解放区的文艺出版在推动延安文学发展方面,有着文学史的重要意义。在此时期生成的延安女性的文学形象,显示出与二三十年代的鲜明差异,由此形成的女性形象建构方式对建国后文学亦产生了重要影响。丁玲、赵树理、孙犁等人当时都... 战时延安解放区的文艺出版在推动延安文学发展方面,有着文学史的重要意义。在此时期生成的延安女性的文学形象,显示出与二三十年代的鲜明差异,由此形成的女性形象建构方式对建国后文学亦产生了重要影响。丁玲、赵树理、孙犁等人当时都发表过重要文学作品,如《在医院中》《孟祥英翻身》《荷花淀》等等。由于延安文学与五四文学有着明显不同的写作方式和接受对象,所以五四文学传统滋养下的作家在塑造解放区女性的文学形象时,常会出现表述与创作心理不一致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文艺出版 延安文学 女性形象 新旧之间
下载PDF
论解放区文艺“走向民间”的本土经验 被引量:1
7
作者 钟海波 李继凯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3-160,共8页
五四新文学是借鉴西方文学和文化资源产生发展的,带有明显的欧化色彩,因而被大众冷落。对此,一些知识分子高度警觉和不安,他们倡导“到民间去”,以此探索新文学发展的本土化道路。“民间”新路的探索与努力始于20世纪20年代,并延续至三... 五四新文学是借鉴西方文学和文化资源产生发展的,带有明显的欧化色彩,因而被大众冷落。对此,一些知识分子高度警觉和不安,他们倡导“到民间去”,以此探索新文学发展的本土化道路。“民间”新路的探索与努力始于20世纪20年代,并延续至三四十年代,但其效果并不明显。延安时期,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下,解放区文艺通过“走向民间”运动,卓有成效地实现了文艺的民族化和大众化,当时的作品彰显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中国气派。解放区作家和艺术家以人民为中心,扎根生活,吸收本土资源,创新改造民间形式,讲述中国故事,为中国新文学积累了宝贵的本土经验。进入新时代,文艺应当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用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美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塑造良好中国形象,回应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需求,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文艺 走向民间 乡土民间 本土经验 中国故事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