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0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及中国AIDS最新疫情概况 被引量:110
1
作者 揣征然 张云辉 +5 位作者 赵雅琳 闫晶晶 孙志杰 王永怡 焦艳梅 王福生 《传染病信息》 2020年第6期501-503,共3页
本文参考《2020全球艾滋病防治进展报告》以及近期国家CDC、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我国最新疫情通报,对全球及我国AIDS最新疫情进行概括介绍。
关键词 传染病 艾滋病 疫情 流行趋势 传播途径 人群分布 地区分布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RNA病毒样颗粒的发现及其对抗病毒治疗临床实践的潜在影响 被引量:70
2
作者 鲁凤民 王杰 +6 位作者 陈香梅 江建宁 张文宏 赵景民 任红 侯金林 夏宁邵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5-110,共6页
在感染肝细胞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是引起停药后病毒学反弹的主要因素。cccDNA的半衰期仅为33~50d,故新合成的部分双链、松弛环状DNA(rcDNA)进入细胞核转换为cccDNA是维持cccDNA池的关键。虽然不直接靶... 在感染肝细胞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是引起停药后病毒学反弹的主要因素。cccDNA的半衰期仅为33~50d,故新合成的部分双链、松弛环状DNA(rcDNA)进入细胞核转换为cccDNA是维持cccDNA池的关键。虽然不直接靶向cccDNA,但通过阻断rcDNA的合成,现有的核苷(酸)类似物(NAs)存在使cccDNA池耗竭的可能性。确实,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达到HBeAg血清转换,HBVDNA消失后,再巩固治疗半年以上,20%~30%的患者可以安全停药。我国~些课题组最近已经证实血清中的HBVRNA来自感染肝细胞内cccDNA的活性转录,特别是在接受NAs治疗的慢乙肝患者,DNA合成被阻断后,其血清中的HBVRNA能反映肝细胞内cccDNA的状态。故此建议应将传统的基于病毒DNA检测的病毒学应答重新定义为血清HBVDNA和RNA的共同持续消失(低于检测下限),并以此作为安全停药的病毒学指标。血清HBVRNA是反映肝细胞内cccDNA活性的理想指标,因而,对接受长期NAs治疗后HBsAg水平〈1500Iu/ml的慢乙肝患者,应依据血清HBVRNA的检测结果,换用或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如果血清HBVRNA阳性,则加用peg-IFN治疗;如果血清HBVRNA消失,应停止NAs治疗,并转为peg—IFN治疗。有理由相信,以血清HBVRNA指导的治疗策略,会进一步优化慢乙肝的功能性治愈(血清HBsAg消失甚至出现抗一HBs转换)路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抗病毒治疗 血清HBV RNA CCCDNA 安全停药 临床治愈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66
3
作者 谢晓 陆伦根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40-144,共5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目前HBV慢性感染是导致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原因,也是全球重要的健康问题。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生、疾病进展、预后情况与血清HBV DNA水平密切相关,且有多项研究表明有效抑制HBV复...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目前HBV慢性感染是导致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原因,也是全球重要的健康问题。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生、疾病进展、预后情况与血清HBV DNA水平密切相关,且有多项研究表明有效抑制HBV复制可以改善甚至逆转肝纤维化,降低肝硬化患者长期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改善预后,降低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因而有效地抗病毒治疗对肝硬化患者尤为重要。目前主要抗病毒治疗药物为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药物,且近年来在安全性及方案选择方面有了较大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的临床诊断、评估和抗病毒治疗的综合管理 被引量:51
4
作者 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专项联合课题组专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99-108,共10页
HBV感染是肝硬化的重要原因。研究显示,有效抑制HBV复制可改善肝纤维化,延缓或阻止代偿期肝硬化向失代偿期的进展,减少失代偿期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减少门静脉高压及相关并发症发生,延长生存期。因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对改善疾病... HBV感染是肝硬化的重要原因。研究显示,有效抑制HBV复制可改善肝纤维化,延缓或阻止代偿期肝硬化向失代偿期的进展,减少失代偿期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减少门静脉高压及相关并发症发生,延长生存期。因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对改善疾病临床结局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目前HBV相关肝硬化整体治疗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亚太、欧洲和美国肝病学会更新的慢性乙型肝炎(CHB)诊治指南或共识,都明确指出应该给予HBV相关肝硬化患者积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然而目前各国指南或共识中提出的抗病毒治疗意见比较简单,难以完全满足临床实践的需求。为此,我们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系统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制订本共识,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对HBV相关肝硬化进行规范化的临床诊断、评估和抗病毒治疗,使更多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相关肝硬化 诊断 评估 抗病毒治疗 管理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疾病和抗病毒治疗的认知程度调查 被引量:46
5
作者 董南 何波 庄辉 《肝脏》 2009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乙型肝炎和抗病毒治疗的认知程度。方法通过中国搜狐网站作为期6周的网上问卷调查,包括16个问题,用卡方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其家属的10066份问卷。其中3148...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乙型肝炎和抗病毒治疗的认知程度。方法通过中国搜狐网站作为期6周的网上问卷调查,包括16个问题,用卡方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其家属的10066份问卷。其中3148份来自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占31.3%。其中77.6%(2442/3148)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必须长期治疗的疾病;46.3%(1458/3148)认为慢性乙型肝炎需要抗病毒治疗;对抗病毒治疗的最大担心是病毒变异(41.3%,1300/3148),其次是经济负担(28.7%,904/3148);59.5%(1873/3148)患者能接受每年5000元以下的治疗费用;选择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对治疗6个月病毒抑制不理想时的依从性,明显高于选择其他药物治疗者。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乙型肝炎和抗病毒治疗的认知需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细胞癌 抗病毒治疗 依从性
下载PDF
广西壮族自治区133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43
6
作者 李韩平 刘伟 +7 位作者 刘海霞 梁淑家 鲍作义 刘永建 庄道民 刘思扬 李林 李敬云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8-342,共5页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功能恢复与病毒抑制效果。方法2004年7月至2005年10月在广西南宁与柳州地区招募接受抗病毒治疗时间>3个月的艾滋病患者133例,并在同一地区选择感染时间接近、尚未接受抗病毒治...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功能恢复与病毒抑制效果。方法2004年7月至2005年10月在广西南宁与柳州地区招募接受抗病毒治疗时间>3个月的艾滋病患者133例,并在同一地区选择感染时间接近、尚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感染者58例作为对照。通过专业问卷,了解抗病毒治疗患者服药依从性;采集患者的EDTA抗凝静脉血,通过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测定,了解免疫重建与病毒抑制情况;通过基因型耐药性检测分析抗病毒治疗人群与未治疗人群中HIV-1耐药性毒株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人群中,约有70.69%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明显回升,23.28%患者CD4^+ T细胞未有明显变化,6.03%的患者CD4 T细胞计数明显下降;比较治疗与未治疗人群病毒载量水平,接受治疗人群载量对数均值(1.834±0.853)显著低于未治疗人群(3.621±1.121)(P<0.05),治疗人群中67.91%的患者病毒载量水平低于检测限;治疗人群中耐药性发生率(11.90%)与未治疗组(11.63%)无明显差异。结论广西地区实施的抗病毒治疗对免疫系统重建、体内病毒的抑制具有明显作用;耐药性流行情况在治疗与未治疗人群中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耐药性毒株
原文传递
艾滋病现症病人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42
7
作者 叶晟 冯宇良 +1 位作者 柯云峰 余方春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7期1143-1144,1124,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品对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患者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并进行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对接受抗病毒治疗中的28位患者进行病毒... 目的探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品对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患者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并进行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对接受抗病毒治疗中的28位患者进行病毒载量测定,平均病毒载量为2.00 log拷贝/ml,其中16人血浆中检测不到艾滋病毒,占57.14%。30例患者的CD4细胞均不同程度升高,增高从26个/μl到517个/μl,平均增高(193.27±51.91)个/μl;治疗2年以上者CD4细胞平均升高(221.08±87.65)个/μl。病人机会性感染得到明显控制,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死亡率从44.44%下降到2.50%。病人中能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的比例由治疗前的13.33%上升到治疗后的30.00%。结论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艾滋病病人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符合治疗条件的病人应及早进行规范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抗病毒治疗 效果 分析
下载PDF
Antiviral therapy for 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hepatic failure 被引量:36
8
作者 Wang, Yu-Ming Tang, Ying-Zi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09年第1期17-24,共8页
BACKGROUND: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remains a major global health issue, a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HBV-associated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is extremely poor. The application of antiviral th... BACKGROUND: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remains a major global health issue, a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HBV-associated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is extremely poor. The application of antiviral therapies has led t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patient outcomes. This article aimed to review the current strategies in antiviral treatment of HBV-associated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DATA SOURCES: Literature search was conducted using PubMed on the related subjects. Part of the data was from the most recent work of the authors' laboratory. RESULTS: 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in prevention of recurrent HBV infection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 has been proven effective. However, its cost is high, and significant side effects have been found to induce viral mutations. Lamivudine has a potent suppression for HBV replication and an excellent safety profile in decompensated cirrhotic patients, but its major drawback is the high rate of drug-resistance. Adefovir is effective for lamivudine-resistance strains in the post-OLT situation, and its drug-resistance rate is relatively low. Combination therapies such as 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combined with lamivudine and lamivudine combined with adefovir have been widely adopted for prophylaxis against HBV recurrence of infection after OLT. Entecavir, telbivudine, tenofovir and other newer agent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antiviral therapy. CONCLUSIONS: The prognosis of HBV-associated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is being transformed by developments in antiviral therapy. However, it should be noticed that HBV is controlled but never eliminated, and drug-resistance still remains a major issue. Hopefully, newer strategies may help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virus fulminant hepatitis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tiviral therapy
下载PDF
共情护理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40
9
作者 夏淑钧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353-356,共4页
为探讨共情护理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辅助效果,研究选取82名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基础护理和基础护理加共情护理,观察12个月。干预后观察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HIV载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为探讨共情护理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辅助效果,研究选取82名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基础护理和基础护理加共情护理,观察12个月。干预后观察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HIV载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抗病毒治疗依从率、CD4^+T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共情护理有助于提高艾滋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共情护理 负性情绪
原文传递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征及治疗的单中心研究 被引量:40
10
作者 欧阳文献 张慧 +8 位作者 刘静 谭艳芳 于四景 唐莲 姜涛 康祯 姚娟 朱咏贵 李双杰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临床特征,比较一般治疗与抗病毒治疗对于IM的疗效差别。方法前瞻性的研究分析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诊断为I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指标,根据人...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临床特征,比较一般治疗与抗病毒治疗对于IM的疗效差别。方法前瞻性的研究分析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诊断为I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指标,根据人院先后顺序分成一般治疗组和抗病毒组,观察两组在住院后至出院12月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等。结果患者总数为201例,男:女为1.72:1;年龄8月至13岁6月(平均4.8±2.8岁);夏秋两季发病占64.18%;临床症状体征发生情况为发热(97.51%)、咽峡炎(79.10%)、淋巴结肿大(68.66%)、眼睑浮肿(67.16%)、肝大(53.73%)、脾大(46.77%)等。抗病毒组与一般治疗组比较,在热程、咽峡炎改善时间,淋巴结、肝、脾肿大恢复时间,异型淋巴细胞恢复正常时间,淋巴细胞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短期降低血清/浆或全血EBVDNA上,抗病毒组有显著疗效(P〈0.01),而对于长期降低EBVDNA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VIgG低亲和力抗体在3个月和6个月后转换为高亲和力的比率为89.41%和98.68%。血清/浆EBVDNA在3个月后完全转阴,而全血EBVDNA在12月后阳性率仍有71.11%。结论在一般IM患者的临床治疗上,抗病毒治疗与一般治疗无显著差别,不推荐常规使用抗病毒治疗。IM患者全血中EBVDNA会持续阳性6—12个月以上,故IM患者的病情监测不宜采用全血标本检测EBV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特征 抗病毒治疗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1
作者 周娟 李丹 龙云铸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8-292,共5页
自2019年12月底,湖北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疫情,截至2020年2月20日全国发现感染病例累计7万余例,2019-nCoV传播速度快,影响大。为尽快了解2019-nCoV感染的发生、发展进程,本文对2019-nCoV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进一步了解... 自2019年12月底,湖北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疫情,截至2020年2月20日全国发现感染病例累计7万余例,2019-nCoV传播速度快,影响大。为尽快了解2019-nCoV感染的发生、发展进程,本文对2019-nCoV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进一步了解其致病机制,科学、合理的采取诊疗措施,积极预防和控制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19-nCoV COVID-19 SARS-CoV-2 冠状病毒S蛋白 ACE2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病原学、临床特点、感染控制及治疗 被引量:38
12
作者 于乐成 宋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63-1072,共10页
SARS冠状病毒2(SARS-CoV-2)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是继Alpha、Beta、Gamma及Delta变异株之后新出现的一种需关注的变异株,其抗原特别是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区(RBD)的氨基酸突变明显多于其他变异株,使得Omicron变异株的感染性、传播性及... SARS冠状病毒2(SARS-CoV-2)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是继Alpha、Beta、Gamma及Delta变异株之后新出现的一种需关注的变异株,其抗原特别是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区(RBD)的氨基酸突变明显多于其他变异株,使得Omicron变异株的感染性、传播性及免疫逃逸性明显增强,疫苗接种的保护效果下降,感染潜伏期明显缩短,但致病力也明显下降,绝大多数感染者表现为无症状或轻症;重症患者的病情加重多与原有基础疾病的进展相关。及时筛查并医学隔离感染者,做好各项个人防护措施以切断传播途径,积极推进疫苗接种以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疫情传播的重要举措。少部分患者可出现所谓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后COVID-19综合征或后COVID-19状态,应加强长期随访。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缩短感染进程及促进恢复,还有助于疫情控制,因此研发具有良好成本效益比且方便服用的抗病毒药物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SARS冠状病毒2 奥密克戎变异株 免疫逃逸 病原学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治疗过程中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的表达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38
13
作者 王永力 吴文煜 +4 位作者 尤洁 严伟明 罗小平 宁琴 韩梅芳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为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As)经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干扰素α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应答不佳的分子机制,研究干扰素信号途径中负性调控因子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SOCS3)的表达与临床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参加OSST研究... 目的为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As)经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干扰素α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应答不佳的分子机制,研究干扰素信号途径中负性调控因子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SOCS3)的表达与临床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参加OSST研究的54例CHB患者的外周血和配对肝组织样本,检测不同时间点(包括基线、12周、24周、36周及48周)HBsAg定量等,观察抗病毒疗效。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配对肝组织(基线和48周)标本中的SOCS3的mRNA的表达水平。48周治疗结束时,出现HBsAg阴转或HBeAg血清学转换者被定义为应答组,反之为非应答组。用配对t检验比较正态分布变量;使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非正态分布变量组之间中位数的差异。结果在治疗48周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组血清HBsAg水平持续下降(第48周平均下降1.14log10IU/ml,与基线相比P=0.001),而在恩替卡韦组在治疗期间几乎不变(第48周平均下降0.05log10IU/ml,与基线相比P=0.12)。Peg-IFNα-2a治疗过程中,非应答组外周血和肝组织中SOCS3的mRNA表达较应答组明显增高。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基线时非应答组SOCS3表达较应答组明显增强(P=0.027),在Peg-IFNα-2a治疗48周后,非应答组SOCS3的表达较基线和应答组明显增高(分别为P=0.003;P=0.012)。结论NAs经治CHB患者在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过程中,非应答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及肝组织中SOCS3的表达较应答组明显增强。推测SOCS3可能通过负性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影响临床抗病毒疗效,部分揭示了干扰素抵抗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抗病毒治疗 IFN信号通路 SOCS3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38
14
作者 侯春艳 杨永峰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24-128,共5页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种全身性感染病。目前,治疗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两类。现在正在探索开发新药及优化联合、免疫疗法或凋亡疗法(促进感染细胞凋亡)...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种全身性感染病。目前,治疗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两类。现在正在探索开发新药及优化联合、免疫疗法或凋亡疗法(促进感染细胞凋亡)来彻底根除慢性HB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进展
下载PDF
皮下注射α-干扰素治疗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循证快速评估 被引量:33
15
作者 陈岷 童荣生 +8 位作者 边原 舒永全 杨勇 杜姗 李文渊 刘心霞 闫峻峰 龙恩武 何林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3-488,共6页
目的该研究旨在基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中抗病毒治疗方法进行快速系统评价,进而探索皮下注射α-干扰素用于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的临床可能性。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目的该研究旨在基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中抗病毒治疗方法进行快速系统评价,进而探索皮下注射α-干扰素用于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的临床可能性。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中国生物医文献数据库(CBM)、Cochrane library、PubMed等数据库检索相关研究。此外,检索WHO以及美国和中国疾控中心网站、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对国家发布的相关诊疗方案进行检索,同时把已发表文献的相关参考文献等作为辅助。按照循证药学的方法进行证据评价和数据提取。结果经检索获得1502篇文章,最终纳入11项研究。结果提示:①皮下注射α-干扰素的早期使用,尽可能在确诊冠状病毒感染后48 h使用,随着用药时间与确诊时间的延长,有效率降低,因此尽可能早治疗。②干扰素的各种类型之间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皮下注射α-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使用在个别研究中证实有效,但需要警惕其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多为可耐受的血红蛋白下降,转氨酶升高,淀粉酶升高,但多数不影响治疗。结论皮下注射α-干扰素可以作为一种试验性疗法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尤其是新发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并应该为此尽快开展随机对照试验和真实世界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α-干扰素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干扰素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皮下注射 抗病毒治疗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下载PDF
2019新型冠状病毒抗病毒治疗有药可期 被引量:33
16
作者 李辉 王业明 +1 位作者 徐九洋 曹彬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0-172,共3页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的致病原.2019-nCoV在遗传学上与一种蝙蝠来源的新型冠状病毒比较接近,与SARS-CoV、MERS-CoV同为β属冠状病毒.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帕拉米韦、...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的致病原.2019-nCoV在遗传学上与一种蝙蝠来源的新型冠状病毒比较接近,与SARS-CoV、MERS-CoV同为β属冠状病毒.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帕拉米韦、扎那米韦等)、更昔洛韦、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药物对2019-nCoV均无效,不建议临床应用.目前研究证实可能有效的药物包括:瑞德西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干扰素-β、恢复期血浆、单克隆抗体.但这些药物在2019-nCoV肺炎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临床实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新冠状病毒 抗病毒治疗 感染
原文传递
109例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33
17
作者 韦秋玲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10年第4期375-378,共4页
目的观察都安县艾滋病(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全血CD4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方法对近两年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人),采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3个月后,观察其体重... 目的观察都安县艾滋病(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全血CD4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方法对近两年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人),采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3个月后,观察其体重、机会性感染控制情况、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全血CD4水平的变化。结果 109例病人中,78例病人治疗前体重下降,治疗后所有病人体重上升,治疗前后体重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1例合并机会性感染的病人病情得到明显控制,治疗前不能从事体力劳动,治疗后有69例恢复了劳动能力;58例病人出现不良反应,经更换方案或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消失;104例病人全血CD4水平上升,治疗前后CD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HAART治疗HIV/AIDS病人临床疗效良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消失;能提高病人全血CD4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版)》解读——手足口病的一般治疗与病因治疗 被引量:33
18
作者 蒋荣猛 邓慧玲 +7 位作者 李兴旺 陈强 尚云晓 吴星东 杨巧芝 俞蕙 张婷 杨涛 《传染病信息》 2018年第5期421-424,共4页
2018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发布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版)》。该指南关于手足口病的病因治疗(抗病毒治疗)部分指出,IFN-α喷雾或雾化、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早期使用可有一定疗效。本文主要解读手足口病的抗病毒治疗,对IFN-α、... 2018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发布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版)》。该指南关于手足口病的病因治疗(抗病毒治疗)部分指出,IFN-α喷雾或雾化、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早期使用可有一定疗效。本文主要解读手足口病的抗病毒治疗,对IFN-α、利巴韦林以及新的抗EV-A71药物作进一步阐述,同时对手足口病一般治疗予以解读。关于重症手足口病的治疗,该指南叙述已经很详细,本文不再赘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指南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与替诺福韦酯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8周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32
19
作者 李忠斌 邵清 +4 位作者 李梵 李冰 王春艳 陈松海 陈国凤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4期105-108,共4页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与替诺福韦酯单药初治慢乙肝患者48周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未曾使用抗病毒药物,且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的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40例和单药组40例。联合组给予拉米夫定(1...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与替诺福韦酯单药初治慢乙肝患者48周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未曾使用抗病毒药物,且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的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40例和单药组40例。联合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d)联合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单药组使用替诺福韦酯(300mg/d)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48周。治疗基线、12、24和48周分别进行病毒学、生化学、血清学检测。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治疗时间点的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病毒学突破率、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及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48周后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分别为85.0%(34/40)、80.0%(32/40),单药组分别为87.5%(35/40)、80.0%(32/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48周后,联合组与单药组的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4.6%(9/26)和14.3%(4/2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累计发生病毒学突破2例(2/40,5.0%),单药组未发生病毒学突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耐受性均良好,无1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导致停药。结论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在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及安全性方面与替诺福韦酯单药治疗相似;HBe Ag血清转换率方面优于替诺福韦酯单药治疗;然而病毒学突破率高于替诺福韦酯单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替诺福韦酯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在乙肝相关性肝癌术后肝内复发中的作用 被引量:32
20
作者 倪俊 袁文斌 +3 位作者 岑峰 严强 张国雷 顾凤元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 分析抗病毒治疗在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术后肝内复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纳入及排除标准,先后入组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65例术后肝内复发且具有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HCC患者.研究分为抗病毒组(n=42)和对照... 目的 分析抗病毒治疗在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术后肝内复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纳入及排除标准,先后入组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65例术后肝内复发且具有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HCC患者.研究分为抗病毒组(n=42)和对照组(n=23).对两组患者复发后累积生存时间、复发时间以及复发后6个月Child-pugh分级、乙肝病毒基因(HBV-DNA)、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甲胎蛋白(AFP)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复发后2年生存率进行了多因素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抗病毒治疗组全组及其动脉栓塞化疗(TACE)亚组病例具有更长的累积生存时间(P均<0.05).射频消融治疗(RFA)亚组有无抗病毒治疗患者累积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联合其他治疗方式(TACE、RFA、再次手术)累积生存率的比较:a.单一抗病毒治疗(8例);b.联合另一种方式治疗(22例);c.联合另两种方式治疗(10例);d.联合另三种方式治疗(2例).其中a∶b;a∶c;a∶d;b∶c;b∶d的P值均<0.05.复发后6个月两组HBV-D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复发肿瘤大小、原发肿瘤分级、复发后是否抗病毒治疗、有无肝硬化与复发后2年生存率具有显著相关性(均P <0.05).结论 抗病毒治疗对于HCC术后复发中的存在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包括抗病毒治疗的联合治疗将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性肝癌 抗病毒治疗 肝内复发 累积生存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