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挥发油及芳香性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5
1
作者 黄罗生 顾燕飞 李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05-1611,共7页
中药挥发油及芳香性药物是一类与水不混溶,具挥发性和特殊气味的中药,成分十分复杂,且来源不同,功效各异,在心脑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胃肠道系统、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病毒及促进药物吸收等多方面都具有作用。近年来,... 中药挥发油及芳香性药物是一类与水不混溶,具挥发性和特殊气味的中药,成分十分复杂,且来源不同,功效各异,在心脑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胃肠道系统、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病毒及促进药物吸收等多方面都具有作用。近年来,关于中药挥发油及芳香性药物的研究日益增多,在医药方面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就中药挥发油及芳香性药物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促吸收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为挥发油及芳香性药物的研究、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芳香性药物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促吸收
原文传递
芳香类中药在儿科临床运用及展望 被引量:19
2
作者 聂坚 解宇环 +1 位作者 陈柏君 熊磊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87-89,100,共4页
从中药功效为切入点综述了芳香类中药在儿科的运用情况,旨在为芳香疗法在儿科临床的运用及研究提供借鉴参考。芳香类中药具有芳香化湿、解表、理气、醒脾、辟秽、开窍、解郁等功效,临床上既用于治疗小儿泄泻、发热、厌食、呕吐等常见多... 从中药功效为切入点综述了芳香类中药在儿科的运用情况,旨在为芳香疗法在儿科临床的运用及研究提供借鉴参考。芳香类中药具有芳香化湿、解表、理气、醒脾、辟秽、开窍、解郁等功效,临床上既用于治疗小儿泄泻、发热、厌食、呕吐等常见多发病,又可用于神昏惊厥、抑郁、发作性睡病等神经精神性疑难疾病,但对其作用机理研究甚少,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类中药 中药 儿科 临床
下载PDF
基于芳香性药物镇定安神的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万丽娟 卢金清 +3 位作者 许俊洁 黎强 蔡君龙 郑昌议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15期1-3,共3页
芳香性药物具挥发性和特殊气味,有效部位主要为挥发油,有效成分十分复杂,主要为挥发性成分。近年来,关于芳香性药物镇定安神的研究日益增多,在医药方面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缺乏系统深入研究。该文就芳香性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镇定... 芳香性药物具挥发性和特殊气味,有效部位主要为挥发油,有效成分十分复杂,主要为挥发性成分。近年来,关于芳香性药物镇定安神的研究日益增多,在医药方面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缺乏系统深入研究。该文就芳香性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镇定安眠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其镇定安神药效物质基础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应用于治疗失眠症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性药物 挥发油 挥发性成分 镇定安神
下载PDF
基于古代常见芳香药的药物特性探析《黄帝内经》香入脾理论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薰莹 刘珍珠 +1 位作者 王维广 翟双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5-490,共6页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香入脾"理论,认为芳香之气偏入脾,故芳香药对脾也具有特殊的调节作用。通过梳理古代本草书籍记载的常用芳香药种类,并统计其性味、归经及药物功效,进而探讨芳香药的药物特性及其与脾的特殊作用。芳香药...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香入脾"理论,认为芳香之气偏入脾,故芳香药对脾也具有特殊的调节作用。通过梳理古代本草书籍记载的常用芳香药种类,并统计其性味、归经及药物功效,进而探讨芳香药的药物特性及其与脾的特殊作用。芳香药大多为性温,味辛、苦之品,主要归脾经,次归肝经,在现代中药学的药效分类上,则以理气、活血化瘀、发散风寒之功效居多。可见芳香药确实偏于入脾,且其功效并不局限在化湿与开窍,再加上辛能行散、苦能燥湿、温则升阳,辛开苦降尤利于脾胃恢复升清降浊之生理功能,进而维持五脏六腑的气机循环。因此认为,临床应用芳香药所发挥的化湿、醒脾,甚至醒神、开窍等功效,其中必定离不开脾的中介作用,这也为《黄帝内经》香入脾理论提供了药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芳香药 香入脾
原文传递
香草植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曼君 项俊 +3 位作者 王仁祥 董玉梅 王金龙 刘雅婷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88-193,共6页
香草植物是一类具有芳香、观赏、食用、药用等多种用途的植物。综述了国内外香草植物发展的历史,香草的分布和类型,归纳了香草在食品、医药、环境和旅游行业以及其它行业的价值,并总结了香草繁殖技术,同时指出我国香草植物在各方面研究... 香草植物是一类具有芳香、观赏、食用、药用等多种用途的植物。综述了国内外香草植物发展的历史,香草的分布和类型,归纳了香草在食品、医药、环境和旅游行业以及其它行业的价值,并总结了香草繁殖技术,同时指出我国香草植物在各方面研究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草植物 分布 分类 应用价值 瓶颈 趋势
下载PDF
中医服气疗法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尚青 张思超 《山东中医杂志》 2016年第12期1024-1027,共4页
作为自然疗法的中医服气疗法是以芳香药物为引,从佩香、悬香、塞鼻、取嚏、烧熏等途径透达人体演绎闻气治病思想,沿用历史悠久。通过对"服气"的蕴意和作用机理进行阐释,总结中医服气疗法的实际应用如佩戴、悬挂、塞鼻、取嚏... 作为自然疗法的中医服气疗法是以芳香药物为引,从佩香、悬香、塞鼻、取嚏、烧熏等途径透达人体演绎闻气治病思想,沿用历史悠久。通过对"服气"的蕴意和作用机理进行阐释,总结中医服气疗法的实际应用如佩戴、悬挂、塞鼻、取嚏、烧熏疗法等,为中医药防治疫病及养生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气 闻气治病 芳香药物 传染病预防 保健养生
下载PDF
“香入脾”理论发微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珍珠 钱柯宏 +2 位作者 刘修超 刘雨昕 翟双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30-1134,共5页
“香入脾”是临床以芳香药物调理脾脏,进而治疗相关疾病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从释义、源流、应用等方面对“香入脾”理论进行探讨,认为“香入脾”源于《黄帝内经》“脾臭香”,为五臭之一,而臭是不同于味、且与味同等重要的概念,其因鼻而... “香入脾”是临床以芳香药物调理脾脏,进而治疗相关疾病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从释义、源流、应用等方面对“香入脾”理论进行探讨,认为“香入脾”源于《黄帝内经》“脾臭香”,为五臭之一,而臭是不同于味、且与味同等重要的概念,其因鼻而异,所主脏腑当为心肺;香为谷香与草木香,泛指中和美好之气。“香入脾”或为“气香归入脾”的简称,大约始于宋元之后,是《黄帝内经》中的五臭理论在后世脏腑辨证与药物药性学说及归经体系发展过程中的产物。“香入脾”的作用本质为行脾气,突出药物之“气”对于脏腑气机的作用,具有营运脾气、鼓动中焦斡旋,以及运脾化湿、促使气动湿化两方面的作用。同时,若用香太过,或使用不当,则易伤脾耗气。明确“香入脾”的理论内涵及其起源、形成和发展,对于现代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芳香药物的临床应用和脾胃相关疾病的治疗等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臭 五味 黄帝内经 芳香药
原文传递
外来芳香本草与医学经典的调适——以明朝《本草纲目》芳草、香木类药物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孙灵芝 梁峻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3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外来药物是如何按照中医传统进行调适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发挥其临床效用。方法:以明朝《本草纲目》芳草、香木类药物为例进行探讨。结果:《本草纲目》芳草、香木类药物于唐宋本草文献中所占比例较多,来源于波斯、大秦的较多,... 目的:探讨外来药物是如何按照中医传统进行调适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发挥其临床效用。方法:以明朝《本草纲目》芳草、香木类药物为例进行探讨。结果:《本草纲目》芳草、香木类药物于唐宋本草文献中所占比例较多,来源于波斯、大秦的较多,中国南方一些省份有移植栽培。结论:对外来药物的药性认知有一个传承发展的过程,一些新出现的外来药物的临床使用并不是直接套入到现有理论规律中,而是对其功效应用有一个摸索试探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药物 《本草纲目》 芳香药 医学经典
下载PDF
我国南方香草植物栽培技术及典型应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许军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3期9556-9559,共4页
介绍香草植物及其分布、用途,阐述影响香草植物生长的因素、南方栽培技术标准和栽培关键技术要点,并论述香草植物在温泉旅游业中的典型应用。
关键词 香草植物 栽培技术 栽培标准 芳香温泉 典型应用
下载PDF
香药防治多发性硬化探微
10
作者 张旭冉 周莉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12期42-45,共4页
多发性硬化病位在脑髓、督脉,主要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湿热蕴结。香药多性温,味辛、苦,具有健脾、温肾、化湿、通络、开窍等功效,现代研究证实其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根据香药的药性、功效,结合多发性硬化急性期和缓解期的虚... 多发性硬化病位在脑髓、督脉,主要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湿热蕴结。香药多性温,味辛、苦,具有健脾、温肾、化湿、通络、开窍等功效,现代研究证实其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根据香药的药性、功效,结合多发性硬化急性期和缓解期的虚实病机,分别从健脾温肾、芳香化湿、芳香通络、芳香开窍等方面探讨香药防治多发性硬化之理法。并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香药 健脾 温肾 化湿 免疫机制
下载PDF
“清香为百药之先”的龙脑香 被引量:3
11
作者 石雨 《中医文献杂志》 2018年第1期24-28,共5页
全面梳理龙脑香这一著名外来香药的命名、流传、功用等,特别对龙脑香功用进行了细致整理,并纠正了一些认知误区。冰片是龙脑香的别名,而樟脑、龙涎香与龙脑香是三种不同的物质。
关键词 龙脑香 香药 外来药 冰片 樟脑 龙涎香
下载PDF
朱明芳教授使用芳香类药物治疗痤疮经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璇 朱明芳 《皮肤科学通报》 2022年第1期6-9,共4页
朱明芳教授认为,痤疮的发生发展与诸多因素相关,而通过对大量痤疮患者的临床辨证论治,发现痤疮的主要病因在肺、脾、胃,证以湿热蕴结多见,治宜清热、除湿为主,同时配合芳香类药物的使用,取其解表化湿、活血行气之功,在寻常性痤疮的临床... 朱明芳教授认为,痤疮的发生发展与诸多因素相关,而通过对大量痤疮患者的临床辨证论治,发现痤疮的主要病因在肺、脾、胃,证以湿热蕴结多见,治宜清热、除湿为主,同时配合芳香类药物的使用,取其解表化湿、活血行气之功,在寻常性痤疮的临床医治上获得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类中药 痤疮 朱明芳
下载PDF
芳香性药物不同煎煮时间有效成分的检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颖 刘彩虹 介新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 观测芳香性药物在不同煎煮时间下 ,汤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 对九味羌活汤在一煎、二煎中不同煎煮时间下 ,汤液中挥发油、浸出物、黄芩苷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一煎中 ,煎煮 2 0~ 3 0min时 ,挥发油含量相对较高 ,浸出物和... 目的 观测芳香性药物在不同煎煮时间下 ,汤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 对九味羌活汤在一煎、二煎中不同煎煮时间下 ,汤液中挥发油、浸出物、黄芩苷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一煎中 ,煎煮 2 0~ 3 0min时 ,挥发油含量相对较高 ,浸出物和黄芩苷的含量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 ,呈上升趋势 ;二煎中 ,3 0min时挥发油含量最高 ,同时浸出物和黄芩苷的含量相对较高。结论 芳香性药物的溶出度随煎煮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味羌活汤 芳香性药物 挥发油 黄芩苷 煎煮时间 有效成分 中药汤剂
下载PDF
A Neural Based Modeling Approach for Drying Kinetics Analysis of Mint Branches and Their Fractions (Leaves and Stems)
14
作者 Aline de Holanda Rosanova Gustavo Dias Maia +1 位作者 Fábio Bentes Freire Maria do Carmo Ferreira 《Advanc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2017年第2期154-174,共21页
This work is aimed at investigating regular mint (Mentha × villosa) drying behavior and assessing how the heterogeneous composition of plants affects their drying kinetics. Drying kinetics and sorption isotherms ... This work is aimed at investigating regular mint (Mentha × villosa) drying behavior and assessing how the heterogeneous composition of plants affects their drying kinetics. Drying kinetics and sorption isotherms were evaluated for whole branches and their fractions (leaves and stems). Stems and leav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surement of dimensions, apparent density and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The moisture sorption isotherms were obtained under temperatures of 30°C, 40°C and 50°C for branches, stems and leaves and the data were fitted to the GAB model. Mint branches and their fractions were oven dried at temperatures from 40°C to 70°C?and were obtained kinetic curves for each part. Water sorption patterns were similar for leaves and stems and the GAB model described well the sorption behavior of both materials. At a constant temperature, the drying rates were higher for leaves in comparison to stems and the differences increased as the temperature was raised. Therefore, depending on drying conditions, the moisture distribution in dried branches might b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Since the leaves constitute the major fraction in branches, the drying rates of branches were closer to those of leaves. The kinetic curves were fitted to a diffusion model based on an analytical solution of Fick’s second diffusion law and to an empirical model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el based on the ANN predicted the drying kinetics of the different parts better than the diffusive model. A single network was built to describe the kinetic behavior of branches and fractions in the whole range of temperatures investigated. The diffusive model based on fitting effective diffusivity did not provide good predictions of moisture content, probably because neither the dependence of effective diffusivity on the moisture content nor the heterogeneity and shrinking of static beds were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omatic herbs Regular MINT BRANCHES STEMS Sorption Isotherms OVEN Dry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下载PDF
芳香开窍药嗅吸剂联合尼莫地平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姜涛 周杰 +3 位作者 周水晶 黄李法 崔建军 叶强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92-495,共4页
目的观察芳香开窍药嗅吸剂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 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t SA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嗅吸剂组、尼莫地平组、联合治疗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止血、脱水、支持及对症处理等... 目的观察芳香开窍药嗅吸剂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 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t SA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嗅吸剂组、尼莫地平组、联合治疗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止血、脱水、支持及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嗅吸剂组加用芳香开窍嗅吸剂嗅吸每次5~10 min,每日3~5次;尼莫地平组加用尼莫地平每日10 mg持续静脉微量泵入;联合治疗组联合应用芳香开窍药嗅吸剂和尼莫地平。各组均治疗10天。入院时及入院后第3、5、7、9、11天行经经颅多普勒检查,观察患者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并于3个月后评价患者脑外伤综合征阳性体征情况。结果 5天后嗅吸剂组、尼莫地平组及联合治疗组脑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优于嗅吸剂组及尼莫地平组(P〈0.05),尼莫地平组与嗅吸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嗅吸剂组及联合治疗组脑外伤综合征阳性体征患者显著减少(P〈0.05),且联合治疗组优于嗅吸剂组(P〈0.05)。结论芳香开窍药嗅吸剂联合尼莫地平不仅能减轻t SAH后CVS的严重程度,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芳香开窍药 经鼻腔给药 尼莫地平
原文传递
芳香开窍中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侯锡鸿 张佩林 +2 位作者 王斯娴 李艺 李萍 《药学进展》 CAS 2021年第5期372-381,共10页
通过对芳香开窍中药麝香、冰片、石菖蒲、苏合香、安息香和以这类中药为主的安宫牛黄丸、麝香保心丸和苏合香丸相关的药理作用进行总结,发现它们对缺血性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癫痫和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通过对芳香开窍中药麝香、冰片、石菖蒲、苏合香、安息香和以这类中药为主的安宫牛黄丸、麝香保心丸和苏合香丸相关的药理作用进行总结,发现它们对缺血性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癫痫和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治疗作用,其主要是通过调节血脑屏障通透性、抑制炎性反应、抗Ca^(2+)超载所致神经毒性、抗氧化应激损伤、调节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发挥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通过对这些芳香开窍中药的药理作用进行整合和总结,以期为该类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开窍中药 中枢神经系统 缺血性脑卒中 阿尔茨海默病 抑郁症 癫痫 帕金森病
原文传递
基于嗅觉受体的辛香类中药陈皮、丁香和小茴香药性表达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周炜炜 王朋倩 +4 位作者 杨秀娟 张淼 吴茵 隋峰 霍海如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6286-6293,共8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和方法,筛选辛香类中药陈皮、丁香、小茴香和嗅觉受体相互作用的物质基础、靶点和通路,揭示辛香类中药辛味药性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等数据库收集陈皮、丁香、小茴香3味辛香类中药的化学成分,筛选出活...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和方法,筛选辛香类中药陈皮、丁香、小茴香和嗅觉受体相互作用的物质基础、靶点和通路,揭示辛香类中药辛味药性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等数据库收集陈皮、丁香、小茴香3味辛香类中药的化学成分,筛选出活性成分,预测其相关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收集所有与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OR)相关的蛋白;将筛选所得靶点和OR相关蛋白上传至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靶点OR蛋白互作网络图,并进一步对关键靶点蛋白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陈皮有效成分5个、丁香有效成分5个、小茴香有效成分2个;药物靶点蛋白共224个;嗅觉受体相关基因515个。蛋白互作网络发现GNB2、CHRM2、CHRM3、GNGT2、ADRA2A等25个靶点是3味辛香类中药中挥发性成分激活OR后发挥药效的关键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确定了31个生物过程,78个信号通路。结论嗅觉受体主要被辛香类中药的挥发性成分激活,然后启动多个信号通路共同参与辛香类中药药性的表达,产生"气味辛香"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丁香 小茴香 嗅觉受体 辛香中药 辛味药性 网络药理学 靶点通路
原文传递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药治疗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静 刘晓蕾 《吉林中医药》 2017年第7期667-669,673,共4页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大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特征是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心肌坏死和变性。国内心肌炎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且患病人群为儿童。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较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更安全有效,突出了中医个体化的优势,多...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大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特征是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心肌坏死和变性。国内心肌炎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且患病人群为儿童。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较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更安全有效,突出了中医个体化的优势,多从痰热毒瘀、阴阳气血的角度出发,予清热解毒、清热化痰、活血化瘀、益气养阴、回阳固脱等疗法,临床获效颇佳,相关临床研究亦取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病毒性心肌炎 辛凉透表 芳香化湿 活血通络 补肾益精
下载PDF
芳香开窍中成药在心血管系统中应用的临床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朱婷婷 寇冠军 王保和 《中国药物评价》 2015年第3期151-154,共4页
芳香开窍中成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依据中成药药效将芳香开窍中成药分为活血化瘀、益气强心、行气化痰等类,分别阐述各类中成药在心血管系统领域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芳香开窍 中成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芳香开窍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夏厚林 董小萍 +3 位作者 王建 吴远波 董重 石战英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354-2355,共2页
通过对芳香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安息香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的整理、分析,探索其共性,拟为深入研究该类药的共性物质—药性—开窍醒神效应之间的关联性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四味芳香开窍药主含挥发油,均含有脂环化合物,并... 通过对芳香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安息香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的整理、分析,探索其共性,拟为深入研究该类药的共性物质—药性—开窍醒神效应之间的关联性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四味芳香开窍药主含挥发油,均含有脂环化合物,并存在一些共有成分,如龙脑冰片与苏合香挥发油中均含有倍半萜类成分石竹烯;苏合香和安息香皆为树脂类中药,两者均含有香荚兰醛成分,尚含树脂酯,香脂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开窍药 物质基础 麝香 冰片 苏合香 安息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