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C+DPF在防爆柴油机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乔靖 王铁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8-164,共7页
在某型防爆柴油机加装DOC+DPF后处理装置上进行台架实验,结果表明,PY03型装置不会增大防爆柴油机系统的排气背压,对CO平均转化效率达96%,对颗粒物有较高的捕集和再生效率,不透光烟度平均转化效率为82.7%;PY02型装置因尺寸较小,热负荷较... 在某型防爆柴油机加装DOC+DPF后处理装置上进行台架实验,结果表明,PY03型装置不会增大防爆柴油机系统的排气背压,对CO平均转化效率达96%,对颗粒物有较高的捕集和再生效率,不透光烟度平均转化效率为82.7%;PY02型装置因尺寸较小,热负荷较高,与该排放状况不匹配。为提高装置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通过对耦合的DOC+DPF孔道进行可燃性气体CO组分输运和颗粒物离散相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废气流速的增大,DOC+DPF出口废气中CO浓度升高,转化效率下降;15 m/s的气流速度是发动机该排放水平下转化效率最高的最大速度;孔道入口速度增大,颗粒物向孔道后端壁面沉积;DOC+DPF装置在防爆柴油机上实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爆柴油机 氧化催化器 颗粒捕集器 转化效率
下载PDF
防爆柴油机油腔喷射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冬梅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4-108,共5页
防爆柴油机在高瓦斯、低通风效率的工作环境下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内燃机设备。根据喷油动量方程建立油腔喷射模型,引入喷油效率参数,通过试验方法得出不同喷嘴孔与进油口间距下的捕捉率。试验中设定油压范围0. 25~0... 防爆柴油机在高瓦斯、低通风效率的工作环境下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内燃机设备。根据喷油动量方程建立油腔喷射模型,引入喷油效率参数,通过试验方法得出不同喷嘴孔与进油口间距下的捕捉率。试验中设定油压范围0. 25~0. 45 MPa,喷油温度范围60~90℃,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得出临界孔口间距随温度、压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喷油压力或喷油温度的增大,油喷扩散角增大,临界孔口间距减小,油束发散性更为显著,为防爆柴油机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爆柴油机 油腔 捕捉率 临界间距 喷射特性
下载PDF
防爆柴油机活塞内冷油腔的油液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海艳 姜云春 +1 位作者 于晓 宋爱利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7-71,共5页
内冷油腔的油液流动是缓解防爆柴油机活塞热疲劳问题的有效方法。针对油液的两相流状态,建立压力波微分方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得出油液模态、含气率、有效体积模量以及压力之间的关系。基于内冷油腔试验台验证含气率仿真结果并对... 内冷油腔的油液流动是缓解防爆柴油机活塞热疲劳问题的有效方法。针对油液的两相流状态,建立压力波微分方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得出油液模态、含气率、有效体积模量以及压力之间的关系。基于内冷油腔试验台验证含气率仿真结果并对油液喷射过程进行测定,得出油液的捕捉率和压力波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油液固有频率随含气率的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当含气率低于10%时,等效体积模量随着含气率的增大急剧降低;喷油口和进油口的间距小于105 mm时,捕捉率急剧下降;压力波出现最大幅值所对应的油液固有频率为176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爆柴油机 油腔 两相流 有限元 固有频率
下载PDF
煤矿用防爆离合器研究与应用
4
作者 王烁 《煤炭与化工》 CAS 2017年第1期93-94,97,共3页
分析了防爆离合器的结构特点,对防爆离合器防爆型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防爆离合器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防爆离合器性能稳定,安全可靠,是煤矿井下机械传动车辆中主要的扭矩传递元件。
关键词 干式离合器 防爆离合器 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 阻火器
下载PDF
保护装置在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上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甲瑞 万中元 汤贵庭 《汽车实用技术》 2017年第14期67-68,共2页
根据矿用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的使用条件,文章提出了需要对该种车辆进行严格的安全设计,并按照解决安全隐患的思路,简单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安全保护装置在无轨脚轮车上的应用。
关键词 防爆柴油机 无轨胶轮车 保护装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