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建筑的公共性与在地性--以凯文・罗奇加州奥克兰博物馆为例 |
初冠龙
张彧
唐献超
|
《建筑技艺》
|
2021 |
1
|
|
2
|
对国内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招标、征集工作的思考——以上海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国际征集为例 |
戴明
|
《上海城市规划》
|
2011 |
3
|
|
3
|
浅谈建筑与城市的接续——以槙文彦设计的“山边露台”综合体为例 |
傅舒兰
|
《建筑与文化》
|
2015 |
0 |
|
4
|
城市热环境评价方法 |
孟庆林
王频
李琼
|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
2014 |
20
|
|
5
|
生态园林建设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探讨 |
冀凤全
姚崇怀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05 |
16
|
|
6
|
基于城市更新视角的旧城中心区水系整治——以广州荔枝湾涌、东濠涌为例 |
潘建非
|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
2012 |
17
|
|
7
|
同济建筑规划设计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
吴志强
|
《时代建筑》
|
2004 |
12
|
|
8
|
夜幕下的建筑 |
迪特里赫.诺伊曼
|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
2001 |
8
|
|
9
|
建筑创作中的城市意识 |
王后军
黄晶
|
《华中建筑》
|
2008 |
11
|
|
10
|
姿态、视角与立场:当代中国建筑与城市的境外报道与研究的十年 |
王颖
王凯
|
《时代建筑》
|
2010 |
10
|
|
11
|
基于游憩功能的城市绿地布局——以扬州市为例 |
谷康
曹静怡
|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
2012 |
9
|
|
12
|
“土建环”三学科本科教学大平台的研究与构建 |
江宜城
李黎
|
《高等建筑教育》
|
2006 |
7
|
|
13
|
建筑哲学与现代科学建筑学——建筑学基础理论研究阶段报告 |
李行
赵俊义
|
《新建筑》
|
2006 |
4
|
|
14
|
公共景观构筑物设计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
王路祎
|
《设计》
|
2017 |
7
|
|
15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之双重阅读 |
王方戟
杨一丁
|
《时代建筑》
|
2004 |
6
|
|
16
|
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 |
袁兴中
刘红
|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
1995 |
6
|
|
17
|
运动处方理念下的城市滨水区空间类型解析 |
金广君
钱芳
|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18
|
基于史料和口述佐证的“重建工建筑系”源流初考 |
龙灏
李世熠
|
《新建筑》
|
2019 |
4
|
|
19
|
“退二进三”能否是长效良药?——从“退二进三”制度变迁看我国城镇化发展新趋势 |
施索
|
《华中建筑》
|
2014 |
4
|
|
20
|
基于建筑表皮的城市热岛效应改善技术研究 |
李积权
蔡碧新
|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