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狂气、病迹学与文学创作——兼论日本文学病迹学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蕾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4-99,共6页
病迹学是19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以精神医学为基础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以杰出人物(特别是艺术家)为对象,从精神医学的角度分析探究他们的异常性格、内心纠葛、病理过程和艺术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出这种关系在他们的个人生活、创作活动... 病迹学是19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以精神医学为基础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以杰出人物(特别是艺术家)为对象,从精神医学的角度分析探究他们的异常性格、内心纠葛、病理过程和艺术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出这种关系在他们的个人生活、创作活动和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往的病迹学文学研究过多拘泥于精神医学的范畴对作家的疾病史作资料性的分析,实际上它更需带有文学批评的自觉,运用其独特的视角更积极地参与对作品的审美和对作家全方位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才 狂气 精神医学 病迹学 日本作家的病迹学研究
下载PDF
自笑狂夫老更狂——论“狂”与杜甫文化精神 被引量:9
2
作者 吴怀东 《固原师专学报》 2004年第5期40-43,共4页
杜甫作为盛唐时期的重要作家 ,其“诗圣”地位是历史地形成的 ,其传播、接受就是后代读者依据自身文化立场重新阐释之过程 ,因此 ,后代读者心目中之诗人和历史上的真实存在之诗人并不一致。“狂”就是杜甫自身具备却历来被忽略的一种重... 杜甫作为盛唐时期的重要作家 ,其“诗圣”地位是历史地形成的 ,其传播、接受就是后代读者依据自身文化立场重新阐释之过程 ,因此 ,后代读者心目中之诗人和历史上的真实存在之诗人并不一致。“狂”就是杜甫自身具备却历来被忽略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精神和可贵的文化品质 ,这种文化精神无疑来自于活跃、开放的盛唐时代精神 ,其丧失始于理学兴起的宋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文化精神 心理动力 接受
下载PDF
On Alice's Death in 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
3
作者 LI Xia 《海外英语》 2014年第22期191-192,197,共3页
Among the chain of mysterious destructions of Pyncheons,Alice’s death arouses divergent critical views in that the death befalls upon a female member of Pyncheon who is depicted as an innocent seventeen-year-old maid... Among the chain of mysterious destructions of Pyncheons,Alice’s death arouses divergent critical views in that the death befalls upon a female member of Pyncheon who is depicted as an innocent seventeen-year-old maiden with great beauty,elegance and tenderness.This paper intends to draw a tentative conclusion that Alice is the blameless victim of class conflict by making a close textual analysis of the novel The Ho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CTIM class ANTAGONISM arrogance family feud
下载PDF
论《石头安琪儿》的主题 被引量:2
4
作者 史秀冬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22-24,共3页
文章探讨了玛格丽特·劳伦斯在《石头安琪儿》中表现的一个首要的主题—徒劳的逃脱的主题。加拿大小镇玛那瓦卡的人们试图逃脱家庭影响 ,逃脱自我的空虚感 ,逃脱对他们毫无宽容的命运……。但是尽管他们的努力非常勇敢 ,非常感人 ,... 文章探讨了玛格丽特·劳伦斯在《石头安琪儿》中表现的一个首要的主题—徒劳的逃脱的主题。加拿大小镇玛那瓦卡的人们试图逃脱家庭影响 ,逃脱自我的空虚感 ,逃脱对他们毫无宽容的命运……。但是尽管他们的努力非常勇敢 ,非常感人 ,最后都注定失败。简述了与此主题密切相关的高傲的主题。高傲的天性使哈格的生活成为一片荒漠 ,导致她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导致她不幸的婚姻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头安琪儿》 主题 高傲 悲剧 加拿大 当代文学 玛格丽特·劳伦斯
下载PDF
论韩信为人处事中的“怯”与“傲” 被引量:1
5
作者 祝玉慧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70-73,共4页
韩信作为一代名将,在战场上奇计智谋信手拈来,屡战屡胜。他常示人以怯懦的一面,让敌人不把他放在眼里,继而乘胜追击取得战争胜利。但在生活中韩信为人却常表现出傲慢自大的一面,给他人造成一种有为的观念,从而对其时时警惕,以致疑心暗生... 韩信作为一代名将,在战场上奇计智谋信手拈来,屡战屡胜。他常示人以怯懦的一面,让敌人不把他放在眼里,继而乘胜追击取得战争胜利。但在生活中韩信为人却常表现出傲慢自大的一面,给他人造成一种有为的观念,从而对其时时警惕,以致疑心暗生,最终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怯"与"傲"这一对矛盾体,同时出现在韩信一人身上,现拟从这一矛盾表现的角度入手,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度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信
下载PDF
李白与《逍遥游》 被引量:1
6
作者 鲍鹏山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3-671,共9页
从李白对庄子《逍遥游》接受(包括误读)的角度,论述李白人格气质与艺术风格中的庄子因素。李白人格中的自大倾向,与《逍遥游》中庄子对个体自足的超越性大的追求有着非常紧密的同质相关性。李白性格中的自由精神,狂放不羁、飞扬跋扈,以... 从李白对庄子《逍遥游》接受(包括误读)的角度,论述李白人格气质与艺术风格中的庄子因素。李白人格中的自大倾向,与《逍遥游》中庄子对个体自足的超越性大的追求有着非常紧密的同质相关性。李白性格中的自由精神,狂放不羁、飞扬跋扈,以及对超常规晋身崛起的迷恋和向往,与《逍遥游》中人类经验、知识、观念的破除与嘲弄,也紧密相关。而《逍遥游》艺术上的大时空视野,以超越性意象的描摹,构建超经验世界,以实现对现实经验世界的超越与否定——这一手法,更是几乎被李白完全照搬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诗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游》 李白 庄子 大鹏 自大 自由
下载PDF
晚明绘画的怪诞、张狂及其成因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建伟 孙会强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88-92,共5页
晚明的绘画与传统绘画的样式、审美、风格都有着极大的差异,呈现出绘画形象的怪诞、艺术语言与风格的张狂,演绎着绘画创作别样的美。陈洪绶、崔子忠、吴彬和徐渭等名家绘画,无一不是这种怪诞与张狂的体现。究其原因,这种艺术风格与晚明... 晚明的绘画与传统绘画的样式、审美、风格都有着极大的差异,呈现出绘画形象的怪诞、艺术语言与风格的张狂,演绎着绘画创作别样的美。陈洪绶、崔子忠、吴彬和徐渭等名家绘画,无一不是这种怪诞与张狂的体现。究其原因,这种艺术风格与晚明的社会思潮不无关系。晚明形成的倡导解放个性、崇尚狂狷、强调自我、表现内心的社会思潮,直接促使晚明绘画形成了怪诞、张狂的艺术风格。这种怪诞与张狂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退却,成为晚明绘画艺术的典型特征,也成为中国美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绘画 怪诞 张狂
下载PDF
陀思妥耶夫斯基关于恶的系统性思考——以《卡拉马佐夫兄弟》为分析文本
8
作者 王新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3年第3期29-39,共11页
恶是陀氏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陀氏对恶做了深刻阐释,论述了恶的产生原因及恶的救赎方式。在陀氏看来恶是人性的隐秘一极。恶消解人存在的道德基础,使人走向缺损和不完善,但恶也使人真正认识恶,重新选择爱,... 恶是陀氏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陀氏对恶做了深刻阐释,论述了恶的产生原因及恶的救赎方式。在陀氏看来恶是人性的隐秘一极。恶消解人存在的道德基础,使人走向缺损和不完善,但恶也使人真正认识恶,重新选择爱,使人走向救赎,回归真正的存在。恶与爱作为人性的两极,构成了陀氏人学思考的两个维度。陀氏在思考和揭示人性恶、窥探人心灵黑暗深渊的同时,也发现了人身上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 傲慢
原文传递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六要”修养须戒自卑与傲慢 被引量:1
9
作者 白海燕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05-110,共6页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二是要全面加强修养,尤其要警惕在理论...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二是要全面加强修养,尤其要警惕在理论信仰、课堂教学和岗位角色方面不应有的自卑心理倾向;三是要警戒来自教书成就、管理权限和生活阅历方面不经意的傲慢心理倾向;四是要做到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六要”修养 自卑 傲慢
下载PDF
浅论魏晋名士简傲性格之成因——以《世说新语》为例
10
作者 李金泠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7期30-32,共3页
魏晋名士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放任、怪诞的行为,究其源是他们的性格使然。以《世说新语》为例对魏晋名士的傲诞行为与性格加以分析,并从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和家教背景几个方面追溯其形成原因。
关键词 简傲 傲诞 魏晋南北朝 《世说新语》 性格
下载PDF
《傲慢与偏见》中人性的体现(英文)
11
作者 谈有花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1X期187-189,191,共4页
简·奥斯汀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通过对五起婚姻的描述,表明了她的婚姻观: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婚姻,而贪图金钱和情欲是不会幸福的。为了表达这一观点,奥斯汀刻画了各色鲜活的人物,人性中的粗俗傲慢,愚蠢世俗以及... 简·奥斯汀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通过对五起婚姻的描述,表明了她的婚姻观: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婚姻,而贪图金钱和情欲是不会幸福的。为了表达这一观点,奥斯汀刻画了各色鲜活的人物,人性中的粗俗傲慢,愚蠢世俗以及虚荣势利,攀附权贵尽收眼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 人性 傲慢 世俗 虚荣 势利
下载PDF
“心”“灵”之别——来自《圣经》及奥古斯丁的启迪
12
作者 张清江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54-64,共11页
"心""灵"之别曾经被"心灵"的模糊性掩盖,古典的神学家们虽然在信仰行为中明白二者之间要如何区分,却并未清楚表述。对于心与灵之间区分的忽略,使得人类容易陷入"自心的傲慢",而丧失应有的对神... "心""灵"之别曾经被"心灵"的模糊性掩盖,古典的神学家们虽然在信仰行为中明白二者之间要如何区分,却并未清楚表述。对于心与灵之间区分的忽略,使得人类容易陷入"自心的傲慢",而丧失应有的对神圣的谦卑。本文希望从《圣经》的传统叙说中找到对于这两个概念的界定,并通过对于圣·奥古斯丁有关论述的分析发见两者之间的区分,并希望说明这样一种区分为什么在现代社会显得尤为必要和关键。本文认为,《圣经》中对"心"的使用主要处理的是人的世俗性一面,很少涉及神圣存在,但其终极指向是神圣存在。灵性作为人分享的上帝的神性,起着直觉体验和与上帝交往的功能,是人性与宇宙第五维度相应的神圣维度。奥古斯丁在对魂和灵的区分中已经涉及到二者的区别,虽然奥古斯丁对魂的界定不同于今天的理解,但其所做的区分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根据对心和灵概念的理解以及奥古斯丁叙说的启发,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心和灵做了区分,认为在基督教中灵性的概念比心要高一个层次。心和灵性的混杂不清是现代社会人的理性自信盲目膨胀的后果,导致人的傲慢与自大,因而需要认真区分二者的不同,以保持人类应有的谦卑和敬畏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 傲慢 谦卑
下载PDF
狂狷入圣:诸葛亮文化人格简论
13
作者 张宏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5-7,138,共3页
毛宗岗评点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诸葛亮,是儒家正统中庸人格的体现者和超群智慧的拥有者。在文化美学人格上,隐逸的诸葛亮更多地表现出狂狷之美。出山后更多地表现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怆情怀,"力行近乎仁",使他由狂狷... 毛宗岗评点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诸葛亮,是儒家正统中庸人格的体现者和超群智慧的拥有者。在文化美学人格上,隐逸的诸葛亮更多地表现出狂狷之美。出山后更多地表现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怆情怀,"力行近乎仁",使他由狂狷而入圣。是隐逸、狂狷、忠烈的混合体,是由狂狷而入圣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格 狂狷 隐逸 忠烈
下载PDF
谦卑:一种生态伦理
14
作者 黄增喜 《鄱阳湖学刊》 2010年第6期48-54,共7页
在《圣经》中,谦卑作为人在上帝面前应遵循的一项伦理规范,奠基于对人类命运和人性的深刻洞见,为古希伯来人、耶稣及其门徒一再强调。它以丰富的内涵超越了单纯的人神伦理与人际伦理,从天启的高度将上帝、人类与自然三者同时囊括于一种... 在《圣经》中,谦卑作为人在上帝面前应遵循的一项伦理规范,奠基于对人类命运和人性的深刻洞见,为古希伯来人、耶稣及其门徒一再强调。它以丰富的内涵超越了单纯的人神伦理与人际伦理,从天启的高度将上帝、人类与自然三者同时囊括于一种深层的生态伦理之中,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及对人类生态行为的限制,因而对我们今天的生态反思与生态实践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谦卑 傲慢 限制 生态伦理
下载PDF
复仇者说复仇者——鲁迅《铸剑》中的恨与傲
15
作者 娄普羽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64-67,共4页
鲁迅从事小说创作往往带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或者说其小说创作与现实的关联更加密切,《铸剑》这篇历史小说也不例外。从鲁迅的生平经历,结合《铸剑》的复仇母题,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意象进行细致的解读,可以剖析《铸剑》中鲁迅的复仇与孤... 鲁迅从事小说创作往往带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或者说其小说创作与现实的关联更加密切,《铸剑》这篇历史小说也不例外。从鲁迅的生平经历,结合《铸剑》的复仇母题,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意象进行细致的解读,可以剖析《铸剑》中鲁迅的复仇与孤傲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者 仇恨 孤傲
下载PDF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诗人气质分析
16
作者 康怀远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78-82,共5页
自信、天真、狂傲、仗义是李白性格的主要特征 ,而性格又表现为某种气质 ,李白的诗人气质主要体现于自信、天真、狂傲和仗义。李白的气质造就了他的诗仙地位 ,同时李白的气质也导致了他政治上的失败。作为诗人 ,李白登上了一个时代的高... 自信、天真、狂傲、仗义是李白性格的主要特征 ,而性格又表现为某种气质 ,李白的诗人气质主要体现于自信、天真、狂傲和仗义。李白的气质造就了他的诗仙地位 ,同时李白的气质也导致了他政治上的失败。作为诗人 ,李白登上了一个时代的高峰 ;参与政治 ,李白每每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诗人 天真 诗仙 性格 高峰 气质 政治 自信 主要特征
下载PDF
论曹操诗歌中的霸气和菩萨气
17
作者 曾小霞 《安康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78-80,共3页
对曹操人品的评论历来见仁见智,并因之影响到对其诗的认识。曹操留下来的诗歌共有二十余首,全都是乐府歌辞。从这为数不多的诗歌中,我们不仅可以体会到曹操一统天下的雄心和抱负,还可以感受到他诗中流露出的悲天悯人、优时伤势的情怀,... 对曹操人品的评论历来见仁见智,并因之影响到对其诗的认识。曹操留下来的诗歌共有二十余首,全都是乐府歌辞。从这为数不多的诗歌中,我们不仅可以体会到曹操一统天下的雄心和抱负,还可以感受到他诗中流露出的悲天悯人、优时伤势的情怀,概言之即霸气和菩萨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诗歌 霸气 菩萨气
下载PDF
从“我慢”一词词义中看日本民族文化的多元性
18
作者 何放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26-127,共2页
日本人的文化和性格中存在深刻的矛盾性,从日语中常用的"我慢(がまん)"一词的本意变迁来论述这点。词的本意和词意的变异,一词含有几乎相反但是又有密切联系的两种意义充分证明了日本民族和文化的矛盾性和兼容性以及创造性。
关键词 我慢 高傲 忍耐 日本文化多元性 矛盾性 内外意识
下载PDF
论茨维塔耶娃流亡法国时期的诗歌创作
19
作者 葛健新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58-61,共4页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是俄国白银时代最主要的诗人之一,亦是20世纪世界文学中最有特色的诗人之一。她因才华横溢、桀骜不驯而闻名于世,也因孤傲与叛逆使得自己的生活与文学之路走得异常坎坷。尤其是在法国时期,她受到外界的各种攻讦,...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是俄国白银时代最主要的诗人之一,亦是20世纪世界文学中最有特色的诗人之一。她因才华横溢、桀骜不驯而闻名于世,也因孤傲与叛逆使得自己的生活与文学之路走得异常坎坷。尤其是在法国时期,她受到外界的各种攻讦,而她也在这黑暗的环境中用诗歌给自己慰藉。爱情、死亡和艺术是茨维塔耶娃在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在法国的将近13年间,她用孤傲写诗,并付之以热烈的语言与情感,同时这些诗歌也是她在那些年对抗逼仄环境的最好的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维塔耶娃 热烈 孤傲
下载PDF
柳永为何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
20
作者 许芳红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528-530,536,共4页
柳永仕途坎坷曲折。他与当时士大夫文人交游甚少 ,甚至被当时的士大夫文人联手摈斥。究其原因主要有 :柳永狂傲的性格不见容于社会 ;他的价值观。
关键词 柳永 主流社会 价值观 审美观 性格 文学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