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留守儿童的反社会行为:基于评估及预防视角的思考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文 林爽 +1 位作者 林丹华 夏凌翔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4-105,共12页
留守儿童的反社会行为是指留守儿童表现出的违反社会公认行为规范、损害社会和公众共同利益的行为。与一般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相对不利,更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或诱惑而表现出反社会行为并产生不良后果。科学评估与有效预防... 留守儿童的反社会行为是指留守儿童表现出的违反社会公认行为规范、损害社会和公众共同利益的行为。与一般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相对不利,更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或诱惑而表现出反社会行为并产生不良后果。科学评估与有效预防留守儿童的反社会行为有助于推进平安中国与健康中国的建设,因此日益受到政府和研究者的关注。在系统梳理留守儿童反社会行为的概念、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概述留守儿童反社会行为的普遍性指标和特异性指标、不同严重程度反社会行为的风险评估框架以及不同等级的反社会行为预防体系,对留守儿童反社会行为的评估和预防问题予以探讨。未来应通过多种形式完善指标体系,推进风险评估和科学干预,并深化社会治理创新下的预防工作,以实现对留守儿童各级和各类反社会行为的精准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反社会行为 预防 评估
下载PDF
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对反社会行为的影响:述情障碍与复原力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宵 谭茹月 +2 位作者 伍新春 原昊 王文超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48-1155,共8页
为考察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PTSS)、述情障碍、复原力与反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了自陈式量表对九寨沟地震后的621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汶川和九寨沟地震暴露后,PTSS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反社会行为,也可以通过述... 为考察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PTSS)、述情障碍、复原力与反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了自陈式量表对九寨沟地震后的621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汶川和九寨沟地震暴露后,PTSS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反社会行为,也可以通过述情障碍间接地正向预测反社会行为;复原力可以缓解述情障碍和反社会行为,也可以缓冲PTSS对反社会行为的诱发或加剧作用,但不能显著地调节PTSS与述情障碍之间的关系。这些结果说明了在PTSS预测反社会行为的过程中,述情障碍发挥了中介作用,复原力起着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SS 述情障碍 复原力 反社会行为
下载PDF
An Overview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Screen Violence and Children's Antisocial Behavior
3
作者 朱敏思 《科技信息》 2011年第13期224-225,227,共3页
Violent scenes are increasingly shown in today's mass media. TV and films,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mass media, are also containing a large amount of violence. Whil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today have easie... Violent scenes are increasingly shown in today's mass media. TV and films,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mass media, are also containing a large amount of violence. Whil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today have easier access to TV and films, they are more and more exposed the screen violence. This paper is going to give an overview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screen violence and children 's antisocial behaviors and is going to focus on the negative impact screen violence brought to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There are experiments and scientific findings indicates that exposure to screen violence may attribute to children's and adolescents' short-term as well as long- term aggressive behaviors. Thus, it would be necessary for parents, policy-makers and mass media to be more responsible for the content shown on scre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英语翻译 阅读
下载PDF
小学儿童对说谎及说真话的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徐芬 傅根耀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52-459,共8页
该研究分析比较了7、9、11岁儿童对故事中好/坏行为的评价,及对此两种行为说谎/说真话的评价。研究目的是想通过小学儿童对好行为与坏行为说谎或说真话的道德评价来检验说谎发展中的一些普遍性问题。结果表明:被试都有相当的能力区... 该研究分析比较了7、9、11岁儿童对故事中好/坏行为的评价,及对此两种行为说谎/说真话的评价。研究目的是想通过小学儿童对好行为与坏行为说谎或说真话的道德评价来检验说谎发展中的一些普遍性问题。结果表明:被试都有相当的能力区别行为与言语反应间的差异。对好/坏行为都子积极/消极的评价;而对相应的言语反应的评价则因条件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儿童 说谎 说真话 道德评价 心理学
下载PDF
社会认同理论视野下的社会认同威胁 被引量:71
5
作者 王沛 刘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2-827,共6页
社会认同威胁是指,在社会比较的情况下,由于群体地位的差异,某一群体的个体在认知、情感上,对自我、所属群体身份的不承认,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疏离感和剥夺感、自卑感。社会认同威胁的结果包括3类:脱离群体、改变群体的状态、接受消... 社会认同威胁是指,在社会比较的情况下,由于群体地位的差异,某一群体的个体在认知、情感上,对自我、所属群体身份的不承认,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疏离感和剥夺感、自卑感。社会认同威胁的结果包括3类:脱离群体、改变群体的状态、接受消极的社会认同结果。外显"社会威胁"的测量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测量"社会威胁"的内隐方法则以心脏血压和平均动脉血压作为测量指标。社会认同威胁的实验研究将群体分化为内群体和外群体,操纵群体地位的差异,通过模拟社会游戏来了解群体的社会认同威胁及其生理反应。未来的研究将重点关注下述问题:对社会认同威胁概念的建构、跨文化研究及其内隐过程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同威胁 社会创造 社会竞争 群体地位 反社会行为
下载PDF
农村留守儿童的抑郁和反社会行为:日常积极事件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8
6
作者 赵景欣 刘霞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4-640,共7页
以来自河南省农村的410名农村留守儿童(双亲外出和单亲外出)和非留守儿童为被试,考察了日常烦恼这一危险因素与儿童抑郁、反社会行为的关系,并探讨了日常积极事件在其中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儿童经历的日常烦恼越多,其抑郁和反社会行... 以来自河南省农村的410名农村留守儿童(双亲外出和单亲外出)和非留守儿童为被试,考察了日常烦恼这一危险因素与儿童抑郁、反社会行为的关系,并探讨了日常积极事件在其中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儿童经历的日常烦恼越多,其抑郁和反社会行为水平越高。日常积极事件表现出了对儿童抑郁和反社会行为的改善效应,但是因儿童留守类别的不同而不同:日常积极事件对单亲外出儿童和非留守儿童抑郁的改善效应较强,对双亲外出儿童反社会行为的改善效应较强。此外,日常积极事件还可以有效抵抗日常烦恼对儿童反社会行为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日常积极事件 保护作用 抑郁 反社会行为
原文传递
养育者行为监控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反社会行为 被引量:24
7
作者 赵景欣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0-504,共5页
目的:探讨流动养育者和留守养育者的行为监控水平与留守儿童的孤独、反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其对日常压力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来自河南省农村的207名农村留守儿童为被试,运用儿童孤独感量表、偏差行为量表、父母行为监控量表与留守日常烦恼... 目的:探讨流动养育者和留守养育者的行为监控水平与留守儿童的孤独、反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其对日常压力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来自河南省农村的207名农村留守儿童为被试,运用儿童孤独感量表、偏差行为量表、父母行为监控量表与留守日常烦恼核查表进行测查。结果:①双亲外出儿童的留守养育者行为监控水平低于单亲外出儿童,两类儿童的流动养育者行为监控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②留守养育者和流动养育者的行为监控水平越高,儿童的孤独感越低;③对于单亲外出儿童,高水平的留守养育者行为监控能够削弱留守日常烦恼与儿童反社会行为之间的正向关联水平。结论:养育者行为监控在降低儿童孤独和反社会行为上的保护作用因养育者和留守类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行为监控 孤独 反社会行为
原文传递
体育比赛中亲社会行为与反社会行为量表中文修订版的检验 被引量:19
8
作者 祝大鹏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0-173,共4页
对英文版体育比赛中亲社会与反社会行为量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进行修订,删除并补充了部分条目。在此基础上以874名运动员(男=680,女=194)为测试对象,对中文修订版的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支持了原量表的结构... 对英文版体育比赛中亲社会与反社会行为量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进行修订,删除并补充了部分条目。在此基础上以874名运动员(男=680,女=194)为测试对象,对中文修订版的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支持了原量表的结构,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也支持了改模型的稳定性。效标关联效度表明,反社会行为与自我定向有积极相关,而亲社会行为与任务定向有积极相关。认为23个条目的体育比赛中亲社会与反社会行为量表中文修订版具有良好信效度,是有效测量运动员体育道德行为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 反社会行为 体育道德 PABSS 量表
下载PDF
反社会行为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陈熊鹰 吴少勤 董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9-233,共5页
反社会行为倾向的发展不仅受家庭、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基因因素的影响,如单胺氧化酶基因、5-HT转运蛋白基因、多巴胺D2受体基因等.研究发现,特定基因因素和环境因素会以交互作用的方式影响个体的反社会行为.本文对近些年来基因... 反社会行为倾向的发展不仅受家庭、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基因因素的影响,如单胺氧化酶基因、5-HT转运蛋白基因、多巴胺D2受体基因等.研究发现,特定基因因素和环境因素会以交互作用的方式影响个体的反社会行为.本文对近些年来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影响的行为研究和脑成像研究做了一个简要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做出了积极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社会行为 基因因素 环境因素 交互作用
下载PDF
不同风险决策框架和收益信息下的青少年运动员竞赛中的亲社会与反社会行为:竞赛焦虑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祝大鹏 赵鹏 单曙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0-567,共8页
体育道德决策是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决策之一。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34名青少年运动员的竞赛焦虑、不同决策框架和收益信息情境下的选择以及体育比赛中的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进行测量,以检验运动员不同方案(冒险方案、... 体育道德决策是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决策之一。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34名青少年运动员的竞赛焦虑、不同决策框架和收益信息情境下的选择以及体育比赛中的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进行测量,以检验运动员不同方案(冒险方案、保守方案)选择和风险偏好(风险追求、风险回避)对其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的影响效应。在此基础上检验了竞赛焦虑情绪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青少年运动员的自信心可以有效预测其在体育比赛中的亲社会行为(P<0.05),躯体焦虑和社会期待焦虑可以有效预测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的反社会行为(P<0.05);(2)竞赛焦虑对于不同框架下青少年运动员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具有显著调节效应(P<0.05);(3)竞赛焦虑对于不同收益情境下青少年运动员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具有显著调节效应(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决策 收益信息 亲社会行为 反社会行为 竞赛焦虑
下载PDF
父亲协同教养对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父子依恋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谢瑞波 王蝶 +2 位作者 丁菀 李伟健 李新宇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1-347,共7页
为考察父亲协同教养对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及父子依恋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父亲协同教养问卷、父子依恋问卷和中小学生学校适应行为量表对892名9~11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父亲积极协同教养显著正向预测儿童社会能力;(2)父亲... 为考察父亲协同教养对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及父子依恋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父亲协同教养问卷、父子依恋问卷和中小学生学校适应行为量表对892名9~11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父亲积极协同教养显著正向预测儿童社会能力;(2)父亲消极协同教养显著负向预测儿童社会能力,显著正向预测儿童反社会行为;(3)父子依恋在父亲积极和消极协同教养与儿童学校适应之间均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协同教养 父子依恋 学校适应 社会能力 反社会行为
下载PDF
《水浒》公案故事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光荣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63-66,共4页
《水浒传》是我国一部伟大的古典小说,书中的公案故事向人们揭示了社会不和谐的原因是由反社会的行为所造成的,而反社会行为又是由反社会心理所导致的。因此,要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消除反社会行为,要消除反社会行为,就要消除反社会心理... 《水浒传》是我国一部伟大的古典小说,书中的公案故事向人们揭示了社会不和谐的原因是由反社会的行为所造成的,而反社会行为又是由反社会心理所导致的。因此,要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消除反社会行为,要消除反社会行为,就要消除反社会心理。而要消除反社会心理,就要使人们具有良好的社会心理。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社会心理,才会有好的社会行为,有好的社会行为,就会有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社会行为 反社会心理 消除反社会行为 消除反社会心理 《水浒》
下载PDF
大学生的反社会行为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心理契约视角 被引量:5
13
作者 袁方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13-117,共5页
大学生的反社会行为越来越成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引起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原因众多,心理契约的违背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出发,分析大学生反社会行为发生... 大学生的反社会行为越来越成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引起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原因众多,心理契约的违背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出发,分析大学生反社会行为发生发展的原因,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这对于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应对大学生反社会行为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社会行为 心理契约 大学生
下载PDF
反社会过程筛查表在国内青少年群体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明亮 程姣 +4 位作者 邓俏文 黄雨嫣 邓嘉欣 曾红 王孟成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6-1020,1063,共6页
目的:评估反社会过程筛查表自评版(Antisocial Process Screening Device Self-Report Version,APSD-SR)在我国青少年群体的适用性及心理测量学特性。方法:在两个独立的中学生样本中(N1=1067,N2=368)对APSD-SR中文版的因子结构和... 目的:评估反社会过程筛查表自评版(Antisocial Process Screening Device Self-Report Version,APSD-SR)在我国青少年群体的适用性及心理测量学特性。方法:在两个独立的中学生样本中(N1=1067,N2=368)对APSD-SR中文版的因子结构和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检验,同时采用多个效标工具进行效标关联效度检验。结果:对APSDSR18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一个三因子结构模型:冲动、冷酷无情和自恋。该模型在随后的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得到进一步验证(χ2=402.041,df=132,RMSEA=0.070,CFI=0.859,TLI=0.837),大部分项目因子载荷在0.5以上。APSD总分及三个因子具有良好的信度,alpha系数为:0.776、0.694、0.767和0.700。同时,APSD-SR总分及冲动和自恋因子与理论相关的效标存在显著的相关,然而冷酷无情因子得分与效标的关系存在问题。结论:除冷酷无情因子外,APSD-SR在国内青少年群体中具有可以接受的心理测量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态 反社会行为 APSD-SR 青少年
原文传递
大学生道德动机对道德判断与反社会行为的调节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井红波 陈抗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2-208,共7页
以410名学业不良或在校有打架斗殴行为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大学生道德动机在道德判断与反社会行为之间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发现:(1)大学生反社会行为与道德判断、道德动机相关显著,反社会行为与个人利益呈显著正相关... 以410名学业不良或在校有打架斗殴行为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大学生道德动机在道德判断与反社会行为之间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发现:(1)大学生反社会行为与道德判断、道德动机相关显著,反社会行为与个人利益呈显著正相关,与维持规范、后习俗水平、公民意识、无私和道德同一性呈显著负相关;(2)在对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预测中,大学生道德判断预测力高于道德动机预测力,其中个人利益在预测个体反社会行为上占主体成分;(3)在道德判断对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影响中,道德动机起着部分调节效应。文章依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以预防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动机 道德判断 反社会行为
下载PDF
MAOA基因与环境对反社会行为的交互作用及其可能的脑机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立敏 田相娟 +1 位作者 张文新 王美萍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70-979,共10页
反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遗传学基础。MAOA基因是反社会行为的重要候选基因,该基因与环境对反社会行为具有交互作用,然而其内在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与情绪管理相关的脑区和神经回路,以及与工作记忆能力相关的脑区和神经回路在其中起重要作... 反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遗传学基础。MAOA基因是反社会行为的重要候选基因,该基因与环境对反社会行为具有交互作用,然而其内在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与情绪管理相关的脑区和神经回路,以及与工作记忆能力相关的脑区和神经回路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未来研究可从多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理论模型验证、脑结构与功能的中介作用等方面进一步深化MAOA基因与反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OA基因 反社会行为 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 脑机制
下载PDF
童年期虐待与留守初中生反社会行为的关系——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和学校积极心理环境的调节作用
17
作者 刘文 刘涛 +3 位作者 高超 李明鑫 梁琳琳 张嘉琪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8-104,共7页
本研究以1 167名留守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中文版)、心理资本问卷、学校积极心理环境问卷、反社会行为问卷分别测量留守初中生童年期虐待、反社会行为、心理资本和学校积极心理环境。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年龄之后,... 本研究以1 167名留守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中文版)、心理资本问卷、学校积极心理环境问卷、反社会行为问卷分别测量留守初中生童年期虐待、反社会行为、心理资本和学校积极心理环境。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年龄之后,童年期虐待显著正向预测反社会行为;心理资本在童年期虐待与反社会行为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学校积极心理环境对童年期虐待、心理资本、反社会行为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结果提示,干预心理资本、营造学校积极心理环境可以有效降低童年期虐待对留守初中生的影响,并减少反社会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初中生 童年期虐待 心理资本 学校积极心理环境 反社会行为
下载PDF
低静息心率与反社会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绍坤 杨波 张卓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6-264,共9页
由于静息心率易测性,对静息心率的研究成为研究攻击和犯罪行为生理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发现低静息心率与多种反社会行为存有关,无论是动物研究,人类研究还是跨文化的研究都表明了这种关系的存在。但元分析的结果表明低静息心率与... 由于静息心率易测性,对静息心率的研究成为研究攻击和犯罪行为生理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发现低静息心率与多种反社会行为存有关,无论是动物研究,人类研究还是跨文化的研究都表明了这种关系的存在。但元分析的结果表明低静息心率与反社会行为之间关系的效应量只是中等水平。同时,社会经济因素和人格因素对低静息心率与反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有影响。低静息心率可能与低恐惧或低唤醒的特质、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减弱、大脑右半球功能减弱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社会行为 行为障碍 低静息心率
下载PDF
高职生学校社会行为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文丽 《职业教育研究》 2016年第12期43-46,共4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选取被试(有效样本633名),运用自编量表《高职生学校社会行为问卷》进行调查,探究高职生学校社会行为的类型和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校高职生的学校社会行为有三种类型,即亲社会行为、社会... 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选取被试(有效样本633名),运用自编量表《高职生学校社会行为问卷》进行调查,探究高职生学校社会行为的类型和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校高职生的学校社会行为有三种类型,即亲社会行为、社会退缩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第二,我校高职生学校社会行为具有以下特点:学校社会行为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亲社会行为和社会退缩行为无显著性别差异、无显著学制差异、无显著独生子女差异,反社会行为有非常显著性别差异、显著学制差异、显著独生子女差异。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学校应该消减高职生的反社会行为,引导高职生的社会退缩行为,培养高职生的亲社会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生 学校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 社会退缩行为 反社会行为
下载PDF
青少年运动参与和学校适应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20
作者 隋文泽 胡怡宁 +3 位作者 高岩 杨雨柯 赵良瑜 陈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249-1254,共6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运动参与对学校适应的影响以及人际关系敏感在二者之间发挥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为有效促进青少年学校适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山东省内16个地级市的9504名高中生,采用学校社会适应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运... 目的:探讨青少年运动参与对学校适应的影响以及人际关系敏感在二者之间发挥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为有效促进青少年学校适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山东省内16个地级市的9504名高中生,采用学校社会适应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运动行为量表进行调查。建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结果:女生社会能力及人际关系敏感得分高于男生(t=-6.72,-4.19;P<0.01),男生反社会行为和运动参与得分高于女生(t=12.57,20.29;P<0.01)。运动参与同社会能力(r=0.122)及反社会行为(r=0.095)之间呈正相关,与人际关系敏感(r=-0.144)呈负相关;人际关系敏感与社会能力(r=-0.291)呈负相关,与反社会行为(r=0.340)呈正相关(P<0.01)。人际关系敏感在运动参与和学校适应(社会能力:中介效应值为0.671,95%CI=0.027~0.043;反社会行为:中介效应值为-0.581,95%CI=-0.058~-0.037)之间发挥中介效应。性别在人际关系敏感对学校适应路径起到调节作用(社会能力:β=0.155,P<0.05;反社会行为:β=-0.292,P<0.01)。结论:人际关系敏感在青少年运动参与和学校适应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性别在人际关系敏感与学校适应的关系间起调节作用,并且人际关系敏感与男生学校适应的联系更为紧密。学校和家庭应关注青少年学校适应情况,采取干预措施,保障其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运动参与 学校适应 社会能力 反社会行为 人际关系敏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