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视域下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大国学科体系建构 被引量:58
1
作者 罗林 邵玉琢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9-88,共10页
国别和区域研究是针对特定国家或者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人文、法律等领域的社会科学研究,侧重于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的专门研究,具有多学科、跨领域的基本特点,是大国特有的学科体系。中国向全球性大国崛起过程中催生了国内... 国别和区域研究是针对特定国家或者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人文、法律等领域的社会科学研究,侧重于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的专门研究,具有多学科、跨领域的基本特点,是大国特有的学科体系。中国向全球性大国崛起过程中催生了国内国别和区域研究学科的发展,它与美国的区域研究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国别和区域研究在战略指向、研究内涵和价值导向上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国别和区域研究发展迎来重大机遇,在宣传"一带一路"倡议、打造知识高地、建设研究队伍方面提供服务,具体表现为智库建设、语言服务、人文交流、人才培养的功能。推动国别和区域研究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落实,需要辩证地把握研究定位与布局、发展战略与目标、队伍建设与提升三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国别和区域研究 区域研究 学科建设
下载PDF
以学科建设为纲 推进我国区域国别研究 被引量:55
2
作者 钱乘旦 《大学与学科》 2021年第4期82-87,共6页
本文阐述区域国别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性质,及其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困难及解决方案。区域国别研究是大国的需要,在当前世界格局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尤其需要推进这项研究。区域国别研究是典型的交叉学科,通过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 本文阐述区域国别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性质,及其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困难及解决方案。区域国别研究是大国的需要,在当前世界格局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尤其需要推进这项研究。区域国别研究是典型的交叉学科,通过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产生新的知识体系。目前我国区域国别研究最需要解决的是人才培养问题,为了培养人才,必须将区域国别研究建设成一个正式的"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研究 学科建设 交叉学科
原文传递
构建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学科定位、基本内涵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44
3
作者 谢韬 陈岳 +3 位作者 戴长征 赵可金 翟崑 李巍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5,155,共34页
2021年12月28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举行座谈会,研讨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本期精选部分学者发言以飨读者。学者们认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构建和深化区域国别学已是学科体系建设十分迫切... 2021年12月28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举行座谈会,研讨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本期精选部分学者发言以飨读者。学者们认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构建和深化区域国别学已是学科体系建设十分迫切的任务。从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和学科发展规律来看,推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应进一步明确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内涵、基本理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建设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估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区域国别学与政治学、外国语言文学、世界史等邻近学科融合发展,发挥学科交叉的创新力量。在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框架内,需进一步探索二级学科设置,切实加强区域国别学理论与方法,大国与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社会等方面的研究,丰富区域国别学的知识供给,满足国家安全和发展需要,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学 国别与区域研究 国际问题研究 区域研究 学科建设 交叉学科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再论区域国别研究 被引量:39
4
作者 任晓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9-77,158,共20页
区域国别研究在中国已经受到很大的重视,正在迅速发展之中,但有不少问题需要厘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地区研究(即区域国别研究)在美国蓬勃发展,这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可资比较的对象。地区研究经过此后二三十年的发展和沉淀,制度... 区域国别研究在中国已经受到很大的重视,正在迅速发展之中,但有不少问题需要厘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地区研究(即区域国别研究)在美国蓬勃发展,这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可资比较的对象。地区研究经过此后二三十年的发展和沉淀,制度化为美国各大学(一定程度上也包括有关智库)内的体制性架构,研究成果极为丰硕。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现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繁荣将会在21世纪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但也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区域国别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同社会科学学科性研究相脱离的,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区域国别研究的意义除了可以深入理解一国或某个地区外,还在于有可能从中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观点或学说,格尔茨的文化理论和安德森的民族主义理论等均为显例。基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丰富性,尤其是中国过往40年的发展经验,在中国研究中同样孕育着产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 国际研究 美国《国防教育法》 社会科学理论
原文传递
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论地区研究与21世纪中国社会科学的追求 被引量:36
5
作者 任晓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98,共12页
社会科学的知识和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本土的,或曰首先是本土的,但本土知识可以具有全球的意义。地区研究反映了本土知识的获得方式,是一条有效的路径。地区研究与社会科学的结合之道,就是从本土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规律、定律)出发;... 社会科学的知识和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本土的,或曰首先是本土的,但本土知识可以具有全球的意义。地区研究反映了本土知识的获得方式,是一条有效的路径。地区研究与社会科学的结合之道,就是从本土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规律、定律)出发;从实际生活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理性人假定出发。通过跨越二者间的鸿沟,更紧密和有效地把地区研究与社会科学结合起来,人们有望发展出基于中国本土经验而同时具有较普遍意义的知识和理论。但这一具某种普遍意义的认识,也仍是有限制条件的,对此应保持清醒。地区研究的认识方式,体现了这样一种认识论。基于对多个特定地区和国家的研究,有可能提出由西方经验而得出的理论的"例外"。而恰恰是这些"例外"提供了修正和发展现有理论或建立新的理论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研究 社会科学 本土知识 理论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国别之学的历史溯源与现实趋向 被引量:35
6
作者 刘鸿武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73,共21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快速变化,中国日益重视覆盖全球的区域国别研究,一些长期无人关注的遥远小国、岛国、弱国也开始进入了人们研究的视野,相关的学科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也日益受到重视。学术思想领域这一新现象的出现,与...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快速变化,中国日益重视覆盖全球的区域国别研究,一些长期无人关注的遥远小国、岛国、弱国也开始进入了人们研究的视野,相关的学科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也日益受到重视。学术思想领域这一新现象的出现,与中国逐渐扮演了一个在国际事务中具有自主意识与全球作用的角色有很大的关联,这种关联给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视野拓展与域外知识的丰富和完善,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与实践机遇。本文认为,要深刻把握区域国别研究的基础学科地位与战略意义,就应当突出其与中国主张的人类命共同体发展理念、多元文明平等交流理念及拓展全球治理路径等重大思想与实践之间的基础关系与知识价值,并采取切实举措从根本上提高这一学科的基础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研究 中国学科建设 历史 趋势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时代周边国家文献资源体系化建设的机制体制创新 被引量:34
7
作者 关志英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45,58,共7页
针对我国高校对中国周边国家文献资源收藏整体匮乏的现状,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背景下高校学术生态环境的演变及其带来的驱动效应,面向科研人员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别或区域研究所产生的新的文献需求,对比美... 针对我国高校对中国周边国家文献资源收藏整体匮乏的现状,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背景下高校学术生态环境的演变及其带来的驱动效应,面向科研人员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别或区域研究所产生的新的文献需求,对比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体系化收藏亚洲文献的战略举措,从我国国家战略保障层面出发,聚焦区域研究文献资源建设的整体布局,着重探讨了中国周边国家文献资源合作共建的机制体制创新等相关问题,并提出我国高校图书馆系统化、规模化收藏中国周边国家文献资源的顶层设计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研究 信息资源建设 馆藏发展 中国周边国家 “一带一路”
下载PDF
外语教育国家意识与外语学科跨学科融合发展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银泉 《当代外语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27-46,共20页
近年来,随着学科内涵的重大调整和变化以及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的意识不断增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呈现出日益明显的学科跨界融合加速发展态势。新文科建设全面启动,交叉学科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尤其是区域国别学从外语学科五大研... 近年来,随着学科内涵的重大调整和变化以及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的意识不断增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呈现出日益明显的学科跨界融合加速发展态势。新文科建设全面启动,交叉学科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尤其是区域国别学从外语学科五大研究领域之一成为交叉学科门类的一级学科,这些重大战略机遇叠加对新时代外语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和挑战,凸显了外语学科在固本强元的基础上突破学科边界、推进跨学科研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外语学科如何突破学科边界,融合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跨学科属性,以下五个维度是必须从顶层设计高度厘清、建构并凸显的战略问题:凸显明确的国家意识,以提升国家外语能力为己任,回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构建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平衡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实现知识结构更新,开启科技人文时代的跨学科研究;实现跨界融合推进区域国别学研究;凸显中外文化交流与异质文明互鉴。总而言之,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必须从服务国家战略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高度出发,充分发挥外国语言文化和国别知识等优势,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上用中国知识体系解释和描述中国推进全球治理的理论创新依据所在,构建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助推中外人文交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与平等对话,这是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创新的必由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学科 跨界融合 国家意识 区域国别学 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原文传递
区域国别学的知识体系与学科建构 被引量:21
9
作者 秦亚青 孙吉胜 +1 位作者 杨丹 王展鹏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24,156,共23页
2022年9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区域国别学正式成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独立一级学科,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和学科建构成为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就知识体系的构成... 2022年9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区域国别学正式成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独立一级学科,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和学科建构成为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就知识体系的构成而言,区域国别学的知识体系应包含三种类型的知识:描述性知识、学理性知识和应用性知识。描述性知识是学科知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学理性知识发现区域国别研究对象的规律性行为、验证理论的普适性范畴,应用性知识解决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三者相辅相成。在学科初创期,无需人为设定知识等级和主导学科,要着力推动三类知识交融会通,在学科交汇处发现创新点。区域国别研究要加强跨学科研究和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在这方面,国际政治语言学、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路径可提供启示。区域国别学与其他学科可搭建多学科学者联合平台、人才培养平台、学术交流平台和社会服务平台,互相支持,协同发展。中国区域国别学的初创阶段要解决好挖掘跨学科研究议程的潜力、实现与传统学科相互借鉴、融合、共同发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和知识体系创新,逐步构建自身的学科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学 国别与区域研究 区域研究 学科建设 交叉学科
下载PDF
以深化地区国别研究推动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陈岳 莫盛凯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6-44,共9页
地区研究与国际关系学科一道是国际问题研究的两大基础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性大国地位和实力在知识领域的重要体现。历史上,一国地区研究的发展轨迹及其兴衰往往也是其大国地位起落的重要标志。与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在过去30年里取得的巨... 地区研究与国际关系学科一道是国际问题研究的两大基础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性大国地位和实力在知识领域的重要体现。历史上,一国地区研究的发展轨迹及其兴衰往往也是其大国地位起落的重要标志。与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在过去30年里取得的巨大成就相比,中国的地区研究发展明显滞后。加强地区研究既是新时期我国对外战略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发展国际关系学科的需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落实进一步暴露了其不足。本文认为,中国高等教育中外语教学与国际问题研究人才培养的严重脱节、专业研究机构与高等院校两只力量研究倾向的明显背离以及国家公派留学在资助派出人员的规划设计方面的失衡是造成这种滞后的主要原因,并建议以强化外语学习硬性要求、提供更多语种选择,扩大专业融合力度、允许个性化培养需求,加强与专业研究机构合作实现理论政策并重和适当调整公派留学项目结构四项举措深化地区国别研究以推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再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研究 国际问题研究 国际关系研究 “一带一路”
原文传递
区域国别学十问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启龙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17,共8页
区域国别学可为国家应对全球视域相关国际事务提供思想智库支撑。关于区域国别学的诸多问题学术界讨论热烈,成果丰硕。本文从学科时代背景、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等方面就区域国别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来并做简答,试图厘清一些问题,以期... 区域国别学可为国家应对全球视域相关国际事务提供思想智库支撑。关于区域国别学的诸多问题学术界讨论热烈,成果丰硕。本文从学科时代背景、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等方面就区域国别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来并做简答,试图厘清一些问题,以期得到学术界的一些批评和共鸣,并对今后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学科 交叉学科 区域国别学
原文传递
区域国别研究视角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内在逻辑与范式建构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辉 史官圣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共11页
区域国别研究为国际中文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区域国别研究与国际中文教育交叉融合有其完备自洽的逻辑体系。二者在学理上的相似性与互促性、我国汉语二语教学70余年来的适应性发展与自觉性建构、解决当前国际中文教育发展难... 区域国别研究为国际中文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区域国别研究与国际中文教育交叉融合有其完备自洽的逻辑体系。二者在学理上的相似性与互促性、我国汉语二语教学70余年来的适应性发展与自觉性建构、解决当前国际中文教育发展难题与探索原创理论的现实诉求,分别从学理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方面构成了二者交叉融合的逻辑体系。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范式应由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构成的一级双向环形系统和“三论”各自的二级内部系统组成,其中本体论主要由区域国别中文教育实践、制度和理论组成,认识论主要由系统全局观、时空关联观和中国立场观组成,方法论主要由在地化取向、跨学科取向和比较取向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研究 区域国别中文教育 内在逻辑 研究范式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的建设目标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鸿武 《大学与学科》 2022年第3期46-63,共18页
“区域国别学”成为交叉学科门类新增的首批一级学科之一,是中国高校学科建设的一次重要调整变化,表明国家与时代对“区域国别学”有了更高的期待。从战略层面上讲,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是助力建设和谐美好世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之学... “区域国别学”成为交叉学科门类新增的首批一级学科之一,是中国高校学科建设的一次重要调整变化,表明国家与时代对“区域国别学”有了更高的期待。从战略层面上讲,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是助力建设和谐美好世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之学”,是破除、对冲、消解、替换维护西方特权霸权“冷战知识体系”的“人类共建共通共享知识体系建构之学”,是要推进建构起一种全新的全球范围内各区域各国家各民族平等参与的人类知识新伙伴关系。从学科层面上看,建构区域国别学对中国高校创新发展也有特殊意义:一是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破解内卷困局,推动高校学科建设的融合发展;二是有助于搭建对外桥梁通道,推动中国高校学科建设的国际化进程,提升中国高校的国际影响力;三是有助于延伸大学知识的价值链,使一流学科兼具特色智库功能。概而言之,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是一门行走世界的经国济世之学,它的逻辑起点、推进路径和最终归属,都必须努力融入国家与时代的发展大潮。在此方面,浙江师范大学非洲区域国别学“‘六位一体’集成建设”的实践探索,或许可为全国高校区域国别学建设提供某种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学 学科目标 推进路径 实践探索
原文传递
从服务海外拓殖到应对全球性问题——区域国别研究的兴起与演变 被引量:15
14
作者 崔建树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9-16,共8页
区域国别研究是指运用语言学、人类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对具有显著一致性的特定区域或国家进行的系统研究。这一研究兴起于地理大发现之后的殖民时代,成熟于美苏争霸时期,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向纵深发展。就研究目的而言,早期欧洲的... 区域国别研究是指运用语言学、人类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对具有显著一致性的特定区域或国家进行的系统研究。这一研究兴起于地理大发现之后的殖民时代,成熟于美苏争霸时期,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向纵深发展。就研究目的而言,早期欧洲的区域国别研究服务于欧洲列强的殖民开拓;美苏两大阵营的区域国别研究服务于霸权争夺;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全球性问题的挑战日益严峻,以中国为代表的区域国别研究更关注解决全球性问题。就理论和实践而言,熟练掌握当地语言是进行区域国别研究的首要条件,我国区域国别研究的真正成熟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外国语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研究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研究 殖民开拓 美苏霸权争夺 全球性问题
下载PDF
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定位与发展空间——赵可金教授访谈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可金 刘军 《俄罗斯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3-30,共28页
区域国别学是在交叉学科门类下设立的一级学科,是关于一国对其外部世界学术知识体系的总和。事实上,区域国别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只不过在现有的学科体系之下分散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世界历史和外国语言文学等众多... 区域国别学是在交叉学科门类下设立的一级学科,是关于一国对其外部世界学术知识体系的总和。事实上,区域国别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只不过在现有的学科体系之下分散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世界历史和外国语言文学等众多学科之中。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知识和实践的发展,都要求将区域国别学作为一门单独的一级学科,承担起中国与世界关系相关的知识建构、文化阐释、咨政建言和社会服务功能。从学科内涵来看,区域国别学是一门融合多学科资源、致力于自主构建域外知识体系的学问。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底蕴的国家,中国的区域国别学应具有自身特色。建设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需要借鉴既有的文明主义、国家主义和全球主义范式,综合人文社会科学的多学科方法,努力建设区域国别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教材体系。每个学校都应立足自身优势学科基础,创造性地提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方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区域国别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学 学科建设 新文科 交叉学科 国别与区域研究
原文传递
今天我们如何开展区域国别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任晓 《国际关系研究》 CSSCI 2022年第4期3-16,155,共15页
“区域国别研究”是今日中国社会科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区域国别研究实际上就是一国对于外部世界中各国或地区的知识性探究。它的诞生与发展,中外之理相同,都是源于了解外部世界的需要。它既是一种知识性探索,又往往服务于特定历史条... “区域国别研究”是今日中国社会科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区域国别研究实际上就是一国对于外部世界中各国或地区的知识性探究。它的诞生与发展,中外之理相同,都是源于了解外部世界的需要。它既是一种知识性探索,又往往服务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就学术价值而言,国内开展的区域国别研究,迄今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它与国家整体的发展进步是相联系的。同时,在不少问题上,也还存在一些混淆和含糊不清的理解。我们承担的一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将努力回答这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研究 中国 学科理论
原文传递
区域国别研究视角下的语言能力:地位与内涵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蓉晖 冯健高 《外语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28,共9页
本文基于区域国别研究的目标、内涵与特点,结合相关文献、调查和访谈结果探讨区域国别研究视角下的语言能力。文章提出以下观点:(1)区域国别研究和语言关系密切,"专业+语言"是该领域研究者的理想能力模型;(2)语言贯穿区域国... 本文基于区域国别研究的目标、内涵与特点,结合相关文献、调查和访谈结果探讨区域国别研究视角下的语言能力。文章提出以下观点:(1)区域国别研究和语言关系密切,"专业+语言"是该领域研究者的理想能力模型;(2)语言贯穿区域国别研究能力体系,但在不同层面和不同类型的研究中,语言功能、语言能力的权重和侧重有所差别;(3)区域国别研究所需的语言能力包括多语能力和交际能力,前者基于具体研究的语言能力需求建构语种和功能结构,后者是指由语言学能力、社会语言学能力、话语能力、策略能力组成的语言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研究 区域国别研究能力 语言能力 多语能力 交际能力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培养“三问”:规格、路径与目的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杰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40-46,共7页
中国特色的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需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如何培养国别区域研究人才"以及"为谁培养国别区域研究人才"这三个根本问题,分别涉及人才培养的规格、路径和目的。国别区域研... 中国特色的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需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如何培养国别区域研究人才"以及"为谁培养国别区域研究人才"这三个根本问题,分别涉及人才培养的规格、路径和目的。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的规格应形成"六要素"体系,培养路径应围绕教育"供给侧"改革这一关键。以外语学科为例,其开展国别区域研究人才高质量培养的"供给侧"改革应包括六个方面,即设置渐进式的培养目标、开设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注重参与式的研究体验、提供多类型的资源支持、改变单维度的师资知识结构和打破传统式的组织壁垒。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的目的应服务于中国推进对外战略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为此,需开展课程思政并纳入一定比例的中国国情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别区域研究 人才培养 六要素 教育“供给侧”改革
原文传递
区域研究与学科之间的争论与融合 被引量:10
19
作者 程多闻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5-154,共20页
区域研究立足于学科的基础之上,但区域研究与学科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张力,两者之间的鸿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进一步扩大,区域研究和学科之争愈演愈烈。近年来,国外区域研究学界强调,既需要注意区域研究走向... 区域研究立足于学科的基础之上,但区域研究与学科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张力,两者之间的鸿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进一步扩大,区域研究和学科之争愈演愈烈。近年来,国外区域研究学界强调,既需要注意区域研究走向“孤立”和“例外论”的危险,也需要提防因学科本位导致的两者间的等级秩序及对学科的过度偏向。面对区域研究和学科之争的强化,国外学界积极探索区域研究与学科之间的融合,并在具体的路径和方法上取得了进展。跨学科的区域研究的发展面临着来自学科的限制,但也有助于超越区域研究和学科之争。近年兴起的比较区域研究能够从学科基础、方法和视野等方面连接起区域研究和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研究 学科 跨学科 比较区域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形势、路径与国际视野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波 张帆 +4 位作者 江时学 丁隆 信强 盛文忠 袁勋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7-156,共30页
伴随区域国别学纳入交叉学科一级学科目录,区域国别学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2022年12月《国际观察》编辑部组织召开“中国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形势、路径与国际视野”讨论会,形成了一组笔谈,分别从外国语言文学与区域国别研究... 伴随区域国别学纳入交叉学科一级学科目录,区域国别学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2022年12月《国际观察》编辑部组织召开“中国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形势、路径与国际视野”讨论会,形成了一组笔谈,分别从外国语言文学与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交叉关系、区域国别学研究方法、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与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以及美日俄的区域国别学知识体系建设经验等角度展开论述,为区域国别学构建的立足、立意与区域案例做出初步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认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区域国别研究中,应探索跨通融导向的学科建设,改善非通用语种师资结构,对标国家需求加强人才培养,改革评价机制实现良性循环;“中国故事”作为知识生产和话语操作场域,介入区域国别话语体系,建构中国知识共同体,助推区域国别学研究的中国式沉浸;区域国别学在学科建设层面存在学术积淀、学术理论、学术定位、学者禀赋、学生追求、学术成果、学风、学位点(学位授权点)、学会支撑、学术评价(体系)这十大要素;中国的特色区域国别学需要围绕理论体系、语言训练、田野调查、研究覆盖面等方面开展建设。在国际经验比较方面,专家认为,美国的区域国别研究实力雄厚,并基于战略、学术和资本的三重驱动,在知识生产创新性、人才培养系统性、学科建设体系化、决策资政机制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为迎合“政治正确”和“金主需求”而急功近利等问题;日本的区域国别研究历史悠久且积淀深厚,其研究范式独具特色,这在理论和方法层面给我国的区域国别研究提供有益借鉴;俄罗斯的区域国别研究即强调学科的自主性,也强调其跨学科研究范式,研究的范畴与方法也在向主学科靠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学 自主知识体系 交叉学科建设 国际比较 方法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