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武冈方言中的韵母重叠现象 被引量:6
1
作者 曾春蓉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0-107,共8页
在湖南武冈方言中,很多词语可以重叠词语中某个音节韵母的最后一个音素。韵母可以重叠的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等,韵母重叠后可以表示的语法意义较多,具体有:表示话题焦点,表示动作、状态完成,表示动作持续,表示动作... 在湖南武冈方言中,很多词语可以重叠词语中某个音节韵母的最后一个音素。韵母可以重叠的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等,韵母重叠后可以表示的语法意义较多,具体有:表示话题焦点,表示动作、状态完成,表示动作持续,表示动作短时貌,表示附加成分,表示程度加深,表示数量多,表示逐个,表示周遍性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冈方言 韵母重叠 焦点标记 完成体 附加成分
原文传递
安徽祁门方言的后附性成分“个[·ko/·ka]”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瑶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4-159,共6页
安徽祁门方言后附性成分"个"有两种用法,"个_(1)[·ko/·ka]"是结构助词,相当于普通话的"的/地";"个_(2)[·ko/·ka]"是重叠式后缀,强调描写性,保留了果摄较早的读音形式。&qu... 安徽祁门方言后附性成分"个"有两种用法,"个_(1)[·ko/·ka]"是结构助词,相当于普通话的"的/地";"个_(2)[·ko/·ka]"是重叠式后缀,强调描写性,保留了果摄较早的读音形式。"个_(2)[·ko/·ka]"和表示领属关系的"家[·ko/·ka]"同音,意义和用法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祁门方言 徽语 后附性成分 个[·ko/·ka]
原文传递
求解结构地震响应位移输入模型中存在问题的一种新解决方法 被引量:21
3
作者 柳国环 李宏男 +1 位作者 国巍 田利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5-62,共8页
为了更现实有效地解决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当前位移输入模型中容易但不容忽视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附加无质量刚性元法,旨在能够推广并应用于工程实际。首先,回顾当前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位移输入模型,描述了模型中存在... 为了更现实有效地解决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当前位移输入模型中容易但不容忽视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附加无质量刚性元法,旨在能够推广并应用于工程实际。首先,回顾当前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位移输入模型,描述了模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无质量刚性元法,并对该方法进行物理角度解释、理论分析和数值验证,进一步应用于一桥梁工程。分析表明:无质量刚性元法不仅物理概念清晰、合理易行,而且与以往文献中的附加无质量束缚元(Appended Massless Constraint Element,AMCE)法相比,避免了"束缚"条件,无需对现有的有限元程序内核改进或者嵌入新的外挂程序即可实现,因此更具有现实性和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位移输入模型 桥梁 附加无质量刚性元法 附加无质量束缚元法
原文传递
用附加节点法进行平面区域网格自动划分和单元生成
4
作者 刘福祥 王列东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2期97-101,共5页
提出了一种平面区域四边形网格自动划分和单元生成的附加节点法,给出了此方法下的全部计算公式。
关键词 附加节点 网格自动划分 单元生成 平面区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