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6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荒漠绿洲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受水资源条件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8
1
作者 王根绪 程国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63-368,共6页
以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荒漠绿洲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景观生态的基本特点和景观嵌块体类型 ,通过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分析与景观生态功效的评价 ,利用 80年代和 90年代两期有关景观生态的资料 ,论述了水资源条件变化对研究区景观格局的影... 以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荒漠绿洲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景观生态的基本特点和景观嵌块体类型 ,通过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分析与景观生态功效的评价 ,利用 80年代和 90年代两期有关景观生态的资料 ,论述了水资源条件变化对研究区景观格局的影响 ,指出河流廊道是干旱区荒漠绿洲的主要生态流 ,河流廊道的变化是导致荒漠绿洲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荒漠绿洲 水资源 景观空间格局 河流廓道
下载PDF
论干旱区景观生态特征与景观生态建设 被引量:96
2
作者 程国栋 肖笃宁 王根绪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1-15,共5页
分析了干旱区景观结构特点与景观生态过程的基本特征,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提出了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生态建设的策略,对干旱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课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干旱区 景观生态建设 景观规划
下载PDF
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规律性及其验证 被引量:124
3
作者 乔标 方创琳 黄金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183-2190,共8页
在分析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交互耦合函数、耦合轨迹、耦合类型和耦合阶段,并以河西走廊为例,对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规律进行了验证。在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 在分析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交互耦合函数、耦合轨迹、耦合类型和耦合阶段,并以河西走廊为例,对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规律进行了验证。在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既有相互胁迫的过程,也有相互促进的环节,它们之间是一种在交互胁迫中相互促进的动态耦合关系;这种耦合关系在其演化周期内呈现出双指数函数的变化规律,其耦合演化轨迹是一条双指数曲线;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耦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低级协调型、生态主导型、同步协调型、城市化滞后型、逐步磨合型、城市化超前型、生态脆弱型、低级磨合型和不可持续型等九种基本耦合类型,并经历低水平协调、拮抗、磨合、好转和高水平协调等5个耦合阶段。河西走廊各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演进过程符合双指数函数的变化规律,其耦合轨迹均呈现出双指数曲线的变化形式;嘉峪关市属于逐步磨合型,目前处于好转阶段;金昌市属于城市化超前型,处于磨合阶段;酒泉市属于生态主导型,处于拮抗阶段;张掖市属于同步协调型,处于拮抗阶段;武威市属于生态脆弱型,处于拮抗阶段;玉门市属于低级磨合型,处于好转阶段;敦煌市属于生态脆弱型,处于拮抗阶段;河西走廊属于生态脆弱型,处于拮抗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规律
下载PDF
近50a土地利用变化对干旱区典型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22
4
作者 冯异星 罗格平 +7 位作者 周德成 韩其飞 鲁蕾 许文强 朱磊 尹昌应 戴丽 李艳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4295-4305,共11页
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是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焦点。大规模土地开发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影响的定量评估对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评价长时间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干旱区典型流域景观格局的影... 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是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焦点。大规模土地开发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影响的定量评估对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评价长时间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干旱区典型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以期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信息。选择的研究区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是中国西北干旱区水土开发的典型代表区域。以1962年地形图,1976、1989、1999和2008年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利用数学模型和景观格局指数重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过程,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50a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剧烈,耕地和建设用地"涨势"显著,未利用地和林地"落势"较明显,草地和水域先"涨"后"落",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处于不平衡态,单向转换频繁。(2)研究区景观破碎度和多样性增加,优势度减小,各景观类型间差异缩小,异质性程度和景观结构复杂性加大。(3)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流域景观格局,导致景观结构趋于多样化、均匀化和破碎化。最后,提出通过发展大规模集约化农业降低土地利用变化引起景观格局负面生态效应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玛纳斯河流域 50a变化 干旱区
下载PDF
黑河实验(HEIFE)──对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一些新认识 被引量:111
5
作者 胡隐樵 高由禧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85-296,共12页
综合介绍“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实验研究(HEIFE)”的概况。系统分析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一些基本问题,它们是:(1)干旱地区地表面热量平衡的基本特征:干旱地区蒸发量很小,地表热量平衡中以感热为主.潜热可以忽略... 综合介绍“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实验研究(HEIFE)”的概况。系统分析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一些基本问题,它们是:(1)干旱地区地表面热量平衡的基本特征:干旱地区蒸发量很小,地表热量平衡中以感热为主.潜热可以忽略不计。(2)干旱地区陆面过程参数化问题:干旱地区能量和物质湍流输送的参数化必须考虑层结影响,否则将造成严重误差。(3)干旱地区一种特殊现象──绿洲与沙漠环境的相互作用:绿洲的“冷岛效应”和临近绿洲沙漠或戈壁的“逆湿现象”是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研究结果将加深我们对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陆面过程 黑河实验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生态系统动态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2
6
作者 潘晓玲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5-351,共7页
本文对绿洲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性作了初步探讨。指出土壤盐渍化的研究途径,着重讨论了绿洲蒸散与局地气候、植被覆盖面积、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生态系统下垫面状态等的相互关系。获得了重要认识:绿洲生态系统是向绿洲化还是向荒漠化... 本文对绿洲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性作了初步探讨。指出土壤盐渍化的研究途径,着重讨论了绿洲蒸散与局地气候、植被覆盖面积、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生态系统下垫面状态等的相互关系。获得了重要认识:绿洲生态系统是向绿洲化还是向荒漠化的方向发展,十分敏感地受上述各种参数的影响。最后指出,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实际上是生态系统和环境,特别是与局地气候系统相互作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绿洲生态系统 稳定性 土壤盐渍化 下垫面 生态系统 环境
下载PDF
干旱区典型植物生长与地下水位关系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100
7
作者 张丽 董增川 黄晓玲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0-113,共4页
以生态适宜性理论为基础,根据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典型植物的随机抽样调查资料,建立了干旱区几种典型植物生长与地下水位关系的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得出干旱区典型植物的最适地下水位、适宜地下水位区间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忍耐... 以生态适宜性理论为基础,根据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典型植物的随机抽样调查资料,建立了干旱区几种典型植物生长与地下水位关系的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得出干旱区典型植物的最适地下水位、适宜地下水位区间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忍耐度。与同是干旱区的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旗实测及调查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是合理的,因此模型也是合理的。最后,根据模型得出了对干旱区生态恢复和重建,实现干旱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 地下水位 干旱区 对数正态分布模型 生态地下水位 植被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重建研究 被引量:96
8
作者 陶希东 石培基 李鸣骥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18-22,共5页
西北干旱地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建设区域之一。但是长期以来 ,由于气候干旱以及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下所形成的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导致了一系列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干旱区振兴流... 西北干旱地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建设区域之一。但是长期以来 ,由于气候干旱以及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下所形成的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导致了一系列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干旱区振兴流域经济的主要保证 ,也是促使生态经济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分析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系统特征、开发利用现状以及主要的水环境问题出发 ,得出干旱区生态恢复与重建必须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核心的结论 ,同时提出了干旱区水资源利用优化途径与生态重建的基本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水资源系统 水环境 生态重建 对策
原文传递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约束下城市化过程及生态效应研究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79
9
作者 方创琳 黄金川 步伟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共7页
城市化是西北干旱区实现小康目标的必由之路 ,然而最大的自然障碍因素是水资源严重短缺 ,现实的城市化与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各种矛盾与胁迫。从城市化过程及其生态效应研究的重要性出发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分析与评述 ... 城市化是西北干旱区实现小康目标的必由之路 ,然而最大的自然障碍因素是水资源严重短缺 ,现实的城市化与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各种矛盾与胁迫。从城市化过程及其生态效应研究的重要性出发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分析与评述 ,把水资源作为西北干旱区先决约束条件 ,提出了水资源约束下西北干旱区城市化过程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思路 ,包括选择水资源变化过程与城市化过程之间相互胁迫的驱动因子 ,揭示水资源变化对城市化过程的胁迫机制与规律 ;分析城市化过程引起的与水相关的生态效应 ;建立城市化过程及其生态效应预警指标体系 ,对不同强度水资源约束下城市化过程进行动态预警和情景分析 ;选择最节水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和建设节水型城镇体系等。进而为加快西北干旱区城市化发展进程、改善干旱区生态环境、实现小康目标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保护 水资源 干旱区 中国西北地区
下载PDF
干旱区地下水与天然植被关系研究综述 被引量:79
10
作者 郑丹 李卫红 +1 位作者 陈亚鹏 刘加珍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0-167,共8页
地下水与天然植被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它涉及地下水、土壤、植被等相互之间的动态平衡,而干旱区生物过程微弱,生态系统规模小、稳定性低、地下水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天然植被的生长发育,与脆弱生态环境的保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针对... 地下水与天然植被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它涉及地下水、土壤、植被等相互之间的动态平衡,而干旱区生物过程微弱,生态系统规模小、稳定性低、地下水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天然植被的生长发育,与脆弱生态环境的保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针对干旱区这一特殊地域研究其规律,并对有关地下水、土壤含水量、生态地下水埋深的概念和内容做了阐述,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干旱区地下水与土壤含水量、天然植被、地表荒漠化等关系以及合理地下水埋深的确定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与合理地下水埋深相关的生态地下水埋深、适宜地下水埋深、最佳地下水埋深、盐渍临界深度、生态警戒地下水埋深等概念,确定地下水与天然植被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框架,从生态水文学角度更深层次探讨干旱区地下水与天然植被的关系,为深入研究干旱区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植被 干旱区 研究综述 地下水埋深 土壤含水量 脆弱生态环境 生态水文学 动态平衡 生物过程 系统规模 生长发育 直接影响 临界深度 结构框架 相互作用 演变趋势 稳定性 荒漠化
下载PDF
西部干旱区煤炭开采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89
11
作者 雷少刚 卞正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37-2843,共7页
大规模煤炭资源开采与干旱脆弱生态环境的空间耦合将会诱发日益严峻的社会、环境问题。分析了我国西部干旱区煤炭地下开采对植被、土壤水、地下水、土壤等关键环境要素影响的研究进展与不足;指出现有研究主要以单一环境要素、局部尺度为... 大规模煤炭资源开采与干旱脆弱生态环境的空间耦合将会诱发日益严峻的社会、环境问题。分析了我国西部干旱区煤炭地下开采对植被、土壤水、地下水、土壤等关键环境要素影响的研究进展与不足;指出现有研究主要以单一环境要素、局部尺度为主,缺乏多尺度综合的环境要素协同损伤规律与井上下联动响应机理等基础研究。因此,现有成果还无法满足指导煤炭开采技术改进与控制环境损伤的需要。建议从井下到井上,从工作面、矿井、矿区、流域多尺度综合实现地空一体化同步监测,加强对西部干旱矿区各关键环境要素的协同损伤规律研究;加强对井上下环境要素对开采地质条件响应机理研究;建立不同开采条件、不同评价尺度下,矿区开采环境损伤的评价与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干旱区 环境要素 环境扰动
下载PDF
干旱区受水资源胁迫的下游绿洲动态变化趋势分析——以黑河流域额济纳绿洲为例 被引量:65
12
作者 王根绪 程国栋 沈永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64-568,共5页
干旱内陆流域下游绿洲的形成与演变对流域地表径流变化响应强烈 .采用绿洲生态斑块动态模拟、植被与水盐状态相关分析、生态需水量估算等方法 ,分别对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在不同分水方案与水资源利用情景下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 .结... 干旱内陆流域下游绿洲的形成与演变对流域地表径流变化响应强烈 .采用绿洲生态斑块动态模拟、植被与水盐状态相关分析、生态需水量估算等方法 ,分别对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在不同分水方案与水资源利用情景下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维持现状绿洲面积不再萎缩 ,在考虑水资源利用合理化的前提下 ,其最低净需水量为 5 .7× 10 8m3 ,如果考虑下游地区人畜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 ,同时考虑水量在输送过程中的散失损耗 ,为在近期 (2 0 15年以前 )维持现状绿洲面积 ,狼心山断面入境流量需达到6 .0× 10 8m3 ;而要使绿洲面积恢复到 2 0世纪 80年代初的水平 ,狼心山断面过水量应不低于 8.9× 10 8m3 ,正义峡断面下泄水量要求达到 10 .9× 10 8~ 13.1× 10 8m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胁迫 下游绿洲 黑河流域 额济纳绿洲 干旱区 地表径流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新疆干旱区盐碱地生态治理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84
13
作者 田长彦 买文选 赵振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064-7068,共5页
现阶段新疆干旱区高强度水土资源开发,致使传统灌排水盐平衡模式难于维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改变农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需要创新调控理论与技术体系;传统盐碱地农业开发利用模式资源效率低、维持成本高,需要以生物修复技术为核心构... 现阶段新疆干旱区高强度水土资源开发,致使传统灌排水盐平衡模式难于维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改变农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需要创新调控理论与技术体系;传统盐碱地农业开发利用模式资源效率低、维持成本高,需要以生物修复技术为核心构建盐碱地高效率资源化利用模式。针对上述问题,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1400)的资助下,通过机理研究、关键技术研发、产品研制、县域集成示范实现:(1)建立新疆干旱区现代水盐平衡调控理论,(2)创新干旱区盐碱地生态治理模式,(3)建成盐碱地产业化集成示范区,形成全产业链的盐碱地生态治理技术服务体系,(4)稳定一支以新疆相关单位为主体,国内优势单位参与的根植新疆的盐碱地生态治理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盐碱地 水盐平衡 生态治理
下载PDF
干旱区土遗址病害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76
14
作者 孙满利 李最雄 +1 位作者 王旭东 谌文武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7年第6期772-778,765,共8页
我国西北干旱区分布大量的土遗址,在分析干旱区土遗址病害的基础上,建立了按病害成因、病害表现形式和形成机理分类的土遗址病害3级分类体系和定义。将土遗址的病害分为两大类即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自然破坏有5个亚类14个病害表现形式... 我国西北干旱区分布大量的土遗址,在分析干旱区土遗址病害的基础上,建立了按病害成因、病害表现形式和形成机理分类的土遗址病害3级分类体系和定义。将土遗址的病害分为两大类即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自然破坏有5个亚类14个病害表现形式,包括片状剥蚀:雨蚀剥离病害、风蚀剥离病害和裂隙剥离病害;淘蚀:酥碱、风力淘蚀和流水淘蚀;裂隙(缝):卸荷裂隙、构造缝、变形裂隙、建筑工艺裂缝;冲沟:裂隙型冲沟和径流型冲沟;生物破坏:动物病害和植物病害。人为破坏有两种即历史破坏和近现代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病害分类 干旱区 西北
下载PDF
我国干旱区植物抗旱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75
15
作者 李磊 贾志清 +1 位作者 朱雅娟 綦艳林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3-1059,共7页
干旱、水资源缺乏是制约我国干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因素。在我国西部干旱区,研究植物的抗旱机理,选育抗旱植物,提高节水栽植技术,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及西部大开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不同方面综述了干旱胁... 干旱、水资源缺乏是制约我国干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因素。在我国西部干旱区,研究植物的抗旱机理,选育抗旱植物,提高节水栽植技术,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及西部大开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不同方面综述了干旱胁迫下植物的形态、生理和生态适应特性,包括叶片与根系结构、光合作用、抗氧化酶系统、丙二醛、渗透调节、内源激素、抗旱蛋白和δ13C值等的变化,并简要提出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抗旱性 抗旱机理 评价指标
原文传递
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及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76
16
作者 高龙 田富强 +1 位作者 倪广恒 胡和平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83-1490,共8页
在新疆库尔勒市西尼尔镇开展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及灌溉制度的试验研究,根据不同灌溉定额(375、525和675mm)及灌水间隔(3.5、7和10.5d)组合设置7个试验处理,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的土壤水、盐分布规律及其对棉... 在新疆库尔勒市西尼尔镇开展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及灌溉制度的试验研究,根据不同灌溉定额(375、525和675mm)及灌水间隔(3.5、7和10.5d)组合设置7个试验处理,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的土壤水、盐分布规律及其对棉花生长性状及最终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主根区土壤含水率自靠近滴灌带的宽行往外至膜间逐渐降低,土壤含盐率则呈相反的规律分布,灌溉期靠近滴灌带的主根区土壤处于脱盐状态,远离滴灌带的土壤处于积盐状态;(2)相同灌水间隔下,灌溉定额越大,主根区含水率越高,主根区以下渗漏水分越多,棉花产量提高但灌溉水生产效率降低;相同灌水定额下,灌水间隔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棉花的生长;(3)在试验区的砂性土壤条件下,675mm灌溉定额和7d灌水间隔的灌溉制度可获得最大籽棉产量为6816kg/hm2,375mm灌溉定额和7d灌水间隔的灌溉制度可获得最高的灌溉水生产效率为1.33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膜下滴灌 棉花 水盐分布 灌溉制度
下载PDF
干旱区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60
17
作者 张丽 董增川 赵斌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45-748,共4页
依据生态适宜性理论,建立了植物生长与地下水位关系的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基于此模型,结合遥感技术进行的生态分区和植物生理需水的现场实验数据,提出了干旱区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应用此方法计算了黑河流域额济纳旗天然植被生态... 依据生态适宜性理论,建立了植物生长与地下水位关系的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基于此模型,结合遥感技术进行的生态分区和植物生理需水的现场实验数据,提出了干旱区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应用此方法计算了黑河流域额济纳旗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计算成果与其他成果比较相差较小。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是合理的,可以推广应用于干旱区其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天然植被 生态需水量 植物生长 地下水位 生态环境 水资源
下载PDF
不同沉积环境下沉积物的粒度分形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7
18
作者 陈冬梅 穆桂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51,共5页
通过计算主要来自干旱地区已知成因环境的 8组代表性沉积物的分维值 ,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沉积物粒度都能获得有实际物理意义的分维值 ,如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成砂、洛川马兰黄土及塔里木河洪泛平原沉积物的分维值都小于 2 ,使其分维值失... 通过计算主要来自干旱地区已知成因环境的 8组代表性沉积物的分维值 ,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沉积物粒度都能获得有实际物理意义的分维值 ,如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成砂、洛川马兰黄土及塔里木河洪泛平原沉积物的分维值都小于 2 ,使其分维值失去了实际的物理意义 ,但是将分维值作为一种沉积物粒度分析参数 ,失去实际物理意义的分维值仍具有与部分传统粒度参数的相关关系 ;粒度分维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不同区域同种成因类型沉积物的分维值可能相差甚大。将分维值与传统粒度参数进行对比 :分维值 (D)与平均粒径 (Mz ,换算成 φ值 )可能存在有条件的弱相关关系 ,但并不总是前人所说的正比关系 ;分维值与标准偏差 (σ1)则明显呈正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沉积物 粒度分形 分维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水中氟的分布规律及环境特征 被引量:70
19
作者 王根绪 程国栋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3-159,共7页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摘要:西北干旱区天然水体中广泛分布以NaF和KF为主的氟物质。随干旱区内陆水系的产生、径流消亡,从山区至山前细土平原,F~-的迁移分布具有...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摘要:西北干旱区天然水体中广泛分布以NaF和KF为主的氟物质。随干旱区内陆水系的产生、径流消亡,从山区至山前细土平原,F~-的迁移分布具有显著的淋溶-径流、径流-蒸发与溶滤-蒸发浓缩富集3个水文化学分带;在白垩系及第四系下更新统以来湖相沉积的湖盆洼地以及沙漠边缘地区,地下水中F~-相对富集,且具有深部地下水F~-含量大于浅层地下水及地表水的垂直分带性;F~-的富集与贫化与水化学特征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低SO_4^(2-)的贫钙碱性水环境有利于F~-的溶解与富集。干旱区内陆流域丰富的氟物质来源、相对封闭的水文环境与干旱的气候条件为F~-在水中溶解、迁移和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 干旱区 分布规律 环境特征
下载PDF
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及合理利用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1
20
作者 樊自立 马映军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6-11,共6页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西北干旱区必须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才能确保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 ,因此 ,必须重视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 ;(2 )适度开发利用地下水 ;(3)在有条件地区建设山区水利枢纽 ;(4 )确保生...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西北干旱区必须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才能确保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 ,因此 ,必须重视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 ;(2 )适度开发利用地下水 ;(3)在有条件地区建设山区水利枢纽 ;(4 )确保生态用水 ;(5)防治水质盐化和污染 ;(6 )从长远考虑还需进行跨流域调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水资源 合理利用 西部大开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