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艾滋病病毒耐药现状 被引量:39
1
作者 吴亚松 马烨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19年第3期181-184,共4页
艾滋病病毒(HIV)耐药产生和传播将妨碍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防控艾滋病的策略的实施。我国从开展免费抗病毒治疗以来,逐步推进HIV耐药监测和检测活动,形成HIV检测监测相结合耐药防控方案。中国目前主要开展传播性耐药监测、治疗前耐药... 艾滋病病毒(HIV)耐药产生和传播将妨碍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防控艾滋病的策略的实施。我国从开展免费抗病毒治疗以来,逐步推进HIV耐药监测和检测活动,形成HIV检测监测相结合耐药防控方案。中国目前主要开展传播性耐药监测、治疗前耐药和治疗后耐药评估等。全国多数地区传播性耐药处于低水平,治疗前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的耐药流行率低于10%。病毒学失败患者约半数以上存在耐药突变。目前我国HIV耐药相对较低,部分地区耐药增加趋势,需进一步规范实施耐药监测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耐药 监测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下载PDF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乡级艾滋病治疗机构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威 刘伟 +7 位作者 陈涛 刘乃鹏 郑迎军 叶少东 张月 王学敏 王桂珍 张洪波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 分析2015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州)乡级艾滋病治疗机构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ART)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以伊犁州3个乡级(喀尔墩乡、塔什库勒克乡和愉群翁乡)艾滋病治疗机构为研究现场,于2015年5... 目的 分析2015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州)乡级艾滋病治疗机构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ART)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以伊犁州3个乡级(喀尔墩乡、塔什库勒克乡和愉群翁乡)艾滋病治疗机构为研究现场,于2015年5月,由从事艾滋病治疗的工作人员进行研究对象招募,纳入研究场所内18岁及以上、既往确认HIV抗体阳性且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接受问卷调查者,共443例。剔除问卷填写不完整或不符合逻辑者,最终纳入研究对象412例。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和查询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ART认知和ART依从性情况、参加"恰依"活动(当地流行的一种民间聚会活动)、家人告知、吸烟和饮酒状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评定。采用χ^2检验对研究对象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研究对象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412例研究对象的年龄为(41.1±8.0)岁,范围为19~67岁;男性占60.9%(251例),女性占39.1%(161例);依从ART者占75.0%(309例),其生存质量得分的P50(P25,P75)为56.31(50.55,59.42)分。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ART依从率[70.1%(176例)]低于女性[82.6%(133例)](χ^2= 8.16,P=0.005);有抑郁状况者ART依从率[78.0%(54例)]高于无抑郁状况者[63.5%(255例)](χ^2=7.52,P=0.00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生存质量得分较高者依从ART的可能性较高(OR=1.06,95%CI:1.02~1.09);饮酒和告知家人HIV感染状况者依从抗病毒治疗可能性较低(OR=0.26,95%CI:0.13~0.53;OR=0.31,95%CI:0.13~0.72);与无业者相比,职业为工人者依从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 药物治疗依从性 抗病毒治疗
原文传递
江苏省重大传染病防治示范区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3
作者 邱涛 陈远方 +9 位作者 丁萍 傅更锋 徐晓琴 胡海洋 还锡萍 吴洁 丁彧 张峰 朱立国 翟祥军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评价张家港、丹阳和泰兴3个示范区早期抗病毒治疗对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死率的作用。方法收集3个示范区2009—2014年新加入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入组治疗时的基本情况表和随访表进行分析,随访观察截止... 目的评价张家港、丹阳和泰兴3个示范区早期抗病毒治疗对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死率的作用。方法收集3个示范区2009—2014年新加入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入组治疗时的基本情况表和随访表进行分析,随访观察截止时间为2015年12月31日。结果纳入研究对象329例,男女比3.27∶1,平均年龄(44.8±13.9)岁,已婚或同居占68.4%,感染途径主要为异性性传播(74.5%)和男男性传播(22.2%)。入组时CD4+T细胞中位数为224/μL。第6、12、24、36、48和60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5%、93.3%、88.4%、85.7%、84.7%和79.1%。入组年龄和基线CD4+T水平与研究对象生存时间有统计学关联。结论早期抗病毒治疗有效降低了HIV/AIDS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治疗 HIV/AIDS 生存分析
下载PDF
伊犁州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人抑郁和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涛 王威 +7 位作者 陈志胜 邓朝明 刘乃鹏 叶少东 王学敏 王桂珍 刘伟 张洪波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38-1242,共5页
目的调查了解正在伊犁州乡级艾滋病治疗机构接受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艾滋病病人的抑郁、焦虑症状状况并分析探讨与之相关的因素。方法本研究以伊犁州为研究现场,通过问卷调查和查询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采集相... 目的调查了解正在伊犁州乡级艾滋病治疗机构接受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艾滋病病人的抑郁、焦虑症状状况并分析探讨与之相关的因素。方法本研究以伊犁州为研究现场,通过问卷调查和查询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采集相关信息。结果在412例研究对象中,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20.6%和14.3%。结果显示,正确掌握ART知识、ART依从性良好和民间聚会活动的调查对象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性降低,参加恰依活动可降低抑郁症状的危险性,离异/分居/丧偶的调查对象更易出现抑郁症状;无业者和有吸烟行为者更易出现焦虑症状。结论改善艾滋病患者的社会家庭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务有助于提高艾滋病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抑郁症状 焦虑症状 心理健康
原文传递
深度测序用于分析抗病毒治疗急性期感染者的HIV-1准种群变化 被引量:8
5
作者 冯凯迪 张志敏 +9 位作者 张秋月 宋爱心 蒋岩 于凤娇 马仲慧 潘品良 张彤 吴昊 粟斌 邱茂锋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82-586,591,共6页
目的建立针对艾滋病病毒I型(HIV-1)三个基因区片段的Illumina Hiseq深度测序(简称Hiseq测序)方法,并尝试用于分析抗病毒治疗急性期感染者的HIV-1准种群变化规律。方法对2例在急性期启动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进行随访检测,直至第96周... 目的建立针对艾滋病病毒I型(HIV-1)三个基因区片段的Illumina Hiseq深度测序(简称Hiseq测序)方法,并尝试用于分析抗病毒治疗急性期感染者的HIV-1准种群变化规律。方法对2例在急性期启动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进行随访检测,直至第96周。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对基线血液样本进行HIV-1基因亚型分析。分别以gag、pol和env基因区为目的片段,对基线及随访样本进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物经一代测序确认无误后纯化、混合构建DNA文库,进行Hiseq测序。分析HIV-1准种群分布,计算基因离散率,并做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接受抗病毒治疗后,2例感染者体内的HIV-1病毒载量下降,到第12周后无法检出;CD4+T淋巴细胞数在治疗第2、4周时有所下降,随后回升。2例感染的HIV-1毒株分别为CRF01_AE亚型和CRF07_BC亚型。核酸扩增成功的样本全部成功进行了Hiseq测序,每个目的基因区片段都获得了十万级的序列数。在基线点,频数最高的第一个准种群序列的频数占全部序列总频数的比例均超过50%。抗病毒治疗后,准种群的分布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频数第一准种群频数所占比例先减小,从第12周起多数增大,第72周再减小。样本内平均基因离散率整体稳定,小范围波动。每个样本3个基因区各随访时间点与基线点之间的平均基因离散率在治疗第2周增大,随后保持稳定。系统进化树显示,不同时间的准种群序列散在分布且距离接近。结论针对HIV-1 gag、pol和env基因区的Hiseq测序方法可有效用于分析HIV-1准种群的变化规律,早期抗病毒治疗可降低病毒载量调定点且延长准种群分散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I型 抗病毒治疗 准种 进化 深度测序
原文传递
福建省2005—2009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情况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庄梅珠 夏品苍 +3 位作者 吴守丽 谢美榕 郑健 颜苹苹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5-7,共3页
目的分析福建省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情况,为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福建省CDC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数据库和中国CDC《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数据管理系统》,对全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2005年开展艾滋病免... 目的分析福建省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情况,为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福建省CDC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数据库和中国CDC《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数据管理系统》,对全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2005年开展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至2009年底,累计治疗病人509例,死亡46例。治疗覆盖全省9个设区市,其中福州、泉州等市病例较多。治疗方案均为一线方案,15.5%的病人曾因药物的毒副反应更换药物。治疗12个月后,89.2%的病人CD4+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上升。结论福建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规模逐年增大,但是治疗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AIDS) 抗病毒治疗 毒副反应
原文传递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耐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赵银(综述) 肖寒(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895-899,共5页
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有效改善了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生存寿命,降低发病率和艾滋病毒(HIV)的传播。目前ART的进展已将艾滋病毒感染转变为一种慢性和可控性的疾病。但是HIV耐药的发展增加了治疗失败、疾病进展和死亡率的风险... 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有效改善了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生存寿命,降低发病率和艾滋病毒(HIV)的传播。目前ART的进展已将艾滋病毒感染转变为一种慢性和可控性的疾病。但是HIV耐药的发展增加了治疗失败、疾病进展和死亡率的风险。更好地了解耐药菌株的产生、药物耐药机制、影响因素和新的ART方案的更换对保证ART的持续成功至关重要。本综述针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耐药及耐药管理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耐药 影响因素 耐药管理 进展
下载PDF
HIV/AIDS高脂血症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6年后血脂血糖监测结果分析
8
作者 寇翠萍 何琼 +3 位作者 陈发青 唐萍 任宏霞 陈淑萍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163-1167,共5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HIV/AIDS高脂血症患者后血脂、血糖代谢状况,为调整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甘肃省甘南、临夏、天水和武威等4个市州2017年入组接受ART的18~65岁HIV/AIDS高脂血症患者2023年血脂、血糖状况,... 目的了解甘肃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HIV/AIDS高脂血症患者后血脂、血糖代谢状况,为调整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甘肃省甘南、临夏、天水和武威等4个市州2017年入组接受ART的18~65岁HIV/AIDS高脂血症患者2023年血脂、血糖状况,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监测400例HIV/AIDS高脂血症患者,2023年平均甘油三酯(4.01±3.37)mmol/L,平均总胆固醇(6.37±2.99)mmol/L,平均空腹血糖(6.71±2.72)mmol/L。男女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88、2.000,P均<0.05),各年龄段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887、3.728、4.891,P均<0.05);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69、1.865,P均>0.05)、空腹血糖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062,P=0.018)。男女患者高胆固醇血症、高血糖占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53、4.904,P均<0.05),各年龄段患者高胆固醇血症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5,P=0.010);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患者高胆固醇血症占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37,P=0.019)。结论甘肃省HIV/AIDS高脂血症患者接受ART后血脂异常主要以胆固醇升高为主,性别、年龄、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其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高脂血症患者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血脂 血糖
原文传递
北京市朝阳区2003-2013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陶丽丽 刘民 +5 位作者 李书明 刘珏 姜树林 王丽娟 罗凤基 汪宁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评估北京市朝阳区2003-2013年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疫情的影响,评价过去11年该区采取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亚洲艾滋病流行模型(版本号:4.0)进行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所使用的参数数值来源为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 目的评估北京市朝阳区2003-2013年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疫情的影响,评价过去11年该区采取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亚洲艾滋病流行模型(版本号:4.0)进行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所使用的参数数值来源为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艾滋病常规监测数据、北京市朝阳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数据、公开出版的人口普查资料及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2003-2013年,北京市朝阳区的艾滋病疫情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艾滋病病毒(HIV)新发感染人数和现存感染人数迅速增加,HIV相关死亡人数也出现增加。通过实施抗病毒治疗,2003-2013年朝阳区HIV新发感染人数下降了93人,占11年间所有新发感染的2.09%(93/4 448),HIV相关死亡人数累计减少301人,占11年间累计HIV相关死亡人数的30.90%(301/974),现存的HIV感染人数出现了小幅增加,共增加了708人。结论抗病毒治疗对于北京市朝阳区的HIV传播扩散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亚洲艾滋病流行模型 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安徽省2017-2022年新报告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及时性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金琳 刘爱文 +3 位作者 张进 吴建军 沈月兰 秦义组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6-470,共5页
目的分析安徽省2017―2022年新报告HIV/AIDS患者启动cART及时性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符合标准的2017―2022年新报告安徽省HIV/AIDS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选取的HIV/AIDS... 目的分析安徽省2017―2022年新报告HIV/AIDS患者启动cART及时性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符合标准的2017―2022年新报告安徽省HIV/AIDS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选取的HIV/AIDS患者分为cART及时和不及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及时性影响因素。结果2017―2022年新报告15896例HIV/AIDS患者的年龄为(42.60±16.60)岁,cART及时率为68.92%(10956例),历年治疗及时率依次为61.44%(1617/2632)、67.02%(1831/2732)、70.52%(1950/2765)、68.02%(1706/2508)、73.58%(2061/2801)、72.86%(1791/2458)。相较于跨市流动、外省户籍、确诊当年病程为非艾滋病期、未婚、样本来源为医疗机构、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和男性HIV/AIDS患者,市内流动(OR=1.860,95%CI:1.718~2.014)、本省户籍(OR=1.807,95%CI:1.496~2.181)、确诊当年病程为艾滋病期(OR=1.706,95%CI:1.576~1.847)、已婚有配偶(OR=1.566,95%CI:1.409~1.741)、离异或丧偶(OR=1.356,95%CI:1.200~1.532)、检测咨询(OR=1.210,95%CI:1.117~1.312)、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1.204,95%CI:1.069~1.356)和女性(OR=1.164,95%CI:1.041~1.302)HIV/AIDS患者治疗及时性高。结论安徽省新报告HIV/AIDS患者cART及时率呈上升趋势,需针对流动人口、外省户籍病例、未婚者和低文化程度等重点人群,采取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治疗转介效率和质量,促进cART及时性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抗病毒治疗 及时性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湖南省2020年整合酶抑制剂治疗的艾滋病患者HIV耐药突变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梁梦然 邹潇白 +1 位作者 贺健梅 陈曦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评估整合酶抑制剂(integrase inhibitors,INIs)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治疗失败患者的基因型耐药突变情况,为艾滋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湖南省2020年使用INIs≥1年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病毒抑制失败(病毒载量... 目的评估整合酶抑制剂(integrase inhibitors,INIs)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治疗失败患者的基因型耐药突变情况,为艾滋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湖南省2020年使用INIs≥1年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病毒抑制失败(病毒载量≥1000拷贝/ml)的患者采用In-house法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408例研究对象中,病毒抑制失败12例(2.9%)。获得有效序列12份,其中8份出现耐药突变。调查人群总耐药突变发生率为2.0%(8/408)。本研究发现1例(0.2%)对INIs耐药,突变位点为T66I、G118R、E138K;发现7例(1.7%)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RTIs)和5例(1.2%)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NRTIs)耐药,主要突变位点分别为M184V/I、D67N和K103N;发现1例(0.2%)对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s,PIs)耐药,突变位点为I50L。出现耐药突变的8例患者中,1例同时对INIs、NRTIs和NNRTIs 3类药物耐药,4例同时对2类药物耐药(3例NRTIs和NNRTIs、1例PIs和NNRTIs)。结论INIs药物耐药发生率较低,但提示要定期开展INIs耐药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整合酶抑制剂 耐药突变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原文传递
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不同启动时间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管元 丁盈盈 卢洪洲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163-1167,共5页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不同抗病毒治疗(ART)启动时间的现况,初步分析延迟启动ART的相关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对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河南、江西、广西、云南等地...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不同抗病毒治疗(ART)启动时间的现况,初步分析延迟启动ART的相关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对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河南、江西、广西、云南等地的28家艾滋病定点防治机构救治的成年HIV/AIDS患者开展现况调查,收集患者的基本人口学信息、生活方式和患病情况以及HIV感染诊疗相关特征,比较分析延迟启动ART的特征和相关因素。【结果】1741例患者年龄中位数为41岁(IQR:32~52),大部分患者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T lymphocyte,CD4)计数≤200个·μL^(−1)(51.4%)。其中1027例患者延迟启动ART(59.0%),ART启动时间与首次CD4计数的关联随HIV/AIDS患者确诊时间变化。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越大(aOR=0.99,95%CI:0.98~0.99)的研究对象在确诊后1个月内开始ART的比例更高;而确诊时间在2017年之前、首次CD4计数>200个·μL^(−1)的HIV/AIDS患者延迟启动ART的比例更高。延迟启动ART可能是HIV/AIDS患者睡眠质量差和合并感染的风险因素。【结论】随着国家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范围的扩大,HIV/AIDS患者延迟启动ART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须加强对青年人、基线CD4计数较高的HIV/AIDS患者开展及时ART健康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启动时间 延迟治疗
原文传递
HIV-TB合并感染患者ART治疗时机对治疗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
13
作者 于洁 马蕊 +7 位作者 杨海群 黄舒骏 石洪達 夏岚 伍敏 陈斌 张韬 廖如珺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735-746,共12页
目的 探索艾滋病病毒-结核病(HIV-TB)合并感染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启动时机对全因死亡率、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RIS)发生率和治疗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检索知网、万方、维普、EMbase、Medline和PubMed共6个数据库,收集2012年1月至2... 目的 探索艾滋病病毒-结核病(HIV-TB)合并感染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启动时机对全因死亡率、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RIS)发生率和治疗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检索知网、万方、维普、EMbase、Medline和PubMed共6个数据库,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发表的关于ART启动时间对HIV-TB合并感染患者治疗结局影响的相关队列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检索文献,3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4项队列研究,16 6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ATT之前启动ART和之后启动(95%CI:0.98~1.92)、启动≤4周和>4周(95%CI:0.56~2.20)、启动≤8周和>8周(95%CI:0.51~1.34)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T启动≤2周比>2周患者死亡率高(95%CI:1.01~1.80);②ATT之前和之后启动ART(95%CI:0.33~1.55)、启动≤8周和>8周(95%CI:0.84~10.96)患者的IRIS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③ATT之前启动ART比之后启动的治疗成功率低(95%CI:0.90~0.97)。结论 ATT之前启动ART比之后启动ART时患者的死亡率高,治疗成功率低,ATT后不同时机启动ART其死亡率也存在较大差异,而与IRSI发生率无关。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结核病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META分析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HIV感染者合并糖尿病的风险与管理
14
作者 赵晓龙 陈军 +2 位作者 张仁芳 姚前 卢洪洲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53-1058,共6页
ART延长了HIV感染者的生命。但HIV感染者生存期的延长也引发了非艾滋病定义相关疾病(如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等)防治的重视。糖尿病已成为HIV感染者常见的并发症,但我国尚缺乏HIV感染合并糖尿病的风险数据,也缺少相关并发症、预后... ART延长了HIV感染者的生命。但HIV感染者生存期的延长也引发了非艾滋病定义相关疾病(如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等)防治的重视。糖尿病已成为HIV感染者常见的并发症,但我国尚缺乏HIV感染合并糖尿病的风险数据,也缺少相关并发症、预后及治疗干预等循证医学证据,故HIV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风险与临床管理需要进一步的规范。随着新一代ART药物在我国的广泛应用,HIV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治疗策略尤其是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进一步的探讨。本文概述了国内外HIV感染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风险因素、新一代ART对糖代谢的影响以及HIV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筛查和治疗最新进展,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糖尿病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降糖药物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三种不同抗病毒方案对初治HIV感染者免疫疗效的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溪 李凌华 +6 位作者 朱媛媛 蔡卫平 唐小平 洪文昕 陈劲锋 钟活麟 王建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81-286,共6页
目的比较奈韦拉平(nevirapine,NVP)、依非韦伦(efavirenz,EFV)、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opinavir/ritonavir,LPV/r)联合2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对初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的免疫疗效差异,为... 目的比较奈韦拉平(nevirapine,NVP)、依非韦伦(efavirenz,EFV)、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opinavir/ritonavir,LPV/r)联合2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对初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的免疫疗效差异,为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双盲法随机选择初治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个/μl的HIV感染者入组,通过Spw-Pb网络数据平台按1∶1∶1随机分配为A、B、C组,分别采用NVP、EFV、LPV/r为基础的3种抗病毒方案,对治疗前(0周)和随访过程中(12、24、36和48周)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统计分析。统计软件为SPSS19.0,多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运用广义估计方程(GEE)模型分析。结果共入组300例患者,其中280例患者按照原方案完成随访至48周,3组患者基线信息匹配。3组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较基线有明显的增长。3组患者随访12周、24周、36周、48周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抗病毒治疗48周后CD4^+T淋巴细胞增长值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通过GEE统计学模型对随访48周各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分析,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分别含NVP、EFV、LPV/r的不同初治方案治疗的HIV感染者均获良好的免疫学恢复,且48周内免疫疗效相当,提示不同抗病毒药物免疫疗效不应成为临床医生为患者选择高效抗病毒方案时考虑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 初治 抗病毒治疗 免疫重建
原文传递
HIV感染者肠道真菌菌群与肠黏膜损伤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胡莲 于秋月 +3 位作者 蔡林 李双丽 穰真 崔凡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2-588,共7页
目的探究无症状HIV感染者肠道真菌菌群变化及其分泌蛋白与肠黏膜损伤的关联。方法收集未治疗、经ART的无症状HIV感染者及健康对照者三组人群的粪便及血液标本分别进行:内转录1区(ITS1)高通量测序、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 目的探究无症状HIV感染者肠道真菌菌群变化及其分泌蛋白与肠黏膜损伤的关联。方法收集未治疗、经ART的无症状HIV感染者及健康对照者三组人群的粪便及血液标本分别进行:内转录1区(ITS1)高通量测序、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ELISA。分析三组人群真菌菌群及其分泌蛋白、细胞免疫状态、肠黏膜机械屏障损伤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三组人群粪便真菌菌群构成有部分差异,其中念珠菌属变化最明显,其在A组、B组及对照组丰度分别为0.174736、0.029777、0.000847;白念珠菌分泌蛋白中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1(SAP1)表达量在A组(P=0.024)及B组(P=0.026)高于对照组;A组(P<0.001)及B组(P=0.003)较对照组外周血中CD4细胞计数、外周血中CD4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百分比(CD4细胞百分比)(P<0.001)均显著降低,治疗组较未治疗组CD4细胞百分比显著回升(P=0.031);相关性分析中仅发现念珠菌属与SAP1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45,r=0.33)。结论白念珠菌及其Sap1丰度增加可能是诱发HIV感染者肠黏膜损伤的潜在因素之一。ART未能反转HIV感染者肠道真菌菌群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肠道真菌 真菌分泌蛋白 肠道损伤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nd HIV Exposure in Utero on Adverse Pregnancy and Infant Outcomes: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Guangzhou, China 被引量:2
17
作者 HU Fang LIANG Jing Jing +6 位作者 LU Jian Jun HU Yi Fei HU Yan YU Jia ZOU Xing Wen MA Ying Hua LIN Sui Fang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719-729,共11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in-utero exposure to HIV and ART on pregnancy outcome and early growth of children.Methods This cohort study enrolled 802 HIV-infected pregnant women between Octob...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in-utero exposure to HIV and ART on pregnancy outcome and early growth of children.Methods This cohort study enrolled 802 HIV-infected pregnant women between October 2009 and May 2018 in Guangzhou, China. The women were assigned to receive combination ART(c ART) or mono/dual ART or no treatment. The primary outcomes were the combined endpoints of any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 [including ectopic pregnancy, spontaneous abortion, stillbirth, preterm birth,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 and adverse early growth outcome(including infant death, HIV infec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and underweight, wasting and stunting of infants at 4 weeks of age).Results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occurred in 202(35.1%) of all enrolled HIV-infected women, and121(31.3%) of all infants exhibited adverse effects on early growth at 4 weeks of age. The rates of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spontaneous abortion, ectopic pregnancy, stillbirth, infant death and perinatal HIV infection were higher among women not receiving ART, compared to those treated with c ART or mono/dual ART(P < 0.05). However, women treated with c ART had a higher rate of SGA,compared to untreated women(P < 0.05). No differences in early infant growth were observed among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regimens.Conclusion Our findings underscore the essentiality of prioritizing HIV-positive pregnant women for ART, as even mono/dual ART available in resource-limited countries could improve pregnancy outcomes and infant surviv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 ADVERSE INFANT OUTCOME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MTCT) 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
下载PDF
安徽省接受ART的AIDS病人服药依从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永康 计国平 +2 位作者 刘爱文 田翠翠 李辉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14年第7期489-491,共3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艾滋病(AIDS)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AIDS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在部分市及县区的重点乡镇,整群抽取接受ART的AIDS病人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病人的一般人口学、服药... 目的了解安徽省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艾滋病(AIDS)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AIDS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在部分市及县区的重点乡镇,整群抽取接受ART的AIDS病人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病人的一般人口学、服药和治疗情况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801例AIDS病人,男性480人(59.9%),女性321人(40.1%);平均年龄为(44.5±10.9)岁(18~73岁)。既往采供血感染389人(48.6%),经性传播感染361人(45.1%)。最近1个月漏服过药物的有98人,占12.2%,最近1个月漏服药超过2次的有21人,占2.6%(即服药依从性〉95%的占9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低、饮酒和有药物不良反应,可能是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安徽省接受ART的AIDS病人的服药依从性整体状况较好,但仍需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在今后工作中应注意对年龄较小、有饮酒习惯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人加强服药依从性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人 抗病毒治疗 依从性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Impact of PPTCT on HIV Trends, Maternal and Perinatal Outcome
19
作者 Anjali Malhotra Sumitra Yadav 《World Journal of AIDS》 2016年第4期178-185,共8页
Background: Women diagnosed with HIV/AIDS may transmit the infection to their child during pregnancy. The infection may spread during pregnancy, childbirth, or breastfeeding. However, the risk of mother-to-child trans... Background: Women diagnosed with HIV/AIDS may transmit the infection to their child during pregnancy. The infection may spread during pregnancy, childbirth, or breastfeeding. However, the risk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IV may be reduced by the use of HIV medications known as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 Infection with HIV/AIDS is not a contraindication to pregnancy. Some women are unaware they have the disease until they become pregnant. In this case, they should begin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s soon as possible [1]. With the appropriate treatment, the risk of mother-to-child infection can be reduced to below 1% [2]. Without treatment, the risk of transmission is 15% - 45% [3]. Objective: The main aim of the study is to appreciate the declining trend of HIV in babies with HIV positive mother by implementation of PPTCT service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detection of HIV positive mothers among all the antenatal patients attending OPD and including the patients coming in Emergency services and delivered i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at MGMMC & M. Y. Hospital, Indore, Madhya Pradesh (India) from Jan 2006 to Dec 2015 was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y were screened for HIV status and further management of all HIV positive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 National AIDS Control Organization (NACO) Nevirapine (NVP) Prevention of Parent to Child Transmission (PPTCT)
下载PDF
Anemia and Its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at the Time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 Initiation in Public Health Facilities of Arba Minch Town, Southern Ethiopia
20
作者 Andamlak Gizaw Alamdo Temesgen Fiseha +3 位作者 Amanuel Tesfay Mesfin Kote Deber Zemedu Mehamed Tirfe Tizta Tilahun 《Health》 2015年第12期1657-1664,共8页
Background: Anemia is the most common hematologic abnormality in HIV patient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decreased survival. This study aims to describe the 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anemia in H... Background: Anemia is the most common hematologic abnormality in HIV patient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decreased survival. This study aims to describe the 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anemia in HIV positive patients at the time of ART initiation at public health facilities of Arba Minch town, Southern Ethiopia. Methods: A total of 411 adults (?15 years) HIV positive patients with complete information on hemoglobin levels and CD4 count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registered from 2006 to 2013 were assessed for anemia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at the ART clinic of the Arba Minch hospital and health center. The measurements of Hemoglobin and CD4 + T cell count were performed using standard methodology at baseline of ART initiation. Results: A total of 411 HIV positive patients (195 males and 216 females) with a mean ± SD age of 33.9 ± 9.0 years were assessed. Hemoglobin levels were between 6.0 and 16.5 mg/dL. 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anemia at the time of ART initiation was 52.3%;with 28.1%, 22.9% and 1.3% mild, moderate and severe anemia respectively. 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anemia was 62.4% among males and 46.7% among females (P < 0.001). An increased risk of anemia was seen in males (adjusted OR = 2.78, 95% CI = 1.77 - 4.35);low CD4 cell counts (adjusted OR = 3.48, 95% CI = 2.09 - 5.79);and history of TB (adjusted OR = 2.89, 95% CI = 1.28 - 6.54). Conclusions: Anemia in HIV-positive patients was highly prevalent at the time of ART initiation. Male gender, low CD4 count and history of TB we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isk of baseline ane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valenc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 ANEMIA PREDICTOR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