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斯纳鉴赏评价思想对我国职业教育“实岗育人”评价的启示
1
作者 陈凤群 付从荣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23年第5期55-59,共5页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的事实描述与价值判断,作为当代教育评价思想的代表之一,教育鉴赏评价思想以其艺术性批评的理念独树一帜。通过对艾斯纳鉴赏评价思想的简述,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实岗育人”应用鉴赏评价进行了...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的事实描述与价值判断,作为当代教育评价思想的代表之一,教育鉴赏评价思想以其艺术性批评的理念独树一帜。通过对艾斯纳鉴赏评价思想的简述,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实岗育人”应用鉴赏评价进行了思考和构想,对于解决我国职业教育“实岗育人”中存在的浅表化和静态化的教育评价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斯纳 鉴赏批评 职业教育 “实岗育人” 教育评价 学徒制
下载PDF
哈罗德·布鲁姆晚期鉴赏式批评与审美回归
2
作者 沈兴刚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3年第4期1-12,共12页
哈罗德·布鲁姆曾是美国解构主义耶鲁学派核心成员,其“影响的焦虑”极富洞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现代文学批评步入政治化、历史化、性别化的严重误区。为此,布鲁姆在晚年回归文学审美,剑指文学研究中的审美沦丧现象,坚持以... 哈罗德·布鲁姆曾是美国解构主义耶鲁学派核心成员,其“影响的焦虑”极富洞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现代文学批评步入政治化、历史化、性别化的严重误区。为此,布鲁姆在晚年回归文学审美,剑指文学研究中的审美沦丧现象,坚持以审美为核心重构西方经典谱系,倡导鉴赏式批评。鉴赏式批评以阅读、重读、描绘、评价和赏析为基本要素,坚持以机械印刷为审美媒介,以经典文学为审美对象,追求崇高的审美风格,在诗学传统上延续了西方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主张恢复批评主体的个性和回归文学本体。布鲁姆晚期鉴赏式批评为当前文学研究在理论建构与审美坚持之间的失衡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罗德·布鲁姆 鉴赏式批评 审美回归 文学本体
原文传递
论中国古代“鉴赏批评”的形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春青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19,共7页
"鉴赏批评"是基于"鉴赏判断"所进行的诗文批评,是以审美趣味、情感体验为基本标准的文学批评活动。这种鉴赏批评在中国是从西汉末期开始形成,直至东汉末期才基本成熟的。在这一过程之始,刘向、扬雄、刘歆等人起到... "鉴赏批评"是基于"鉴赏判断"所进行的诗文批评,是以审美趣味、情感体验为基本标准的文学批评活动。这种鉴赏批评在中国是从西汉末期开始形成,直至东汉末期才基本成熟的。在这一过程之始,刘向、扬雄、刘歆等人起到了重要作用。鉴赏批评的形成有赖于帝王、士大夫趣味的变化,是社会历史语境的产物。就这一语境而言,在学界流传已久的"人的觉醒"之说是一个值得怀疑,值得重新审视的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赏批评 丽文
下载PDF
谢赫《画品》的历史价值及若干问题辨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池瑜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48,共10页
南齐谢赫的《画品》在绘画史上开品画之先河,在后人抄录过程中,又称《古画品录》。此著对中国绘画史学及画论和画品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是继顾恺之的《论画》和孙畅之《述画》后的更为完整的一篇绘画史学与绘画品评著述。谢赫《画品... 南齐谢赫的《画品》在绘画史上开品画之先河,在后人抄录过程中,又称《古画品录》。此著对中国绘画史学及画论和画品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是继顾恺之的《论画》和孙畅之《述画》后的更为完整的一篇绘画史学与绘画品评著述。谢赫《画品》对绘画史学的贡献,第一是提出绘画"六法"论,作为品评绘画史上画家及作品的六条标准,"六法"且对其后绘画艺术创作亦产生重大影响。第二是品评了二十七(八)位画家,并分为六品,记录了自三国至齐梁间的画家及其绘画艺术的主要成就和特征,为画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第三是开创了以品带史、以品带论,史、论、评相结合的文体范本,对其后画史、画品、画论均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不同意钱钟书等人对"六法"的所谓新标点法,并对第六法"传移模写"等作了新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赫《画品》 六法论 绘画品评 绘画史学 中国画论 历史价值
下载PDF
翻译硕士课程的思政教学实践探索——以翻译赏析与批评专业选修课为例
5
作者 赵春雨 《化工高等教育》 2024年第1期72-78,共7页
翻译硕士的翻译赏析与批评专业选修课从教师观念和教学设计两方面探讨课程思政理念的落实。教师在观念上认识课程思政的价值塑造功能,发挥育人主体功能;从教学设计上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目标中确立思政育人目标,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思... 翻译硕士的翻译赏析与批评专业选修课从教师观念和教学设计两方面探讨课程思政理念的落实。教师在观念上认识课程思政的价值塑造功能,发挥育人主体功能;从教学设计上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目标中确立思政育人目标,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资源,在教学实施中挖掘思政元素,以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课程思政教学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硕士课程 翻译赏析与批评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学生走上台 教师该咋办——一位英语教师的“反转课堂”实践 被引量:2
6
作者 赵习群 《科教文汇》 2014年第26期52-53,137,共3页
反转课堂,做起来可以很简单,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回复到教育的本来目的,这一方式并不需要多少硬件支持。笔者将两年来与学生共同评讲课文的体会详列于此,希望与教学同仁分享。
关键词 反转课堂 参与 聆听 赏评 查漏补缺
下载PDF
《梦十夜》第三夜三日译本批评与赏析
7
作者 吕铎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第12期101-103,134,共4页
日本夏目漱石的作品对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深远,其早期短篇小说《梦十夜》,标志着其作品开始由初期的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战后日本学界掀起了对于《梦十夜》的研究热潮,随后中国学术界也开始了对《梦十夜》的相关研究。其中,第三夜以... 日本夏目漱石的作品对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深远,其早期短篇小说《梦十夜》,标志着其作品开始由初期的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战后日本学界掀起了对于《梦十夜》的研究热潮,随后中国学术界也开始了对《梦十夜》的相关研究。其中,第三夜以明治时期为创作背景,表达了夏目漱石对日本盲目西化的批判,同时也体现了对中国文化所产生的矛盾心理。以吴鸿春译本、张秋明译本和李正伦、李华合译本为例,评价夏目漱石《梦十夜》第三夜的中文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目漱石 《梦十夜》 文学翻译 批评赏析
下载PDF
晚明与现代文艺随笔小品
8
作者 周荷初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7-19,共3页
小品文也包括以杂感、随笔为主,兼容序跋、诗话等的文艺随笔。这种体式在批评方法上偏于鉴赏,以情使笔,以趣为文,即事见理,以小见大,以形传神。晚明小品中的书画题跋最见特色。现代作家则承转了这种传统的文艺批评方式,并赋予它新的生... 小品文也包括以杂感、随笔为主,兼容序跋、诗话等的文艺随笔。这种体式在批评方法上偏于鉴赏,以情使笔,以趣为文,即事见理,以小见大,以形传神。晚明小品中的书画题跋最见特色。现代作家则承转了这种传统的文艺批评方式,并赋予它新的生命和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笔小品 鉴赏批评 理性超越
下载PDF
名句与风流--序石观海教授《那些飘散的风流》
9
作者 尚永亮 《珠江论丛》 2021年第1期392-397,共6页
石观海教授新近推出的力作《那些飘散的风流》,是一部有新意、有趣味、有深度的好书。有新意,是说它另辟蹊径,瞄准诗词名句做文章;有趣味,是说它选的名句都有故事或逸闻;有深度,是说它能围绕名句向文化层面发掘,给人以多重启发。中国是... 石观海教授新近推出的力作《那些飘散的风流》,是一部有新意、有趣味、有深度的好书。有新意,是说它另辟蹊径,瞄准诗词名句做文章;有趣味,是说它选的名句都有故事或逸闻;有深度,是说它能围绕名句向文化层面发掘,给人以多重启发。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本自精妙而包含逸闻的诗句,诗词名句中还存有大量与诗作者相关的本事。石观海教授精选自唐至清十位诗人的诗词名句,联系俗间逸闻和各种载记,对其创作情形和诗人心性事迹详加探究。作者凡事引征事实而立论,游刃其间而有余,广引资料,辗转生发。文学与历史、鉴赏与考证、名句与人生,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名句 逸闻本事 鉴赏考证 心性才情 飘散风流
下载PDF
南朝道经分类的文学、宗教与品鉴的三元合一——以陆修静为中心
10
作者 蒋振华 戴文霞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5-119,共5页
为了推动道教的发展,道教人士纷纷编纂和分类道教典籍,其活动蕴含了对于文学、宗教及品鉴的诉求与建构,表现为三元合一的趋势。陆修静把道经分为"三洞"、"四辅",这种分类法隐含了道经创作的宗经崇圣的思想观念。同... 为了推动道教的发展,道教人士纷纷编纂和分类道教典籍,其活动蕴含了对于文学、宗教及品鉴的诉求与建构,表现为三元合一的趋势。陆修静把道经分为"三洞"、"四辅",这种分类法隐含了道经创作的宗经崇圣的思想观念。同时,陆修静从宣教立教诉求出发将道经文体分为十二类,表现出较为蒙混、芜杂的宗教文体观,反映了魏晋以来文体学思想对宗教界的渗透和影响,显示了宗教和文学既融合又各司其职的双重属性。而且,道经编纂与文体分类又是一个作品鉴赏批评的过程,需要具有艺术指向的批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道经 宗经崇圣 文体分类 鉴赏批评 宗教功能
下载PDF
立体主义视域下的鉴赏批评——《文心雕龙》与《文赋》《诗品》比较
11
作者 陈迪泳 《郑州师范教育》 2014年第3期48-53,共6页
《文赋》、《文心雕龙》和《诗品》的鉴赏批评有着相近的视野:"述先士之盛藻"、"弥纶群言"和"网罗今古",又有相异的理论:陆机主张"考殿最于锱铢",刘勰提倡"博观圆照",钟嵘倡导"... 《文赋》、《文心雕龙》和《诗品》的鉴赏批评有着相近的视野:"述先士之盛藻"、"弥纶群言"和"网罗今古",又有相异的理论:陆机主张"考殿最于锱铢",刘勰提倡"博观圆照",钟嵘倡导"评品滋味"。三部文论著作的立体主义艺术观念的现代阐释是:一方面,文学是全方位观照的有机组装,陆机倡导"玄览中区",刘勰追求"神与物游",钟嵘标举"应资博古";另一方面,文学是穿越表象的永恒理念,陆机意在"得其用心",刘勰旨在"雕琢文心",钟嵘倾心于"照烛三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赋》 《诗品》 鉴赏批评 立体主义
原文传递
浅谈“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设计
12
作者 相毅敏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8-9,共2页
欣赏评述能力的强弱,与人的综合能力、语言能力、对作品的感受程度以及个人的性格等都有关系。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不能强求学生只用一种方式进行评述,只要设法让学生参与欣赏评述活动,就能够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或... 欣赏评述能力的强弱,与人的综合能力、语言能力、对作品的感受程度以及个人的性格等都有关系。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不能强求学生只用一种方式进行评述,只要设法让学生参与欣赏评述活动,就能够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或自然美的感受。教师要积极营造欣赏评述环境,设计出最优的欣赏评述方案,为学生学好欣赏评述课程开辟最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 欣赏评述能力 教学设计 思路 建议
下载PDF
文体学对译作欣赏课的启示
13
作者 曾密群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08年第2期13-16,共4页
如何评价译文是翻译欣赏课程教师与学生最急需回答的一个问题。而文体是否重现是文学翻译评价的重要标准,鉴于不断发展的文体学理论和分析模式,文本可以通过文本结构,即词汇、语法、修辞、句间照应和语境这四个层面进行文体分析。为此... 如何评价译文是翻译欣赏课程教师与学生最急需回答的一个问题。而文体是否重现是文学翻译评价的重要标准,鉴于不断发展的文体学理论和分析模式,文本可以通过文本结构,即词汇、语法、修辞、句间照应和语境这四个层面进行文体分析。为此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文体层面考察原译文作为鉴赏的一种角度和标准。本文以译作欣赏课为实例,证明该分析模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 文体学 译作欣赏课
原文传递
鲁迅与《文心雕龙》
14
作者 王吉鹏 曹玉明 《现代职业教育研究》 2008年第1期49-53,25,共6页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论中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它理论深刻,见解独到。涵盖了文学的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等方面,尤其是它的创作理论,对于今天的文艺研究有着极大的指导作用。鲁迅对《文心雕龙》有着极高的评价,并在作品中多次提到《文心...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论中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它理论深刻,见解独到。涵盖了文学的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等方面,尤其是它的创作理论,对于今天的文艺研究有着极大的指导作用。鲁迅对《文心雕龙》有着极高的评价,并在作品中多次提到《文心雕龙》以及引用它的内容。我们发现,鲁迅的思想与《文心雕龙》的理论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很多理论上存在着一致性,因此,笔者认为,鲁迅受《文心雕龙》影响很深。本文从文学的作用、文学创作、文学欣赏以及文学批评的角度入手,主要运用文本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文心雕龙》对鲁迅的思想及创作的影响,这对于研究鲁迅以及中国古代文论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用 文学创作 文学欣赏 文学批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