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突状细胞介导的抗白血病效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陈虎 楼晓 +8 位作者 江岷 胡亮钉 俞志勇 徐晨 李渤涛 宁红梅 李欲航 冯凯 刘广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12-416,共5页
肿瘤的免疫治疗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树突状细胞(DC)是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不仅能够激活自体的抗肿瘤免疫,同样能够提高异体免疫组织的抗肿瘤效应。为了探讨外周血来源的DC体外培养... 肿瘤的免疫治疗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树突状细胞(DC)是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不仅能够激活自体的抗肿瘤免疫,同样能够提高异体免疫组织的抗肿瘤效应。为了探讨外周血来源的DC体外培养扩增和临床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DC免疫治疗对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自体骨髓移植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利用CS3000Plus采集1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自体骨髓移植后的病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过2周的体外培养后行DC免疫治疗,治疗后长期随访观察其无病生存时间。结果表明,无一例发现有与DC免疫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为:DC组5年生存率为75.52%,非DC组5年生存率为45.71%,DC组在累计生存率上明显优于非DC组。结论:外周血来源的DC体外培养和临床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在自体骨髓移植术后应用DC免疫治疗延长了其无病生存时间,提高了长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抗白血病效应 自体骨髓移植 免疫治疗 细胞治疗
下载PDF
白介素21对树突状细胞诱导的CTL抗白血病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明峰 翟文静 +7 位作者 邓琦 李玉明 耿丽 杨莉 吕海容 林雪梅 刘鹏江 李敬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627-632,共6页
本研究探讨白介素21(IL-21)对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CTL抗白血病的体外作用。以不同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急性白血病(AL)患者缓解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DC,自体AL细胞RNA作为抗原负载DC,与自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诱导白血病特异性CTL产生;用LD... 本研究探讨白介素21(IL-21)对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CTL抗白血病的体外作用。以不同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急性白血病(AL)患者缓解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DC,自体AL细胞RNA作为抗原负载DC,与自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诱导白血病特异性CTL产生;用LDH释放法检测CTL杀伤自体AL细胞的作用,并检测CTL产生IFN-γ和TNF-α的变化。实验共分2组:实验组,在DC-CTL共培养过程中加用IL-21(200ng/ml);对照组,不加IL-21。同时对IL-21单独作用培养后成熟DC,检测其表面抗原表达变化以及诱导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能力。结果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CTL产生率分别为:(56.73±10.21)%,(73.43±18.01)%(p<0.01);培养上清中IFN-γ和TNF-α分别为:(154.91±67.20)ng/L,(310.62±141.15)ng/L(p<0.01)和(8.77±5.09)μg/L,(15.25±6.56)μg/L(p<0.01)。在效靶比为20∶1时,两组对自体AL细胞的杀伤作用分别为(50.22±5.07)%,(75.38±9.47)%(p<0.01);IL-21作用后的成熟DC的CD1a、CD83、CD86、CD80和HLA-DR表达没有明显变化;诱导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能力亦没有明显不同。结论:IL-21可促进DC诱导的CTL增殖、增加IFN-γ和TNF-α产生从而增强其抗白血病作用;IL-21对成熟DC表面抗原表达及其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提示IL-21在白血病免疫治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21 树突状细胞 CTL细胞 抗白血病作用
下载PDF
小檗碱抗白血病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明发 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23年第9期899-903,932,共6页
小檗碱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高血压、降血糖等广泛的药理作用。此前,小檗碱的抗肿瘤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肝癌、抗泌尿系统肿瘤、抗妇科肿瘤等方面,鲜少有人整理小檗碱的抗白血病作用及其药理机制。本文主要以小檗碱对K562细... 小檗碱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高血压、降血糖等广泛的药理作用。此前,小檗碱的抗肿瘤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肝癌、抗泌尿系统肿瘤、抗妇科肿瘤等方面,鲜少有人整理小檗碱的抗白血病作用及其药理机制。本文主要以小檗碱对K562细胞、HL-60细胞、Jurkat细胞、Molt-4细胞、U937细胞、THP-1细胞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为切入点,综述和分析了小檗碱的抗白血病作用及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抗白血病作用 药理机制 K562细胞 HL-60细胞 JURKAT细胞 MOLT-4细胞 U937细胞 THP-1细胞
下载PDF
高三尖杉酯碱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效应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姜熙 唐育梅 黄慧芳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8期3345-3347,共3页
高三尖杉酯碱(HHT)是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生物碱,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有较好的疗效,且其不良反应较其他抗恶性肿瘤药物低。信号转导途径的异常激活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步骤。体外细胞实验显示HHT可通过抑制JAK/STAT、磷脂酰肌醇3-激... 高三尖杉酯碱(HHT)是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生物碱,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有较好的疗效,且其不良反应较其他抗恶性肿瘤药物低。信号转导途径的异常激活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步骤。体外细胞实验显示HHT可通过抑制JAK/STAT、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WNT等信号途径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该文就HHT临床联合用药、抗白血病效应及其与信号途径之间的关系予以简单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尖杉酯碱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抗白血病效应 信号途径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体外抗白血病效应研究
5
作者 欧阳礼辰 郭亚南 +3 位作者 熊哲 李小利 吴金金 龚业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7-450,486,共5页
目的:制备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壳聚糖(CS)纳米颗粒,并比较EGCG纳米颗粒与原料药对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Jurkat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壳聚糖(CS)为包封材料,采用注入-超声法将EGCG装载到CS形成的纳米粒中,制备出E... 目的:制备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壳聚糖(CS)纳米颗粒,并比较EGCG纳米颗粒与原料药对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Jurkat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壳聚糖(CS)为包封材料,采用注入-超声法将EGCG装载到CS形成的纳米粒中,制备出EGCG纳米颗粒。使用激光粒度仪对纳米EGCG的粒径和Zeta电位进行测定,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结构。采用CCK-8实验检测EGCG纳米颗粒抑制Jurkat细胞增殖的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Jurkat细胞凋亡的影响,比较EGCG纳米颗粒与原料药的体外抗白血病效应。结果:最优条件下制备的EGCG纳米颗粒包封率为(76±4)%,平均粒径为(116±25)nm,平均Zeta电位为(61.2±1.8)mV,具有球形微观结构。EGCG纳米颗粒抑制Jurkat细胞增殖作用及促Jurkat细胞凋亡作用显著高于EGCG原料药。结论:EGCG纳米颗粒在体外抗白血病效应明显优于原料药,为进一步探索其体内抗白血病效应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纳米颗粒 抗白血病效应
原文传递
IL-6/IL-6R系统介导靶向治疗白血病策略 被引量:7
6
作者 崔建武 奚永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84-187,共4页
导向杀伤是治疗白血病的必然趋势 ,而IL 6 IL 6R系统是细胞因子 受体导向治疗的重要部分。IL 6R在很多肿瘤细胞上都有表达 ,如多发性骨髓瘤、前列腺癌、白血病等。本文简要综述了IL 6R的表达、IL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IL-6R IL-6重组毒素融合蛋白 抗白血病效应 白血病 靶向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