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江辉 杨佳宁 曾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9-132,共4页
目的分析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两种方法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1月按照个体化治疗原则,行开颅夹闭术治疗的50例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的46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 目的分析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两种方法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1月按照个体化治疗原则,行开颅夹闭术治疗的50例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的46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术后死亡率、恢复优良率、复发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电解质紊乱、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术后死亡率、恢复优良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天数与开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均为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手段,按照个体化治疗原则,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疗效无明显优劣之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 动脉瘤 开颅夹闭术 血管内栓塞术 疗效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分型及其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雷 田道锋 +5 位作者 陈治标 徐海涛 黄书岚 蔡强 吴立权 陈谦学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5期257-259,共3页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的临床分型及其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4月显微手术夹闭的154例ACoA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瘤顶指向将动脉瘤分为指向前方型、指向上方型、指向后方型、指向下方型和复杂指向...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的临床分型及其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4月显微手术夹闭的154例ACoA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瘤顶指向将动脉瘤分为指向前方型、指向上方型、指向后方型、指向下方型和复杂指向型共五型。结果出院时按GOS评分,预后良好(GOS4~5分)134例(87.01%),差(2~3分)12例(7.79%),死亡(1分)8例(5.19%)。146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3年,无再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 ACoA动脉瘤瘤顶指向复杂多变,根据其瘤顶指向类型进行个体化手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显微手术 分型
下载PDF
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的栓塞治疗(附41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许奕 刘建民 +3 位作者 赵文元 洪波 黄清海 周晓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83-585,共3页
目的 :总结 41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急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采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uglielmidetachable coil,GDC)作动脉瘤内填塞治疗。结果 :动脉瘤完全闭塞 2 3例 ,>90 %闭塞 12例 ,<90 %闭塞 6例 ,二次填塞 2... 目的 :总结 41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急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采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uglielmidetachable coil,GDC)作动脉瘤内填塞治疗。结果 :动脉瘤完全闭塞 2 3例 ,>90 %闭塞 12例 ,<90 %闭塞 6例 ,二次填塞 2例 ,栓塞后复发经手术治愈 1例。术后脑梗死 7例、死于肺部并发症 1例、植物生存 1例。随访 1~ 2 0个月 ,治疗结果稳定。颅内多发动脉瘤 4例 ,其中 3例 1次手术同时全部栓塞。 结论 :早期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效果好。虽然有较高的脑梗死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 栓塞治疗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分型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36
4
作者 李锦平 赵继宗 +2 位作者 王硕 赵元立 张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9期513-516,共4页
目的对前交通动脉瘤的分型及手术入路进行研究,旨在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59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分型、术中显微解剖及术后并发症。影像学分型是根据全脑血管造影的侧位像,以前交通动... 目的对前交通动脉瘤的分型及手术入路进行研究,旨在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59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分型、术中显微解剖及术后并发症。影像学分型是根据全脑血管造影的侧位像,以前交通动脉侧位投影点为原点,做水平轴的平行线及垂线,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动脉瘤体的指向,将其分为五型,即前上型、前下型、后上型、后下型和复杂指向型。结果59例动脉瘤均经翼点入路手术成功夹闭,12(20.34%)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部位的脑组织梗死。前上型16例,有6例患者出现尾状核头部梗死;前下型20例,有2例患者出现额叶内侧面梗死;后上型13例,有2例患者出现额叶内侧面梗死,2例患者出现尾状核头部梗死;后下型8例和复杂型2例,无并发症出现。将前上型和后上型合并为上型,将前下型和后下型合并为下型。上型与下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本资料提示应用翼点入路手术治疗上型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要高于下型前交通动脉瘤的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分型 手术入路 并发症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和前交通动脉瘤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高鹏 陈左权 +3 位作者 顾斌贤 潘庆刚 邓东风 凌锋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41-45,共5页
目的对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征和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我科收治的20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66例为前交通动脉瘤,选取143例颅内其他部位动脉瘤患者和随机抽取66例颅内动脉瘤... 目的对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征和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我科收治的20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66例为前交通动脉瘤,选取143例颅内其他部位动脉瘤患者和随机抽取66例颅内动脉瘤阴性患者的脑血管造影结果作为对照。结果全脑血管造影提示,66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A1段优势征41例(62.1%),其中左侧优势征33例(80.5%),右侧优势征8例(19.5%),左侧的发生率是右侧的4约倍;143例颅内其他部位动脉瘤患者中A1段优势征21例(14.7%);66例颅内动脉瘤阴性患者中A1段优势征18例(27.3%)。结论A1段优势多发生在前交通动脉瘤侧,左侧有侧别优势。A1段优势与前交通动脉瘤发生有密切关系,血流动力学因素在前交通动脉瘤起源、发生乃至破裂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脑血管造影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黄勤 付万新 +2 位作者 柳浩然 朱蔚林 彭志强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通过在手术显微镜下对鞍区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各自发出的穿支动脉的解剖和测量,进一步掌握和熟悉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结构及毗邻血管神经的走行,为手术入路提供参考。方法在30侧(15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湿性头颅标本上,模拟双侧翼... 目的通过在手术显微镜下对鞍区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各自发出的穿支动脉的解剖和测量,进一步掌握和熟悉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结构及毗邻血管神经的走行,为手术入路提供参考。方法在30侧(15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湿性头颅标本上,模拟双侧翼点入路开颅,对鞍区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各自发出的穿支动脉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所得结果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描述和测量了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其各分支、穿通动脉和神经的毗邻、走行及直径、长度。ACA均由前穿支下方的ICA发出对侧大脑前动脉借前交通动脉相接。回返动脉为ACA-A1段发出的穿动脉中最粗大的血管,起源部位、行程及数量变异大。ACoA的形态与双侧A1段直径关系密切。结论间隙Ⅱ中回返动脉起点范围通常位于前交通动脉近侧3 mm及前交通动脉远侧3 mm范围内,故在前交通动脉水平远、近侧3 mm范围内临时夹闭或解剖ACA时,易造成回返动脉损伤。在A1段近侧3~5 mm、A1段中1/3段少有穿支发出,此二处可作为ACoA动脉瘤手术时临时阻断的部位,而A1段远侧、特别在ACoA水平2 mm附近几乎均有回返动脉平行伴行,在此处解剖极易损伤回返动脉。A1段发育不全与ACoA动脉瘤可能有较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复合体 经翼点入路 解剖
原文传递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CT分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1
7
作者 丰育功 颜明布 +2 位作者 栗世方 唐万忠 李环廷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CT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5例1997年1月至2013年6月开颅手术夹闭的破裂Aeo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SAH的CT特点将其分为Ⅰ~Ⅴ型,分析不同CT分型与患者术前Hu...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CT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5例1997年1月至2013年6月开颅手术夹闭的破裂Aeo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SAH的CT特点将其分为Ⅰ~Ⅴ型,分析不同CT分型与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及迟发性脑缺血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CT分型Ⅰ~Ⅲ共279例,治愈266例(95.3%)、死亡8例(2.9%);Ⅳ~Ⅴ型126例中,治愈93例(73.8%)、死亡19例(15.1%);CT分型(Ⅰ~Ⅴ型)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r=0.325,P<0.01).SAH CT分型为Ⅰ~Ⅲ型的279例患者中,Hunt-Hess Ⅰ~Ⅲ级267例(95.7%),Ⅳ~Ⅴ级12例(4.3%);CT分型Ⅳ~Ⅴ型的126例中,Hunt-Hess Ⅰ~Ⅲ级的有87例(69.1%),Ⅳ~Ⅳ级的39例(30.9%).SAH CT分型(Ⅰ型~Ⅴ型)与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Ⅴ级)呈正相关(r=0.494,P<0.01).CT分型Ⅰ~Ⅴ型的患者迟发性脑缺血发生率分别为2.70%、5.43%、12.39%、16.36%、6.25%.结论 ACoA破裂后SAH的CT分型对预测患者的预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尽早明确诊断和熟练的显微手术操作是改善预后和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ACoA破裂后SAH的CT分型与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及预后的相关性较好,对判断迟发性脑缺血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CT分型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的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力 王汉东 +3 位作者 潘云曦 丁可 祝剑虹 茅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03-309,共7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ACoAA)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9月至2018年9月连续收治的47例超早期(发病后24h内)行显微手术治疗的ACoAA破裂合并颅内血肿患者的... 目的探讨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ACoAA)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9月至2018年9月连续收治的47例超早期(发病后24h内)行显微手术治疗的ACoAA破裂合并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头部CT及CT血管成像(CTA)或DSA检查,手术均采用经翼点外侧裂入路。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的意识状态,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定患者的预后。术后每隔3个月定期进行临床及影像学(复查头部CTA或DSA)随访。结果47例患者动脉瘤均完全夹闭;33例血肿完全清除,14例血肿部分清除;25例行去骨瓣减压术,26例行脑室外引流术。术后10例(21.3%)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3例出现颅内再出血(1例死亡),2例出现下丘脑功能障碍,2例出现脑积水,1例出现额颞叶梗死,1例出现颅内感染,1例出现恶性脑肿胀;其余患者术后无明显并发症,临床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47例患者中除1例死亡外,其余46例术后复查CTA或DSA均未见动脉瘤,出院时GOS评分示5分2例,4分9例,3分21例,2分14例,即11例预后良好,35例预后不良。术后(17±4)d,GCS评分显示患者的意识状态较术前改善[术前、术后分别为:(5±1)分和(7±2)分,t=7.607,P<0.01]。29例患者经长期随访[3个月~6年,中位随访时间9(6,18)个月]无动脉瘤复发。结论超早期显微手术是治疗ACoAA破裂合并颅内血肿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对患者意识状态的改善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颅内血肿 显微手术 意识状态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18
9
作者 姜金利 许百男 +5 位作者 余新光 李宝民 张远征 孙正辉 李生 周定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12期705-707,共3页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的解剖学特点、手术时机、手术中注意事项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70例(73个),手术入路以优势供血侧翼点入路为主。共夹闭动脉瘤65个,包裹7个,大部分切除并夹闭1个。62例术中采用...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的解剖学特点、手术时机、手术中注意事项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70例(73个),手术入路以优势供血侧翼点入路为主。共夹闭动脉瘤65个,包裹7个,大部分切除并夹闭1个。62例术中采用了血管临时阻断技术。对于大型或瘤体复杂指向的前交通动脉瘤,术中进行脑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8例同时行终板造瘘。结果本组70例中,56例术后行DSA检查,绝大多数动脉瘤夹闭满意。出院时治疗结果好62例,差6例,死亡2例。结论对于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Hunt-HessⅠ-Ⅱ级的病例应尽早手术,Ⅲ级的病例应争取在出血后3d内手术,Ⅳ-Ⅴ级的病例应在血管造影的同时用弹簧圈栓塞,若条件不允许,则应先给予合理的内科治疗,等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手术。优势供血侧翼点入路有利于临时阻断血管,降低动脉瘤未成熟破裂的风险。术中脑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可以早期发现脑缺血,防止发生偏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手术 血管临时阻断 电生理监测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19
10
作者 郝继山 李旭东 梁恩和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68-169,共2页
目的介绍翼点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经验,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前交通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手术治疗及预后情况.56例均行直接夹闭术,1例加做包裹术.结果治愈或良好47例,致残8例,死亡1例.随访5个月~3年,无... 目的介绍翼点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经验,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前交通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手术治疗及预后情况.56例均行直接夹闭术,1例加做包裹术.结果治愈或良好47例,致残8例,死亡1例.随访5个月~3年,无动脉瘤再出血发生.结论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显露充分、术式成熟、并发症少,配合多种外科技术如临时阻断的应用、脑保护、控制性低血压等,可收到满意的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显微手术治疗 手术疗效 翼点入路 并发症 治疗前 控制性低血压 成熟
原文传递
CTA指导破裂的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显微夹闭术 被引量:18
11
作者 虞正权 徐亚 +5 位作者 李中林 刘勇 朱玉辐 陈晨 纵振坤 苗发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25-527,共3页
目的探讨CTA在破裂的前交通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6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致自发性SAH患者进行术前CTA检查及CTA手术模拟,26例均行翼点入路开颅夹闭动脉瘤手术,以术前CTA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CTA对前交通动脉瘤的诊断与... 目的探讨CTA在破裂的前交通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6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致自发性SAH患者进行术前CTA检查及CTA手术模拟,26例均行翼点入路开颅夹闭动脉瘤手术,以术前CTA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CTA对前交通动脉瘤的诊断与术中符合率100%,术前CTA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结论术前CTA检查和手术模拟对成功夹闭破裂的前交通动脉瘤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术 显微外科手术 前交通动脉瘤
原文传递
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前交通动脉破裂微小动脉瘤 被引量:17
12
作者 邹超 黄清海 +4 位作者 赵瑞 许奕 洪波 赵文元 刘建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破裂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支架后释放技术)治疗的26例前交通动脉破裂微小动...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破裂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支架后释放技术)治疗的26例前交通动脉破裂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①26例患者均获成功栓塞,其中致密栓塞15例(57.6%),瘤颈残余6例,大部分栓塞5例;载瘤动脉血流均通畅。②术后1.5~72.0个月行临床随访,26例中无一例再次发生动脉瘤相关性出血及血栓栓塞症状。1例Hunt-HessⅣ级患者术后6周死于心、肺功能衰竭。23例完全恢复正常,2例发生轻度神经功能障碍,但生活能够自理。③22例术后6~24个月获DSA随访,14例致密栓塞患者中无一例复发;5例瘤颈残余者中4例动脉瘤不显影,1例血栓进一步形成;3例大部栓塞的患者,2例动脉瘤不显影,1例血栓进一步形成。20例动脉瘤不显影的患者中,10例可见明显的愈合线。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破裂微小动脉瘤安全、有效;支架后释放技术可提高动脉瘤栓塞率及长期预后的良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破裂 支架 弹簧圈 微小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下载PDF
126例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影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黄庆 李铁林 +4 位作者 苏正 段传志 汪求精 韩志安 尹方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26-27,共2页
目的对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总结分析了作者所在医院近15年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126例前交通动脉瘤的影像学资料,随机选取170例非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作为对照。结果126例前交通动脉瘤中,112例为动脉瘤侧大脑... 目的对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总结分析了作者所在医院近15年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126例前交通动脉瘤的影像学资料,随机选取170例非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作为对照。结果126例前交通动脉瘤中,112例为动脉瘤侧大脑前动脉A1段呈优势供血,对侧大脑前动脉A1段纤细或缺如,血管影像出现明显的“三分叉动脉征”;对照组中,162例的大脑前动脉血管影像双侧对称,无以上表现,仅8例出现“三分叉动脉征”。结论双侧大脑前动脉发育不均衡是形成前交通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出现“三分叉动脉征”的患者应积极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血管影像
下载PDF
经额部纵裂入路术中切断前交通动脉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玉琪 王忠诚 +3 位作者 马振宇 甲戈 姚红新 张冰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83-486,共4页
目的经额部纵裂终板入路切除鞍区和视交叉后部肿瘤,前交通动脉切断后以利于肿瘤切除,探讨切断前交通动脉的安全性。方法采用经额部纵裂入路切除鞍区和视交叉后部肿瘤14例,术中切断前交通动脉以利于肿瘤的显露和切除。结果8例颅咽管... 目的经额部纵裂终板入路切除鞍区和视交叉后部肿瘤,前交通动脉切断后以利于肿瘤切除,探讨切断前交通动脉的安全性。方法采用经额部纵裂入路切除鞍区和视交叉后部肿瘤14例,术中切断前交通动脉以利于肿瘤的显露和切除。结果8例颅咽管瘤全切除。3例视神经胶质瘤:1例大部切除,1例近全切除,1例全切除。1例嗅沟脑膜瘤近全切除,1例鞍背脑膜瘤大部切除。1例生殖细胞瘤做活检。14例没有手术死亡。1例前交通动脉的宽度为3mm被切断,术后双侧大脑前动脉区和右侧基底节区缺血,病人呈浅昏迷状态。余13例的前交通动脉宽度4~10mm,切断后没有缺血改变。结论经额部纵裂终板入路,当前交通动脉妨碍肿瘤的显露和切除时,且前交通动脉的宽度在4mm以上时,可以安全地切断前交通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前交通动脉 切断 纵裂入路
原文传递
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虞凯杰 袁坚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49-52,共4页
目的比较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在前交通动脉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ACoAA)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ACoAA病例资料,均经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其中眶上外侧入路34例,翼点入路51例。结果术中动脉瘤破裂率,两... 目的比较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在前交通动脉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ACoAA)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ACoAA病例资料,均经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其中眶上外侧入路34例,翼点入路51例。结果术中动脉瘤破裂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在骨瓣面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术后并发症中,硬膜外血肿、脑积水、脑梗死在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眶上外侧入路的颅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翼点入路(P=0.04)。在出院时与术后6个月时,两组病人G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眶上外侧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效果好的优点,适合面向有一定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眶上外侧入路 翼点入路 前交通动脉
下载PDF
40例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特点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杨忠平 刘跃亭 +3 位作者 范益民 石斌 郝解贺 孙之洞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研究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该动脉瘤的手术疗效。方法总结我科近年来经手术证实的前交通动脉瘤40例脑血管造影影像学资料,选取76例其它非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作为对照,探讨大脑前动脉一侧A1优势与前交通... 目的研究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该动脉瘤的手术疗效。方法总结我科近年来经手术证实的前交通动脉瘤40例脑血管造影影像学资料,选取76例其它非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作为对照,探讨大脑前动脉一侧A1优势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关系;同时对前交通动脉瘤进行影像学分型。结果40例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片中,33例为一侧A1优势;对照组中有24例为一侧A1优势。前交通动脉瘤中前上型17例,前下型11例,后上型5例,后下型4例,复杂型3例。结论大脑前动脉一侧A1优势与前交通动脉瘤有密切的关系,对前交通动脉瘤的影像学分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分型 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临床和放射解剖学危险因素 被引量:16
17
作者 谭华桥 李明华 +2 位作者 朱悦琦 李永东 方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62-567,共6页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ACoAA)破裂的临床和放射解剖学危险因素。方法从前瞻性建立的脑动脉瘤数据库中收集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经CTA、MRA和(或)DSA确诊的ACoAA患者。根据动脉瘤状态,入选患者分成ACoAA破裂组和未破裂组。收集动脉瘤破...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ACoAA)破裂的临床和放射解剖学危险因素。方法从前瞻性建立的脑动脉瘤数据库中收集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经CTA、MRA和(或)DSA确诊的ACoAA患者。根据动脉瘤状态,入选患者分成ACoAA破裂组和未破裂组。收集动脉瘤破裂可能的临床和放射解剖学危险因素,并作单因素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51例ACoAA患者入选研究,其中131例为ACoAA破裂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破裂组患者年龄明显小于未破裂组(P<0.01),<60岁患者和伴有高血压患者比例远高于未破裂组;破裂组动脉瘤平均最大直径大于未破裂组(P<0.01),最大直径≥3 mm比例远高于未破裂组;破裂组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对称(缺如、发育不良)比例远高于未破裂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高血压病史、动脉瘤最大直径≥3 mm和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是ACoAA破裂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高血压病史、动脉瘤最大直径≥3 mm和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是ACoAA破裂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未破裂ACoAA是否积极干预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危险因素 血管变异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顾斌贤 薛绛宇 徐涛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2年第3期242-247,共6页
目的 :研究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其内穿支的显微外科解剖 ,为神经外科提供该区域的解剖学资料。方法 :45具甲醛固定的硬脑膜完整的成人脑标本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前交通动脉复合体进行解剖。结果 :测量大脑前动脉A1、A2段、前交通动脉、Heu... 目的 :研究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其内穿支的显微外科解剖 ,为神经外科提供该区域的解剖学资料。方法 :45具甲醛固定的硬脑膜完整的成人脑标本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前交通动脉复合体进行解剖。结果 :测量大脑前动脉A1、A2段、前交通动脉、Heubner返动脉的长度、管径以及它们发出的内穿支长度管径等数据 ,并记录它们的毗邻关系、供血范围和各种形态变异。结论 :国人脑血管形态存在许多变异 ,结果与国外文献相比有很大出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复合体 前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 Heubner返动脉 内穿支 显微解剖
原文传递
支架辅助栓塞破裂性前交通宽颈动脉瘤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鑫璞 黄清海 +4 位作者 许奕 洪波 赵瑞 赵文元 刘建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06-1109,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栓塞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术前评估、支架植入策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采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的21例前交通宽颈动脉瘤及载瘤动脉解剖形态,支架植入技术操作程序,临床和造影结果。结果21例动脉瘤均成功植入支架,...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栓塞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术前评估、支架植入策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采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的21例前交通宽颈动脉瘤及载瘤动脉解剖形态,支架植入技术操作程序,临床和造影结果。结果21例动脉瘤均成功植入支架,其中Neuroform支架19枚、LEO支架2枚。12例支架远端位于同侧A2段、5例支架远端越过前交通植入对侧A2段、4例位于动脉瘤内。术后即刻致密栓塞18例;大部分栓塞2例;部分栓塞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经继续栓塞后出血得到控制。平均8.7个月后DSA随访12例,MRA随访4例,显示1例动脉瘤再通。结论术前应根据动脉瘤及前交通动脉的解剖形态和功能制定支架植入策略。支架辅助栓塞前交通宽颈动脉瘤技术安全可行,动脉瘤致密栓塞率高。支架的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栓塞 支架
原文传递
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老年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郑鉴峰 郭宗铎 +3 位作者 张晓冬 朱继 何朝晖 孙晓川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3期150-151,154,共3页
目的比较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老年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2011年6月至2014年10月收治老年(年龄≥60岁)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53例,采用开颅夹闭术31例(夹闭组),血管内栓塞术22例(栓塞组)。结果夹闭组术后并发症发生... 目的比较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老年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2011年6月至2014年10月收治老年(年龄≥60岁)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53例,采用开颅夹闭术31例(夹闭组),血管内栓塞术22例(栓塞组)。结果夹闭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8.4%)明显高于栓塞组(18.2%;P<0.05)。出院后3个月,按GOS评分评估预后。夹闭组预后良好18例(GOS评分≥4分),重残7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2例;栓塞组预后良好19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夹闭组预后良好率(58.1%)明显低于栓塞组(86.3%;P<0.05)。结论对于老年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可采取夹闭术和栓塞术两种方式,但是栓塞术可在明确诊断的同时进行治疗,创伤较小,能有效降低再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特别适合不能耐受开颅夹闭术的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老年 夹闭术 血管内栓塞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