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荷-荆芥药对与单味药挥发性成分分析及体外抑菌作用比较 被引量:20
1
作者 束雅春 段煜 +4 位作者 陈亚军 范恺磊 孙红 刘静 蔡皓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13,共8页
目的:研究薄荷、荆芥配伍前后挥发油成分变化及体外抑菌作用比较,为薄荷-荆芥药对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薄荷-荆芥药对及薄荷、荆芥单味饮片挥发油,通过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体外抑... 目的:研究薄荷、荆芥配伍前后挥发油成分变化及体外抑菌作用比较,为薄荷-荆芥药对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薄荷-荆芥药对及薄荷、荆芥单味饮片挥发油,通过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体外抑菌作用比较。结果:在薄荷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0种化合物,在荆芥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1种化合物,在薄荷-荆芥药对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0种化合物。3种挥发油样品共有化合物27种,薄荷-荆芥药对挥发油中新测得5种化合物,9种化合物未检测到。在体外抑菌作用上,薄荷-荆芥药对及其单味药挥发油对粪肠球菌(ATCC2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3),大肠埃希菌(ATCC35218),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均有抑菌作用,其中薄荷-荆芥药对挥发油对粪肠球菌(ATCC29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3)的抑菌作用强于薄荷、荆芥单味药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ATCC35218和ATCC25922)的抑制作用,药对挥发油=薄荷挥发油>荆芥挥发油。结论:薄荷-荆芥药对挥发油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较薄荷、荆芥单味药均有一定变化,薄荷-荆芥药对挥发油的体外抑菌作用略优于单味药挥发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对 薄荷 荆芥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体外抑菌
原文传递
双氢杨梅树皮素与4种抗生素联合对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黄郁梅 洪正善 +2 位作者 陈海鹏 杨柯 曾春晖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88-492,共5页
目的研究双氢杨梅树皮素(ampelopsis,APS)与4种抗生素联合用药对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体外抗菌作用效果。方法采用多步诱导法和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以青霉素为对照,通过测定诱导前后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 目的研究双氢杨梅树皮素(ampelopsis,APS)与4种抗生素联合用药对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体外抗菌作用效果。方法采用多步诱导法和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以青霉素为对照,通过测定诱导前后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评价标准SA是否容易对APS产生耐药;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3个不同浓度的APS分别与4种抗生素联用对多重耐药SA的协同抗菌指数(FICI)。结果敏感的标准SA体外诱导288h后,对32×MIC浓度下的青霉素产生耐药,对APS未产生耐药;15.625μg/mL APS分别与青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氯霉素联用对多重耐药SA的FICI分别为0.37、0.63、1.13和1.13;31.25μg/mL APS分别与4种抗生素联用FICI分别为0.50、0.38、1.25和0.75;62.5μg/mL APS分别与4种抗生素联用FICI分别为0.51、0.63、0.53和0.56。结论APS不易诱导标准SA产生耐药,且APS与青霉素或四环素联用表现出协同效应,与庆大霉素或氯霉素联用表现出相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SA 联合用药 体外抗菌 抗菌药物
下载PDF
仙方活命饮免煎颗粒醋调外敷箍围法治疗肛周炎性肿块的机制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朱莉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31期45-48,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仙方活命饮对肛周炎性肿块的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探讨仙方活命饮免煎颗粒醋调外敷箍围法治疗肛周炎性肿块的可能机制。方法:分别以仙方活命饮饮片水煎剂、水溶免煎颗粒、醋溶免煎颗粒... 目的:通过观察仙方活命饮对肛周炎性肿块的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探讨仙方活命饮免煎颗粒醋调外敷箍围法治疗肛周炎性肿块的可能机制。方法:分别以仙方活命饮饮片水煎剂、水溶免煎颗粒、醋溶免煎颗粒为实验组,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为对照组,通过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检测及牛津杯实验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效果及MIC值。结果:仙方活命饮饮片水煎剂及水溶仙方活命饮免煎颗粒对上述两菌均无抑菌作用;相较于肺炎克雷伯菌,仙方活命饮片饮水煎剂可以减缓大肠埃希菌的生长速度;醋溶仙方活命饮免煎颗粒可抑制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生长,MIC值分别为20 mg/mL及40 mg/mL。结论:醋调外敷仙方活命饮免煎颗粒箍围治疗肛周炎性肿块的机制可能与改善致病菌生长的微环境、调节局部酸碱度、提高创面局部免疫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方活命饮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体外抑菌
下载PDF
梅归参颗粒挥发油GC-MS分析及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周莹 黄意勉 +4 位作者 余泳仪 陈秋霞 关凤坤 廖锦彬 张建军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752-756,共5页
目的采用GC-MS技术对梅归参颗粒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确定方剂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其体外抑菌作用,为梅归参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梅归参颗粒挥发油,采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进行体... 目的采用GC-MS技术对梅归参颗粒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确定方剂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其体外抑菌作用,为梅归参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梅归参颗粒挥发油,采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进行体外抑菌作用研究。结果GC-MS共分离出可识别峰138个,鉴定出相对质量分数≥0.1%的化学成分有25种,其中相对质量分数>1.0%的化学成分有8种。体外抑菌实验表明,梅归参颗粒挥发油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MIC分别为1.86、3.73、14.91、3.73、1.86、7.45 mg/mL,MBC分别为7.45、14.90、7.45、3.73、3.73、14.90 mg/mL。结论梅归参颗粒挥发油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研究结果为梅归参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建立的方法学为梅归参颗粒质量标准提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归参颗粒 挥发油 GC-MS法 体外抑菌
下载PDF
黄藤素与6种抗生素联用对禽源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超怡 王宇泊 +5 位作者 赵一霖 张翼翔 徐成竹 徐海瑛 许素华 温盛楠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4-37,共4页
为了研究黄藤素与6种抗生素联合用药对禽源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的体外抗菌效果,本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采用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黄藤素对3株SA耐药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 为了研究黄藤素与6种抗生素联合用药对禽源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的体外抗菌效果,本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采用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黄藤素对3株SA耐药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改良的纸片扩散法检测黄藤素与6种抗生素联用对3株禽源耐药菌的抗菌效果。结果显示,3株临床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菌;黄藤素与抗菌药物联合后,3株临床耐药菌株对5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抑菌圈直径增幅从1.04 mm到27.13 mm不等,其中与青霉素联用的抑菌圈直径增幅最大,与四环素联用次之,但是与克林霉素联用抑菌圈直径没有任何变化。针对耐药SA,黄藤素与青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联用比单独使用抗生素抑菌效果好。本试验为减少抗生素滥用,防控禽源耐药SA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联合用药 体外抗菌 黄藤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