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tler stem cells and their potential in wound healing and bone regeneration 被引量:8
1
作者 Wei Zhang Chang-Hong Ke +1 位作者 Hai-Hua Guo Li Xiao 《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 SCIE 2021年第8期1049-1057,共9页
Compared to other vertebrates,the regenerative capacity of appendages in mammals is very limited.Deer antlers are an exception and can fully regenerate annually in postnatal mammals.This process is initiated by the an... Compared to other vertebrates,the regenerative capacity of appendages in mammals is very limited.Deer antlers are an exception and can fully regenerate annually in postnatal mammals.This process is initiated by the antler stem cells(AnSCs).AnSC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1)Antlerogenic periosteum cells(for initial pedicle and first antler formation);(2)Pedicle periosteum cells(for annual antler regeneration);and(3)Reserve mesenchyme cells(RMCs)(for rapid antler growth).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AnSCs express both class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and embryonic stem cells(ESCs),and are able to differentiate into multiple cell types in vitro.Thus,AnSCs were defined as MSCs,but with partial ESC attributes.Near-perfect generative wound healing can naturally occur in deer,and wound healing can be achieved by the direct injection of AnSCs or topical application of conditioned medium of AnSCs in rats.In addition,in rabbits,the use of both implants with AnSCs and cell-free preparations derived from AnSCs can stimulate osteogenesis and repair defects of bone.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AnSCs will lay the foundation for developing an effective clinical therapy for wound healing and bone repa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ler Stem cells REGENERATION Wound healing bone repair
下载PDF
鹿茸复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和骨钙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王雪华 赵海平 +3 位作者 孙伟丽 姚梦杰 李春义 李海涛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5期583-589,共7页
目的:观察鹿茸复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摘除雌性Wistar大鼠卵巢构建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雌激素组(E2组),模型组(OVX组)和鹿茸复方组(F组);另取8只手术但不去势的大鼠为假手术组(Sham... 目的:观察鹿茸复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摘除雌性Wistar大鼠卵巢构建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雌激素组(E2组),模型组(OVX组)和鹿茸复方组(F组);另取8只手术但不去势的大鼠为假手术组(Sham组);共4组(n=8)。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连续给药12周,处死。然后称量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子宫质量和股骨质量;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骨形成蛋白(BGP)、甲状旁腺激素(PTH)和降钙素(CT)的含量;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钙(Ca)和血清磷(P)的含量;取左侧股骨灰化,称质量,计算灰分;EDTA法检测骨钙含量,钒钼酸铵法检测骨磷的含量;对右侧股骨进行HE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和结构,计算切片内骨小梁面积比值。结果:与Sham组比较,OVX组大鼠的子宫质量、脏器比值、血清CT和Ca含量、骨钙和骨磷含量、骨小梁面积比均明显降低;血清ALP、BGP、PTH、P含量和大鼠体质量增值率均显著升高。与OVX组比较,E2组大鼠血清BGP、PTH、P含量均明显降低,子宫质量和脏器比值、骨钙和骨磷含量、骨小梁面积比值均显著升高;F组大鼠的血清ALP、BGP、PTH、P含量和大鼠体质量增值率均明显降低,血清CT、子宫质量和脏器比值、股骨质量均有显著升高。与E2组比较,F组大鼠的股骨质量和血清CT均明显升高;血清ALP、BGP、PTH、P含量、子宫质量、脏器比值、大鼠体质量增值率、骨小梁面积比值显著降低。结论:以鹿茸为君药的复方可以有效通过调节大鼠体内激素分泌改善去卵巢大鼠的骨代谢异常,抑制去卵巢大鼠骨钙和骨磷矿物质含量的流失,逆转骨组织病理状态,对骨质疏松症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鹿茸 鹿血 煅牡蛎 骨代谢
下载PDF
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的鹿茸生长中心细胞异质性研究
3
作者 丁宁 张然然 +2 位作者 范广轩 邢秀梅 刘欣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08-112,123-127,共10页
为了从单细胞水平探究梅花鹿鹿茸生长中心中细胞类型和基因表达的差异,即细胞异质性,试验采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对生长75 d的梅花鹿鹿茸生长中心进行单细胞转录组分析,鉴定细胞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细胞进行基因表达模式、基因功能... 为了从单细胞水平探究梅花鹿鹿茸生长中心中细胞类型和基因表达的差异,即细胞异质性,试验采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对生长75 d的梅花鹿鹿茸生长中心进行单细胞转录组分析,鉴定细胞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细胞进行基因表达模式、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鹿茸生长中心包含了内皮细胞、周细胞、间充质细胞、免疫细胞、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等6种细胞类型,其中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PECAM1和VWF基因;周细胞特异性表达ABCC9和KCNJ8基因;间充质细胞高表达PRRX1和POSTN基因;免疫细胞特异性表达PTPRC和LCP1基因;成骨细胞特异性表达PHEX基因;软骨细胞特异性表达IGF1R基因。说明鹿茸的生长中心有着丰富的细胞类型,鹿茸的生长发育需要这些细胞的协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鹿茸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骨发育 细胞异质性
原文传递
Deer antler renewal gives insights into mammalian epimorphic regeneration 被引量:1
4
作者 Chunyi Li 《Cell Regeneration》 CAS 2023年第1期147-162,共16页
Deer antlers are the only known mammalian organ that,once lost,can fully grow back naturally.Hence,the antler offer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learn how nature has solved the problem of mammalian epimorphic regeneration... Deer antlers are the only known mammalian organ that,once lost,can fully grow back naturally.Hence,the antler offer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learn how nature has solved the problem of mammalian epimorphic regeneration(EpR).Comprehensive comparisons amongst different types of EpR reveal that antler renewal is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lower vertebrates such as regeneration of the newt limb.Surprisingly,antler renewal is comparable to wound healing over a stump of regeneration-incompetent digit/limb,bone fracture repair,and to a lesser extent to digit tip regeneration in mammals.Common to all these mammalian cases of reaction to the amputation/mechanical trauma is the response of the periosteal cells at the distal end/injury site with formation of a circumferential cartilaginous callus(CCC).Interestingly,whether the CCC can proceed to the next stage to transform to a blastema fully depends on the presence of an interactive partner.The actual form of the partner can vary in different cases with the nail organ in digit tip EpR,the opposing callus in bone fracture repair,and the closely associated enveloping skin in antler regeneration.Due to absence of such an interactive partner,the CCC of a mouse/rat digit/limb stump becomes involuted gradually.Based on these discoveries,we created an interactive partner for the rat digit/limb stump through surgically removal of the interposing layers of loose connective tissue and muscle between the resultant CCC and the enveloping skin after amputation and by forcefully bonding two tissue types tightly together.In so doing partial regeneration of the limb stump occurred.In summary,if EpR in humans is to be realized,then I envisage that it would be more likely in a manner akin to antler regeneration rather to that of lower vertebrates such as newt lim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ler antler regeneration Epimorphic regeneration Digit/limb stump bone fracture CALLUS
原文传递
鹿角可再生动物模型建立与即刻加载对种植体及 其周围骨改建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沈洁 陈俊良 +3 位作者 赵田琦 谢冰清 吕冬梅 何芸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以鹿角为植入床建立新型的即刻加载种植研究动物模型,分析即刻加载对种植体及其周围骨组织改建的作用。方法选取梅花鹿6只,在其左侧鹿角植入种植体2枚,其中1枚即刻加载,另1枚不加载。术后4周、8周分别取得3只动物的带种植体鹿角组... 目的以鹿角为植入床建立新型的即刻加载种植研究动物模型,分析即刻加载对种植体及其周围骨组织改建的作用。方法选取梅花鹿6只,在其左侧鹿角植入种植体2枚,其中1枚即刻加载,另1枚不加载。术后4周、8周分别取得3只动物的带种植体鹿角组织标本,拍摄Micro-CT后,选取种植体周围1.0 mm鹿角组织行骨计量学分析。结果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种植体周围鹿角组织的新生骨数量逐渐增加,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fraction,BV/TV)、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thickness,Tb.Th)和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number,Tb.N)值均逐渐增加,而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separation,Tb.Sp)值则不断减小。同一时间点,加载组种植体周围鹿角组织的BV/TV,Tb.Th和Tb.N值大于未加载组。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鹿角可再生动物模型,并进一步将其用于即刻加载种植体及其周围骨改建的研究中,进一步证实了适当的即刻加载可以促进种植体周围的骨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角 种植体 即刻加载 骨改建
下载PDF
基于Label-free技术的鹿角与鹿骨蛋白组分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然然 刘华淼 +4 位作者 王磊 周永娜 唐福全 夏述忠 邢秀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86-2292,共7页
旨在利用Label-free技术对天山马鹿的鹿角与鹿骨蛋白组分进行比较分析。以脱盘后130d的马鹿鹿角和鹿骨为研究对象,利用Label-free蛋白质组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解析比较鹿角与鹿骨的蛋白质组分。结果共成功鉴定1 138种蛋白质,其中鹿... 旨在利用Label-free技术对天山马鹿的鹿角与鹿骨蛋白组分进行比较分析。以脱盘后130d的马鹿鹿角和鹿骨为研究对象,利用Label-free蛋白质组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解析比较鹿角与鹿骨的蛋白质组分。结果共成功鉴定1 138种蛋白质,其中鹿骨蛋白934种、鹿角蛋白835种。通过对成功鉴定到的蛋白质进行功能注释发现,鹿骨蛋白特异富集到了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代谢、黑质体发育、血管再生、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调节等过程;而鹿角特有蛋白富集到了肽类激素加工过程、活化T细胞增殖调节等生物学过程,其中肽类激素加工过程主要蛋白有CPE、CPN1、ECE1,活化T细胞增殖调节蛋白主要有IGF2、PRKAR1A、PYCARD。利用SPSS软件筛选鹿角与鹿骨显著差异表达蛋白(差异倍数>2,P<0.05),共筛选出差异蛋白质335种,其中75种蛋白在鹿骨中表达上调,260种蛋白在鹿角中表达上调,其中cathelicidin 1与cathelicidin 5在鹿角中为高表达,而cathelicidin 6在鹿骨中高表达。该试验结果弥补了鹿角与鹿骨蛋白质组分研究的空白,为进一步研究鹿角与鹿骨的有效成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鹿角 鹿骨 Label—free 蛋白质组分
下载PDF
马鹿角粉浸提液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单帅 董艺 +2 位作者 刘佳林 韩祥祯 何惠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840-3845,共6页
背景:异物反应会导致材料植入失败,近些年来对于免疫学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选择具有良好免疫性能的支架材料,对于骨缺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去抗原处理的煅烧马鹿角松质骨及未去抗原处理的马鹿角对骨髓来源M1型巨噬细胞生物行... 背景:异物反应会导致材料植入失败,近些年来对于免疫学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选择具有良好免疫性能的支架材料,对于骨缺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去抗原处理的煅烧马鹿角松质骨及未去抗原处理的马鹿角对骨髓来源M1型巨噬细胞生物行为的影响。方法:经过物理及化学方法制备煅烧马鹿角松质骨,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材料理化性质,制备2种材料浸提液并检测浸提液中Ca、P、Mg的元素水平。体外诱导培养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并在脂多糖和干扰素γ刺激下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然后与各组浸提液共培养,对照组用单纯IMDM完全培养基共培养,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M1型标志物表达率、qPCR检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去抗原马鹿角组Ca、P、Mg元素水平高于马鹿角组;②去抗原马鹿角组和马鹿角组主要官能团为OH^(-)、PO_(4)^(3-)、CO_(3)^(2-);③共培养1,3,7 d各组M1型巨噬细胞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共培养1 d时,去抗原马鹿角组细胞表面标志物CD16/32表达率低于对照组;⑤共培养1,3 d时,去抗原马鹿角组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共培养3 d时,去抗原马鹿角组M2型巨噬细胞主要标记物CD206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在共培养1,3 d时马鹿角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表达或与对照组无差异或明显高于对照组,在CD206因子表达方面均与对照组无差异;⑥结果表明,去抗原马鹿角松质骨粉末浸提液可降低M1型巨噬细胞相关促炎因子的表达并促进其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角 锻烧骨 浸提液 骨髓来源巨噬细胞 异物反应 巨噬细胞极化
下载PDF
谈新发现的鹿角骨刻辞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钊 《出土文献》 2020年第1期37-43,155,共8页
新近发现一件鹿角骨,该鹿角骨经过整治,上刻有一写法特殊的"鱼"字,"鱼"字上加注有"午"声,跟以往卜辞中发现的"鲁"字所从的"鱼"字也从"午"声相合。推测鹿角骨的用途或是作... 新近发现一件鹿角骨,该鹿角骨经过整治,上刻有一写法特殊的"鱼"字,"鱼"字上加注有"午"声,跟以往卜辞中发现的"鲁"字所从的"鱼"字也从"午"声相合。推测鹿角骨的用途或是作为纪念品或吉祥物,或是作为游戏或赌博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角骨 注音字
下载PDF
鹿茸发生和再生的组织基础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志光 高颂 +3 位作者 赵桂炎 刘维超 于文成 耿业业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205-211,共7页
通过对鹿茸生长发育机理研究的整理和总结,阐述了鹿茸发生和再生过程中的组织变化,特别是关于生茸区骨膜和角柄骨膜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生茸区骨膜切除后不能发生角柄和鹿茸,而被移植了生茸区骨膜的位置则生长角柄和鹿茸,证... 通过对鹿茸生长发育机理研究的整理和总结,阐述了鹿茸发生和再生过程中的组织变化,特别是关于生茸区骨膜和角柄骨膜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生茸区骨膜切除后不能发生角柄和鹿茸,而被移植了生茸区骨膜的位置则生长角柄和鹿茸,证明了生茸区骨膜是鹿茸发生的组织基础,确定了生茸区骨膜中存在鹿茸再生干细胞,为进一步研究鹿茸的生长发育机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再生 生茸区骨膜 角柄
下载PDF
茸骨富钙片补钙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万超 刘春华 +4 位作者 赵景辉 赵伟刚 张秀莲 张宝香 赵立波 《特产研究》 2006年第4期41-43,共3页
目的:研究茸骨富钙片(RGB)的补钙作用。方法:大白鼠模型骨质疏松,口服RGB,以钙片为阳性对照,在2个月和4个月时测定大白鼠全身骨矿盐总量(BMC)和骨矿盐密度(BMD),4个月时测定股骨比重、股骨灰分重和股骨钙含量等。结果:①RGB4.0g/kg剂量... 目的:研究茸骨富钙片(RGB)的补钙作用。方法:大白鼠模型骨质疏松,口服RGB,以钙片为阳性对照,在2个月和4个月时测定大白鼠全身骨矿盐总量(BMC)和骨矿盐密度(BMD),4个月时测定股骨比重、股骨灰分重和股骨钙含量等。结果:①RGB4.0g/kg剂量组口服2个月和4个月时,BMC增加6.4%和8.5%,BMD增加2.9%和7.8%;2.0g/kg剂量组,BMC增加5.9%和5.6%,BMD增加2.6%和4.7%。②4.0g/kg剂量组使股骨湿比重和干比重增加4.1%和6.2%;2.0g/kg剂量组使股骨湿比重和干比重增加2.2%和2.8%。③4.0g/kg剂量组使单位体积股骨内灰分重和Ca含量增加4.2%和6.3%;2.0g/kg剂量组使单位体积股骨内灰分重量和Ca含量增加3.0%和3.9%。结论:RGB对模型骨质疏松大白鼠有明显的补钙作用,并显著改善大白鼠骨质疏松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鹿骨 补钙
下载PDF
鹿茸根部骨化组织可溶性钙提取工艺优化及钙转运效果评价
11
作者 翟晓瑞 巩永博 +7 位作者 吕伟 李雨果 魏豪杰 程蓉英 刘松财 张英 郝林琳 张一宁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305-2309,共5页
采用酸溶法提取鹿茸根部骨化组织中可溶性钙,探究不同酸种类、酸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鹿茸根部骨化组织可溶性钙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骨钙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检验不同浓度骨钙对Caco-2细胞的毒性作用,并构建Caco-2模型模... 采用酸溶法提取鹿茸根部骨化组织中可溶性钙,探究不同酸种类、酸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鹿茸根部骨化组织可溶性钙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骨钙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检验不同浓度骨钙对Caco-2细胞的毒性作用,并构建Caco-2模型模拟体内肠道吸收环境,研究骨钙的转运效率。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即苹果酸提取,酸用量为5%,提取温度为55℃,提取时间为70 min时,骨钙含量为(6.136±0.015)mg/g。体外模拟结果表明,骨钙对Caco-2细胞呈现低毒性作用且转运效率为CaCl2的2倍左右。该研究为开发新的钙源和提高鹿茸根部骨化组织的附加值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根部骨化组织 钙提取工艺 CACO-2细胞模型 钙转运
原文传递
骨密度评价鹿茸质量等级研究
12
作者 李伯廷 杨静 +4 位作者 林伟欣 张娇 刘冠群 王展印 张争明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5-630,共6页
为建立以骨密度为定量指标评价鹿茸质量标准,在传统的梅花鹿二杠茸分等质量的基础上,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随机检测鹿茸的骨密度,分析鹿茸质量骨密度与其质量等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整枝茸和茸根的质量骨密度大小依次均为等外茸、三... 为建立以骨密度为定量指标评价鹿茸质量标准,在传统的梅花鹿二杠茸分等质量的基础上,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随机检测鹿茸的骨密度,分析鹿茸质量骨密度与其质量等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整枝茸和茸根的质量骨密度大小依次均为等外茸、三等茸、二等茸和一等茸;每组各等级间的差异均显著(P<0.05);鹿茸等级与整枝和茸根质量骨密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6和0.645,相关显著,均属中等直线相关;各等级的95%置信区间互相分离,没有重叠。质量骨密度实现了差异较小的不同等级质量的二杠茸划分区别,研究出以茸根质量骨密度划分梅花鹿二杠茸质量的分级标准:每千克质量骨密度一等茸≤3.316g/cm^2,二等茸≤4.485 g/cm^2,三等茸≤6.511 g/cm^2,等外茸>6.511 g/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骨密度 质量等级评价
原文传递
鹿角各向异性力学性质及断面的分形分析
13
作者 方仲祺 陈斌 +1 位作者 蔺诗韵 程自东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6期187-189,共3页
指出了鹿角是一种由羟基磷灰石和胶原蛋白构成的生物复合材料。为研究鹿角微观结构与其力学性质的联系,选取了梅花鹿鹿角作为实验材料,分别取了鹿角密质骨部分沿三个不同方向的试样,通过材料测试机对试样的弯曲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 指出了鹿角是一种由羟基磷灰石和胶原蛋白构成的生物复合材料。为研究鹿角微观结构与其力学性质的联系,选取了梅花鹿鹿角作为实验材料,分别取了鹿角密质骨部分沿三个不同方向的试样,通过材料测试机对试样的弯曲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微观结构特征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结果表明:鹿角密质骨的力学性能和试样的方向密切相关,即横向试样具有较大的断裂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功,而纵向和径向试样的断裂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功小于横向试样。这是由鹿角的微观结构特点影响的。根据分形原理,利用盒子法得到了不同方向试样的断面分形维数,结果显示,在横向断裂试样表面的分形维数和断裂能明显大于纵向和径向试样的值。这和力学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角 密质骨 力学性能 断面分析 分形
下载PDF
Pilose antler aqueous extract promotes the proliferation and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y stimulating the BMP-2/Smad1, 5/Runx2 signaling pathway 被引量:29
14
作者 REN Cong GONG Wei +1 位作者 LI Feng XIE Mi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756-767,共12页
Peptides from Pilose antler aqueous extract(PAAE) have been shown to stimulate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 However,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s are not w... Peptides from Pilose antler aqueous extract(PAAE) have been shown to stimulate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 However,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Here, PAAE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to explor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PAAE’s effects on BMSCs as well as its osteoprotective effects in ovariectomized rat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PAAE promoted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BMSCs to become osteoblasts by enhancing ALP activity and increasing extracellular matrix mineralization. The trabecular microarchitecture of ovariectomized rats was also found to be protected by PAA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uantitative RT-PCR) results suggest that PAAE also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osteogenic markers including, alkaline phosphatase(ALP), 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 osteocalcin(OC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 and collagen I(COL-I). Immunoblott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AAE upregulated the levels of BMP-2 and Runx2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Smad1/5 phosphorylation. PAAE A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200μg·mL^-1 showed the strongest effect on proliferation and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BMSCs after 48 h. Using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 we identified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PAAE A and found that it is less than 3000 Da and showed several significant peaks. In conclusion, PAAE activates the BMP-2/Smad1, 5/Runx2 pathway to induce osteoblastic differenti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in BMSCs and can inhibit OVX-induced bone loss. These mechanisms are likely responsible for its therapeutic effect on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se antler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P-2/Smad1 5/Runx2 signaling pathway
原文传递
鹿茸多肽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P-2和Runx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张洪长 张莹 +5 位作者 刘明昕 潘志 律广富 陈港 姜鸿远 郭骏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1-495,共5页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VAP)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特异性转录因子2(Runx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其对骨合成及hBMSCs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hBMSCs分为对照组和5、10、15、...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VAP)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特异性转录因子2(Runx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其对骨合成及hBMSCs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hBMSCs分为对照组和5、10、15、20g·L-1 VAP组,通过检测各组hBMSCs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确定体外用药最佳药物浓度;CCK-8法检测对照组和10g·L-1 VAP组hBMSCs增殖情况;荧光定量PCR法与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对照组和10g·L-1 VAP组hBMSCs中BMP-2和Runx2基因与蛋白的表达。结果:VAP各组细胞中ALP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以10g·L-1 VAP组细胞中ALP活性最高(P<0.01);CCK-8法,10g·L-1 VAP组hBMSCs增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AP诱导培养第9天hBMSCs增殖率最高,且进入平台期,之后hBMSCs的增殖率开始下降;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10g·L-1 VAP组hBMSCs中BMP-2和Runx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P能够提高hBMSCs中ALP活性,促进hBMSCs增殖分化,上调hBMSCs中BMP-2及其下游Runx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VAP对hBMSCs骨形成及骨代谢影响的分子调控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多肽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特异性转录因子2
下载PDF
鹿茸多肽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修忠标 林建华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4-37,共4页
为探讨鹿茸多肽 (PAP)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体外增殖的影响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扩增骨髓间质干细胞 ,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 ;用MTT比色、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等方法来反映MSC... 为探讨鹿茸多肽 (PAP)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体外增殖的影响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扩增骨髓间质干细胞 ,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 ;用MTT比色、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等方法来反映MSCs的增殖。结果CD3 4 、CD45表达阴性 ,CD2 9、CD90 表达阳性 ;1 0 μg/ml时PAP获得最佳促进MSCs增殖效应 ,且PAP能消除MSCs在体外连续培养过程中异倍体的产生。说明PAP对人MSCs的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 ,且能防止MSCs在体外连续培养过程中异行性的产生 ,为种子细胞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 间质干细胞 PAP 体外增殖 流式细胞术 MSC 多肽 连续培养 密度梯度离心法 表达
下载PDF
鹿茸多肽对兔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林建华 修忠标 +1 位作者 吴朝阳 王日雄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27-828,共2页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PAP)对兔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MSCs,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CD45、CD29、CD90表达;将MSCs分为对照组、PAP不同浓度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培养48h后用四唑盐比色法测细胞活力、流...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PAP)对兔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MSCs,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CD45、CD29、CD90表达;将MSCs分为对照组、PAP不同浓度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培养48h后用四唑盐比色法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增殖指数(PI)、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CD34、CD45、CD29、CD90分别为0.81%、0.09%、95.90%、67.00%;PAP不同浓度组与TGFβ1组吸光度值与PI较大,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棕褐色颗粒较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P不同浓度组MSCs在体外连续培养中没有异倍体的产生。结论PAP对兔MSCs的增殖有促进作用,且能逆转MSCs体外连续培养中异行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多肽 细胞体外增殖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兔骨髓间质干细胞 ENVISION 免疫组织化学 体外连续培养 流式细胞术检测 MSCs 不同浓度 四唑盐比色法 细胞增殖指数 CD34 CD29 PAP CD45 细胞活力
原文传递
基于BMP-2/Runx2信号通路探讨鹿茸多肽防治PMOP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孙成涛 杨鸫祥 +1 位作者 于冬冬 姚啸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43-1946,I0018-I0020,共7页
目的:探索中药单体鹿茸多肽防治PMOP机制研究。方法:选取SD雌性大鼠,去卵巢方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给药6周,测定股骨骨密度;HE染色观察骨小梁微结构;ELISA法测定P1NP、β-CTX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BMP-2、Runx2蛋白表达... 目的:探索中药单体鹿茸多肽防治PMOP机制研究。方法:选取SD雌性大鼠,去卵巢方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给药6周,测定股骨骨密度;HE染色观察骨小梁微结构;ELISA法测定P1NP、β-CTX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BMP-2、Runx2蛋白表达水平、micro-CT分析骨微结构。结果:与正常及假手术组相比,OVX组大鼠骨密度明显降低,说明PMOP模型建立成功。鹿茸多肽高、中剂量组能明显提高骨密度,P<0.05。OVX组大鼠HE染色结果显示,骨小梁结构混乱,髓腔增大,骨小梁断裂,盲端增多。VAPs各组能明显改善骨小梁微结构,缩小髓腔,断裂盲端减少。对照组大鼠血清β-CTX、P1NP含量较假手术组相比显著升高,骨代谢表现为"高转换"型,VAPs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β-CTX、P1NP含量水平,下调"高转换"型的骨代谢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结果显示:VAPs各组能够显著提高BMP-2、Runx-2蛋白表达含量,模型组大鼠股骨大鼠矿化能力降低,骨小梁间隔增加,骨小梁Tb.Th及Tb.N.降低,Tb.Sp.升高,骨小梁结构杆状化。给药后,通过3D模式图可见,骨小梁走向一致,结构较为紧密,出现更为完整的网格状结构。结论:鹿茸多肽可能通过BMP-2/Runx2信号通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多肽 骨小梁 骨质疏松 信号通路
下载PDF
鹿茸多肽-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材料对家兔下颌骨缺损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朱文赫 钟秀宏 +5 位作者 张巍 徐俊杰 李妍 沈楠 张红 吕士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7-531,I0001,I0002,共7页
目的:制备鹿茸多肽-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材料,探讨其对家兔下颌骨缺损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胶原溶液和壳聚糖溶液充分混匀,采用戊二醛交联法制备复合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选择36只家兔建... 目的:制备鹿茸多肽-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材料,探讨其对家兔下颌骨缺损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胶原溶液和壳聚糖溶液充分混匀,采用戊二醛交联法制备复合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选择36只家兔建立兔下颌骨单侧缺损模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又设4、8和12周亚组,每亚组各6只家兔。实验组家兔植入鹿茸多肽-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材料,对照组家兔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于术后4、8和12周采用CT观察家兔造模部位的组织学及周围神经重建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家兔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量,SEM下观察骨缺损处的超微结构。结果:复合材料呈现规则的层状皱褶结构,支架内部孔径变大且以片状结构为主,是生物材料理想的结构。术后4周,实验组家兔有新骨生成,新生骨样组织致密材料大部分降解,VEGF呈高表达;术后8周,实验组家兔中的骨缺损部位骨小梁明显增多,VEGF表达呈下降趋势;术后12周,实验组家兔新骨形成且密度基本与正常组织一致,VEGF表达恢复正常。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家兔骨缺损愈合程度和成骨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鹿茸多肽-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材料对家兔下颌骨缺损愈合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VE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多肽 下颌骨缺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鹿茸多肽提取物抗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斌 曹金霞 +5 位作者 王保森 闫文昊 仇志凯 林贺 律广富 林喆 《吉林中医药》 2017年第3期276-280,共5页
目的研究鹿茸多肽提取物对去卵巢大鼠所致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60只,适应性饲养1周,自由饮食饮水。按体重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组、鹿茸多肽提取物高剂量组、鹿茸多肽提取物中剂量组、鹿茸多肽提取物低剂量组。... 目的研究鹿茸多肽提取物对去卵巢大鼠所致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60只,适应性饲养1周,自由饮食饮水。按体重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组、鹿茸多肽提取物高剂量组、鹿茸多肽提取物中剂量组、鹿茸多肽提取物低剂量组。采用摘除双侧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造模2周后开始灌胃(Ig)给药,给药13周后观察鹿茸多肽提取物对大鼠骨密度(BMD)、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雌二醇(E2)、磷(P)、钙(Ga)、肌酐(Gr)等指标,以及肾、子宫、阴道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鹿茸多肽提取物能够明显改善去卵巢大鼠骨密度、血清中E_2、P、Ga、Gr以及ALP指标的变化。结论鹿茸多肽提取物能有效的治疗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多肽提取物 去卵巢大鼠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