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远程心电监测与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0
1
作者 顾敏 顾翔 +3 位作者 何胜虎 孙磊 张晶 孙加斌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3年第2期565-569,共5页
目的探讨远程心电监测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远程心电监测检查78例明确诊断为心脏病或存在心脏不适的患者,所有患者同时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其中42例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远程心电监测与常规心电图及... 目的探讨远程心电监测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远程心电监测检查78例明确诊断为心脏病或存在心脏不适的患者,所有患者同时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其中42例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远程心电监测与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及缺血性ST-T改变检出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78例患者中,远程心电监测及常规心电图分别检出62例、46例心律失常患者(P<0.05),同时分别检出14例、6例患者心电图存在缺血性ST-T改变(P<0.05);在完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42例患者中,远程心电监测与24h动态心电图分别检出34例、30例心律失常患者(P>0.05),同时分别检出10例、7例心电图有缺血性ST-T改变的患者(P>0.05)。结论远程监测无论在心律失常还是缺血性ST-T改变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组;远程监测对心律失常及缺血性ST-T改变的检出率与24h动态心电图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心电监测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缺血性ST-T改变 检出率
下载PDF
基于三域特征提取和GS-SVM的ECG信号智能分类技术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方红帏 赵涛 佃松宜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7-303,共7页
近年来,基于单域的特征提取方法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并被用于心律失常的检测分类.事实上,多域特征提取在其分类中往往表现得更好.本文利用MIT/BIH心律失常数据库中的48组ECG信号进行预处理,从时域、频域和小波域提取了信号的三域特征,... 近年来,基于单域的特征提取方法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并被用于心律失常的检测分类.事实上,多域特征提取在其分类中往往表现得更好.本文利用MIT/BIH心律失常数据库中的48组ECG信号进行预处理,从时域、频域和小波域提取了信号的三域特征,这些特征从各个方面充分表征了ECG信号的性质.再利用基于网格搜索的SVM结合归一化特征可将ECG信号划分为常见的4类.该方法的总体精度达到98.01%,f 1分值为0.9800,对ECG信号的检测性能良好,相对目前绝大多数ECG信号分类器具有更强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检测 ECG信号分类 三域特征提取 信号预处理 基于网格搜索的SVM
下载PDF
程心电监测诊断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郭琳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20期35-36,共2页
目的:评估远程心电监测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门诊接受远程心电图监测的64例确诊为心脏不适或心脏病的患者,同时对所有患者实施12导联心电图检查,选取其中4... 目的:评估远程心电监测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门诊接受远程心电图监测的64例确诊为心脏不适或心脏病的患者,同时对所有患者实施12导联心电图检查,选取其中40例患者做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观察常规导联心电图检查、24 h动态心电图及远程心电监测在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方面的检出率。结果64例患者远程心电监测提示心律失常52例,占81.3%,其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59.4%,两种不同诊断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远程心电监测ST-T段改变检出率为17.2%,同样优于常规心电图的7.8%(P〈0.05);远程心电检出心律失常14例,检出率为33.3%,稍高于动态心电图的28.6%,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提高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可将远程动态监测作为常规心电图检查与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辅助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心电监测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导联 检出率
原文传递
基于U-net-BiLSTM-CRF的心律失常多目标检测
4
作者 王雨轩 朱俊江 +1 位作者 黄浩 濮玉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50,共9页
由于卷积滤波尺寸等限制,U-net无法学习到心电(Electrocardiographic,ECG)信号的长时序关联性以及标签间的相关性。对此提出一种基于U-net-BiLSTM-CRF的心律失常多目标检测方法,可同时输出目标心拍所属类型和位置信息。使用U-net学习融... 由于卷积滤波尺寸等限制,U-net无法学习到心电(Electrocardiographic,ECG)信号的长时序关联性以及标签间的相关性。对此提出一种基于U-net-BiLSTM-CRF的心律失常多目标检测方法,可同时输出目标心拍所属类型和位置信息。使用U-net学习融合特征,再将其输入到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中学习长时序依赖特征,最后使用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CRF)对标签间的关系建模,优化分类结果。依据ANSI/AAMI EC57:2012的心搏分类标准,对MIT-BIH心律失常数据库中共85609个心拍记录进行划分,在划分后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心拍分类的准确率达99.11%,特异性为99.76%,灵敏度为97.21%,优于传统U-net在MIT-BIH心律失常数据库上的分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检测 U-net 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 条件随机场
下载PDF
基于稀疏降噪自动编码机的心律失常自动分类 被引量:5
5
作者 熊鹏 李鑫 +3 位作者 时亚松 杨国杰 刘明 刘秀玲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2-156,共5页
心律失常是导致心肌缺血、心衰和心脏性猝死等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心律失常进行准确高效的检测和分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堆叠稀疏降噪自动编码机构建深度神经网络的心电信号特征检测算法,从而实现了心律失常的自... 心律失常是导致心肌缺血、心衰和心脏性猝死等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心律失常进行准确高效的检测和分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堆叠稀疏降噪自动编码机构建深度神经网络的心电信号特征检测算法,从而实现了心律失常的自动分类。分类系统利用稀疏降噪自动编码机获取心电信号的低维深度结构特征,其无监督学习方式使得特征具有更好的区分度和一定的抗干扰能力,然后将特征输入Softmax分类器进行信号分类。采用美国麻省理工MIT-BIH心律失常数据库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总分类精度可达99.43%,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对心律失常自动分类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特征提取 稀疏降噪自动编码机 Softmax分类器
下载PDF
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心律失常与检测起搏器功能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艳芬 刘丹 +3 位作者 陈瑞兴 姚淑贞 阮海珍 汤琼儒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7期60-63,共4页
目的分析起搏器植入患者分别开展24 h动态心电图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的61例起搏器植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进入医院后均使用两种心电图检测方法,分... 目的分析起搏器植入患者分别开展24 h动态心电图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的61例起搏器植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进入医院后均使用两种心电图检测方法,分别开展常规12导联心电图以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心律失常检出率以及不同心律失常类型、起搏器工作状态方面的检出率。结果24 h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动态心电图在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65.57%,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62.30%,显示起搏器是否工作检出率为100.00%,起搏器工作模式多样性检出率为47.54%。常规12导联心电图在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19.67%,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20%,显示起搏器是否工作检出率为78.69%,起搏器工作模式多样性检出率为0.00%,24 h动态心电图在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显示起搏器是否工作以及起搏器工作模式多样性方面检出率均高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起搏器植入患者开展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够有效检出心律失常,还可对不同类型心律失常进行检测,同时更能精确分析起搏器功能及工作模式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起搏器 24 h动态心电图 常规12导联心电图 检出率
下载PDF
Multi-class 12-lead ECG automatic diagnosis based on a novel subdomain adaptive deep network 被引量:3
7
作者 JIN YanRui LI ZhiYuan +4 位作者 LIU YunQing LIU JinLei QIN Chengjin ZHAO LiQun LIU ChengLia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2617-2630,共14页
Arrhythmia is a common typ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which has become the leading cause of global deaths.Recently,the automatic 12-lead ECG diagnosis system based on numerous labelled data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 Arrhythmia is a common typ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which has become the leading cause of global deaths.Recently,the automatic 12-lead ECG diagnosis system based on numerous labelled data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However,labelling 12-lead ECG recordings is a complex and time-consuming task for clinicians.And then,the existence of data distribution differences limits the direct cross domain use of the trained model.Enlighted by subdomain adaptation methods,this paper designs a novel subdomain adaptative deep network(SADN)for excavating diagnosis knowledge from source domain datasets.Firstly,the convolutional layer,residual blocks and SE-Residual blocks are utilized for extracting meaningful deep features automatically.Additionally,the feature classifier uses these deep features for obtaining the final diagnosis predictions.Further,designing a novel loss function with local maximum mean discrepancy is utilized for restricting data distribution discrepancy from different datasets.Finally,the Clinical Outcomes in Digital ECG and 1st China Physiological Signal Challenge datasets are utilized for evaluating the superiority of SADN,which presents that SADN enhances algorithm performance on the unlabelled target domain dataset.Further,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methods,the proposed network structure acquires better performance with a F1-macro of 89.43%and a F1-macro1 of 87.09%.Besides,among the 4 kinds of ECG abnormalities,the diagnostic effect of the SADN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ardiology residents.Thus,SADN has promising potential as an auxiliary diagnostic tool for the clinical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rhythmia detection subdomainadaptation deep network 12-lead ECG
原文传递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效果和检出率比较
8
作者 洪文皓 蔡丹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效果和检出率。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5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检出率及不同心律失常检出情况。结果动态心电...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效果和检出率。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5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检出率及不同心律失常检出情况。结果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为95.29%,高于常规心电图的83.53%,漏诊率为2.35%,低于常规心电图的1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心电图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成对、室性二联律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房性二联律和三联律及短阵室上速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心电图室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早发、房颤、室速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检出率更高,且能准确反映心律失常类型,为患者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心律失常 诊断效果 检出率
下载PDF
远程心电监护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胡永兵 肖艺水 +2 位作者 胡孟泉 黄爱英 车风 《上海医药》 CAS 2018年第16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远程心电监护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70例心律失常患者,均同时接受远程心电监护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各类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结果:12导联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失常、房... 目的:探讨远程心电监护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70例心律失常患者,均同时接受远程心电监护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各类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结果:12导联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心脏传导阻滞的检出率低于远程心电监护,但与6 h远程心电监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12 h和24 h远程心电监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心电监护能实时监控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情况,降低心律失常的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远程心电监护 12导联心电图检查 检出率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在180例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管喜峰 姜永杰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2017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接受检查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的检查,并比较分析其临床诊断效果。结果动态心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接受检查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的检查,并比较分析其临床诊断效果。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动态心电图,且疾病检出类型更详细(P<0.05)。结论对于老年心律失常诊断而言,动态心电图诊断率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检出率
原文传递
不同心电图以及远程心电监测对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悦 吴涛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20期116-118,共3页
目的:研究心电图(常规、动态)及远程心电监测对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0例已确诊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患者,分别展开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远程心电监测,比较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率,统计心律失常症状检出情况。结... 目的:研究心电图(常规、动态)及远程心电监测对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0例已确诊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患者,分别展开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远程心电监测,比较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率,统计心律失常症状检出情况。结果:远程心电监测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95%与92.5%,动态心电图检出率分别为75%与90%,常规心电图检出率分别为67.5%与84.5%,对比之下远程心电监测心肌缺血检出率显著高于另两组。三种诊断下心律失常诊断情况,结果显示远程心电监测与动态心电图下窦性心动过速/过缓、心房颤动/扑动、室性早搏、室上速/房速症状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综合对比下远程心电监测与动态心电图优于常规心电图。三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无明显差异;远程心电监测下心律失常症状检出略高于常规心电图,但三种检测方式下症状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程心电监护的优势在于可以及时监测和随时重复监测,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在心律失常的诊断中,三种方法的检出率和症状检出率无显著差异,但远程心电监护在心肌缺血的诊断中更适合,可以达到较高的检出率,进而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电监护 检出率
下载PDF
An Attention Based Neural Architecture for Arrhythmia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from ECG Signals 被引量:2
12
作者 Nimmala Mangathayaru Padmaja Rani +4 位作者 Vinjamuri Janaki Kalyanapu Srinivas B.Mathura Bai G.Sai Mohan BLalith Bharadwaj 《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 SCIE EI 2021年第11期2425-2443,共19页
Arrhythmia is ubiquitous worldwide and cardiologists tend to provide solutions from the recent advancements in medicine.Detecting arrhythmia from ECG signals is considered a standard approach and hence,automating this... Arrhythmia is ubiquitous worldwide and cardiologists tend to provide solutions from the recent advancements in medicine.Detecting arrhythmia from ECG signals is considered a standard approach and hence,automating this process would aid the diagnosis by providing fast,costefficient,and accurate solutions at scale.This is executed by extracting the definite properties from the individual patterns collected from Electrocardiography(ECG)signals causing arrhythmia.In this era of applied intelligence,automated detection and diagnostic solutions are widely used for their spontaneous and robust solutions.In this research,our contributions are two-fold.Firstly,the Dual-Tree Complex Wavelet Transform(DT-CWT)method is implied to overhaul shift-invariance and aids signal reconstruction to extract significant features.Next,A neural attention mechanism is implied to capture temporal patterns from the extracted features of the ECG signal to discriminate distinct classes of arrhythmia and is trained end-to-end with the finest parameters.To ensure that the model’s generalizability,a set of five traintest variants are implied.The proposed model attains the highest accuracy of 98.5%for classifying 8 variants of arrhythmia on the MIT-BIH dataset.To test the resilience of the model,the unseen(test)samples are increased by 5x and the deviation in accuracy score and MSE was 0.12%and 0.1%respectively.Further,to assess the diagnostic model performance,AUC-ROC curves are plotted.At every test level,the proposed model is capable of generalizing new samples and leverages the advantage to develop a real-world application.As a note,this research is the first attempt to provide neural attention in arrhythmia classification using MIT-BIH ECG signals data with state-of-the-art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rhythmia classification arrhythmia detection MIT-BIH dataset dual-tree complex wave transform ECG classification neural attention neural networks deep learning
下载PDF
长程动态心电图在脑梗塞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钰珊 温梦微 伍丽贞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9年第6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长时程动态心电图诊断脑梗塞患者阵发性房颤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从2018年1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脑梗塞患者中择取42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普通心电图检查、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和长时程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观察三种心电... 目的探讨长时程动态心电图诊断脑梗塞患者阵发性房颤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从2018年1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脑梗塞患者中择取42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普通心电图检查、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和长时程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观察三种心电图阵发性房颤等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长时程动态心电图检出室性早搏21.43%、短阵室速7.14%、ST-T改变9.52%,高于普通心电图检出率(p<0.05),检出阵发性房颤16.67%、房性早搏35.71%、房性心动过速23.81%,高于普通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检出率(p<0.05)。结论脑梗塞的发生与房颤有关,长时程动态心电图监控能够有效发现阵发性房颤,其检出率高,效果优于普通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能够为脑梗塞治疗及二次预防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有助于减少脑梗塞复发,值得临床使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长时程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阵发性房颤 检出率
原文传递
长程心电记录仪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静超 董淑娟 +1 位作者 余海佳 楚英杰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7年第6期384-387,共4页
目的评价便携式长程心电记录仪在临床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1日至6月30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疑诊心律失常数据完整患者67例,均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监护(Holter)+常规心电图检查,后给予30 d长程心电记录仪记录3... 目的评价便携式长程心电记录仪在临床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1日至6月30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疑诊心律失常数据完整患者67例,均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监护(Holter)+常规心电图检查,后给予30 d长程心电记录仪记录30 d的心电情况,对比以上两种方法对于不同种类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结果与24 h Holter+常规心电图检查相比,30 d长程心电记录仪对心律失常检出率较高(82.1%vs.32.8%,P<0.001),尤其对窦性停搏、房扑及房颤、室速检出率较高。结论便携式长程心电记录仪可以明显提高临床心律失常检出率,为院内无法明确诊断的心律失常提供了新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长程心电记录 检出率
下载PDF
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春泉 《当代医学》 2018年第27期107-109,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心律失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同时接受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 目的对比研究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心律失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同时接受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小儿各种心律失常检出情况。结果在心律失常检出率方面,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分别为53.00%(53/100)、71.00%(71/100),动态心动图心律失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在窦性心律不齐和传导阻滞型心律失常的检出律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动态心电图在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期前收缩的检出率方面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小儿在心律失常的检出及分型诊断方面优于常规心电图,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小儿 心律失常 检出率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心律失常检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权 张文宇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287-293,共7页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中老年人群面临的一种严重疾病。病发初期,时常伴随心律失常的症状。因此,心电信号中心律失常类别的检测,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基于心电信号的心律失常检测方法,如频域分析、经验模态分解等,均需要...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中老年人群面临的一种严重疾病。病发初期,时常伴随心律失常的症状。因此,心电信号中心律失常类别的检测,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基于心电信号的心律失常检测方法,如频域分析、经验模态分解等,均需要人为提取心电信号特征,其检测效果严重依赖专家经验,且模型可扩展性不足。为此,本文基于MIT-BIH心律失常数据集,使用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和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对5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信号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1D-CNN能自动提取心电失常特征,检测心律失常的准确率达到97.17%,远高于SVM与RF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心律失常 信号检测
下载PDF
遗传性心律失常基因检测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雅逊 蒋晨阳 傅国胜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32,共3页
遗传性心律失常是指具有家族聚集倾向、临床上易于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猝死等表现的遗传性心脏疾病,可伴或不伴心脏结构的改变。对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基因检测能够协助诊断及治疗。目前已有多种方法用于致病基因的检测,不... 遗传性心律失常是指具有家族聚集倾向、临床上易于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猝死等表现的遗传性心脏疾病,可伴或不伴心脏结构的改变。对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基因检测能够协助诊断及治疗。目前已有多种方法用于致病基因的检测,不同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对于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可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等遗传标记对致病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对候选基因进行测序从而明确致病基因;对于多基因遗传病可通过连锁分析定位易感基因位点并通过群体关联研究缩小候选基因的范围。高通量测序和基因芯片的出现为致病基因检测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心律失常 基因检测 基因突变 测序 连锁分析 关联研究
原文传递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露江 李菊香 杨杉 《现代临床医学》 2021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研究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以避免不必要的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先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长程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5例中,长程动态心电图对总心... 目的:研究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以避免不必要的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先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长程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5例中,长程动态心电图对总心律失常的检出率(91.20%)高于24 h动态心电图对总心律失常的检出率(7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快速房性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频发室早等的检出率均高于24 h动态心电图(P<0.05或P<0.01)。结论: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偶发、短暂发作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比24 h动态心电图态更具优势,可减少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程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检出率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检测中的临床应用和诊断分析
19
作者 朱凤梅 《系统医学》 2020年第1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与诊断价值。方法择选2018年5月—2019年4月该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方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患者全部接受常规心电图监测方法,...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与诊断价值。方法择选2018年5月—2019年4月该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方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患者全部接受常规心电图监测方法,研究组患者全部接受该院的美国DMS300-4A型号的动态心电图机监测方法,对比两种监测方法的检出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房性过早搏动、室性过早搏动、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窦性传导阻滞窦缓、室内传导阻滞、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等检出情况,研究组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8、11.849、6.274、4.354、3.164、5.156、4.489,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房性过早搏动、室性过早搏动、房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分别为92.5%、80.0%和25.0%,而对照组患者房性过早搏动、室性过早搏动、房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仅有65.0%、42.5%和5.0%。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监测方法相比,动态心电图监测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更高的疑病检出率,可以为患者临床诊断提供更科学、详实的参考,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检测 临床应用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基于双通道输入深度神经网络的心律失常检测方法研究
20
作者 李其铿 田园园 王子超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5-8,共4页
本文对心律失常的自动分类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双通道输入深度神经网络的心律失常检测方法。采用改进的基于小波变换的滤波算法对心电信号进行预处理后,将一个心跳片段和扩展心跳分段,输入卷积神经网络(CNN)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 本文对心律失常的自动分类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双通道输入深度神经网络的心律失常检测方法。采用改进的基于小波变换的滤波算法对心电信号进行预处理后,将一个心跳片段和扩展心跳分段,输入卷积神经网络(CNN)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串行融合的神经网络,同时提取心跳的局部特征和前后依赖关系,对心跳进行分类;针对数据集不平衡问题,在训练集划分和损失函数中引入加权改进。应用MIT-BIH心律失常数据库,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最终准确率99.3%,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应用中有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检测 双通道输入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时记忆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