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What do autoantibodies tell us? 被引量:29
1
作者 Chao-Jun Hu Feng-Chun Zhang +1 位作者 Yong-Zhe Li Xuan Zh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9期3616-3629,共14页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 is a chronic,progressive,cholestatic,organ-specific autoimmune disease of unknown etiology.It predominantly affects middle-aged women,and is characterized by autoimmune-mediated destruct...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 is a chronic,progressive,cholestatic,organ-specific autoimmune disease of unknown etiology.It predominantly affects middle-aged women,and is characterized by autoimmune-mediated destruction of small-and medium-size intrahepatic bile ducts,portal inflammation and progressive scarring,which without proper treatment can ultimately lead to fibrosis and hepatic failure.Serum autoantibodies are crucial tools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BC.While it is currently accepted that 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serological markers of PBC,during the last five decades more than sixty autoantibodies have been explored in these patients,some of which had previously been thought to be specific for other autoimmune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Autoimmune disease AUTOantibody 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 antigp210 antibody anti-sp100 antibody anti-centromere antibodies
下载PDF
161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谭立明 王园园 +5 位作者 李华 明凤 陈娟娟 王外梅 熊金旺 魏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161例自身免疫性肝病[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6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41例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52例]、27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间接免...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161例自身免疫性肝病[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6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41例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52例]、27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平滑肌抗体(SMA)和抗线粒体抗体(AMA)等自身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MPO抗体,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1例AILD检测ANA、ANCA、SMA、抗MPO抗体及AMA结果显示其阳性率分别为42.9%、46.6%、29.2%、30.1%、42.2%,与病毒性肝炎及对照组比较,均P<0.01。各种肝病对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AIH较高;AIH中ANCA及p-ANCA检出率与其他肝病组及对照组相比,除PSC外P<0.01,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检出、诊断、鉴别诊断、临床分型有重要临床价值,对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病在临床上同病毒性肝炎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病 抗核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抗平滑肌抗体 抗线粒体抗体
下载PDF
血清自身抗体在诊断抗线粒体抗体阴性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3
作者 罗莉丽 周璐 +2 位作者 张洁 焦国慧 王邦茂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 通过比较抗线粒体抗体(AMA)阴性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AMA PBC)、AMA阳性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AMA+ 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生物化学和病理学特点,寻找有助于诊断AMA PBC的血清学标志物.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 目的 通过比较抗线粒体抗体(AMA)阴性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AMA PBC)、AMA阳性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AMA+ 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生物化学和病理学特点,寻找有助于诊断AMA PBC的血清学标志物.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3年5月就诊的23例AMA-PBC患者、102例AMA+ PBC患者和55例AIH患者.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生物化学指标(包括TBil、DBil、ALT、AST、ALP、GGT、球蛋白)和免疫学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SMA)、AMA.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抗体和抗核膜糖蛋白抗体.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以ROC曲线计算IgM诊断PBC的最佳临界值及其敏感度和特异度.采用四格表法计算抗核膜糖蛋白抗体和抗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抗体诊断PB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AMA-PBC组疲劳和黄疸的发生率[39.1%(9/23)和43.5%(10/23)]均高于AIH组[16.4%(9/55)和14.5%(8/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735和7.648,P均<0.05).AMA-PBC组的ALP、GGT水平高于AIH组,ALT、AST水平低于AIH组(Z=-4.577、-4.257, 2.820、-2.055;P均<0.05).AMA PBC组的IgM水平[417(270,610) mg/L]高于AIH组[97(69,195) mg/L],但低于AMA+ PBC组[546(419,704)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362和-0.210,P均<0.05).AMA PBC组的IgG水平低于AIH组(Z=-2.202,P<0.05).AMA PBC组的抗核抗体、SMA的阳性率[95.7%(22/23),8.7%(2/23)]分别高于AMA+ PBC组[33.3%(34/102),1.o%(1/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9.474和4.769,P均<0.05).AMA PBC组的抗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抗体和抗核膜糖蛋白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0.9%(14/23)和30.4%(7/23)]均高于AIH组[分别为2.0%(1/55)和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6.409和24.329,P均<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线粒体抗体 肝硬化 胆汁性 肝炎 自身免疫性 sp100抗体 gp210抗体
原文传递
抗线粒体抗体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临床血清学和肝硬化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靳睿 王晓晓 +6 位作者 王力华 马慧 房继莲 王豪 饶慧瑛 魏来 封波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2,共7页
目的探究首次就诊的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AMA水平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次检测AMA和(或)M2型抗线粒体抗体(AMA-M2)阳性的1323例患者的... 目的探究首次就诊的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AMA水平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次检测AMA和(或)M2型抗线粒体抗体(AMA-M2)阳性的13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183例、免疫印迹法431例、ELISA法709例;分为未诊断PBC组(973例)和新诊断PBC组(350例,其中非肝硬化者268例,肝硬化者82例)。709例采用ELISA法的患者中,未诊断PBC组567例,新诊断PBC组142例(PBC非肝硬化组115例,PBC肝硬化组27例)。183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的患者中,未诊断PBC组118例,新诊断PBC组65例;其中AMA滴度为低滴度(1∶40~1∶80)者69例(未诊断PBC组53例,新诊断PBC组16例)、中滴度(1∶160~1∶320)者95例(未诊断PBC组59例,新诊断PBC组36例)、高滴度(≥1∶640)者19例(未诊断PBC组6例,新诊断PBC组13例)。比较各组患者的AMA水平,分析其与PBC临床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M、血小板计数、ALT、AST、GGT、ALP、血清总蛋白、TBil、总胆固醇,以及肝硬化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基于四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采用ELISA法检测的709例患者的AMA-M2滴度中位值为53 RU/mL,新诊断PBC组的血清AMA和AMA-M2中位水平均高于未诊断PBC组(1∶320比1∶80和180 RU/mL比47 R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111,Z=-7.531,P均<0.01)。未诊断PBC组的AMA-M2值与年龄、IgG、IgM、AST、GGT、ALP、血清总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均呈正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ho值=0.114、0.108、0.337、0.089、0.197、0.086、0.121、0.073,P均<0.05);新诊断PBC组的AMA-M2值与年龄、IgM、血清总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均呈正相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ho值=0.218、0.483、0.230、0.161、-0.183,P均<0.05);PBC非肝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线粒体抗体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肝硬化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抗线粒体抗体-M2阳性体检人群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相关临床特征横断面比较 被引量:9
5
作者 郭亚平 王春光 +6 位作者 刘欣 王伟 王素梅 魏志敏 高振庄 李立维 郭淑琴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356-359,共4页
目的:比较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阳性体检人群与住院患者临床特点,探讨两组人群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相关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关系,以加强对PBC的认识,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AMA... 目的:比较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阳性体检人群与住院患者临床特点,探讨两组人群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相关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关系,以加强对PBC的认识,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AMA-M2阳性病历669份,2010年2月—2012年10月间本地区常住人口健康体检AMA-M2阳性档案156份。组间差异比较采用2检验,<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人群血常规异常率(62.78%46.15%)肝功能异常率(57.1%42.31%)总体比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但具有诊断价值的ALP、GGT两个酶类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两人群早期临床症状如腹部不适、疲倦乏力、贫血等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人群胆囊病史、糖尿病病史、过敏史发生率均较高,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就诊组晚期症状黄疸及早期症状发作频率和程度明显高于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就诊组男女比例明显高于体检组(1:2.14 1: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两组人群比较显示AMA-M2阳性做为PBC特异性指标具有早期诊断价值,揭示PBC存在持续性加重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于实验室检测血常规异常、肝功异常,主诉消化不良、疲劳乏力等人群及早行AMA-M2等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利于PBC的早期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线粒体抗体 阳性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临床特征及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新新 高春明 刘传苗 《中华全科医学》 2021年第3期454-458,共5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的临床特征及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RDW-to-platelet ratio,RPR)对PBC肝硬化期的诊断价值,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蚌埠... 目的探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的临床特征及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RDW-to-platelet ratio,RPR)对PBC肝硬化期的诊断价值,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及住院部初次确诊为PBC的患者61例,对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肝硬化诊断标准分为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组,比较2组的血常规、生化指标、RPR值、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判断RPR对PBC肝硬化期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61例PBC患者中女性47例(77.05%);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疸(44.26%)和腹胀(24.59%);干燥综合征是最常合并的肝外自身免疫疾病;56例(91.80%)出现肝功能异常,以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为主;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和(或)AMA-M2阳性率为93.44%;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RPR及补体C3、C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PR诊断肝硬化的AUC值为0.705(95%CI:0.567~0.843;P=0.008),最佳界值0.47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2.20%和81.60%。结论PBC好发于中年女性,黄疸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碱性磷酸酶(ALP)和GGT的升高以及AMA阳性是该病的主要特点。干燥综合征是最常合并的肝外自身免疫疾病。RPR对PBC肝硬化诊断有较高的特异度,可结合其他无创血清学指标协助评估疾病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肝硬化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 抗线粒体抗体
原文传递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线粒体抗体亚型 被引量:8
7
作者 唐乐 闫惠平 +2 位作者 冯霞 刘妍 檀玉芬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年第6期621-623,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出现的线粒体抗体(AMA)亚型与PBC患者肝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52例PBC患者的AMA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MA的M2,M4和M9抗体。结果52例PBC患者AMA和M2抗体均为阳性...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出现的线粒体抗体(AMA)亚型与PBC患者肝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52例PBC患者的AMA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MA的M2,M4和M9抗体。结果52例PBC患者AMA和M2抗体均为阳性,M4和M9抗体阳性例数分别是40例(76.9%)和11例(21.2%)。M4阳性的PBC患者的ALT、AST和IgM的水平明显高于M4阴性患者。M9阳性的PBC患者的ALT、AST和IgG的水平明显低于M9阴性患者。结论AMA-M2亚型抗体检测对PBC有诊断价值,M4和M9抗体的检测,对于PBC的病情判断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线粒体抗体
下载PDF
Immune-mediated bile duct injury:The case of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被引量:6
8
作者 Carlo Selmi Andrea Affronti +1 位作者 Laura Ferrari Pietro Invernizz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Pathophysiology》 CAS 2010年第4期118-128,共11页
Autoimmune cholangitis would be the appropriate name to define the immune-mediated bile duct injury following the breakdown of tolerance to mitochondrial proteins and the appearance of serum autoantibodies and autorea... Autoimmune cholangitis would be the appropriate name to define the immune-mediated bile duct injury following the breakdown of tolerance to mitochondrial proteins and the appearance of serum autoantibodies and autoreactive T cells.Nevertheless,the conditionis universally named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The diseas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remain largely unknown despite the proposed lines of evidence.One twin study and numerous epidemiology reportssuggest that both a susceptible genetic background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determine disease onsetwhile a recent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proposed highl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with several commongenetic polymorphisms in subgroups of patients.Specific infectious agents and chemicals may contribute to the disease onset and perpetuation in a geneticallysusceptible host,possibly through molecular mimicry.Importantly,several murine models have been proposed and include strains in which PBC is genetically determined or induced by immunization with chemicals and bacteria.From a pathogenetic standpoint,new exciting data have demonstrated the unique apoptotic features of bile duct cells that allow the mitochondrial autoantigens to be taken up in their intact form within apoptotic blebs.We are convinc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st recent molecular techniques will soon pro-vide developments in PBC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with likely implications in diagnostics and therapeu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IMMUNE CHOLANGITIS 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 EPITHELIAL cell apoptosis INNATE immunity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60例自身抗体检测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邵杰 魏来 +5 位作者 王豪 孙炎 房继莲 马慧 郭芳 王剑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1-353,共3页
目的 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自身抗体的类型。方法 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95-01—2004—12收治的6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惠者的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和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中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者45例(75%),抗核... 目的 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自身抗体的类型。方法 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95-01—2004—12收治的6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惠者的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和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中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者45例(75%),抗核抗体(ANA)阳性者36例(60%),其中斑型ANA14例(23%),多核点ANA12例(20%),核膜型ANA10例(16%),着丝点型ANA6例(10%),均质型ANA1倒(1,6%)。抗SSA阳性者12例(20%),抗SSB阳性者6例(10%),抗RNP阳性者1例。对比AMA阴性者中多核点型ANA阳性者3例,核睫型ANA阳性者4例。7例PBC患者存在一种以上的ANA荧光模式。AMA阳性和阴性患者临床资料,两组患者的年龄、生化及免疫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AMA阳性和阴性患者有相似的临床表现、生化和免疫学指标。除AMA外,PBC患者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多核点型和核膜型ANA的检测有助于AMA阴性PBC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线粒体抗体 抗核抗体
原文传递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及生化指标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晓冬 刘会利 +1 位作者 赵汉东 刘红莉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血清自身抗体及生化指标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64例PBC,81例病毒性肝病,50例健康体检者三组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三组...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血清自身抗体及生化指标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64例PBC,81例病毒性肝病,50例健康体检者三组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三组的自身免疫肝病抗体(AMA-M2,M2-3E,抗 Sp100抗体,抗 PML抗体,抗 gp210抗体,抗 LKM-1抗体,抗 LC-1抗体,抗 SLA/LP 抗体,Ro52);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生化指标。结果 PBC组 ANA和 AMA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7,54.72,均P<0.01);PBC组自身免疫肝病抗体(AMA-M2,M2-3E,抗 Sp100抗体,抗gp210抗体,Ro52)阳性率与病毒性肝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6~98.70,均P<0.01);PBC组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病毒性肝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069,P>0.05),其余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固醇(TC)与病毒性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069~35.56,均P<0.05);AMA-M2阳性和阴性的 PBC患者之间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25~2.775,P>0.05);抗gp210抗体阳性患者的TC高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1,P=0.044)。结论自身抗体 ANA,AMA,AMA-M2,M2-3E,抗 Sp100抗体,抗 gp210抗体有助于 PBC的早期诊断,结合生化指标则有利于 PBC和病毒性肝病的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此外,抗 gp210抗体阳性与 PBC患者的 TC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病毒性肝病 自身抗体 抗线粒体抗体
下载PDF
3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和血清免疫学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梅梅 邹群招 +1 位作者 郑燕平 张岖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9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诊治的认识。方法分析3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生化、免疫学及病理学等改变。结果本组患者中女性33例,确诊时的平均年龄为57.8±2.2... 目的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诊治的认识。方法分析3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生化、免疫学及病理学等改变。结果本组患者中女性33例,确诊时的平均年龄为57.8±2.2岁。症状以黄疸最为多见(76.3%),其次为皮肤瘙痒(44.7%)和乏力(42.1%),14例患者(36.8%)合并腹水,9例患者(23.7%)食道静脉曲张,8例患者(21.1%)伴随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5例干燥综合征,3例Graves病。所有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及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523.1±72.6u/L、759.0±47.1u/L和290.0±50.8μmol/L,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呈轻至中度升高,分别为101.6±27.1u/L及197.8±39.6u/L。患者血清IgM升高(3.9±0.4g/L),行线粒体抗体检查者76.5%(26/34)阳性。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主要累及中年女性,血清碱性磷酸酶及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升高,抗线粒体抗体阳性,血清IgM升高有助于诊断本病。肝活检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进一步确诊及组织学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性 肝功能 血清免疫学 抗线粒体抗体
原文传递
抗线粒体抗体阴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生化和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6
12
作者 罗莉丽 周璐 王邦茂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7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抗线粒体抗体(AMA)阴性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生化和病理学特点。方法 76例PBC患者,将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MA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MA-M2均为阳性的患者归为AMA阳性组,均为阴性的为AMA阴性组。观察两组临床表现... 目的分析抗线粒体抗体(AMA)阴性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生化和病理学特点。方法 76例PBC患者,将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MA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MA-M2均为阳性的患者归为AMA阳性组,均为阴性的为AMA阴性组。观察两组临床表现;检测血清学和免疫学指标,如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球蛋白(GLO)、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抗体(sp100)及抗核孔膜糖蛋白抗体(gp210);行肝穿刺肝组织学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76例PBC患者中,AMA阴性15例,占19.7%。AMA阴性组与AMA阳性组临床表现、肝功能各项指标、病理分期及组织学表现上比较P均>0.05。AMA阴性组、AMA阳性组IgG中位数分别为1 780、1 590 mg/L,IgM中位数分别为384.0、481.5 mg/L,GLO中位数分别为39、42 g/L,两组比较P均<0.05。AMA阴性组、AMA阳性组ANA阳性率分别为93.3%、23.0%,SMA阳性率分别为20.0%、1.6%,sp100阳性率分别为33.3%、24.6%,gp210阳性率分别为40.0%、29.5%,两组ANA、SMA阳性率比较P均<0.05,但两组sp100、gp210阳性率比较P均>0.05。结论 AMA阴性PBC的临床表现、肝功能和病理学特点与AMA阳性PBC相似,但IgG水平和SMA、ANA阳性率较高,IgM和GLO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线粒体抗体 临床特征 肝功能 免疫 病理分期 组织学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14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立伟 林连捷 +3 位作者 郑长青 林艳 张静洁 周慧慧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884-1888,共5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的特征,探讨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及分型对疾病的诊断意义及病情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4例PBC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生化指标、血清抗体及...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的特征,探讨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及分型对疾病的诊断意义及病情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4例PBC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生化指标、血清抗体及病理学特征等进行回顾性的分析.通过在M2抗体阳性者中,根据M4及M9是否阳性进行分组,即分为单纯M2阳性者、M2-M9阳性者、M2-M4阳性者及M2-M4-M9阳性者4组,并比较各组间的血清学指标及其并发症.结果:PBC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黄疸、皮肤瘙痒等;生化学主要以碱性磷酸酶(alkalinity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adase,GGT)升高为主,伴有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utomatic spanning tree,AST)及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IL)不同程度升高;血清免疫球蛋白以IgM升高为主;血清抗体中AMA及M2型抗体对该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通过分组比较发现M2-M4阳性者ALP及IgM高于单纯M2阳性者,P值分别为0.010、0.014,M2-M4-M9阳性者AST、TBIL及IgG高于M2-M9阳性者,P值分别为0.039、0.016、0.039;M2-M4-M9阳性者TBIL明显高于单纯M2阳性者,P=0.023,单纯M2阳性者IgG高于M2-M9阳性者,P=0.031,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血清M4、M9抗体对该病的病情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结论:掌握PBC的特征,做到早诊断早干预,不仅延缓病程的进展,还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临床表现 抗线粒体抗体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抗线粒体抗体亚型、肝功能及其免疫学指标检测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林荣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64-368,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亚型的检测意义及其肝功能、免疫学指标变化分析.方法选择2014-01/2016-08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或住院的72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亚型的检测意义及其肝功能、免疫学指标变化分析.方法选择2014-01/2016-08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或住院的72例P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88例非PBC患者和50例健康正常者进行对照.观察3组间血清AMA及其亚型的表达水平、肝功能变化及免疫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斑点法检测PBC组抗M2抗体、抗M4抗体、抗M9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8%、38.9%、22.2%,抗M2和M4抗体同时阳性为30.6%,抗M2和M9抗体同时阳性为25.0%,抗M2、M4和M9抗体同时阳性为16.7%,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非P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非PBC组和PBC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均不同程度增高,且PBC组明显高于非P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非PBC组和PBC组患者免疫学指标均不同程度增高,且PBC组比非PBC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补体C3、C4在3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AMA抗体的检测对诊断PBC有重要价值,其肝功能和免疫学指标的变化对PBC患者的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线粒体抗体 肝脏免疫学
下载PDF
三种抗线粒体抗体检测方法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诊断性能评价
15
作者 谢阿青 吴竑昳 +2 位作者 郁俊杰 吴晓燕 李红胜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803-807,I0002,共6页
目的分析评价临床不同检测方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AMA)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诊断性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就诊于嘉兴市第二医院PBC患者37例,同期43例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以及53名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样本,用间接... 目的分析评价临床不同检测方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AMA)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诊断性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就诊于嘉兴市第二医院PBC患者37例,同期43例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以及53名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样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免疫印迹法(IB)以及磁微粒化学发光法(CLIA)平行检测AMA的结果。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和配对χ^(2)检验。运用韦恩图分析3种检测结果一致性分布,通过各自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评价对PBC诊断性能。结果在PBC组AMA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另外2组,其中在CLIA法的阳性检出率最高(86.5%,32/37)。韦恩图中显示3种方法学检测AMA结果一致的比例为74.4%(99/133),IB与CLIA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2型(AMA-M2)结果一致的比例为86.5%(115/133)。3种方法学检测性能对比,特异度最高是IIF法(92.7%),灵敏度最高的是CLIA法(86.5%)。IIF法、IB法以及CLIA法的AUC分别是0.801、0.800以及0.875;联合检测中,IIF+CLIA法的AUC是0.942且优于其他两者或者三者联合检测。结论对筛查实验IIF法AMA阴性疑似PBC患者,可以联合采用IB法或者CLIA法检测AMA-M2;建议临床医生参考2~3种方法学检测的AMA结果,并优先推荐IIF法联合CLIA法检测A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抗体技术 间接 免疫印迹法 发光测定法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抗线粒体抗体
原文传递
老年人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谱的检测及临床特征
16
作者 洪海龙 占启川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期133-136,共4页
目的分析采用自身抗体谱检测法进行老年人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AILD)检测的价值和临床特征。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泉港总医院2020年7月—2023年6月90例老年AILD患者,根据病情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 目的分析采用自身抗体谱检测法进行老年人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AILD)检测的价值和临床特征。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泉港总医院2020年7月—2023年6月90例老年AILD患者,根据病情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A组为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B组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病(primary biliary liver disease,PBC),C组为原发性硬化胆管病(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3组均进行自身抗体谱检测。比较3组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检测结果和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oluble liver antigen/liver pancreas,SLA/LP)、抗肝肾微粒体(liver-kidney microsomal,LKM)抗体Ⅰ型、抗平滑肌抗体(anti-smooth muscle antibody,SMA)滴度检测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AMA阳性率(90.00%)高于A组(0)、C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ANA阳性率(93.33%)高于B组(66.67%)、C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ANA阳性率、A组与C组AM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40.00%)SLA/LP阳性率高于B组(0)、C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抗LKM抗体Ⅰ型阳性率(26.67%)高于B组(0)、C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40.00%)SMA滴度(≥1∶320)阳性率高于B组(0)、C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发生率B组(60.00%)>A组(20.00%)>C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33%)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发生率低于C组(46.67%)、B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高血压、消化性溃疡、贫血、慢性乙型肝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抗体谱检测法对于老年AILD诊断具有积极意义,不同类型AILD在抗原抗体检测阳性率和并发症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体谱检测 自身免疫性肝病 老年患者 抗线粒体抗体 抗核抗体 并发症
下载PDF
肝病自身抗体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价值
17
作者 苏春燕 吴聪莲 白羽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0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肝病自身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线粒体抗体-M2型(AMA-M2)、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诊断价值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就诊的88例PBC患... 目的探讨肝病自身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线粒体抗体-M2型(AMA-M2)、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诊断价值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就诊的88例PBC患者、100例非PBC肝功能不全者和140名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计算AMA、AMA-M2、抗gp210抗体和抗sp100抗体诊断PBC的灵敏度、特异度、AUC曲线下面积,并进一步比较各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PBC患者肝脏酶学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和免疫球蛋白IgG、IgM水平差异是否显著。结果AMA、AMA-M2、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诊断PBC的灵敏度分别为70.45%、77.27%、39.77%和17.05%,特异度分别为90.42%、92.08%、95.42%、96.67%,AU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4,0.8468,0.6759,0.5686。PBC患者中AMA、AMA-M2阳性组与阴性组间AST、ALT、ALP、GGT、IgG和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阳性组ALP、GGT和IgM水平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gp210抗体在肝硬化组与非肝硬化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0.87%(14/23)和32.31%(2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A、AMA-M2、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对诊断PBC均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但敏感度不一,其中AMA-M2对PBC的诊断效能较好;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与PBC疾病活动度有关,对PBC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抗线粒体抗体 抗线粒体抗体-M2型 抗gp210抗体 抗sp100抗体
下载PDF
一例心脏受累的抗线粒体抗体阳性的炎性肌病
18
作者 周萍 黄燕 +2 位作者 庄晓峰 张宇辉 刘慧慧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28-131,共4页
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的炎性肌病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呼吸肌无力、肌肉萎缩和心脏受累为特征的非典型炎性肌病。心脏受累可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病和心肌炎等,早期发现和治疗这种肌病可以预防严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从而改善心功能。本... 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的炎性肌病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呼吸肌无力、肌肉萎缩和心脏受累为特征的非典型炎性肌病。心脏受累可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病和心肌炎等,早期发现和治疗这种肌病可以预防严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从而改善心功能。本文报道了一例以心房扑动为首发心脏表现的AMA阳性的炎性肌病一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炎性肌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线粒体抗体 炎性肌病 肌炎 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ALP、GGT、IgM、TBA和CG在AMA-M2阳性PBC中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王海滨 石新慧 +1 位作者 武海洲 李翠枝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ALP、GGT、IgM、TBA和CG指标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334例P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再按照AMA-M2抗体阳性强度分为AMA弱阳性组106例和阳性组228例... 目的探讨ALP、GGT、IgM、TBA和CG指标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334例P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再按照AMA-M2抗体阳性强度分为AMA弱阳性组106例和阳性组228例。并选择同期AMA-M2阴性的表观健康者171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留取血清样本用于各指标的检测。各项数据使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MA-M2阳性组ALP、GGT、IgM、TBA和CG的血清浓度水平及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ALP和GGT两项目的血清水平也高于AMA-M2弱阳性组(P<0.05)。而AMA-M2弱阳性组IgM的浓度水平和异常率,以及TBA的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此外,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IgM还是PB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LP、GGT、IgM、TBA和CG在PBC疾病进展、病因研究和早期诊断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抗线粒体抗体 胆汁酸代谢 异常率
下载PDF
以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误诊分析
20
作者 徐广超 安松 +4 位作者 唐小惠 孙倩 孙雪珊 孙立娜 吴静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0期11-15,共5页
目的分析以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早期误诊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收治早期误诊为皮肤瘙痒症的以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的PBC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例中2例为中老年女性,1例为中... 目的分析以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早期误诊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收治早期误诊为皮肤瘙痒症的以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的PBC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例中2例为中老年女性,1例为中年男性,均以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就诊,并伴全身乏力,均未查肝功能,初诊为皮肤瘙痒症,予对症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后经详细查体、多次查肝功能、腹部彩超和(或)肝脏CT,并行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检测阳性,确诊为PBC。误诊时间13 d~4年半。确诊后予以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症状好转或消失。结论PBC早期症状常不典型,当接诊以皮肤瘙痒为主要症状伴乏力、黄疸和肝功能损伤无或较轻患者时,应多次动态观察肝功能指标变化,行血清AMA检测,必要时行肝穿刺病理学检查,多可确诊。此外,接诊医生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熟知引起肝功能损伤的病因,仔细鉴别,认真查体,尤其应重视男性患者发病的可能,提高警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皮肤系统表现 误诊 皮肤瘙痒症 抗线粒体抗体 肝功能 肝穿刺病理学检查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