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干旱地区刺槐覆膜播种育苗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冯志海 《防护林科技》 2019年第6期52-53,68,共3页
为了提高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刺槐播种育苗效果,在播种育苗中设置了覆膜试验,比较覆膜后的种子出苗情况及苗木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与未覆膜的刺槐处理相比,覆膜处理下的出苗率有所提高,达98.23%,比未覆膜的高19.3个百分点,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为了提高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刺槐播种育苗效果,在播种育苗中设置了覆膜试验,比较覆膜后的种子出苗情况及苗木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与未覆膜的刺槐处理相比,覆膜处理下的出苗率有所提高,达98.23%,比未覆膜的高19.3个百分点,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出苗时间比未覆膜提前2d;苗木的高、胸径及地径生长更旺盛,优质苗比例更高;越冬后覆膜处理的刺槐苗木抽干率比未覆膜的降低了25.33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覆膜 播种育苗 育苗效果 北方干旱地区
下载PDF
我国北方旱区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刍议 被引量:17
2
作者 林性粹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9-84,共6页
我国北方旱区水资源缺乏。全国有43%的国上面积,年均降水量小于400mm,这些地区都分布在我国北方。采取节水灌溉用水措施,大力推行节水灌溉农业,实行灌区节水改造,将是旱区灌溉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其主要措施:(1)拟定... 我国北方旱区水资源缺乏。全国有43%的国上面积,年均降水量小于400mm,这些地区都分布在我国北方。采取节水灌溉用水措施,大力推行节水灌溉农业,实行灌区节水改造,将是旱区灌溉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其主要措施:(1)拟定节水灌溉农业分区,因地制宜推广灌溉节水措施;(2)对可灌区实施以节水为目标的技术改造;(3)实行节水灌溉设备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4)加强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 灌溉设备 灌溉技术 灌溉管理 北方旱区节水灌溉农业分区
下载PDF
北温带干旱地区土壤-大气界面CO_2通量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高程达 孙向阳 +2 位作者 张林 李志刚 阿拉塔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2-38,共7页
采用箱法对栗钙土、灰钙土、粗骨土和山地灰褐土4种有代表性的干旱土壤表面CO2通量进行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土壤(粗骨土和山地灰褐土)的通量显著大于草原土壤(栗钙土和灰钙土)。干旱区土壤表面CO2通量的平均值为230.05μmol/(m2&#... 采用箱法对栗钙土、灰钙土、粗骨土和山地灰褐土4种有代表性的干旱土壤表面CO2通量进行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土壤(粗骨土和山地灰褐土)的通量显著大于草原土壤(栗钙土和灰钙土)。干旱区土壤表面CO2通量的平均值为230.05μmol/(m2·h),变化范围为-147.27~2319.55μmol/(m2·h)。不同土壤类型之间存在差异,粗骨土(351.82μmol/(m2·h))>山地灰褐土(347.33μmol/(m2·h))>栗钙土(193.36μmol/(m2·h))>灰钙土(162.37μmol/(m2·h))。土壤表面CO2通量存在季节变化,趋势呈"S"形。9月份最高(516.79μmol/(m2·h)),以土壤向大气释放为主;1月份最低(-7.09μmol/(m2·h)),以大气进入土壤为主;具有春夏秋冬交替规律,与气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土壤表面CO2通量稍有后滞。全天候土壤表面CO2通量呈"山峰"形变化,04:00最小(154.13μmol/(m2·h)),12:00最大(349.65μmol/(m2·h)),具有昼夜交替规律,比气候日变化稍有滞后。影响土壤表面CO2通量的环境因子有地表空气温度、土壤温度(0~10cm、10~20cm和20~30cm)、土壤含水量(0~10cm、10~20cm和20~30cm);其中,地表空气温度、土壤温度(0~10cm、10~20cm和20~30cm)和土壤含水量(0~10cm)分别与土壤表面CO2通量呈正相关关系,而10~20cm和20~30cm深度的土壤含水量与土壤表面CO2通量呈负相关关系,地表空气相对湿度与土壤表面CO2通量的关系不显著。大气与土壤之间的CO2存在双向转移机制,CO2不仅从土壤向大气转移,而且也从大气向土壤转移,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差异性分布,导致温带和寒带地区的土壤具有平衡大气CO2浓度的功能,是温带、寒带地区的显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大气界面 CO2通量 北温带干旱地区 季节变化 日变化
下载PDF
宁夏干旱地区工业区对农田土壤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40
4
作者 王美娥 彭驰 陈卫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532-3539,共8页
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曾经被冠以"净土"的西北干旱地区受到了工业排放污染的威胁.本文以宁夏某县枸杞种植地为研究对象,采用GIS技术,以工业区为中心,结合当地主导风向,沿着黄河进行带状布点采样,分析工... 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曾经被冠以"净土"的西北干旱地区受到了工业排放污染的威胁.本文以宁夏某县枸杞种植地为研究对象,采用GIS技术,以工业区为中心,结合当地主导风向,沿着黄河进行带状布点采样,分析工业区的建立对农田土壤重金属Zn、Cr、Ni、Mn、Co、Cu、Cd、Pb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累积程度较轻,只有少数样点发生人为Zn和Cd累积;工业区土壤中除了Ni元素以外,其它7种元素都有累积,其中Cd元素浓度达到污染水平的样点占总样点数三分之一.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枸杞地土壤中Cd、Zn、Cu、Mn和Pb等5种元素的分布与工业区位置有较强的相关性.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角度来看,研究区的工业区影响还未造成枸杞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并且由于该区域土壤的pH值普遍较高(平均pH值为8.54),因此,可以认为目前还不存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但是工业区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累积趋势的影响较为明显.此外,工业区对灌溉水中重金属元素的浓度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工业排放 枸杞 土壤重金属污染 空间格局
原文传递
西北干旱荒漠区植物属的区系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党荣理 潘晓玲 顾雪峰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128,共8页
为了分析西北干旱荒漠区种子植物属的组成及其区系特点 ,探讨其起源与演化 ,作者根据多年的调查结果并查阅大量相关资料 ,研究表明 :西北干旱荒漠区分布有种子植物 4 84属 ,其区系特征为单种属、寡种属多 ,优势现象明显 ;植物区系具有... 为了分析西北干旱荒漠区种子植物属的组成及其区系特点 ,探讨其起源与演化 ,作者根据多年的调查结果并查阅大量相关资料 ,研究表明 :西北干旱荒漠区分布有种子植物 4 84属 ,其区系特征为单种属、寡种属多 ,优势现象明显 ;植物区系具有强烈的旱生性和古老性 ;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 ,包含 1 4个分布区类型和 1 4个变型 ,地中海区 -西亚 -中亚分布、北温带分布、旧世界分布、中亚分布类型占据前四位 ,分别占总属的 2 2 .33%、1 7.98%、1 0 .6 9%、7.36 % ;特有成分比较低 ,中国特有成分仅 6属 ,只占总属数的 1 .5 7% ;起源古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区系分析 西北干旱荒漠区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预警初探 被引量:18
6
作者 赵雪雁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4年第6期1-5,共5页
城市化是西北干旱区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开展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预警研究 ,有助于保持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 ,促进西北干旱区可持续发展。本文对西北干旱区城市扩展的生态环境阈限、城市化进程中生态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方法以... 城市化是西北干旱区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开展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预警研究 ,有助于保持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 ,促进西北干旱区可持续发展。本文对西北干旱区城市扩展的生态环境阈限、城市化进程中生态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方法以及预警程序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 预警方法 预警指标体系 西北干旱区 可持续发展 生态 城市扩展 初探 保持
下载PDF
厚层基材喷播技术在北方半干旱区岩石边坡植被恢复中的应用——以京承高速公路(三期)植被恢复工程为例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义强 王英宇 +1 位作者 宋桂龙 关超 《草原与草坪》 CAS 2012年第3期58-64,共7页
以京承高速公路(三期)岩石边坡植被恢复工程为例,研究厚层基材喷播技术的施工工艺及植被恢复效果,从抗旱乡土植物的筛选与配置、技术适宜性评价以及养护措施效果方面,综合分析归纳出厚层基材喷播技术,在北方半干旱地区岩石边坡植被恢复... 以京承高速公路(三期)岩石边坡植被恢复工程为例,研究厚层基材喷播技术的施工工艺及植被恢复效果,从抗旱乡土植物的筛选与配置、技术适宜性评价以及养护措施效果方面,综合分析归纳出厚层基材喷播技术,在北方半干旱地区岩石边坡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关键技术,对于完善我国裸露边坡植被恢复理论体系,指导裸露坡面工程绿化,都具有非常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层基材喷播技术 北方半干旱区 岩石边坡 植被恢复 京承高速公路(三期)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晋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马铃薯适播期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马雅丽 栾青 +6 位作者 李效珍 刘文平 李芬 班胜林 李海涛 张娜 张祎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4-281,共8页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物候期、生长发育及产量都产生很大影响,研究马铃薯生长季热量资源和适播期变化特征,对调整品种布局和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1—2016年晋北地区地面气象观测站和农业气象观测站...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物候期、生长发育及产量都产生很大影响,研究马铃薯生长季热量资源和适播期变化特征,对调整品种布局和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1—2016年晋北地区地面气象观测站和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通过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晋北马铃薯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及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基于积温稳定性原理,建立气象产量预测模型,得出最高气象产量对应的适播期,并分析适播期的年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晋北马铃薯生长季气温以0.32℃·10a^(-1)速率呈升温趋势,≥5℃积温以47.0℃·d·10a^(-1)速率呈增加趋势。气候变暖背景下对晋北马铃薯产量影响显著的气候因子主要是出苗~分枝期的平均气温,全生育期的积温、日照时数、需水量,出苗~分枝期、花序形成~可收期及全生育期的最高气温≥30℃的日数。气温和日照基本为负效应,降水在营养生长期为负效应,生殖生长期为正效应。晋北马铃薯适播期随着气候变暖有提前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适播期在5月上旬末至5月中旬,90年代适播期在5月上旬,21世纪最初10 a适播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初,2010年以后马铃薯适播期提前到4月中旬末至4月下旬。建议晋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盆地地区种植中晚熟品种,尽量选择早播,可以选择4月中旬末至4月下旬,高海拔地区建议种植中熟品种或采取地膜覆盖提早播期来种植中晚熟品种,可以在4月下旬末至5月上旬播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马铃薯 适播期 产量 晋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下载PDF
陕北半干旱风沙区人工林下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增文 冯顺煜 +1 位作者 段而军 刘卓玛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9-134,共6页
【目的】研究林下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为指导森林经营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地+样方法对陕北半干旱风沙区(陕西靖边)人工林下的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统计并计算了林下植物群落的生活型谱、盖度、优势度及物种多样性... 【目的】研究林下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为指导森林经营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地+样方法对陕北半干旱风沙区(陕西靖边)人工林下的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统计并计算了林下植物群落的生活型谱、盖度、优势度及物种多样性。【结果】(1)林下植物一般以隐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种占绝对优势,所占比例为34%~88%。(2)林下植物的总盖度大小顺序为:旱柳林(26.18%)〉小叶杨×油松林、刺槐林(8.76%~11.77%)〉小叶杨林、小叶杨×柠条林(2.77%~3.16%)〉油松林、沙棘林、油松×柠条林、柠条林、天然草地(对照)(1.06%~1.57%)〉小叶杨×沙棘林、紫穗槐林(0.72%~0.77%)。除小叶杨×油凇林和小叶杨×柠条林地外,其他林地的草本层总盖度都大于灌木层。(3)林下优势植物种类差异不大,且以沙蒿(Artemisiadesertorum)、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狗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羊胡子草(Carex rigescens)、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为主。(4)林下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大小顺序为:旱柳林、刺槐林和小叶杨林(6.00~7.18)〉小叶杨×柠条林、小叶杨×油松林、油松林(4.87~5.38)〉沙棘林、油松×柠条林、柠条林、小叶杨×沙棘林(4.06~4.49)〉紫穗槐林、天然草地(2.15~2.76),且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大于灌木层。【结论】陕北半干旱风沙区人工林下植物群落盖度及其物种多样性普遍较低,且阔叶树种林下植物群落一般比针叶树种和灌木林丰富,在针叶林中积极引进阔叶树种形成混交林,是增加林下植物多样性、维持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半干旱风沙区 人工林 植物群落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