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戴维·洛奇小说批评理论评述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和龙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5-71,共7页
本文试从五个方面,即小说是一门语言艺术、文本的虚构与游戏、现代写作的话语模式、“后现代主义”写作原则和对话性,来评述戴维·洛奇的小说批评理论。
关键词 小说批评 戴维·洛奇 对话性 虚构 文本 现代 话语模式 写作原则 语言艺术
原文传递
论民间艺术“雅化”转向及其文化逻辑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娜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6-33,共8页
民间艺术是在农耕社会语境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俗"艺术,随着生存土壤的消失,逐渐变成"遗产"存在于现代社会中。目前关于民间艺术保护的途径都存在一定缺陷,难以真正保证其传承发展。为激活其生命力,许多民间艺人纷纷... 民间艺术是在农耕社会语境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俗"艺术,随着生存土壤的消失,逐渐变成"遗产"存在于现代社会中。目前关于民间艺术保护的途径都存在一定缺陷,难以真正保证其传承发展。为激活其生命力,许多民间艺人纷纷转向审美"雅化",对民间艺术进行艺术创新,使之进入现代艺术体制。事实证明,审美"雅化"可以成为民间艺术现代重生的重要手段。但是,"雅化"既是一种艺术性提升的追求,更是一种被迫选择。此转向逻辑背后实则蕴含着传统美学话语对民间艺术的偏见,反映出民间艺术的深层美学困境,即因缺乏民艺美学话语权导致在艺术市场的被边缘化,不得不以精英艺术的标准自我规训。因此,为避免"雅化"的畸形化,促进民间艺术自由健康发展,需要通过构建民间艺术审美话语营造良好的民艺美学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艺术 雅化 俗艺术 现代艺术 审美话语
下载PDF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艺术性的路径探析——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的艺术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红梅 杨华岳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66-69,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展现了独特的言说风格和高超的话语表达艺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有诸多启示。从话语表达方式上,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注重话语表达的语境;要注重话语表达的艺术性,要有问题意识,善于用事例说话、讲"大白话&quo...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展现了独特的言说风格和高超的话语表达艺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有诸多启示。从话语表达方式上,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注重话语表达的语境;要注重话语表达的艺术性,要有问题意识,善于用事例说话、讲"大白话",加强话语的感染力、说服力。从话语提升的途径上,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不断学习的理念,丰富自己的话语体系;要善于将学科话语转化为实践话语,通过参与教学技能大赛等途径,增强话语学习的自主性,不断提升话语表达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艺术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讲话艺术
下载PDF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话语策略 被引量:6
4
作者 曾传芳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25-27,共3页
福克纳是一位伟大的小说技巧实验家。《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一篇结构复杂、精雕细琢的小说 ,是“故事 (内容 )”与“话语”高度统一的典范。从叙事视角、叙述方式和时序安排三个方面来探讨这篇小说的话语策略及其艺术效果 ,十分有意义。
关键词 福克纳 小说艺术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 话语策略
下载PDF
文学语篇的语言艺术分析框架——《麦田守望者》的功能文体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竹青 苗兴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6-111,共6页
Hasan(1985)提出的语言艺术研究的三层次理论框架为文学语篇的文体分析提供了一个语言学的理论模式。以哈桑的语言艺术分析框架作为理论基础,对小说《麦田守望者》的文体特征进行了分析。从语言结构描述入手,通过具体的语言分析,探讨语... Hasan(1985)提出的语言艺术研究的三层次理论框架为文学语篇的文体分析提供了一个语言学的理论模式。以哈桑的语言艺术分析框架作为理论基础,对小说《麦田守望者》的文体特征进行了分析。从语言结构描述入手,通过具体的语言分析,探讨语言表达如何服务于文学语篇的主题和意象表达,从而为文学语篇的解读提供功能文体学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艺术 分析框架 文学语篇 功能文体学 《麦田守望者》
下载PDF
景德镇近代百年瓷画艺术风格的代际转换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松杰 李航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1-88,共8页
在日用瓷贸易体系衰退的历史语境下,以瓷画艺术创作为代表的陶瓷艺术品创作成为近代以来景德镇瓷业模式转型的主流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景德镇瓷业生产体系和产业发展方向。从"珠山八友"到当下瓷画艺术传承与创新,景德... 在日用瓷贸易体系衰退的历史语境下,以瓷画艺术创作为代表的陶瓷艺术品创作成为近代以来景德镇瓷业模式转型的主流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景德镇瓷业生产体系和产业发展方向。从"珠山八友"到当下瓷画艺术传承与创新,景德镇瓷画艺术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外化为不同的艺术样式和创作理念。通过对景德镇近代百年瓷画艺术风格变迁的研究,既能了解其代际转换背后的社会文化、主体力量、技术系统、知识系统和审美体系等多重因素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又能探究中外陶瓷艺术交流互动语境下以景德镇为中心的手工瓷画艺术的形成和变迁,思考新的历史语境下,瓷画艺术文化圈的构建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风格 代际转换 艺术瓷 话语权
下载PDF
中国艺术心理学“三大体系”建构路径初探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新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3年第3期101-110,I0005,共11页
作为艺术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之一的艺术心理学应以建构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心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目标,为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作出贡献。本文认为,建构中国艺术心理学的学科体系要注重学科的自我指涉与反思,以马克... 作为艺术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之一的艺术心理学应以建构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心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目标,为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作出贡献。本文认为,建构中国艺术心理学的学科体系要注重学科的自我指涉与反思,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借鉴西方艺术心理学的优秀研究成果的过程中,立足于中国艺术发展谱系与中国社会的实际需要,充分体现艺术心理学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建构中国艺术心理学的学术体系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加强和完善中国艺术心理学学科的理论建设,为学术体系建设提供支撑;建构中国艺术心理学的话语体系要坚定文化自信,打造中国艺术心理学话语,传递中国声音,提高中国艺术心理学话语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争取中国艺术心理学的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心理学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下载PDF
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的历史传统与当代建构 被引量:4
8
作者 祝帅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74-82,共9页
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三大体系”是针对哲学社会科学而言的,因为哲学社会科学具有地方性和文化性,自然科学则不然。在中国,对于像艺术学这样学科体系发展和建设还不充分的学科,更需要加快构建“三大体系”。“三大体系”不... 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三大体系”是针对哲学社会科学而言的,因为哲学社会科学具有地方性和文化性,自然科学则不然。在中国,对于像艺术学这样学科体系发展和建设还不充分的学科,更需要加快构建“三大体系”。“三大体系”不是艺术学研究本身,而是开展中国艺术学研究的“脚手架”和“施工图”。作为脚手架,“三大体系”所施工的是中国艺术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宏伟大厦。当前,学术界有必要从历史传统、现实期待和未来目标三个方面着手,探讨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建构的历史语境与现实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艺术学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设计理论争鸣与中国设计学派话题重建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先艺 刘震 汪笑楠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7-60,共4页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设计理论争鸣与话题重建经历了“工艺美术运动”“艺术设计运动”“现代设计运动”以及“中国设计学派”的更迭,实现了中国设计学研究由“工艺美术学”“艺术设计学”向“中国设计学...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设计理论争鸣与话题重建经历了“工艺美术运动”“艺术设计运动”“现代设计运动”以及“中国设计学派”的更迭,实现了中国设计学研究由“工艺美术学”“艺术设计学”向“中国设计学”的观念转换,围绕它们的讨论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设计艺术理论研究的主旋律。而“中国设计学派”等原创理论愿景的最终提出,标志着中国设计理论研究实行了自我认知的回归。只有着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设计理论话语体系,用中国理论来回答中国问题,用中国话语来解读中国发展问题,才是中国设计未来创新发展的真正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40年 工艺美术 艺术设计 现代设计运动 中国设计学派 话语重建
下载PDF
重写艺术史:从驱逐西方中心主义“话语幽灵”开始 被引量:1
10
作者 支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9,207,共10页
作为一门学科,“艺术史”首先产生于欧洲,其艺术史观念与写作范式一直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随着西方学术话语的全球化扩张,西方中心主义作为“艺术史书写的话语幽灵”一直或明或暗地支配着世界各国的艺术史书写。无... 作为一门学科,“艺术史”首先产生于欧洲,其艺术史观念与写作范式一直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随着西方学术话语的全球化扩张,西方中心主义作为“艺术史书写的话语幽灵”一直或明或暗地支配着世界各国的艺术史书写。无论是“艺术史”“欧洲艺术史”“世界艺术史”还是“全球艺术史”,艺术史书写术语的翻新固然体现了世界各国艺术史学者对“人类艺术通史”书写的憧憬与努力,但并没有改变现有艺术史书写作为西方中心主义话语实践的客观事实。从“不完整的艺术史”“不平等的艺术史”到“不真实的艺术史”,西方中心主义话语幽灵让东方艺术反复辗转于“缺席的东方”“替补的东方”和“易容的东方”三种大同小异的失语状态。要完成世界艺术史的重写与重构,必须从驱逐西方中心主义“话语幽灵”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 西方中心主义 重写文明史 话语幽灵
下载PDF
民间艺术精英的分化及其话语权的崛起与失落——关于山西浮山剪纸创作群体现状的反思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会莹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8-184,共7页
本文以山西浮山剪纸创作群体为个案,调查了浮山剪纸精英产生和分化的历程,发现:一部分艺术精英在当代传媒、地方政府及商业化等因素的推动下再次掌握了民间艺术的话语权;而另一部分艺术精英,特别是植根于乡土的艺术精英,则在发展... 本文以山西浮山剪纸创作群体为个案,调查了浮山剪纸精英产生和分化的历程,发现:一部分艺术精英在当代传媒、地方政府及商业化等因素的推动下再次掌握了民间艺术的话语权;而另一部分艺术精英,特别是植根于乡土的艺术精英,则在发展过程中失去了话语权。这种局面可能会导致富有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渐渐消失。所以,在关注“在场”的民间艺术精英的同时,更要关心失去话语权的“过往”的艺术精英,这样才能使当代的民间艺术得以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艺术 精英 分化 话语权 反思
原文传递
当代话语研究语境下的艺术话语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时胜勋 《当代中国话语研究》 2013年第1期44-58,共15页
在话语研究领域,艺术话语是新兴学术前沿问题之一,在这方面国内还缺乏较为充分的专题分析。从空间场域而言,艺术话语分为艺术内话语和艺术外话语。从其表现形态而言,有意识层、话语层和体系层之分。从动态构成而言,'谁在说'等8... 在话语研究领域,艺术话语是新兴学术前沿问题之一,在这方面国内还缺乏较为充分的专题分析。从空间场域而言,艺术话语分为艺术内话语和艺术外话语。从其表现形态而言,有意识层、话语层和体系层之分。从动态构成而言,'谁在说'等8个维度构成艺术话语的动态结构,在具体艺术品分析上,体现了独特的优越性。从内容而言,艺术话语包括词汇层、命题层和思想层。从方法而言,文化话语分析、谱系分析、关键词法和价值关切等使艺术话语具有实践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话语 话语场域 话语形态 话语内容 话语方法
原文传递
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话语体系构建现状与意义——基于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
13
作者 高常清 《陶瓷研究》 2024年第3期62-63,66,共3页
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话语体系构建近些年来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少数陶瓷艺术界人士缺乏民族文化自信心、高校陶艺教育体系的西方化、市场竞争力弱、学术理论脱离实际、西方国家强化其话语权垄断地位等。基于景德镇陶瓷... 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话语体系构建近些年来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少数陶瓷艺术界人士缺乏民族文化自信心、高校陶艺教育体系的西方化、市场竞争力弱、学术理论脱离实际、西方国家强化其话语权垄断地位等。基于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话语体系构建在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心、提升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地位、促进中外陶瓷艺术交流、推动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健康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艺术 话语体系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 现状 意义
下载PDF
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话语体系内容与构建策略——基于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
14
作者 高惠凡 《陶瓷研究》 2024年第3期64-66,共3页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话语体系的历史演变主要包括陶器和瓷器两部分,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话语整体处于弱势地位,应基于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强构建。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话语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术...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话语体系的历史演变主要包括陶器和瓷器两部分,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话语整体处于弱势地位,应基于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强构建。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话语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术理论话语体系、实践创作话语体系、表述方式话语体系和传播媒介话语体系,应采取有效策略加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艺术 话语体系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 内容 策略
下载PDF
元语篇视域下俄译《孙子兵法》的主体间性建构——以康拉德译本为例
15
作者 王建龙 《滨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5-21,共7页
“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在俄罗斯的译介与传播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典籍外译是一场作者、译者和读者三个主体间异时、异域的对话活动,因此,在典籍外译过程中,译者应具备主体间性意识。元语篇是分析和评价译者的主体间性建构的主要符号资... “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在俄罗斯的译介与传播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典籍外译是一场作者、译者和读者三个主体间异时、异域的对话活动,因此,在典籍外译过程中,译者应具备主体间性意识。元语篇是分析和评价译者的主体间性建构的主要符号资源,在元语篇模式下,译者与读者建立联系、在不同层面上协商认识立场并向读者传递态度的努力得以显化。分析《孙子兵法》康拉德译本中元语篇标记语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到,康拉德在《孙子兵法》的译文中协调了创作主体、传递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多重主体间关系,构建了和谐的主体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康拉德 元语篇 元语用意识 主体间性
下载PDF
围棋与中华文明史的建构
16
作者 何云波 张浩宸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0,205,206,共9页
文明是历史阐述的概念,具有价值判断的含义,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特征。然而,20世纪以来,伴随“西学东渐”之风,逐渐建构了一套“西方中心”的话语体系,中国传统知识也由此完成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就像艺术,中国传统之“艺... 文明是历史阐述的概念,具有价值判断的含义,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特征。然而,20世纪以来,伴随“西学东渐”之风,逐渐建构了一套“西方中心”的话语体系,中国传统知识也由此完成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就像艺术,中国传统之“艺”也逐渐被西方艺术体系所取代。在中国传统知识体系中,围棋乃是四艺之一,20世纪则被排斥在“艺术”之外,成了体育竞技。由此,以中国传统知识话语体系为起点,重写围棋史,并进而探究作为游戏的围棋与中华文明发展的关系,也就具有了特别的意义。围棋是“技”“戏”,也是“艺”“道”,技进乎道。围棋既具有中国传统思想的共性,所体现的“数理思维”,又使其在传统之“艺”中具有独特性。同时在西方视野下,围棋也常常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在“文明互鉴”中,发掘围棋的多重意蕴,对重构中华文明史,也当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棋 艺术 游戏 文明 话语
下载PDF
从人文教育到审美教育再到公共艺术教育——西方美育史的话语变迁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承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8-42,47,共6页
西方文化教育语境中由人文教育向审美教育继而向公共艺术教育转化的话语变迁过程中,有着不断传承发展,使得这几个阶段得以前后贯通的思想内核。古希腊、中世纪的人文教育中的辩论教学法,以及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教育中的唤醒式教育,是现代&... 西方文化教育语境中由人文教育向审美教育继而向公共艺术教育转化的话语变迁过程中,有着不断传承发展,使得这几个阶段得以前后贯通的思想内核。古希腊、中世纪的人文教育中的辩论教学法,以及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教育中的唤醒式教育,是现代"发展性教学"的原型。在卢梭的自然教育学说和人的"可完善性"思想影响下,康德和席勒构建起以人的发展完善和自由解放为目的的经典美学和审美教育理论;第斯多惠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概念,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长"和人的"可塑性"思想,倡导作为现代民主社会公共事务的学校艺术教育,并推动西方美育研究把关注焦点集中到教学关系的"民主性"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教育 审美教育 艺术教育 公共性 话语
下载PDF
影像艺术及其对建筑学的革命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诗岩 《时代建筑》 2003年第1期78-79,共2页
本文就艺术创作问题对当下影像作品的话语权提出质疑:同时通过对影响艺术和建筑艺术的比较分析,指出影响艺术在建筑的表达媒介、创作方式、及本体问题上所具有的革命性作用。
关键词 影像艺术 话语权 媒介 建筑创作
下载PDF
新时代艺术教育的话语建构 被引量:4
19
作者 曾天一 李艳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100,共13页
艺术教育主要被包含在以下两种范畴的认知之中,第一种艺术教育是对艺术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在各门类艺术领域中教授给学生艺术原理、艺术史、艺术批评等方面的知识,用以进行相应的艺术理论和实践的书写与创作。第二种艺术教育是重点发挥... 艺术教育主要被包含在以下两种范畴的认知之中,第一种艺术教育是对艺术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在各门类艺术领域中教授给学生艺术原理、艺术史、艺术批评等方面的知识,用以进行相应的艺术理论和实践的书写与创作。第二种艺术教育是重点发挥艺术的现实功能作用,通过培养人的感受能力和认知能力,挖掘人本身的自由天性和社会属性,探究艺术的审美、社会等价值。文章将讨论第二种范畴内的艺术教育,因为目前学界普遍缺乏在本土环境中对艺术教育的自主认识,而往往看待艺术活动的视野又过于狭窄,故希望通过对社会实践领域中艺术教育的体系性认识,解决艺术教育跟风性和封闭性的问题,以便更好融入新时代思想文化之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角下构建关于艺术教育的话语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艺术教育和文化语境、哲学观念、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文化语境植根于当前消费文化、技术文化,发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性符码在当代的转译,在此过程中形成对艺术教育的价值研判;哲学观念下的艺术教育以"美学""美育"等术语作为其书写个人存在与社会存在的核心概念,找寻艺术教育的价值根基;艺术教育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实现艺术教育"去意识形态"到"意识形态化"的辩证统一,它体现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有效性。文化语境、哲学观念、意识形态是关于艺术教育本质的探讨,从三者依次递进的逻辑关系中反映艺术教育的限定条件和根本目的,故文化语境、哲学观念、意识形态共同决定了新时代艺术教育的话语体系,同时它赋予了艺术教育在新时代具体的价值取向,通过不同时代背景中文化语境、哲学观念、意识形态的比对,发现新时代艺术教育话语生产过程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间的必然联系。新时代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文化语境 哲学观念 意识形态 话语体系 新时代
下载PDF
再论“戏剧诗学研究”的内涵、方法与意义
20
作者 汪余礼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66-74,共9页
严格意义上的“戏剧诗学研究”是一种从戏剧学与诗学的双重视角研究戏剧本体,进而探讨戏剧艺术家之创作思维与艺术智慧的学问,其中既包括剧本诗学研究,也包括表演诗学研究与剧场诗学研究;其主要方法是“实证感通法”或“审美感通法”;... 严格意义上的“戏剧诗学研究”是一种从戏剧学与诗学的双重视角研究戏剧本体,进而探讨戏剧艺术家之创作思维与艺术智慧的学问,其中既包括剧本诗学研究,也包括表演诗学研究与剧场诗学研究;其主要方法是“实证感通法”或“审美感通法”;其核心旨趣是探寻戏剧艺术家营构戏剧诗境的具体方法与深层智慧,为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优秀戏剧提供艺术支持。“戏剧诗学研究”不仅可加深、丰富人们对于戏剧本体、戏剧规律、戏剧技巧的认识,可直接启发戏剧创作,还非常有助于建构中国特色戏剧学话语体系。即便在AI技术高度发达的数智时代,戏剧诗学研究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诗学研究 戏剧诗境 实证感通法 审美感通法 艺术智慧 戏剧学话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