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的冷战意识形态:内容与作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立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6,共14页
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受到由下列三套相互联系的观念构成的冷战意识形态的深刻影响:建立在自由主义基础上的反共主义和输出民主的理想;从民族主义衍生出来的国家伟大、全球责任和(自由)世界领袖信念;源自种族主义的东方主义偏见和文... 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受到由下列三套相互联系的观念构成的冷战意识形态的深刻影响:建立在自由主义基础上的反共主义和输出民主的理想;从民族主义衍生出来的国家伟大、全球责任和(自由)世界领袖信念;源自种族主义的东方主义偏见和文化等级观念。正是美国的冷战意识形态把美苏冲突建构成自由与极权两种生活方式之间的斗争,使冷战超越单纯的地缘政治争夺变成争夺人心的较量,冷战在某种意义上是"美国的意识形态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意识形态 反共主义 东方主义偏见 世界领袖
下载PDF
美国意识形态多元维度分析——国际政治学意义测度和梳理 被引量:3
2
作者 姜安 张红梅 旬福峥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0-75,共6页
从国际政治学意义测度,美国意识形态体现为多元维度:以美国为主导的历史使命观、以“自由与民主”为核心的政治价值观、以“敌视共产主义”为主要目的的政治制度思想,并在国家利益的旗帜下相互作用,构成了整个政治意识形态的基本链条。... 从国际政治学意义测度,美国意识形态体现为多元维度:以美国为主导的历史使命观、以“自由与民主”为核心的政治价值观、以“敌视共产主义”为主要目的的政治制度思想,并在国家利益的旗帜下相互作用,构成了整个政治意识形态的基本链条。美国历史外交传统和现代外交风格的选择和确立均与其意识形态的独特性存在内在的政治逻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主导 自由与民主 “敌视共主义”
下载PDF
美国对外使用武力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玮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69,156-157,共21页
对美国国会研究局档案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并就1798—2010年期间美国的武力使用做统计分析,发现美国武力使用的频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冷战期间是个例外,出现了武力使用记录减少的情况。冷战后则是另一个极端,美国的武力使用出现爆发性增长... 对美国国会研究局档案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并就1798—2010年期间美国的武力使用做统计分析,发现美国武力使用的频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冷战期间是个例外,出现了武力使用记录减少的情况。冷战后则是另一个极端,美国的武力使用出现爆发性增长。对于这些趋势,可以做如下解释。在崛起阶段,美国使用武力主要是为了扩张和进行干涉,随着实力增强而扩大了武力使用的范围。成为大国后,美国不再单纯为了追求物质利益而使用武力,也为了缔造或维持秩序、推行其价值观念而使用武力。但是,受国内孤立主义思潮和国际竞争对手的制约,美国的武力使用并没有显著增多。实际上,在冷战期间,由于军事扩张一再受挫,美国开始重视战略威慑和常规威慑,同时非常倚重秘密行动,公开记录的武力使用还有所减少。但是同苏联的对抗造成全球性的持续紧张,让军工复合体绑架了美国的政策制定。冷战后,美国精英圈子普遍支持使用武力,在维持秩序、推进民主等口号下,武力的使用出现了爆发性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力使用 扩张主义 干涉主义 孤立主义 反共主义
原文传递
反共主义与杜鲁门政府越南政策的演变 被引量:1
4
作者 吕桂霞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5-50,共6页
虽然二战后期美国即有意"国际托管"印度支那,但由于英法两国的强烈反对,再加上美国远东利益所需,第一次印支战争爆发后美国最终默许法国重返越南,"不插手"印度支那问题;但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反共主... 虽然二战后期美国即有意"国际托管"印度支那,但由于英法两国的强烈反对,再加上美国远东利益所需,第一次印支战争爆发后美国最终默许法国重返越南,"不插手"印度支那问题;但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反共主义成为美国外交的主要考虑,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美国开始"积极介入"越南事务;新中国成立和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更加加紧了在越南的干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共主义 “不插手”政策 杜鲁门主义
下载PDF
战后初期美国天主教界反共思潮探析
5
作者 张小龙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30,共5页
二战结束后到50年代中期,美国国内在政治领域和精神领域都曾出现大规模的反共高潮。天主教界积极参与其中,为政府的反共政策提供舆论上的支持,呈现出较其他教派更为明确的反共立场。这既有传统因素的影响,同时更需从现实社会政治环境出... 二战结束后到50年代中期,美国国内在政治领域和精神领域都曾出现大规模的反共高潮。天主教界积极参与其中,为政府的反共政策提供舆论上的支持,呈现出较其他教派更为明确的反共立场。这既有传统因素的影响,同时更需从现实社会政治环境出发加以解释。就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需要而论,通过对反共行动的积极参与,赢得美国主流社会的认同,是天主教界反共思潮的根本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 美国 天主教 反共思潮
下载PDF
“中山舰事件”的去伪存真 被引量:1
6
作者 章潜五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09-114,共6页
本文以受害方的证词为主线,结合其他旁证史料,证实所谓“李之龙矫令派舰”和“中山舰深夜异动”纯属诬陷性谎言,揭露了阴谋集团头领和幕僚的互相勾结,昭示了事件的真相。并用文史和委任状澄清了误传,证实当时中山舰舰长并非李之龙,而是... 本文以受害方的证词为主线,结合其他旁证史料,证实所谓“李之龙矫令派舰”和“中山舰深夜异动”纯属诬陷性谎言,揭露了阴谋集团头领和幕僚的互相勾结,昭示了事件的真相。并用文史和委任状澄清了误传,证实当时中山舰舰长并非李之龙,而是章臣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舰 中山舰事件 反共 蒋介石
下载PDF
Fatal Accommodations: The Record of Teachers' Unions in the McCarthy Era
7
作者 Robert L. Dahlgren 《History Research》 2012年第1期15-27,共13页
While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connected to higher education such as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fought to defend its members against the anti-communism of the 1950s,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eac... While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connected to higher education such as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fought to defend its members against the anti-communism of the 1950s,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eachers' unions failed in this role. Drawing upon the archival records and publications of the 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 and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the following paper argues that the ideological inclinations of union leaders hindered their efforts to protect K-12 public school teachers. The attacks on academic freedom rights during the McCarthy era would thus have implications for years to come in regard to the ability of K-12 teachers to exercise their intellectual auton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ademic freedom anti-communism labor history teachers' unions
下载PDF
公众舆论与肯尼迪政府对华政策
8
作者 温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0,共6页
肯尼迪政府时期,美国对华公众舆论的主调仍是敌视与排斥,其直接依据是美国对华长期的传教士心理,以及反共冷战思维。大多数美国公众并不希望马上根本转变对华政策,这束缚了肯尼迪试图就对华政策做出微调的步伐。但在当时美国部分社会精... 肯尼迪政府时期,美国对华公众舆论的主调仍是敌视与排斥,其直接依据是美国对华长期的传教士心理,以及反共冷战思维。大多数美国公众并不希望马上根本转变对华政策,这束缚了肯尼迪试图就对华政策做出微调的步伐。但在当时美国部分社会精英里,也潜藏着一股希望改变对华遏制孤立政策的思潮,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美国公众对中国的认识。从公众舆论角度看,肯尼迪政府可被视为美国日后调整对华政策的筑基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迪 公众舆论 传教士心理 反共心理 社会精英
下载PDF
1950-1990年美国南海政策主要特点述论
9
作者 贾庆军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8年第2期59-72,共14页
出于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敌视,美国在主导制定《旧金山和约》时否定中国拥有南海主权,这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南海政策的开端。由此,美国将南海纳入自己的反共防御圈,频繁侵入南海,粗暴践踏中国南海主权。与否定中国南海主权不同,美国对&qu... 出于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敌视,美国在主导制定《旧金山和约》时否定中国拥有南海主权,这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南海政策的开端。由此,美国将南海纳入自己的反共防御圈,频繁侵入南海,粗暴践踏中国南海主权。与否定中国南海主权不同,美国对"反共政权"菲律宾和南越的南海主权声索采取"不介入"政策。这表明这时期美国在南海的最大利益就是遏制共产主义。但从70年代开始,中美关系改善让美国对南海主权争端采取一定的"中立"。然而,美国仍然没有公开承认中国拥有南海主权,仍然暗中支持南越。可见美国的"中立"是相对的,意识形态因素仍然影响着美国的南海政策。直到1990年后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才把南海政策的重心由意识形态上遏制共产主义转为在发展上遏制中国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遏制 反共防御圈 南海主权争端 中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