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砷质粒pSDR941的构建及其在专性自养极端嗜酸性氧化硫硫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
作者 邵群 颜望明 +1 位作者 刘振盈 姚敦义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3期348-353,共6页
将具有广泛寄主范围的IncQ质粒pJRD215的Kmr基因片段删掉,置换进大肠杆菌抗砷质粒pUM3上的抗砷基因及P1启动子片段,构建成新的抗砷质粒pSDR941,为12.4kb,通过接合的方式将其转移到氧化硫硫杆菌中... 将具有广泛寄主范围的IncQ质粒pJRD215的Kmr基因片段删掉,置换进大肠杆菌抗砷质粒pUM3上的抗砷基因及P1启动子片段,构建成新的抗砷质粒pSDR941,为12.4kb,通过接合的方式将其转移到氧化硫硫杆菌中并获得了表达,与对照菌相比,含质粒pSDR941的氧化硫硫杆菌的抗砷水平从15mmol/L提高到30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砷基因 噬酸性 氧化硫杆菌 接合转移 质粒构建
原文传递
人类抗砷相关基因hARRG cDNA抗砷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潘泽民 杨磊 +5 位作者 吴顺华 刘开泰 顾永清 王国荃 应康 谢毅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抗砷相关基因hARRGcDNA对砷化物的抵抗作用。方法将人类抗砷相关基因hARRGcDNA基因开放阅读框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4/HisC中。通过磷酸钙共沉淀方法将带hARRGcDNA基因开放阅读框的表达质粒与空pcDNA4/HisC质粒分别转染... 目的探讨人类抗砷相关基因hARRGcDNA对砷化物的抵抗作用。方法将人类抗砷相关基因hARRGcDNA基因开放阅读框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4/HisC中。通过磷酸钙共沉淀方法将带hARRGcDNA基因开放阅读框的表达质粒与空pcDNA4/HisC质粒分别转染到人正常肝L鄄02细胞中,细胞分别用2、4、6、8、10μmol/LNaAsO2染毒,根据染砷细胞存活数确定hARRGcDNA的抗砷性。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hARRG蛋白为膜外蛋白,转染含hARRGcDNA基因开放阅读框的pcDNA4/HisC质粒在砷环境中细胞存活数目多于未带hARRG基因开放阅读框的空质粒。结论hARRGcDNA基因具有一定的抗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基因 开放阅读框 细胞存活 转染 DNA基因 人类 表达质粒 克隆 数目 真核表达载体
下载PDF
抗砷细菌arsH基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历丽 夏金兰 +2 位作者 徐爱玲 刘可可 聂珍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9期1650-1653,共4页
目的:研究含arsH基因抗砷微生物的多样性。方法:从NCBI数据库中收集95条arsH基因序列,通过Clustal W1.83、Mega3.0、DOTUR软件分别对95条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稀释曲线等分析。结果:这些包含arsH基因的菌株分别归属于α... 目的:研究含arsH基因抗砷微生物的多样性。方法:从NCBI数据库中收集95条arsH基因序列,通过Clustal W1.83、Mega3.0、DOTUR软件分别对95条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稀释曲线等分析。结果:这些包含arsH基因的菌株分别归属于α-变形杆菌纲(约40%),γ-变形杆菌纲(35%),β-变形杆菌纲(22%),以及蓝细菌(3%)。在涉及的14个科当中,Rhizobiales所占比例最高(29%);Burkholderiales次之(22%);Pseudomonadales和Enterobacteriales占较少的比例,分别为18%和11%。针对数据库已有数据分析显示,含有arsH基因的微生物约89%分布在陆地,6%分布在海洋,还有5%在陆地海洋均有分布。陆地中占总比例的24%分布于土壤中;21%分布于矿山、地下水、气田、油田、受污染环境、矿坑水、淡水等环境中;约1%为植物共生菌,26%为病原微生物。结论:该基因在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水平基因转移,目前对于含arsH基因的抗砷微生物的筛选和分离工作还远远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砷基因(arsH) 源环境 系统发育分析 水平基因转移 稀释曲线
原文传递
Bacillus sp.ZJS3基因组测序及砷胁迫下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4
作者 李靖宇 段晓敏 +5 位作者 李艳楠 袁存霞 杨瑞 程欣怡 何艳婷 刘建利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269-4280,共12页
【背景】环境中高毒性As^(3+)的微生物氧化在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目的】Bacillus sp.ZJS3菌株是本实验室前期分离鉴定的一株As^(3+)耐受菌株,而且对多种重金属具有耐受性,期望进一步明确该菌株在As... 【背景】环境中高毒性As^(3+)的微生物氧化在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目的】Bacillus sp.ZJS3菌株是本实验室前期分离鉴定的一株As^(3+)耐受菌株,而且对多种重金属具有耐受性,期望进一步明确该菌株在As^(3+)胁迫下菌体形态变化及应对砷胁迫的遗传基础,为As^(3+)耐受细菌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使用单分子实时测序(single-molecule real-time sequencing,SMRT)及Illumina测序技术对Bacillus sp.ZJS3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对其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结合绝对定量PCR技术对砷抗性及砷代谢相关基因进行分析。【结果】Bacillus sp.ZJS3菌株基因组大小为5.82 Mb,GC含量为35.9%,包含染色体1个、质粒3个、CDS数量为5981个、tRNA 104个、sRNA 136个、rRNA 42个、串联重复序列173个、基因岛13个、转运蛋白1023个、跨膜蛋白1717个和双组分调控基因160个。NR、Swiss-Prot、Pfam、COG、GO和KEGG数据库分别可注释Bacillus sp.ZJS3菌株基因组中97.66%、69.30%、78.52%、65.49%、67.65%和43.87%的基因。绝对定量PCR结果表明,arsC基因在砷处理条件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rsB基因在砷处理条件下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Bacillus sp.ZJS3菌株在As^(3+)胁迫下可能导致细胞分裂无法正常进行,进而影响细胞形态。基因组中aqpZ、arsA、arsB、arsC等基因的存在表明该菌株具有As^(3+)外排和还原As^(5+)的能力,phoUpstBACS的存在表明菌株可以吸收As^(5+),但菌株受到外界环境As^(3+)胁迫时arsB表达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3+胁迫 耐砷细菌 基因组测序 砷抗性基因 砷代谢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