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onor-specific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antibodies in liver transplantation 被引量:6
1
作者 Antonio Cuadrado David San Segundo +2 位作者 Marcos López-Hoyos Javier Crespo Emilio Fábreg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39期11016-11026,共11页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 caused by donorspecific anti-human leukocyte antigen antibodies(DSA) is widely accepted to be a risk factor for decreased graft survival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 This entity also ...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 caused by donorspecific anti-human leukocyte antigen antibodies(DSA) is widely accepted to be a risk factor for decreased graft survival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 This entity also plays a pathogenic role in other solid organ transplants as it appears to be an increasingly common cause of heart graft dysfunction and an emerging issue in lung transplantation. In contrast, the liver appears relatively resistant to DSA-mediated injury. This "immune-tolerance" liver property has been sustained by a low rate of liver graft loss in patients with preformed DSA and by the intrinsic liver characteristics that favor the absorption and elimination of DSA; however, alloantibody-mediated adverse consequences are increasingly being recognized, and several cases of acute AMR after ABO-compatible liver transplant(LT) have been reported. Furthermore, the availability of new solid-phase assays, allowing the detection of low titers of DSA and the refinement of objectiv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MR in solid organ transplants and particularly in LT, have improved the recogni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is entity. A cost-effective strategy of DSA monitoring, avoidance of class Ⅱ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mismatching, judicious immunosuppression attached to a higher level of clinical suspicion of AMR, particularly in cases unresponsive to conventional antirejection therapy, can allow a rational approach to this thre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nor-specific anti-human LEUKOCYTE ANTIGEN antibo
下载PDF
广西医疗机构2010-2014年HIV抗体检测及病例发现情况 被引量:23
2
作者 周信娟 沈智勇 +2 位作者 孟琴 唐振柱 朱秋映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4-247,共4页
目的了解广西医疗机构2010-2014年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及病例发现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西医疗机构开... 目的了解广西医疗机构2010-2014年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及病例发现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西医疗机构开展HIV抗体检测人次数,从2010年的262万增至2014年的591万,占全区的比例约为50%;新发现报告病例占全区的比例历年都在50%以上;粗检出率从2010年的21.17/万降至2014年的9.97/万。新发现报告病例以男性为主,呈逐年上升趋势,历年所占比例均在70%以上;年龄分布2010年以30-39岁所占比例较大,占20.43%;2011-2014年60-69岁占的比例较大,约为20%;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所占比例从2010年的67.12%增至2014年的75.76%;已婚有配偶历年约占60%;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历年约占90%。异性性传播、同性性传播呈逐年增长趋势,注射毒品传播呈下降趋势。CD4^+T淋巴细胞检测比例从2010年的70.45%增至2014年的89.62%,5年来新发现报告病例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350个/Μl的占76.46%。结论广西医疗机构检测发现艾滋病病例占全区较大比例,且所发现的病例大部分CD4+T淋巴细胞水平已较低。应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重点科室艾滋病监测检测力度,并针对不同人群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HIV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医疗机构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肾移植受者HLA体液致敏因素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彬 冯新顺 +3 位作者 薛武军 田普训 丁小明 项和立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8期1695-1696,共2页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 HL A体液致敏的形成原因 .方法 应用 EL ISA方法对 199例 (男 133例 ,女 6 6例 )肾移植等候者血中 HL A抗体进行检测 ,分析与年龄、性别、透析时间、移植史、输血次数、妊娠史的关系 .结果  HL A体液致敏的分布...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 HL A体液致敏的形成原因 .方法 应用 EL ISA方法对 199例 (男 133例 ,女 6 6例 )肾移植等候者血中 HL A抗体进行检测 ,分析与年龄、性别、透析时间、移植史、输血次数、妊娠史的关系 .结果  HL A体液致敏的分布在女性组高于男性组 (32 % vs17% ,P<0 .0 5 ) ;在输血组高于无输血组 (4 3% vs 6 % ,P<0 .0 0 1) ;在透析时间≥ 1a组高于透析时间 <1a组 (4 3% vs2 0 % ,P<0 .0 5 ) ;在有移植史组高于无移植史组 (91% vs 32 % ,P<0 .0 0 1) ;在有妊娠组高于无妊娠组 (4 0 % vs8% ,确切概率法 P=0 .0 2 1) .结论 输血、移植、长期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HLA抗原 抗体生成 体液致敏因素
下载PDF
人工模拟酶研究的新动向 被引量:5
4
作者 罗贵民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90-294,共5页
以主-客体化学和超分子化学为理论,评述了人工模拟酶研究的两个新动向:催化抗体和分子印迹及其最近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主客体化学 人工模拟酶 超分子化学
下载PDF
H9亚型禽流感油乳剂灭活苗免疫、免疫后攻毒及人工感染鸡抗体的监测 被引量:4
5
作者 付朝阳 冯菊艳 +2 位作者 唐秀英 田国彬 于康震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143-146,共4页
本研究采用AGP、HI等试验方法,对经H9亚型禽流感油乳剂灭活苗免疫、免疫后攻毒以及经H9N2活毒人工感染后的SPF鸡抗体产生、消长规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人工感染SPF鸡和免疫鸡一周后,AGP的检出率即可达到100... 本研究采用AGP、HI等试验方法,对经H9亚型禽流感油乳剂灭活苗免疫、免疫后攻毒以及经H9N2活毒人工感染后的SPF鸡抗体产生、消长规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人工感染SPF鸡和免疫鸡一周后,AGP的检出率即可达到100%;H9亚型禽流感油乳剂灭活苗自免疫后一周内即可产生HI抗体,21-28天达到高峰,并能对相同亚型病毒感染引发良好的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H9亚型油乳剂灭活苗 免疫 攻毒 抗体监测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血清C反应蛋白与结核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武 马琼卉 +3 位作者 罗喜云 李贞 伍勇 陶婷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3年第5期554-557,560,共5页
目的 探讨结核抗体(Tubercle bacillus antibody,TB-Ab)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检测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5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确诊患者作为观察1... 目的 探讨结核抗体(Tubercle bacillus antibody,TB-Ab)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检测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5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确诊患者作为观察1组,同期选取单纯肺结核确诊患者50例为观察2组,同时选取体检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收集整理病人的一般资料和血清TB-Ab、CRP的实验室指标结果,比较分析三组结核抗体的阳性率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结核抗体检测率,观察2组52.00%(26/50)高于观察1组34%(17/50)高于对照组4.00%(2/50),与观察2组相比,观察1组和对照组均处于较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6,11.09,均P<0.05)。血清CRP检测水平结果显示,观察1组(6534±7.59) mg/L高于观察2组(50.24±8.79) mg/L高于对照组(6.35±1.31) mg/L,与对照组比较,观察1组和观察2组均处于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82,24.317,均P<0.05);与观察2组比较,观察1组处于更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56,P<0.05)。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单纯TB-Ab检测的灵敏度为34%,特异度为55%;单纯CRP检测的灵敏度为48%,特异度为39%;TB-Ab+CRP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67%,特异度为59%。结论 临床诊断和治疗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时,采取单一TB-Ab检测敏感度较低,而血清CRP增高的敏感度相对更高,TB-Ab+CRP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各指标的单独检测,TB-Ab和CRP的联合监测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和评估中起重要作用,确保其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肺结核 血清C反应蛋白 结核抗体
下载PDF
抗人白细胞介素1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平 王润田 +4 位作者 王丽 王从印 佟慧 李全海 杨丽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 :制备鼠抗人白细胞介素 15(hIL 15)单克隆抗体 (mAb) ,并鉴定其特性。方法 :自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5(rhIL 15)基因工程菌中 ,提取融合蛋白GST IL 15,以 12 0g/LSDS PAGE分离鉴定 ,切取含有目的条带的凝胶 ,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 目的 :制备鼠抗人白细胞介素 15(hIL 15)单克隆抗体 (mAb) ,并鉴定其特性。方法 :自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5(rhIL 15)基因工程菌中 ,提取融合蛋白GST IL 15,以 12 0g/LSDS PAGE分离鉴定 ,切取含有目的条带的凝胶 ,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 / 0骨髓瘤细胞常规融合 ,依次进行HAT选择培养 ,间接ELISA法筛选抗体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及克隆化。对杂交瘤细胞株的稳定性及其分泌的mAb的特性进行鉴定。另外 ,以rhIL 15包涵体蛋白 (rhIL 15IBP)免疫新西兰白兔 ,制备抗hIL 15的多克隆抗体 (多抗 )。用抗hIL 15的mAb与多抗建立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结果 :获得 1株可稳定分泌特异性抗hIL 15mAb的杂交瘤细胞。建立了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 ,检测rhIL 15蛋白的敏感性达 10 μg/L。结论 :成功地制备抗hIL 15mAb ,并建立了一种可用于hIL 15检测的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涵体蛋白 人IL-15 单克隆抗体 ELISA
下载PDF
^(99)Tc^m通过金属硫蛋白标记抗肿瘤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毕忠 吴永慧 +3 位作者 李军 刘元方 韩冰 方永鑫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49-156,共8页
本文系统研究了^(99)Tc^m通过双功能联接剂金属硫蛋白(MT)标记抗肿瘤单克隆抗体的化学问题,并发展了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用交联剂戊二醛制备MT与抗体(Ab)偶联物(MT-Ab),偶联率为58%。用还原标记法制备^(99)Tc^m-MT-Ab,放射性利用率高... 本文系统研究了^(99)Tc^m通过双功能联接剂金属硫蛋白(MT)标记抗肿瘤单克隆抗体的化学问题,并发展了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用交联剂戊二醛制备MT与抗体(Ab)偶联物(MT-Ab),偶联率为58%。用还原标记法制备^(99)Tc^m-MT-Ab,放射性利用率高达90%以上,而非特异标记低于10%。体外试验表明,在强络合剂竞争时,标记物有较高的稳定性。抗结肠癌单抗CL-3标记物的免疫反应活性保留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金属硫蛋白 肿瘤 锝99
下载PDF
药物(奎宁)依赖性血小板抗体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国际合作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钟周琳 周燕 +3 位作者 刘金莲 李丽兰 申卫东 吴国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958-1960,共3页
目的建立药物(奎宁)依赖性血小板抗体检测的技术并组织国际实验室进行评估。方法建立药物依赖性抗体流式细胞术及药物依赖性抗体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免疫固定检测技术,向各参与的实验室提供检测方案,奎宁依赖性血小板抗体血清、... 目的建立药物(奎宁)依赖性血小板抗体检测的技术并组织国际实验室进行评估。方法建立药物依赖性抗体流式细胞术及药物依赖性抗体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免疫固定检测技术,向各参与的实验室提供检测方案,奎宁依赖性血小板抗体血清、血小板糖蛋白单克隆抗体、阴性对照及药物奎宁,各实验室按照给定的方案对样本进行检测,对结果做统计比较。结果参加评估实验室对3个评估样本检测的准确率:药物依赖性抗体流式细胞术分别为91.67%,100%,91.67%;药物依赖性抗体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免疫固定检测技术均为100%。所建立的2种检测技术,经国际23家实验室评估,获得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该技术可应用于药物诱导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实验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依赖性血小板抗体 药物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药物依赖性抗体流式细胞术 药物依赖性抗体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免疫固定检测技术
原文传递
The Establishment of Immunochemistry Test Based on a Synthetic Peptide Antibody for the Detection of a Porcine Circovirus-Like Virus P1
10
作者 Libin WEN Fengzhi WANG +10 位作者 Kongwang HE Yanxiu NI Xuehan ZHANG Rongli GUO Bin LI Xiaomin WANG Zhengyu YU Aihua MAO Junming ZHOU Lixin LU Jianping XIE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2期187-190,共4页
Recently, a novel porcine circovirus-like virus P1 with a circular DNA genome of 0.648 kb was identified. P1 antigen was detected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by synthetic peptide-derived polyclonal antibody-based immuno... Recently, a novel porcine circovirus-like virus P1 with a circular DNA genome of 0.648 kb was identified. P1 antigen was detected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by synthetic peptide-derived polyclonal antibody-based immunochemistry. The designed peptides were synthesized by solid-phase technique, purifi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 and injected into rabbits to prepare polyclonal antibody. The emergence of positive cells revealed that synthetic peptide could elicit antibodies against P1 and viral protein could be synthesized. The polyclonal peptide antibodies described here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immunochemical staining and proved helpful in diagnosing 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cine circovirus-like virus P1 Peptide antibo(Jy Immunochemistry tes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