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建制镇发展、地域差异及空间演化——兼与“中国反城市化论”者商榷 被引量:16
1
作者 顾朝林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08-216,共9页
通过建制镇的发展、地域差异和空间演化的研究,宏观地再现中国近40多年来的城市化过程.尽管中国建制镇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但总体上讲,中国建制镇的增长是一个浙进的城市化过程,中国事实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反城市化”过程.
关键词 建制镇 城市化过程 反城市化 地域差异
下载PDF
反城市文化的现代化悖论 被引量:5
2
作者 孟繁华 《东疆学刊》 2002年第2期1-9,共9页
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追求 ,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一个难解的悖论 :物质建设上要迅速地实现现代化 ,使国家繁荣强盛 ,而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领域 ,却反对作为现代化表征的城市文化 ,它不仅把城市与资产阶级想象为一种天然关系 ,而且致力于农村文... 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追求 ,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一个难解的悖论 :物质建设上要迅速地实现现代化 ,使国家繁荣强盛 ,而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领域 ,却反对作为现代化表征的城市文化 ,它不仅把城市与资产阶级想象为一种天然关系 ,而且致力于农村文化对城市的移植 ,努力培育城市市民乡村的文化趣味。这一矛盾、悖反的现象 ,不仅限制了城市文化的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城市文化 现代化 农村文化趣味 悖论
下载PDF
从中世纪修道院到现代大学园区
3
作者 袁骝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2期205-207,共3页
现代教育建筑及其园区的衍变历程,起源于欧洲中世纪修道院,暂时止步于当代微型城市型都市校园,城市化和反城市化的综合影响一以贯之。教育园区空间形态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大学师生和城市活动的关系,以及校园和城市的关系。以时间为... 现代教育建筑及其园区的衍变历程,起源于欧洲中世纪修道院,暂时止步于当代微型城市型都市校园,城市化和反城市化的综合影响一以贯之。教育园区空间形态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大学师生和城市活动的关系,以及校园和城市的关系。以时间为序,文章论述了不同时期的教育园区类型,并总结了师生的学术活动和城市生活的不同诉求对园区空间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道院 教育园区 城市化 反城市化 都市校园
下载PDF
DEVELOPMENT, TERRITORIAL DIFFERENCE AND SPATIAL EVOLUTION OF TOWNS IN CHINA ──A DISCUSSION ON THE VIEWS OF ANTI-URBANISM IN CHINA
4
作者 顾朝林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6年第3期201-211,共11页
Growth of Chinese small towns is a continuing process of urbanization.By analyzing regional disparity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nese smalltown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own development depends mainly on... Growth of Chinese small towns is a continuing process of urbanization.By analyzing regional disparity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nese smalltown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own development depends mainly on the regional agricultur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level.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restricted by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Chinese urbanization, justthe same as urbaniz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s a sign of socio--economic vigourand prosperity, and is not related to social and political systems. Thus, it is worth todiscuss China's anti--urbanism with abroad schol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WN urbanization process anti-urbanism
下载PDF
都市麦田里的乡土守望者——从赵本夫《无土时代》的小说主题说起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心宏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66-170,共5页
从"乡村中国"转向"城市中国",赵本夫的《无土时代》对中国"无土时代"的城市化进程的历史书写,具有时代性、典型性的文学寓言意义。小说在城乡文化时空的结构体中,内中含有城乡视角、文化时空、情感结构... 从"乡村中国"转向"城市中国",赵本夫的《无土时代》对中国"无土时代"的城市化进程的历史书写,具有时代性、典型性的文学寓言意义。小说在城乡文化时空的结构体中,内中含有城乡视角、文化时空、情感结构的叙说,表征的是传统与现代、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空间归属与文化身份、城乡游走与家园归依等小说主题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本夫 《无土时代》 城市化 乡土文化 文化冲突 叙事者 反城市主义
下载PDF
从城市生态批评视角论城市怪象
6
作者 唐建南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04-112,共9页
应世界城市飞速发展和环境改善的时代需求,城市生态批评经历了从缺席到在场的重大转变,但仍处于生态批评的理论边缘,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从该理论视角审视传统的城市生态观,可以发现两大“自然怪象”,即植根于自然与城市二元对立关... 应世界城市飞速发展和环境改善的时代需求,城市生态批评经历了从缺席到在场的重大转变,但仍处于生态批评的理论边缘,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从该理论视角审视传统的城市生态观,可以发现两大“自然怪象”,即植根于自然与城市二元对立关系的反城市偏见和城市空间在种族与阶级维度上的发展不平衡。这两大怪象长期以来被视为自然而然的现象,从城市生态批评视角对其进行文化层面的批判解构,有利于建构新的城市生态观,推动新世纪的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从城市生态批评视角来看,反城市偏见的消解需要人们重新认识城市的生态属性,将城市视为生态社区、自然文化结合体或物质化的过程,有利于消除自然与城市的断层,纠正城市反生态的错误理念,促进人们将城市纳入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考察其中人类与非人类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而伸张城市环境正义是解决空间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手段,认识到主导社会话语群体在导致该怪象中的负面角色,并发现城市边缘人群在反抗环境非正义、表达环境诉求的重要作用,因此城市决策者需要在策划城市空间时考虑边缘群体的环境诉求,城市居民也可通过发声参与城市生态社区的建设。通过解读两大城市怪象,并提供消除怪象的建设性建议,城市生态批评研究展现了自身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批评 城市怪象 反城市偏见 生态社区 城市环境正义
下载PDF
“反城市主义”与城市人口调控的谱系
7
作者 赵益民 《城市治理研究》 2018年第1期95-119,3-4,共26页
要理解城市人口调控问题,我们需要首先承认这个问题所包含的空间性,以及这种空间性具有的时间维度。借助福柯的谱系学方法,本文探索了意识形态中所包含的一种'反城市'观念,尤其是它与变动不居的城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之间... 要理解城市人口调控问题,我们需要首先承认这个问题所包含的空间性,以及这种空间性具有的时间维度。借助福柯的谱系学方法,本文探索了意识形态中所包含的一种'反城市'观念,尤其是它与变动不居的城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之间错综复杂的时空关联,并由此发现'反城市主义'是一个复数的概念——它在我们的城市时代变得更加隐蔽、微妙,但却发挥着与以往相比更为突出的作用。在人口调控的过程中,城市空间和时间矛盾性地凝聚在这种具有自身历史和地理脉络的'反城市主义'观念之中;这一观念通过特定的空间图绘方式合理化特定的知识,并服务于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权力机制,而人口调控就其本质而言只不过是新的社会—空间排序过程的一个基础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人口调控 谱系学 反城市主义
原文传递
两个“事件”之一 王大闳的反都市与禁欲论述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明松 《时代建筑》 2016年第2期154-161,共8页
文章讨论了王大闳的建筑生涯与台湾社会的关系。作为一位接受完整包豪斯教育的华人建筑师,王大闳因中国特殊的历史情境来到另一个华人社会,如何在远离"故土"(中原文化)的台湾建构他那内省式、禁欲、反都市并带乡愁的住宅美学... 文章讨论了王大闳的建筑生涯与台湾社会的关系。作为一位接受完整包豪斯教育的华人建筑师,王大闳因中国特殊的历史情境来到另一个华人社会,如何在远离"故土"(中原文化)的台湾建构他那内省式、禁欲、反都市并带乡愁的住宅美学;他又如何在提出公共建筑的文化认同时,与同样来自"故土"的当权者在意识形态上产生龃龉;最终,在一系列的妥协与磨难后,他如何选择逃离,并归隐文学与寄情外层空间的世界。王大闳的职业生涯乃至人生也算高潮迭起,值得诉说,却被长时间遗漏在台湾建筑历史之外。如今重新梳理王大闳走过的道路,或许可以为华人这一阶段看似多元却有点茫然的建筑文化找出更康健的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大闳 包豪斯 内省式 禁欲 反都市 乡愁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当代乡土作家的反城市文化情结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达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88-89,共2页
反城市文化情结主要表现为视城市为异己的存在,对城市怀有一种深深地隔膜和拒斥,它反映了作家丰富的文化心态和审美心理。当代乡土作家的反城市文化情结更包含着知识分子的乡恋心态、现代都市问题及作家的传统文化情结等多种复杂的原因。
关键词 反城市文化情结 文化心态 审美心理
下载PDF
伦敦文学书写中的神性失落——康拉德《间谍》中的城市体验
10
作者 王晓燕 班照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3-117,共5页
20世纪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类出现信仰危机、道德沦丧的神性失落现象。在康拉德小说《间谍》的伦敦城市文学书写中表现了神性失落问题,它集中呈现在维尔洛克先生的店铺、海德公园的一角、大使馆驻地三个城市空间之中。伦敦城建过... 20世纪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类出现信仰危机、道德沦丧的神性失落现象。在康拉德小说《间谍》的伦敦城市文学书写中表现了神性失落问题,它集中呈现在维尔洛克先生的店铺、海德公园的一角、大使馆驻地三个城市空间之中。伦敦城建过程中出现的城市与反城市现象、康拉德特殊的伦敦体验是促成《间谍》小说表现神性失落的深刻原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性失落 伦敦文学书写 城市与反城市
下载PDF
医疗保险与城乡反贫困:1989-2006 被引量:56
11
作者 解垩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8-83,共16页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估计了1989-2006年医疗保险对中国城乡家庭的反贫困效应。结果发现: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城乡家庭比例较高,最穷的群体其医疗费用超过收入的比例增加,医疗保险对减少收入不平等只起到微弱作用。TI...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估计了1989-2006年医疗保险对中国城乡家庭的反贫困效应。结果发现: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城乡家庭比例较高,最穷的群体其医疗费用超过收入的比例增加,医疗保险对减少收入不平等只起到微弱作用。TIP贫困曲线表明,近几年,医疗保险补偿后,城乡患病家庭的贫困并没有减轻,医疗保险在减少贫困上的作用很小。分析贫困特征的多元回归模型显示,家庭成员数量、教育程度、抚养比率、参保人数等都影响了贫困,而条件多元回归模型则显示,医疗保险对贫困的变动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保险 城乡反贫困 福利 Pen队列 TIP曲线
下载PDF
新疆城镇反贫困中的失业保障制度安排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航燕 郭云升 《新疆财经》 2007年第2期25-28,共4页
随着“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完成,新疆农村绝对贫困人口问题已基本解决,而城镇贫困人口问题又日趋严重,职工失业型贫困人群已构成新疆城镇贫困阶层的主体。本文分析了新疆失业保障制度与反贫困之间的关系,认为当前新疆失业保障制度主要... 随着“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完成,新疆农村绝对贫困人口问题已基本解决,而城镇贫困人口问题又日趋严重,职工失业型贫困人群已构成新疆城镇贫困阶层的主体。本文分析了新疆失业保障制度与反贫困之间的关系,认为当前新疆失业保障制度主要存在覆盖面窄、区域收支不平衡等问题,从而未能对新疆城镇贫困人口提供充分的保障。因此,只有健全就业机制,完善现有失业保障制度,才能加快新疆城镇反贫困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业保障制度 城镇反贫困 制度安排
下载PDF
论邱华栋小说中的反都市书写
13
作者 乔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04-108,共5页
面对日渐复杂的都市社会,当代作家们在想象的世界里开始了对都市发展的反思与救赎,邱华栋便是其中突出的一个。他小说中的反都市书写有对物质文明下欲望化生存方式的写照与反思,也有对现代科技的理性批判,还有对经济繁荣下都市文化现状... 面对日渐复杂的都市社会,当代作家们在想象的世界里开始了对都市发展的反思与救赎,邱华栋便是其中突出的一个。他小说中的反都市书写有对物质文明下欲望化生存方式的写照与反思,也有对现代科技的理性批判,还有对经济繁荣下都市文化现状的焦虑以及对人们所处的道德困境的担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邱华栋 小说 反都市书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