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嘉峪关草湖湿地植物功能群组成及其性状对不同生境的响应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连春 秦爱忠 +3 位作者 赵成章 段凯祥 王继伟 文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22-833,共12页
植物功能群与生境的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揭示植物的环境适应机制、群落构建机制、预测植被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局域尺度上干旱区湿地、沙漠、戈壁等生态系统功能群的环境适应机制,在嘉峪关草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基于... 植物功能群与生境的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揭示植物的环境适应机制、群落构建机制、预测植被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局域尺度上干旱区湿地、沙漠、戈壁等生态系统功能群的环境适应机制,在嘉峪关草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基于植物功能性状数据,研究了荒漠区不同生境条件下的功能群组成和功能性状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生境条件的改变,土壤含水量、含盐量、容重、pH值等土壤性质发生显著变化;植物的功能群组成和功能性状会发生适应性的变化,沼泽湿地生境内植被的功能性状以克隆、C4光合途径、根茎型等特征为主,盐沼湿地以叶片被蜡、叶茎肉质、CS策略等特征为主,沙丘生境以叶片具毛、风播、具增厚或增长的根、一年生、CR策略等特征为主,荒漠戈壁以叶片少、具增厚或增长的根、虫媒、地上芽等特征为主。局域尺度上,生境异质性尤其是土壤条件的异质性是影响植物群落组成和植物功能性状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群 功能性状 干旱区 生境 湿地 沙丘 戈壁
下载PDF
高等植物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任伟 高慧娟 +5 位作者 王润娟 吕昕培 何傲蕾 邵坤仲 汪永平 张金林 《草学》 2020年第3期4-15,共12页
干旱不仅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生化代谢过程,还影响着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限制全球农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干旱生境下优势物种耐旱性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围绕高等植物适应干旱生境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干旱胁迫... 干旱不仅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生化代谢过程,还影响着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限制全球农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干旱生境下优势物种耐旱性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围绕高等植物适应干旱生境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干旱胁迫对植物的伤害,植物适应干旱生境的生理机制,耐旱功能基因挖掘,提高植物耐旱性的途径,最后对植物抗旱性发展方向做了展望,以期为深入研究高等植物适应干旱生境的机制以及耐旱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植物 干旱生境 生理机制 耐旱基因 耐旱途径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盐生和干旱生境柽柳(Tamarix)凋落物分解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晶晶 吕瑞恒 +3 位作者 梁继业 冯建菊 马国财 康佳鹏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5-222,共8页
以塔里木盆地柽柳(Tamarix)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应用凋落袋法,揭示其在盐生(H1)和干旱(H2)生境中分解差异性及主要制约因子。结果表明:(1)经720 d分解,H1、H2生境中柽柳凋落物残留率分别为83.50%、53.73%,两种生境下凋落物残留率差异极显... 以塔里木盆地柽柳(Tamarix)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应用凋落袋法,揭示其在盐生(H1)和干旱(H2)生境中分解差异性及主要制约因子。结果表明:(1)经720 d分解,H1、H2生境中柽柳凋落物残留率分别为83.50%、53.73%,两种生境下凋落物残留率差异极显著(P<0.01)。(2)在H1、H2生境中,柽柳凋落物分解系数分别为0.082、0.320,分解50%所需时间分别为9.40、2.17 a,分解95%所需时间分别为40.62、9.36 a。(3)C元素在H1中富集-释放交替进行,在H2中为单一的富集-释放;N元素在H1中表现出累积-释放交替模式,在H2中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P元素在0~360 d分解时间段均呈逐渐释放过程,而在第360~720 d,H1呈逐渐累积过程,H2呈累积-释放模式。木质素呈现逐渐释放模式,纤维素释放模式富集-释放交替进行。经720 d分解,C、N、P、木质素、纤维素残留率在两种生境中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4)微生境变化对凋落物分解制约因素并不相同,盐生生境下土壤Na^+含量是制约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因子,而干旱生境下残留量、土壤Mg^2+、凋落物全磷含量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柽柳(Tamarix) 分解 干旱生境 盐生生境
原文传递
西北旱区典型流域土地利用与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陈乐 卫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09-1918,共10页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探讨干旱区流域生境质量的演变特征及驱动力,对保护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北旱区典型流域——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基于1980—2020年8期土地利用数据、气象站点数据和DEM数据,借助In VEST...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探讨干旱区流域生境质量的演变特征及驱动力,对保护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北旱区典型流域——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基于1980—2020年8期土地利用数据、气象站点数据和DEM数据,借助In VEST模型生境质量模块,定量研究了干旱区流域生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复杂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未利用地和草地是玛纳斯河流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41.49%和28.54%。(2)耕地持续扩张并侵占草地与未利用地,积雪冰川大面积消融转为裸岩和草地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3)1980—2020年期间,玛纳斯河流域生境质量呈先改善后持续恶化的趋势,生境质量均值减小了0.059。(4)生境质量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整体表现为低山区>高山区>绿洲区>荒漠区,生境质量等级以较低为主,占研究区面积的40.36%以上。(5)耕地扩张不断侵占草地和未利用地、积雪冰川大面积融化以及中、高覆盖度草地退化是玛纳斯河流域生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其中耕地扩张侵占草地导致绿洲生境质量大幅度下降。绿洲扩展侵占荒漠以及荒漠—绿洲交错带低覆盖度草地面积的增加是荒漠区生境质量改善主要原因。低山区生境质量变化取决于气候变化导致的中、低覆盖度草地之间的相互转化。积雪冰川融化以及高、中覆盖度草地退化是高山区生境质量恶化的首要原因。因此,今后干旱区应坚持适度追求和因地制宜原则,积极响应和开展重大生态恢复及保护工程建设,加强对草地、湿地、林地、高山冰川等生态系统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玛纳斯河流域 土地利用 In VEST模型 生境质量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干旱地区不同生境庭荠生物量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贾风勤 张娜 纳森巴特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8-134,共7页
采用野外生态学试验和室内分析方法相结合,分析了3种不同生境内短命植物庭荠种群的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庭荠种群株高、各器官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在不同生境间显著差异,且多数变异系数高于70%,以林地植株数量性状变异最大;在不同生境内... 采用野外生态学试验和室内分析方法相结合,分析了3种不同生境内短命植物庭荠种群的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庭荠种群株高、各器官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在不同生境间显著差异,且多数变异系数高于70%,以林地植株数量性状变异最大;在不同生境内根和茎生物量随总生物量增加均呈幂函数形式增长,表现为相似的异速生长规律,茎生物量的增长速率(b茎生物量=1.153 4)最高,叶和果实生物量分别呈幂函数或线形增长,果实生物量随根、茎和叶生物量变化趋势表现为幂函数和线性增长关系;庭荠植株生物量和生长情况在样地内和样地间受随机环境因子和自身遗传因子的内外调控而表现出一定的异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荠 器官 生物量 变异系数 干旱地区 生境 短命植物
下载PDF
基于干旱生境的安定区玉米作物水分亏缺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奇旺 金彦兆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48,共4页
在分析确定安定区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生育期的基础上,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确定了玉米作物生育期需水量;采用安定区1958-2015年共58年天然降水量资料,计算确定了20%、50%、75%频率下的降水量及其年内分配;分析了干旱生境... 在分析确定安定区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生育期的基础上,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确定了玉米作物生育期需水量;采用安定区1958-2015年共58年天然降水量资料,计算确定了20%、50%、75%频率下的降水量及其年内分配;分析了干旱生境下安定区玉米作物各生育期水分亏缺程度及主要亏缺时段,结果表明:50%降水频率下,安定区玉米作物生育期水分亏缺值为126.78 mm,占需水量的26.86%,其中出苗-拔节期水分亏缺最为严重,占需水量的61.76%,其次为大喇叭口-吐丝期,占需水量的41.95%,为指导旱作玉米作物实施雨水就地富集利用和集雨补充灌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生境 安定区 玉米 水分亏缺
下载PDF
中国干旱区恢复生态学研究进展及趋势评述 被引量:66
7
作者 李新荣 赵洋 +2 位作者 回嵘 苏洁琼 高艳红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35-1443,共9页
本文评述了中国干旱区恢复生态学研究的历程和特点,系统分析了其研究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国家重大需求推动了干旱区恢复生态学研究,植被建设是生态恢复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土壤生境的恢复、生态水文互馈机理、植... 本文评述了中国干旱区恢复生态学研究的历程和特点,系统分析了其研究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国家重大需求推动了干旱区恢复生态学研究,植被建设是生态恢复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土壤生境的恢复、生态水文互馈机理、植物水分关系、生物土壤结皮、基于模型的预测模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地学与生物学的学科交叉融合为干旱区恢复生态学理论创新和生态恢复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荒漠地区 内陆河生态恢复 土壤生境恢复 风沙危害 人工植被重建与恢复 生态水文过程
原文传递
基于CA-Markov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与生境质量预测——以宁夏中部干旱区为例 被引量:29
8
作者 武丹 李欢 +2 位作者 艾宁 黄涛 顾继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69-1978,共10页
探究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特征,评估并预测生境质量,可为区域生态规划和恢复提供决策性依据。本研究以搭载OLI和ETM+传感器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转移流概念、InVEST模型和CA-Markov模型研... 探究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特征,评估并预测生境质量,可为区域生态规划和恢复提供决策性依据。本研究以搭载OLI和ETM+传感器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转移流概念、InVEST模型和CA-Markov模型研究2000—2030年宁夏中部干旱区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规律,对未来情境进行模拟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宁夏中部干旱区土地系统结构变化与生态建设规划高度一致,具有黄河流域两侧集中分布的特征,土地系统综合动态度逐期减小,活跃度具有稳中有变、部分较活跃的特征。土地系统信息熵特征值呈逐年降低趋势。随着时间变化土地系统受人类活动干扰强度低,自我调整程度高,修复能力强,系统向稳定状态转化。2000—2015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呈“U”型特征,以优秀等级为主。2015—2030年土地系统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生境质量优秀、差和良好等级面积逐渐扩大,生态系统呈现稳定向好的趋势。本研究的多模型集成应用可为区域土地规划和生态恢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中部干旱区 土地利用 生境质量 土地利用转移流 CA-Markov InVEST模型
下载PDF
西北干旱城市破碎化绿地生境的植物群落设计途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仓拴 刘晖 +1 位作者 杨伊婷 李云昀 《风景园林》 2019年第2期88-93,共6页
中国西北干旱城市建成环境绿地生境主要特征表现为破碎化、规模大、尺度小和生境多样化,但在现实中其设计方式单一,绿地空间和生境资源被浪费,亟待找到适宜的生态设计途径。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个生境花园的实践和实验研究为例,提出以1m... 中国西北干旱城市建成环境绿地生境主要特征表现为破碎化、规模大、尺度小和生境多样化,但在现实中其设计方式单一,绿地空间和生境资源被浪费,亟待找到适宜的生态设计途径。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个生境花园的实践和实验研究为例,提出以1m×1m作为基本尺度单元的"生境营造+地被群落"设计模式。"生境营造"以光照和水作为主导生境因子划分生境类型,并在场地设计时优化生境条件。"地被群落"设计可以师法西北地区多样化的自然草地群落原型,结合8种群落设计的基本模式,营造多样性、动态性的城市植物群落景观,降低管理维护成本,提高群落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城市 城市破碎化绿地 生境多样性 生境营造 植物群落设计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封禁流域植被枯落物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中奇 朱清科 +4 位作者 邝高明 王晶 李萍 赵荟 赵磊磊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24,共5页
通过对陕北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封育流域内不同立地条件下枯落物现存量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了枯落物的影响因子及分布规律。对60个样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现存量与坡度呈二次回归关系,枯落物现存量最小值出现在坡度25.5°的位置... 通过对陕北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封育流域内不同立地条件下枯落物现存量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了枯落物的影响因子及分布规律。对60个样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现存量与坡度呈二次回归关系,枯落物现存量最小值出现在坡度25.5°的位置;阴坡枯落物现存量比阳坡高25.1%,沟坡枯落物现存量比梁坡高41.7%;地表生物量与枯落物现存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土壤含水量与枯落物现存量呈正相关性;土壤含水量与地表生物量两者的共同作用对枯落物现存量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黄土区 枯落物现存量 地表生物量 土壤含水量 立地类型
下载PDF
乌海周边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和土壤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2
11
作者 罗超 郭小平 +2 位作者 冯昶栋 叶金鹏 薛东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28,共16页
土壤种子库是植被自然更新和恢复的物质基础,对干旱荒漠区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内蒙古乌海周边为研究区,选择典型生境和植被类型,通过样地植被调查、持久和短暂土壤种子库采样、萌发试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对土壤种子库特征... 土壤种子库是植被自然更新和恢复的物质基础,对干旱荒漠区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内蒙古乌海周边为研究区,选择典型生境和植被类型,通过样地植被调查、持久和短暂土壤种子库采样、萌发试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对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和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乌海及周边土壤种子库平均密度为217~1547粒·m^(-2),物种以多年生草本为主,种子库密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持久土壤种子库占种子库总密度的17.34%~64.22%,且轻度和中度干扰样地的持久种子库占比达40%以上。2)不同生境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种子库差异较为显著,相近地理环境下的土壤种子库具有一定相似性,但中度干扰下的样地种子库密度和物种多样性要高于周边轻度干扰的样地。3)新星矿区周边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相似性较高,其他区域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在组成和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4)土壤种子库物种在不同土壤环境中呈现不同的聚类,土壤因子只能部分(30%~40%)反映土壤种子库特征。影响0~5 cm和5~10 cm持久土壤种子库的最主要土壤因子分别为有机质、粉粒、黏粒含量和砾石含量,影响0~5 cm和5~10 cm短暂土壤种子库的最主要土壤因子分别为全磷、黏粒含量和容重、有机质。上述研究可为乌海周边表土种子库的植被恢复潜力及恢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荒漠区 生境条件 土壤种子库 地上植被 土壤因子
下载PDF
极端干旱区多枝柽柳叶片功能性状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旋 李蕊希 +4 位作者 郑洲 李泽厚 贡璐 罗艳 吴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99-3708,共10页
叶片是植物获取资源的重要器官,研究其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植物对环境要素变化的生态适应性。以塔里木盆地北缘不同生境下(绿洲、过渡带、荒漠)典型荒漠植物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叶片... 叶片是植物获取资源的重要器官,研究其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植物对环境要素变化的生态适应性。以塔里木盆地北缘不同生境下(绿洲、过渡带、荒漠)典型荒漠植物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叶片结构和生理性状在不同生境间的差异,建立叶片性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关系,解析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并揭示影响荒漠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多枝柽柳叶片功能性状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叶片面积变异幅度最大(40%),比叶面积、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变异幅度最小(均为15%)。(2)多枝柽柳叶片厚度和叶片面积等结构性状以及叶片可溶性蛋白、脯氨酸、淀粉含量等生理性状在不同生境中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均在荒漠生境中达到最高。(3)多枝柽柳叶片部分功能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叶片厚度、淀粉含量等与叶组织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叶片厚度与淀粉含量之间、可溶性糖含量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4)通过RDA排序分析发现,土壤速效磷含量、土壤含水量、pH、容重等土壤环境因子影响较大,对多枝柽柳叶片功能性状有较好的解释。研究表明多枝柽柳通过叶片功能性状变化以及性状之间协同-权衡的生态对策来适应极端干旱环境,土壤水分和速效磷含量是影响其叶片功能性状最关键的土壤环境因子,研究可为极端干旱区荒漠植被的科学管理、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区 多枝柽柳 叶片功能性状 生境 土壤理化因子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区城市水绿时空耦合下绿地“蓄用协同”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晖 刘永 +2 位作者 许博文 曹朔 左翔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11,共6页
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化发展促使不透水下垫面的扩张和连续,引发内涝,而快排式城市雨水管网浪费稀少的水资源,城市中雨水产汇流过程与绿地布局及绿化设计在时空上缺少合理匹配。自然界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精准地选择在地表汇水低洼及背风、... 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化发展促使不透水下垫面的扩张和连续,引发内涝,而快排式城市雨水管网浪费稀少的水资源,城市中雨水产汇流过程与绿地布局及绿化设计在时空上缺少合理匹配。自然界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精准地选择在地表汇水低洼及背风、背光坡向的立地条件,也造就了地带性植物的耐旱习性。据此提出干旱半干旱区城市街区建设地块中"水绿时空耦合"绿地"蓄用协同"生境营造的技术路径,构建基于街区竖向关系产汇流分区、优化土壤持水能力、选取适宜的植物配置结构类型与植物品种及设置相应的辅助设施等系列技术方法体系,并通过案例说明该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干旱半干旱区 城市水绿时空耦合 绿地水文单元 生境营造 “蓄用协同” 风景园林技术
下载PDF
东北半干旱区外来植物入侵现状评估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悦 马巍格 +3 位作者 刘谷娥 周全来 郭佳 曹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外来入侵植物在东北半干旱区早有发现,但总体入侵现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查阅标本平台和文献资料,建立了东北半干旱区外来入侵植物数据库。结果表明:东北半干旱区外来入侵植物共10科26属34种,其中菊科植物居多,... 外来入侵植物在东北半干旱区早有发现,但总体入侵现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查阅标本平台和文献资料,建立了东北半干旱区外来入侵植物数据库。结果表明:东北半干旱区外来入侵植物共10科26属34种,其中菊科植物居多,有9个属(34.6%)11个种(32.4%);豆科、茄科、禾本科有11个属(42.3%)15个种(44.1%);入侵植物中草本植物有33种,占绝对优势(97.1%)。入侵等级为1级和2级的全国性入侵植物各有7种,均占总数的20.6%;入侵等级为4级的种数最多,有17种,占总数的50%。源于北美洲和欧洲的外来入侵植物最多,占64.7%,而源于南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外来入侵植物共占35.3%。44.1%的外来入侵植物是有意引入,而无意引入的占55.9%。东北半干旱区81.3%的县(市)有外来入侵植物分布,入侵形势十分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半干旱区 外来入侵植物 入侵等级 原产地 分布格局
原文传递
Burrow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habitat Use of the Turpan Wonder Gecko Teratoscincus roborowskii (Squamata, Gekkonidae) 被引量:3
15
作者 Yucheng SONG Yang LIU +2 位作者 Yingying LIN Tao LIANG Lei SHI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7年第1期61-69,共9页
Burrow structural charactersitcs and microhabitat use of the Turpan wonder gecko Teratoscincus roborowskii (Gekkonidae) were studied between April and September of 2013 in the Turpan Eremophytes Botanic Garden, in t... Burrow structural charactersitcs and microhabitat use of the Turpan wonder gecko Teratoscincus roborowskii (Gekkonidae) were studied between April and September of 2013 in the Turpan Eremophytes Botanic Garden, in the Turpan Depression of Western China. Burrow depth, entrance orientation, entrance height and width were observed. We assessed microhabitat selection and noted differences in microhabitat use among males, females, and juveniles. The magnitude of selection was measured using Jacobs' index of selectivity. Entrance height and width of the burrows of adults were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ose of juveniles, but the difference in burrow depth was not significant. The directional orientation of the burrow entrance showed a preference for the north-northeast and south-southeast, which were likely influenced by local prevailing winds and sunlight. Both the adult and juvenile geckos prefer to construct their burrows in sandy soil within a layer of loose soil whose thickness is greater than 30 cm. A majority of the burrows were located within 20 m of the nearest plant. Nearly half (48%) of the entrances of juveniles were located within 5 m of the nearest vegetation,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adult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urpan wonder gecko did not utilize microhabitats according to their availability, but rather that it preferred rnicrohabitats which contained dead wood or the caper bush.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burrow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habitat selection were important factors in T. roborowskii adaptation to harsh and arid desert habit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d desert habitat burrow depth entrance height entrance orientation entrance width microhabitatselection retreat site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的植物园 被引量:2
16
作者 贺善安 顾姻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7年第3期48-53,共6页
中国西北地区共有17个植物园,这些植物园在植物物种保护、固沙植物的繁殖推广、药用植物、观赏植物及其他经济植物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者指出:西北地区虽然物种数目相对较少,但植物园的重要性... 中国西北地区共有17个植物园,这些植物园在植物物种保护、固沙植物的繁殖推广、药用植物、观赏植物及其他经济植物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者指出:西北地区虽然物种数目相对较少,但植物园的重要性仍不容忽视。干旱地区物种保护的问题更为突出。“濒危生境”和引种驯化理论的研究,在西北干旱地区植物园,更显得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濒危生境 引种驯化 植物园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半干旱河谷区生境分类研究——以杂谷脑河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廖清贵 陈俊华 +4 位作者 谢天资 黎燕琼 龚固堂 卿刚 慕长龙 《四川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1-7,共7页
以岷江上游杂谷脑干旱河谷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实地调查资料,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和林地保护利用资料,根据地形、土壤、水分、植被等因子对该区域河谷地带、阴坡和阳坡的生境分别进行了分类,为该区域的生境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以岷江上游杂谷脑干旱河谷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实地调查资料,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和林地保护利用资料,根据地形、土壤、水分、植被等因子对该区域河谷地带、阴坡和阳坡的生境分别进行了分类,为该区域的生境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也为人工造林中树种选择及造林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同时也为类似困难立地条件地区的人工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杂谷脑河 干旱半干旱河谷区 生境分类 主成份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西北半干旱地区湿地公园水系规划设计方法与工程技术途径
18
作者 郑邦毅 《城市建筑》 2014年第11期52-53,共2页
本文针对西北半干旱地区河道型湿地的典型特征,提出了针对这种典型特征下的水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核心问题--“保水”(恢复水脉、保证水量、修复水质)。即恢复由渠化切断水源的河漫滩湿地水系等,优化水文连通性,将湿地的生态效益最... 本文针对西北半干旱地区河道型湿地的典型特征,提出了针对这种典型特征下的水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核心问题--“保水”(恢复水脉、保证水量、修复水质)。即恢复由渠化切断水源的河漫滩湿地水系等,优化水文连通性,将湿地的生态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 半干旱生境 营造水系规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