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Lanthanide Tetrad Effect in Argillic Alteration: An Example from the Jizvan District, Northern Iran 被引量:3
1
作者 Ali ABEDINI Mansour REZAEI AZIZI Ali Asghar CALAGAR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AS CSCD 2018年第4期1468-1485,共18页
Intrusion of quartz-monzodioritic igneous bodies of Oligocene age into Eocene lithic crystal tufts and trachy-basalts resulted in the occurrence of a widespread argillic alteration zone in the Jizvan district (northe... Intrusion of quartz-monzodioritic igneous bodies of Oligocene age into Eocene lithic crystal tufts and trachy-basalts resulted in the occurrence of a widespread argillic alteration zone in the Jizvan district (northern Iran). Mineralogically, the argillie alteration zone includes minerals such as kaolinite, quartz, smectite, pyrophyllite, muscovite-illite, alunite, rutile, calcite, feldspar, chlorite, hematite and goethite. Therefore, the non-CHARAC behaviour for trace elements in the argillic samples is reflected in the non-chondritic Y/Ho and Zr/Hf ratios and the irregular REE patterns, which appear related to the tetrad effect phenomenon. The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dicate both concave (W-shaped) and convex (M-shaped) tetrad effects in the argillic samples. Based on the field evidence and the results from geochemical studie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samples from the argillic alteration zone having high fourth tetrad effect values (〉0.30) were developed in the fault and breccia zon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actors such as preferential scavenging by Mn-oxides, crystallization of clay minerals, fluid-rock interaction, overprint of hypogene mineral assemblage by supergene ones, and the structural control, have all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ccurrence of tetrad effects in samples of the argillic zone in the Jizvan distri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E geochemistry tetrad effect argillic alteration Jizvan Iran
下载PDF
云南东川地区播卡矿区构造性质厘定
2
作者 吴富强 《中国煤炭地质》 2019年第A01期12-16,共5页
云南省播卡金矿曾被国土资源部称为被外资圈定的三大"世界级金矿"之一,众多学者认为金矿成因类型为含金剪切带型,对其控矿构造的厘定有其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实测剖面和钻井岩心编录,和室内薄片鉴定,从9个方面厘定了... 云南省播卡金矿曾被国土资源部称为被外资圈定的三大"世界级金矿"之一,众多学者认为金矿成因类型为含金剪切带型,对其控矿构造的厘定有其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实测剖面和钻井岩心编录,和室内薄片鉴定,从9个方面厘定了控制金矿床的近南北向断裂带表现为以压扭性为主的多期次多层次层间滑动特征;利用遥感信息技术分别进行铁染蚀变信息和泥化蚀变信息的提取,研究了构造蚀变分带,进一步佐证了南北向控矿构造蚀变带的存在;研究成果为下步勘查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扭性断裂 铁染蚀变 泥化蚀变 播卡矿区
下载PDF
紫金山金铜矿床深部成矿作用研究和找矿前景评价的关键 被引量:54
3
作者 邱小平 蓝岳彰 刘羽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9-215,共7页
紫金山铜金矿床是典型的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发育巨厚的热液蚀变帽,多孔状石英和高级泥化蚀变带等标志性特征;特别是在金矿体之下出现垂直厚度超过1000米的巨大铜矿体,属于蓝辉铜矿-铜蓝-硫砷铜矿-明矾石矿物组合的高硫化型浅成低... 紫金山铜金矿床是典型的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发育巨厚的热液蚀变帽,多孔状石英和高级泥化蚀变带等标志性特征;特别是在金矿体之下出现垂直厚度超过1000米的巨大铜矿体,属于蓝辉铜矿-铜蓝-硫砷铜矿-明矾石矿物组合的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铜矿床类型,铜硫化物的矿物学研究预示着深部可能变为斑岩型铜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蚀变帽 高级泥化蚀变带 铜硫化物 蓝辉铜矿 紫金山铜金矿床
下载PDF
浙东南后坑酸性蚀变岩帽地质及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秋平 唐菊兴 +8 位作者 胡古月 宋扬 谢富伟 代晶晶 孙渺 余旭辉 叶泽富 傅正圆 郭晓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99-614,共16页
蚀变岩帽在地表一般表现为陡倾的正地形,是高温、高氧逸度流体对围岩进行酸性淋滤,形成的一系列高级泥化和泥化等蚀变矿物组合。这种蚀变是浅成低温热液蚀变系统的一部分,其深部可能具有寻找斑岩型矿化的潜力。浙东南陆相火山岩地区普... 蚀变岩帽在地表一般表现为陡倾的正地形,是高温、高氧逸度流体对围岩进行酸性淋滤,形成的一系列高级泥化和泥化等蚀变矿物组合。这种蚀变是浅成低温热液蚀变系统的一部分,其深部可能具有寻找斑岩型矿化的潜力。浙东南陆相火山岩地区普遍发育此种蚀变岩帽,但该类型蚀变常被前人定义为"次生石英岩"。本文选择其中典型的后坑蚀变岩帽,通过大比例尺蚀变填图、岩心编录,利用短波红外(ASD)、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等分析技术手段,发现蚀变岩帽具有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蚀变矿物分带。垂直方向由深到浅依次发育刚玉-绢云母,绢云母-叶蜡石,明矾石-高岭石-地开石具分带特征;水平方向上从核部到边部依次发育多孔状石英-金红石、高级泥化带(明矾石-叶蜡石-高岭石-地开石-水铝石-Aluminum Phosphate and sulphates矿物)、泥化带(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并得出以下几点认识:①后坑蚀变岩帽中明矾石短波红外特征吸收峰在1480~1491nm之间,以岩浆-热液成因的钾明矾石为主,含少量钠明矾石;②叶蜡石短波红外特征吸收峰在2167nm左右,分为两种成因:早期高级泥化阶段的绢云母经后期热液退变质蚀变而成以及早期高岭石经后期热液进变质作用形成;③蚀变岩帽根部的刚玉被后期热液蚀变形成绢云母,刚玉-绢云母蚀变带之下可能是黄铁绢英岩化带;④早期水铝石被后期热液蚀变形成地开石,代表了热液的多期次性;通过对比后坑蚀变岩帽与其他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如Horse-Ivaal和Vuda等矿床)的蚀变矿物分带后,发现后坑蚀变岩帽蚀变矿物分带与这些典型矿床相似。本文认为后坑蚀变岩帽属于该成矿系统上部的浅成低温热液蚀变部分,其深部具有寻找斑岩矿床的潜力,同时提出浙东南其他发育在陆相火山岩中的蚀变岩帽也属于该蚀变系统,具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岩帽 后坑 高级泥化带 泥化带 明矾石 叶蜡石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下载PDF
蚀变岩帽的特征、成因以及在华南的分布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陈静 周涛发 +3 位作者 张乐骏 孙艺 WHITE Noel C 李旋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380-3396,共17页
Sillitoe (1995)蚀变岩帽(Lithocap)的定义为大范围富黄铁矿的硅化、高级泥化和泥化蚀变,在地质环境上位于古地表和浅成中-酸性岩浆侵入体之间。蚀变岩帽往往显示为突出的正地形,有助于寻找隐伏的斑岩矿化体。但蚀变岩帽在地表的范围往... Sillitoe (1995)蚀变岩帽(Lithocap)的定义为大范围富黄铁矿的硅化、高级泥化和泥化蚀变,在地质环境上位于古地表和浅成中-酸性岩浆侵入体之间。蚀变岩帽往往显示为突出的正地形,有助于寻找隐伏的斑岩矿化体。但蚀变岩帽在地表的范围往往多达几十个平方千米,又常常掩盖下覆斑岩矿床的蚀变矿化特征及其地球化学印记,因此大型的蚀变岩帽又给勘探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蚀变岩帽相关矿床的勘探需以地质填图为基础,结合近红外光谱分析(SWIR)进行蚀变填图,以及全岩地球化学以及矿物地球化学表现的元素或元素组合异常,来帮助定位热源或深部斑岩体。遥感和地球物理中的激电响应,也可以辅助定位岩体。华南地区的蚀变岩帽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和东南沿海火山岩带。前人对安徽庐枞盆地中的矾山蚀变岩帽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矾山蚀变岩帽形成于白垩纪,与围岩砖桥组火山岩年龄一致。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工作证明了形成矾山蚀变岩帽的流体主要为深部岩浆热液中的酸性气体与浅部大气降水的混合,在浅部高渗透率的火山岩及其岩性界面反应,广泛发育了一套硅化和高级泥化蚀变,指示与矾山相关可能存在斑岩和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福建紫金山地区有中国最大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主要赋存于紫金山蚀变岩帽中。紫金山蚀变岩帽的地质特征和蚀变分带已经研究的较为详细,但目前深部的侵入体还没有发现。浙江的蚀变岩帽是中国非金属矿产的重要来源,包括明矾石矿、地开石矿和红柱石矿等,这些蚀变岩帽与金属矿化的关系尚未有相关研究。根据目前的资料总结,有较多的蚀变岩帽分布在中国华南,这些蚀变岩帽特征典型,但目前的研究程度尚浅。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华南的蚀变岩帽的成矿潜力巨大,可能存在一条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岩帽 华南 明矾石 地球化学特征 高级泥化蚀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