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70篇文章
< 1 2 2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评价 被引量:95
1
作者 郭平 李士伦 +2 位作者 杜志敏 杨学峰 刘建仪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2年第5期46-50,共5页
伴随油气田勘探工作的深入 ,原油中难采低渗透储量发现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由于渗透率低 ,一方面注水和其它提高采收率方法使用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气源大量发现 ,给注气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可能 ,并显示出突出的优势。通过分析低渗透油藏的... 伴随油气田勘探工作的深入 ,原油中难采低渗透储量发现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由于渗透率低 ,一方面注水和其它提高采收率方法使用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气源大量发现 ,给注气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可能 ,并显示出突出的优势。通过分析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国内外低渗透油藏注气实例 ,针对我国实际情况 ,提出了一套评价低渗透油藏注气可行性的技术路线和内容 ,以及注气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注气 提高采收率 评价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前景分析 被引量:89
2
作者 曹学良 郭平 +1 位作者 杨学峰 李士伦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0-102,共3页
低渗透油藏的储量是难采储量的主要部分,如何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已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分析了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情况及实例,分析了低渗透油藏注气方式,认为先注气效果好于先注水,段塞的长度、注... 低渗透油藏的储量是难采储量的主要部分,如何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已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分析了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情况及实例,分析了低渗透油藏注气方式,认为先注气效果好于先注水,段塞的长度、注入体积、注入压力、注入速度等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实,文章还对我国低渗透油藏注气提出了若干建议,这为低渗透油藏注气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 低渗透油气藏 开采 采收率 研究
下载PDF
克劳斯法硫磺回收工艺技术进展 被引量:83
3
作者 陈赓良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2-37,共6页
在分析我国建于炼油厂的克劳斯法硫磺回收装置工艺技术水平现状的基础上,对氧基硫磺回收工艺、Selectox选择性催化氧化工艺、液相氧化-还原法脱硫工艺、亚露点硫磺回收工艺和超级克劳斯法工艺进行了介绍,为经济合理地进行装置扩容改造,... 在分析我国建于炼油厂的克劳斯法硫磺回收装置工艺技术水平现状的基础上,对氧基硫磺回收工艺、Selectox选择性催化氧化工艺、液相氧化-还原法脱硫工艺、亚露点硫磺回收工艺和超级克劳斯法工艺进行了介绍,为经济合理地进行装置扩容改造,提高装置的总硫回收率及降低能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炼厂气 硫回收 尾气 脱硫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分析厌氧反应器中的挥发性脂肪酸(VFA) 被引量:61
4
作者 刘艳玲 任南琪 +3 位作者 刘敏 王爱杰 李建政 吴忆宁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2000年第6期31-34,共4页
挥发性脂肪酸 (VFA)是厌氧反应器运行中重要的控制指标。研究了用程序升温及恒温分析厌氧反应器中 VFA的两种最佳色谱条件,程序升温较恒温条件下样品分离效果好,标准误差及变异系数小,样品回收率高,缺点是测一个样需 30min,耗时 ;... 挥发性脂肪酸 (VFA)是厌氧反应器运行中重要的控制指标。研究了用程序升温及恒温分析厌氧反应器中 VFA的两种最佳色谱条件,程序升温较恒温条件下样品分离效果好,标准误差及变异系数小,样品回收率高,缺点是测一个样需 30min,耗时 ;恒温法的优点在于样品测定简便快速 ,测一个样只需 8~ 10min。同时比较了样品预处理加酸与不加酸的效果,证明样品酸化 (pH小于 2)是用气相色谱法直接分析 VFA的必需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厌氧反应器 挥发性脂肪酸
下载PDF
吸收式热泵在燃气采暖冷凝热回收中的应用 被引量:53
5
作者 付林 田贯三 +1 位作者 隋军 江亿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20-624,共5页
作者建立了一种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燃气锅炉冷凝热的系统,解决了供热回水温度高而难以回收烟气冷凝热问题,比现有的锅炉烟气冷凝热回收技术提高效率5%以上。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这一工艺的应用可产生显著的经济、节能和环保效益。
关键词 热泵 燃气锅炉 冷凝热 采暖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弛豫谱技术的页岩储层物性与流体特征研究 被引量:50
6
作者 姚艳斌 刘大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1-189,共9页
页岩以纳米级孔隙为主,具有特殊的孔隙结构、复杂的岩石组成和超低的渗透性等特点,这给常规表征技术手段的应用带来了困难。基于对四川盆地龙马溪组海相页岩的低场核磁共振系统实验分析,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针对页岩孔隙度、渗透率、... 页岩以纳米级孔隙为主,具有特殊的孔隙结构、复杂的岩石组成和超低的渗透性等特点,这给常规表征技术手段的应用带来了困难。基于对四川盆地龙马溪组海相页岩的低场核磁共振系统实验分析,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针对页岩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和甲烷吸附能力的精细定量表征技术,从理论和技术两个角度阐明了核磁共振弛豫谱技术在页岩储层物性与流体特征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技术可有效识别页岩的黏土束缚流体、毛管束缚流体和可动流体,并计算它们的孔隙度;提出的基于双T2截止值的页岩孔径划分方案可有效应用于评价页岩的储集和产出性能;提出的基于饱和流体和束缚流体双T2几何平均值的SDR渗透率计算模型在页岩渗透率预测方面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可定量识别页岩中吸附态、孔束缚态甲烷和游离态,可获得样品的等温吸附曲线;利用核磁共振实验模拟页岩中注CO2后甲烷的相态变化过程,发现注CO2可有效提高页岩中吸附气的采收率。总体上,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的页岩储层物性和流体特征表征为页岩储层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核磁共振 孔隙结构 甲烷吸附能力 甲烷采收率
下载PDF
火电厂烟气潜热和凝结水回收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1
7
作者 熊英莹 谭厚章 +3 位作者 许伟刚 张方炜 李英伟 王自宽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81,共5页
介绍了使用氟塑料换热器回收大型火电厂烟气潜热和凝结水的试验研究.火电厂湿法脱硫系统出口温度为50~55℃的饱和或过饱和烟气,其烟气水蒸气浓度为12%~18%.烟气中的水蒸气携带大量潜热,降低了锅炉效率.拟在脱硫系统出口烟道中加装冷... 介绍了使用氟塑料换热器回收大型火电厂烟气潜热和凝结水的试验研究.火电厂湿法脱硫系统出口温度为50~55℃的饱和或过饱和烟气,其烟气水蒸气浓度为12%~18%.烟气中的水蒸气携带大量潜热,降低了锅炉效率.拟在脱硫系统出口烟道中加装冷凝换热回水装置(换热器),以实现高水分烟气的深度凝结,回收大量水分,同时回收气化潜热.为此,在某褐煤电厂搭建中试试验系统,抽取实际烟气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当烟气温度降低9~10℃,将结果折算到全烟气量(2500000 m3/h,标准状态,下同),可以回收凝结水92.25 t/h,回收热量226.97 GJ/h;该系统可实现褐煤机组湿法脱硫零耗水,这对干旱地区的水资源保护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 湿法脱硫 氟塑料 换热器 回收 凝结水 潜热
下载PDF
吸附不同气体对煤岩渗透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8
8
作者 周军平 鲜学福 +2 位作者 李晓红 许江 谷达圣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56-2262,共7页
注CO2或者CO2/N2混合气强化煤层气开采以及进行CO2封存时,气体的吸附/解吸会影响煤岩的渗透特性。采用自行研制的煤岩三轴渗流装置进行恒定有效应力、不同气体压力条件下,煤岩吸附纯CO2,CH4,N2以及不同配比的CO2/N2混合气体对渗透特性... 注CO2或者CO2/N2混合气强化煤层气开采以及进行CO2封存时,气体的吸附/解吸会影响煤岩的渗透特性。采用自行研制的煤岩三轴渗流装置进行恒定有效应力、不同气体压力条件下,煤岩吸附纯CO2,CH4,N2以及不同配比的CO2/N2混合气体对渗透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以探讨煤岩在气体压力以及吸附作用下渗透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气体组分固定的条件下,煤样渗透率随气体压力的增加呈负指数减小。(2)相同气体压力条件下,煤样吸附气体后渗透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下降幅度跟吸附气体的组分有关,吸附纯CO2下降的幅度最大,吸附CH4次之,吸附N2最小;吸附CO2/N2混合气时,其中CO2组分浓度越高,煤样渗透率越低,但当N2量达到一定比例时,煤样渗透率会得到改善。(3)气体压力加卸载过程得到的煤岩渗透率–气体压力关系曲线存在滞后现象,这与气体在煤岩中的吸附/解吸曲线滞后有关,因此煤岩渗透率跟压力路径有关。试验结果对于煤矿瓦斯抽采以及CO2或烟道气注入煤层后的储层渗透率的预测与控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力学 气体渗透率 吸附/解吸 不可采煤层 强化开采
下载PDF
国内外排水采气工艺现状 被引量:39
9
作者 春兰 魏文兴 《吐哈油气》 2004年第3期255-261,共7页
排水采气工艺已成为有水气田采气工艺的主要手段,在国内外已形成并使用了一些排水采气工艺,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目前国内外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现状进行简介。
关键词 排水采气工艺 气田 国内外 水气 技术现状 手段 简介
下载PDF
高含硫天然气净化技术现状及研究方向 被引量:49
10
作者 陈昌介 何金龙 温崇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2-115,共4页
高含H2S和CO2的"双高"天然气净化技术面临天然气气质和尾气排放标准的双重挑战,脱除有机硫,减缓溶剂变质。进一步提高硫磺回收装置总硫回收率是"双高"天然气净化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回顾国内外高含硫天然气脱硫... 高含H2S和CO2的"双高"天然气净化技术面临天然气气质和尾气排放标准的双重挑战,脱除有机硫,减缓溶剂变质。进一步提高硫磺回收装置总硫回收率是"双高"天然气净化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回顾国内外高含硫天然气脱硫脱碳和硫磺回收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高含硫天然气净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即硫、碳含量"双高"天然气净化脱硫溶剂循环量大、装置能耗高、脱硫溶液易变质、新标准下硫磺回收尾气排放难以达标和硫磺回收装置效率难以提升等,进而提出了物理溶剂脱硫脱碳技术、天然气脱硫脱碳溶剂变质与复活技术、高效H2S直接氧化工艺技术和天然气中COS水解技术等新的研发方向,以期形成适用于"双高"天然气净化的系列配套技术,助推我国高含硫天然气的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 天然气 净化 脱硫 脱碳 硫磺回收 物理溶剂法 直接氧化COS水解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11
作者 张旭辉 鲁晓兵 刘乐乐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58-869,共12页
天然气水合物(简称水合物)是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和水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固体化合物.我国在南海北部陆坡和祁连山冻土带的钻探取样结果证实了其潜在储量,国家将水合物开采研究归入战略发展规划.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国际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简称水合物)是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和水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固体化合物.我国在南海北部陆坡和祁连山冻土带的钻探取样结果证实了其潜在储量,国家将水合物开采研究归入战略发展规划.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国际水合物地层成藏和分类的研究现状、现有水合物开采方法与原理;然后重点总结Messoyakha,Mallik和Alaska现场分别采用降压、注热与降压联合和CO_2置换与降压联合的试验性开采的研究进展以及试验性开采过程中物理、化学监测手段的应用情况;最后结合我国水合物地层特点提出类似采矿的机械—热开采水合物方法,重点介绍了其中的工艺流程和基本科学原理,为实现我国水合物高效、安全、经济的开采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成藏 水合物开采 监测 机械-热开采
原文传递
控制煤层气含量及可采性的主要地质因素 被引量:44
12
作者 张胜利 陈晓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5-19,共5页
煤层含气量及煤层可采性是决定煤层气能否成藏的重要条件。研究表明,控制煤层气含量的主要地质因素有:煤变质程度,埋藏深度,煤层顶、底板岩性,以及断裂构造情况等,其中煤变质程度起着根本性作用。控制煤层气可采性的主要地质因素... 煤层含气量及煤层可采性是决定煤层气能否成藏的重要条件。研究表明,控制煤层气含量的主要地质因素有:煤变质程度,埋藏深度,煤层顶、底板岩性,以及断裂构造情况等,其中煤变质程度起着根本性作用。控制煤层气可采性的主要地质因素有:煤层渗透性、煤等温吸附特征及煤的含气饱和程度,其中煤层渗透率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气 含气量 可采性 渗透率 储集
下载PDF
页岩气藏三孔双渗模型的渗流机理 被引量:47
13
作者 程远方 董丙响 +2 位作者 时贤 李娜 袁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4-47,130,共4页
为了掌握页岩气储层气体复杂流动的规律,从而高效开发页岩气藏,对页岩气渗流机理进行了研究。借鉴适用于非常规煤层气藏双重孔隙介质模型和考虑溶洞情况的三重孔隙介质模型,基于页岩气储层特征和成藏机理,提出了页岩气藏三孔双渗介质模... 为了掌握页岩气储层气体复杂流动的规律,从而高效开发页岩气藏,对页岩气渗流机理进行了研究。借鉴适用于非常规煤层气藏双重孔隙介质模型和考虑溶洞情况的三重孔隙介质模型,基于页岩气储层特征和成藏机理,提出了页岩气藏三孔双渗介质模型;研究了页岩气解析扩散渗流规律,提出考虑储层流体重力和毛细管力影响的渗流微分方程;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页岩气产能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基质渗透率和裂缝导流能力是页岩气开采的主控因素,只有对储层进行大规模压裂改造,形成连通性较强的裂缝网络后才能获得理想的页岩气产量和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开发 生产能力 三孔-双渗数学模型 渗流 裂缝网络 采收率
下载PDF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注CO_2混相驱油藏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42
14
作者 熊钰 孙良田 +1 位作者 孙雷 程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62,共3页
油藏注二氧化碳驱是提高采收率的一种重要方法之一。在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中 ,对油藏进行适用性筛选评价可提高注二氧化碳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对注二氧化碳驱替机理进行了研究 ,综合分析选择了多个油藏参数作为筛选油藏的综合评价参... 油藏注二氧化碳驱是提高采收率的一种重要方法之一。在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中 ,对油藏进行适用性筛选评价可提高注二氧化碳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对注二氧化碳驱替机理进行了研究 ,综合分析选择了多个油藏参数作为筛选油藏的综合评价参数 ,并给出了这些参数量化方法。引入了模糊数学中最新发展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 ,成功建立了综合评价方法。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 提高采收率 模糊数学 系统工程 模糊层次分析法 注CO2混相驱 油藏 综合评价方法 驱油
下载PDF
国外井下气液分离采气新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34
15
作者 杨启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5-88,共4页
气井产水量的不断增加对天然气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加拿大C -FER对井下气、液分离技术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艾伯塔省PanCanadian公司在加拿大某气田现场试验了这种井下气、液分离技术。文章对近年来国外... 气井产水量的不断增加对天然气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加拿大C -FER对井下气、液分离技术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艾伯塔省PanCanadian公司在加拿大某气田现场试验了这种井下气、液分离技术。文章对近年来国外对高含水气田开采新技术研究的成果———井下气液分离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目前已研究开发出的两种类型产品进行了介绍 ,并分析讨论了影响井下气液分离系统的各种因素 ,得出结论 :井下气液分离系统具有一般分离装置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 ,可根据要求在不同场合下使用 ;结构简单 ,体积小 ,维修较容易 ;使用方便、灵活 ,可以单台使用 ,也可并联或串联使用以加大处理量。总之 ,实现井下气液分离、产出水回注和采气 ,可以降低举升和处理费用 ,增加生产寿命与提高采收率 ,减少环境污染 ,简化地面分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气 气水分离 污水回注 井下工具 气水分离器 高含水气田开发
下载PDF
页岩气井网井距优化 被引量:45
16
作者 位云生 王军磊 +1 位作者 齐亚东 金亦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9-137,共9页
基于页岩气一井一藏及工厂化作业的开发特点,一次性部署开发井是区块效益开发的关键,故合理的井网井距对于提高页岩气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以国家级页岩气开发示范区长宁区块为例,以单井动态分析结果为依据,以"多井平台&qu... 基于页岩气一井一藏及工厂化作业的开发特点,一次性部署开发井是区块效益开发的关键,故合理的井网井距对于提高页岩气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以国家级页岩气开发示范区长宁区块为例,以单井动态分析结果为依据,以"多井平台"数值模拟为分析手段,建立以基质接触面积、缝间干扰、井间干扰、裂缝—基质流入流出4种关系为核心的井网井距优化设计方法,并论证井网井距优化流程:(1)通过干扰测试分析和施工参数类比,定性判断井距范围;(2)建立以支撑剂总体积为约束的裂缝参数优化模型,形成页岩气开发井距理论分析方法,定量评价以簇为单元的主裂缝长度、间距、条数、导流能力以及裂缝穿透比,确定最优井距;(3)通过网格指数加密精细数值模拟,初步论证了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采用"W"形的上下两层交错水平井部署的立体开发效果。结果表明:天然裂缝是影响井距优化的关键因素,长宁示范区天然裂缝不发育,现有压裂规模下采用300 m井距、采用"W"形的上下两套水平井部署立体开发,页岩气采收率可提高1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天然裂缝 井间干扰 水平井 井网井距 采收率 长宁区块 四川盆地
下载PDF
SCOT法尾气处理工艺技术进展 被引量:38
17
作者 陈赓良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28-32,共5页
SCOT法工艺的主要缺点是装置投资、操作成本和能量消耗均相当高。鉴此,近年来SCOT法工艺的技术进步,总体上围绕2个相互关联的目标:即在提高硫磺回收率的同时节能降耗。分别从改进流程设计、操作条件、设备与仪表、溶剂与催化剂等途径,... SCOT法工艺的主要缺点是装置投资、操作成本和能量消耗均相当高。鉴此,近年来SCOT法工艺的技术进步,总体上围绕2个相互关联的目标:即在提高硫磺回收率的同时节能降耗。分别从改进流程设计、操作条件、设备与仪表、溶剂与催化剂等途径,评述了SCOT法工艺的技术进步及其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OT法 尾气处理工艺 大气环境 硫磺回收率 大气污染物 炼油厂
下载PDF
接触式烟气冷凝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被引量:38
18
作者 刘华 周贤 付林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7-100,15,共5页
通过求解烟气与水表面之间的热质交换基本方程,得出了烟气与水换热的解析解,并分析了接触式烟气与水处理过程热质交换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烟气与水换热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气比、换热器高度、喷水雾化粒径,而烟气流速的影响相... 通过求解烟气与水表面之间的热质交换基本方程,得出了烟气与水换热的解析解,并分析了接触式烟气与水处理过程热质交换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烟气与水换热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气比、换热器高度、喷水雾化粒径,而烟气流速的影响相对较小。搭建了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实验台,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 冷凝 余热回收 直接接触 水气比 换热效率 实验
下载PDF
从含氧煤层气中安全分离提纯甲烷的工艺方法 被引量:36
19
作者 吴剑峰 孙兆虎 公茂琼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3-116,共4页
针对低温液化分离提纯含氧煤层气流程中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控制最低尾气出口温度、添加阻燃成分和预粗脱氧3种防止爆炸的技术手段。结合低温液化分离流程特点,利用爆炸三角形理论,分别给出了上述3种防爆措施的详细实现方法。控制最低尾... 针对低温液化分离提纯含氧煤层气流程中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控制最低尾气出口温度、添加阻燃成分和预粗脱氧3种防止爆炸的技术手段。结合低温液化分离流程特点,利用爆炸三角形理论,分别给出了上述3种防爆措施的详细实现方法。控制最低尾气出口温度方法的核心就是通过控制液化分离流程的最低温度,将尾气浓度状态点控制在爆炸三角区上限线以上;添加燃阻成分和预粗脱氧方法的核心是:使混合物在分离过程中最可能出现进入爆炸三角区的区域(对低温分离通常在可燃气体液化分离区域)内,氧浓度降低到当地温度、压力下爆炸三角形图上以临界点和纯可燃气体点的连线及以下。基于大量文献数据,拟合出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甲烷爆炸上限和下限的计算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液化分离 安全 提纯 工艺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合理注气能力和开发效果分析 被引量:36
20
作者 李莉 庞彦明 +1 位作者 雷友忠 郭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8-121,共4页
针对国内外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及大庆外围芳48断块地质特点,在开展室内油水和油气相渗透实验的基础上,应用油水及油气渗流理论和油藏工程及气藏工程方法,分析了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油水和油气渗流特征、采油指数与吸水指数、采油指数与吸气... 针对国内外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及大庆外围芳48断块地质特点,在开展室内油水和油气相渗透实验的基础上,应用油水及油气渗流理论和油藏工程及气藏工程方法,分析了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油水和油气渗流特征、采油指数与吸水指数、采油指数与吸气指数、油层破裂压力和注气能力的关系,研究出了特低渗透油藏注气能力设计方法,并在芳48断块注气方案设计中得到有效应用。研究表明:芳48断块特低渗透扶余油层具有常规特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渗流特征,采油能力和吸水能力低,吸气能力较高,在合理注入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注气能力,注气比注水开发效果好。矿场试验结果证实,芳48断块注入产能设计指标与矿场实际开采结果相近,注气压力较低,油层吸气能力强,油井产量明显高于类似的水驱油藏的产量,说明注气开发是提高特低渗透油藏动用程度的有效途径,为类似油藏注气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开发 注气 注入能力 采收率 大庆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