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 被引量:27
1
作者 陈举 张朝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小关节突交锁23例,双侧小关节突交... 目的探讨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小关节突交锁23例,双侧小关节突交锁37例。56例合并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的分类标准(ASIA)[1]:A型5例,B型21例,C型23例,D型7例。所有患者入院生命体征平稳后立即在全麻下行颅骨牵引,复位后行前路减压Cage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或损伤节段椎体次全切钛网植入植骨钛板内固定术。结果本组病例中,53例获得完全复位,成功率88.33%,7例达到90%复位,复位效果尚满意。所有患者完全复位,无大血管、食管意外损伤;5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予以激素、雾化治疗后逐渐恢复;2例ASIA A级患者于术后15、19 d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余58例患者均获得18~30个月随访,平均24个月。按ASIA分型,3例A型治疗前后无变化;B型21例,转为C型13例、D型5例;C型23例,转为D型13例,E型8例;D型7例,均转为E型。结论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颅骨牵引 颈前路手术 颈椎 脊柱骨折 脱位 关节突交锁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程俊杰 李璐兵 +1 位作者 谢江 马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为防治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4—12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诊治的103例颈椎前路手术,采用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民族、病程、瘫痪情况、术...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为防治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4—12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诊治的103例颈椎前路手术,采用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民族、病程、瘫痪情况、术前合并症、手术方法、手术节段、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病种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发生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3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6个月。103例中发生并发症12例,发生率为11.65%。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种(x。=28.540,P〈0.001)、瘫痪情况(x2=19.529,P〈0.001)、术前合并症()(:=11.936,P=0.001)、手术方法(X2-=12.718,P=O.005)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对病种、瘫痪情况、术前合并症、手术方法4个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瘫痪情况和手术方法是影响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时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从而避免或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减压手术 并发症 LOGISTIC回归分析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3
3
作者 侯铁胜 刘洪奎 +1 位作者 贾连顺 赵定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5年第6期241-243,260,共4页
报道43例过伸性颈椎颈髓伤。所有病例均进行了MRI检查,结果示颈椎损伤的MRI改变主要为:(1)椎前血肿形成和前纵韧带断裂;(2)椎体前缘撕脱性骨折;(3)椎间盘突出。颈髓损伤的MRI改变包括:(1)水肿;(2)出血... 报道43例过伸性颈椎颈髓伤。所有病例均进行了MRI检查,结果示颈椎损伤的MRI改变主要为:(1)椎前血肿形成和前纵韧带断裂;(2)椎体前缘撕脱性骨折;(3)椎间盘突出。颈髓损伤的MRI改变包括:(1)水肿;(2)出血;(3)受压。大多数病(34/43)采用颈前路减压术。经6~65个月,平均38个月随访,获得满意疗效。作者指出,急性颈椎间盘突出是过伸性颈椎损伤后多见的颈椎结构损伤,除了脊髓中央综合征外,前脊髓损伤和严重脊髓损伤也可见于过伸性颈髓损伤。MRI对过伸性颈髓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具有重要价值。文中根据临床表现和MRI检查结果,提出了在治疗方法选择方面应掌握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伸性损伤 颈椎损伤 颈髓损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赖超博 刘斌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6期64-68,72,共6页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手术的常见适应症,也是最危险的颈椎病之一,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肌无力、感觉和排便障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其中包括颈椎前路融合手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已被证明是...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手术的常见适应症,也是最危险的颈椎病之一,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肌无力、感觉和排便障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其中包括颈椎前路融合手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已被证明是颈椎前路手术的金标准。在此基础上,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可以进一步实现减压;非融合手术主要为人工颈椎间盘的应用,它可减少相邻关节退行性改变;杂交手术结合融合和非融合手术,以及微创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方法均能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到目前为止,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最佳手术仍然是不确定的,新的技术还需要大量的进一步的随机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融合技术 前路手术 前路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后患者颈长肌和颈伸肌的影像观察
5
作者 李扬 葛邦新 +2 位作者 张康鑫 王振军 王博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129-132,136,共5页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的颈长肌和颈伸肌变化情况,并分析颈长肌和颈伸肌的术后变化与ACDF手术疗效的相关性。方法以该科2016年6月~2021年6月...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的颈长肌和颈伸肌变化情况,并分析颈长肌和颈伸肌的术后变化与ACDF手术疗效的相关性。方法以该科2016年6月~2021年6月开展单节段ACDF手术的6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进行VAS评分、mJOA评分和NDI指数等疗效指标评价;同时,采用颈椎MRI T2加权像检查并测量其颈长肌和颈伸肌的横截面积(cross section area,CSA),颈长肌的最长径/最短径比值(ratio of long and short lines,RLS)以及颈长肌和颈伸肌的容积。采用Pearson相关性系数对颈长肌和颈伸肌容积与上述疗效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单节段ACDF手术且获访24~30个月、平均25.9个月。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个月、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颈肩痛VAS评分、mJOA评分和NDI指数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Odom标准评价,优38例,良22例,可2例。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颈长肌CSA和颈长肌容积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3个月、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颈长肌RLS均显著增加(P<0.05);颈伸肌CSA和颈伸肌容积在手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3个月、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的颈长肌容积与同时期的VAS评分和NDI指数均呈负相关性(P<0.05),与mJOA评分无明确相关性(P>0.05);而颈伸肌容积与同时期的VAS评分、NDI指数和mJOA评分均无明确的相关性(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ACDF手术后,颈长肌可出现一定程度退变,颈伸肌的退变并不显著。颈长肌的退变可对手术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手术 颈长肌 颈伸肌 颈深屈肌
下载PDF
颈椎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集束化呼吸道护理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戴艺双 郑书兰 +1 位作者 陈瑜萍 吴世强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4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集束化呼吸道护理对颈椎骨折手术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2010年1月—2015年12月经颈椎前路手术的颈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开展围手术期集束化呼吸道护理时间为界分为集束化组及...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集束化呼吸道护理对颈椎骨折手术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2010年1月—2015年12月经颈椎前路手术的颈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开展围手术期集束化呼吸道护理时间为界分为集束化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呼吸道护理,集束化组实施集束化呼吸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集束化组43例患者经围手术期集束化呼吸道护理,有5例出现肺部并发症,其中2例出现痰栓性肺不张,3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合并呼吸功能衰竭);对照组22例患者,7例肺部并发症,其中3例出现痰栓性肺不张,4例出现肺部感染(2例合并呼吸功能衰竭),集束化组与对照组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围手术期集束化呼吸道护理有助于降低颈椎骨折经颈椎前路手术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折 颈髓损伤 经颈椎前路手术 围手术期 集束化护理 肺部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干预图的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康复干预方案构建 被引量:3
7
作者 晏蓉 李素云 +6 位作者 王慧文 王星星 何燕 刘玮 李雪丹 罗婕 李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70-74,共5页
目的构建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康复干预方案,为临床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干预图与行为改变轮理论,在循证及对11例患者半结构访谈基础上,构建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康复干预方案。结果构建的干预方案包括动机、能力、机会3个层面,教育、说... 目的构建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康复干预方案,为临床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干预图与行为改变轮理论,在循证及对11例患者半结构访谈基础上,构建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康复干预方案。结果构建的干预方案包括动机、能力、机会3个层面,教育、说服、激励、强制、培训、环境重建等要素,以及12项具体措施。结论构建的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康复干预方案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可作为临床康复干预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疾病 颈椎前路手术 干预图 行为改变轮理论 康复干预 方案构建
下载PDF
两种前路手术方式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对比研究
8
作者 汪心洋 汪颖峰 +2 位作者 韩建邦 李毅 黄定安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8期679-685,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黄山市... 目的对比分析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2例相邻双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其中ACDF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41~78岁,平均(54.78±10.22)岁;ACCF组52例,男40例,女12例;年龄31~78岁,平均(56.06±10.32)岁。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Odom’s分级优良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Cobb角、颈椎整体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上下位相邻节段活动度和相邻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VAS、JOA评分及N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术后随访15~22个月,平均(18.23±1.50)个月。两组VAS、JOA评分、NDI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手术优良率、颈椎ROM、上下位相邻节段活动度和AS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的颈椎Cobb角大于ACCF组(P<0.05)。结论对于相邻双节段颈椎病患者,ACDF、ACCF均有良好的手术疗效,可改善颈椎功能及神经功能,但均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术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颈椎活动度。相比而言,ACDF的优势在于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更好地改善颈椎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段颈椎病 椎间盘切除 椎体次全切 颈椎前路手术 颈椎功能
下载PDF
ACDF与颈前路混合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9
作者 陈祝江 胡胜利 +3 位作者 朱凌 高雪伟 杨波 李涛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94-200,共7页
目的比较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前路混合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5... 目的比较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前路混合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58例三节段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为两组,分别行ACDF手术(ACDF组,27例)和ACDF+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手术(混合组,31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颈椎矢状位参数(C2~7 Cobb角、C2~7 SVA、TIS)及JOA、ND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1.5~20.2个月,平均(15.71±1.70)个月。ACDF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少于混合组(P<0.05),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颈椎矢状位参数(C2~7 Cobb角、C2~7 SVA、T1S)改善均优于混合组(P<0.05)。术后1个月混合组JOA评分高于ACDF组,NDI评分低于ACD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JOA及ND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椎动脉损伤、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混合组3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吞咽不适异物感,1例术后1个月出现钛网下沉,ACDF组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吞咽不适异物感,1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CDF与颈前路混合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CSM均能获得良好疗效,但ACDF手术损伤相对较小,在改善患者颈椎矢状位参数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而颈前路混合融合手术能早期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 多节段 颈椎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颈前路手术与保守治疗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峰 李涛 +5 位作者 胡昊 徐彬 谭林英 张建 伍博宇 席金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11期744-747,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SCIWORA)颈椎前路手术与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3例SCIWORA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接受颈椎前路手术(颈前路手术组),19例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所有病人出院后... 目的对比分析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SCIWORA)颈椎前路手术与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3例SCIWORA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接受颈椎前路手术(颈前路手术组),19例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所有病人出院后随访15~60个月,平均26个月。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脊髓功能改善情况;入院时、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两组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颈前路手术组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后ASI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SCIWORA采用颈前路手术与保守治疗均有效,但颈前路手术对脊髓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更满意,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 颈前路手术 保守治疗 疗效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手术中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手术护理配合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吉 陈彩央 +1 位作者 项云 周灵芝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20期1914-1915,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中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对本院83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给予正确的术前宣教、熟练的术中配合和神经电生理监测等护理措施,观察其对手术患者的影响。结果 83例患者手术...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中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对本院83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给予正确的术前宣教、熟练的术中配合和神经电生理监测等护理措施,观察其对手术患者的影响。结果 83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10~20mL;手术时间90~120min;无术中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准确的神经电生理监测,是避免并发症发生、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手术配合 护理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治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有生 玄文虎 +3 位作者 钟波 赖晓敏 王素伟 谭文成 《现代医院》 2011年第6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原因并探讨防治的决策。方法回顾2001年1月~2010年12月共行颈椎手术172例,有并发症35例,对各种并发症的因素及防治进行分析。结果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3%,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81个月,平均...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原因并探讨防治的决策。方法回顾2001年1月~2010年12月共行颈椎手术172例,有并发症35例,对各种并发症的因素及防治进行分析。结果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3%,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81个月,平均(62±8)个月,喉返神经或喉上神经损伤9例,术后颈部血肿6例,伤口感染2例,钢板螺钉松动5例,颈脊髓或神经根刺激损伤5例,脑脊液漏1例,假关节形成3例,术后颈部轴性疼痛5例,食管漏1例,骨块移位2例,其中,合并发生钢板螺钉松动、食管漏1例,合并发生钢板螺钉松动、假关节形成3例。结论颈椎前路手术伴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其原因是复杂的,主要与伤情严重程度及术者操作熟练程度、围手术期处理相关;严格的围手术期处理,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及时正确处理并发症,是防治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并发症 原因分析 防治
下载PDF
前路颈2-3融合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浩 童卫华 +4 位作者 扈佐鸿 洪建明 李祖国 郭彩群 吴吉光 《颈腰痛杂志》 2013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目的探讨hangman骨折损伤机制、颈椎前路手术疗效、植骨融合时间。方法 2006-01-2011-06,我科收治24例Hangman骨折(其中Ⅰ型5例,Ⅱ型12例,ⅡA型3例,Ⅲ型4例),7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颈髓和神经功能障碍,术前JOA评分4~11分,平均7.8分,其中... 目的探讨hangman骨折损伤机制、颈椎前路手术疗效、植骨融合时间。方法 2006-01-2011-06,我科收治24例Hangman骨折(其中Ⅰ型5例,Ⅱ型12例,ⅡA型3例,Ⅲ型4例),7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颈髓和神经功能障碍,术前JOA评分4~11分,平均7.8分,其中稳定型骨折(Ⅰ型)术前行颈托固定,不稳定型骨折(Ⅱ型、ⅡA、Ⅲ型)术前行颅骨牵引,直至完全复位,术前平均牵引时间为5 d,患者行颈前路颈2-3椎间盘切除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颈前路ZEPHIR钢板内固定术。结果24例均获随访12~30个月(平均24个月),平均手术时间85 min,颈部疼痛症状完全缓解,颈椎生理曲度保持良好,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植骨融合率100%,无内固定松动、断钉现象。结论应用颈前路颈2-3椎间盘切除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ZEPHIR钢板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是一种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GMAN骨折 颈前路 植骨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预防颈椎前路术后咽喉刺激症
14
作者 陈巧灵 赵静 +6 位作者 王爽 于宁 郭继东 甘露 李中耀 于康康 吴毅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42-1145,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颈椎前路术后咽喉刺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72例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22年7月—2022年11月收治的83例患者行常规护理,2022年12月—2023年4月收治的89例患者实施集束化护...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颈椎前路术后咽喉刺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72例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22年7月—2022年11月收治的83例患者行常规护理,2022年12月—2023年4月收治的89例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Bazaz吞咽困难评级、吞咽生存质量(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SWAL-QOL)以及舒适状况(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的评分。[结果]两组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集束组在术后第2、5 d的Bazaz评级[无/轻/中/重,(49/23/12/5)vs(41/18/14/10),P=0.004;(80/7/2/0)vs(50/18/10/5),P=0.015],SWAL-QOL评分[(56.1±7.9)vs(50.6±10.0),P=0.014;(60.1±5.9)vs(52.3±9.8),P<0.001]和GCQ评分[(93.3±7.1)vs(89.3±10.4),P=0.003;(96.1±3.4)vs(93.5±7.5),P=0.002]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此外,集束组的咽喉刺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例(%),6(6.7)vs 17(20.0),P<0.001]。[结论]在颈椎前路手术后应用集束化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有利于预防咽喉刺激症的发生,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颈椎前路术后 咽喉刺激症
原文传递
颈椎前路日间手术模式的创建及初步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诚一 丁琛 +2 位作者 吴廷奎 王型金 刘浩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3-468,共6页
目的构建颈椎前路日间手术模式,并与传统模式比较,评价其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月—9月行颈椎前路手术且符合选择标准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日间手术(日间模式组),35例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手术(传统模式组)。两组患... 目的构建颈椎前路日间手术模式,并与传统模式比较,评价其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月—9月行颈椎前路手术且符合选择标准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日间手术(日间模式组),35例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手术(传统模式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疾病类型、手术节段、手术方式等基线资料以及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neck)、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ar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前及术后即刻JOA评分、VAS-neck评分、VAS-arm评分,计算上述指标术前及术后即刻差值,评价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出院前患者以1~10分进行手术满意度评分。结果日间模式组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传统模式组,患者满意度高于传统模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两组JOA评分、VAS-neck评分、VAS-arm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上述评分手术前后差值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日间模式组(6.67±1.04)个月,传统模式组为(5.95±1.9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9,P=0.929)。无迟发性血肿、迟发性感染、迟发性神经损害、食道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椎前路日间手术模式不仅安全性和有效性与传统手术模式相似,还能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术中减小创伤、彻底止血、不安置引流、精细围术期管理是颈椎前路日间手术模式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颈椎病 日间手术
原文传递
颈椎前路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1
16
作者 雷蕾 陈佳丽 +5 位作者 宁宁 刘浩 丁琛 孟阳 袁秀蓉 胡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3年第9期1238-1244,共7页
目的:提取并归纳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提供实践依据。方法:按照PIPOST模型提出研究问题,依据"6S"模型系统检索了UpToDate、BMJ最佳实践网站、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 目的:提取并归纳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提供实践依据。方法:按照PIPOST模型提出研究问题,依据"6S"模型系统检索了UpToDate、BMJ最佳实践网站、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与"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相关的临床指南、专家共识、临床决策、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2月1日。由2名研究员对文献的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和整合。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包含指南2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3篇、随机对照试验2篇。归纳为28条证据7个维度,分别为多学科团队合作、优化术前健康宣教、下床活动前准备、下床活动内容、多模式镇痛管理、恶心呕吐管理、下床活动安全管理。结论:本研究所纳入的证据为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实施早期下床活动提供了系列信息。医护人员需将证据与临床实际情况相结合,考虑患者的价值与期望,全面、个体化地评估患者后制作早期下床活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前路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 早期下床活动
原文传递
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外伤所致急性颈髓损伤1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明友 陈德元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11期1530-1533,共4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并后纵韧带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外伤所导致的急性颈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并后纵韧带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外伤所导致的急性颈髓损伤...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并后纵韧带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外伤所导致的急性颈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并后纵韧带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外伤所导致的急性颈髓损伤的19例患者病历资料,对患者外伤前(T1)、外伤后(T2)、术后1周内几)、术后10个月后几)四个时期的颈椎曲度及神经功能评分(JOA)变化进行分析,判断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0—24个月随访,平均(15.2±6.7)个月。T1、T2、T3、T4四个时期的颈椎曲度分别为(28.621±1.850)°、(29.326±2.416)°、(38.384±2.611)°、(37.316±2.521)°。T1、T2、T3、T4四个时期的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分别为(12.79±1.316)、(4.00±2.082)、(9.68±3.001)、(11.68±3.334)。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并后纵韧带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可达到有效减压效果、可重建颈椎曲度,能提供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外伤所导致的颈髓损伤有效康复条件;术后积极康复治疗也是改善神经功能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外伤 颈前路手术 颈髓损伤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晶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25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5例颈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划分A组(n=47,常规护理)和B组(n=48,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5例颈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划分A组(n=47,常规护理)和B组(n=48,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B组住院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总满意度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患者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患者住院时间、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颈椎前路手术 颈椎骨折
下载PDF
颈前路手术治疗4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饶敏杰 严宁 +4 位作者 侯铁胜 张功恒 甘心荣 徐文华 曹盛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6-352,共7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手术治疗4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10月,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4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1例患者资料,男18例,女13例,年龄54~74岁,平均58.1±4.9岁,对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颈前路手术治疗4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10月,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4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1例患者资料,男18例,女13例,年龄54~74岁,平均58.1±4.9岁,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颈肩肢体疼痛情况,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行颈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观察钛网等内固定情况,测量C2~C7颈椎椎体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评估植骨融合情况。并记录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2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5~72个月,平均52.7±3.6个月。末次随访时VAS为1.6±0.6分,低于术前的7.2±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JOA评分为16.1±4.2分,高于术前的8.8±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至末次随访时,患者颈椎椎体高度及颈椎曲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27例患者共出现19例次并发症,脑脊液漏3例,一过性吞咽困难2例,轴性症状1例,C5神经根麻痹2例,邻近节段退变6例,钛网下沉2例,内固定松动、移位2例,螺钉断裂1例。结论: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前方受压为主的4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有效恢复颈椎高度和维持颈椎曲度,其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 中期疗效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颈椎前路手术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雪维 孙艳斌 +2 位作者 王文玺 王馨 周宏杨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31-73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颈椎前路手术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与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单节段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3组均在气管插管前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1泵注,...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颈椎前路手术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与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单节段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3组均在气管插管前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1泵注,结束后A、B、C组分别按血浆浓度1.5、2.0、2.5μg·L^-1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记录患者进入手术室时(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导管经过鼻咽部即刻(T2)、气管导管经过声门即刻(T3)、导管套囊充气即刻(T4)及导管进入气管后1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 O2)和呼吸频率(RR),以及插管过程中插管反应及呼吸抑制发生情况。测量患者输注瑞芬太尼前(S0)、输注瑞芬太尼后1、5、10、15 min(S1、S2、S3、S4)时SEP和MEP波幅与潜伏期。结果与T0时相比,T2-T4时A组MAP升高,HR增快(P<0.05),而B组和C组MAP、HR无明显变化(P>0.05)。与T0时相比,C组T3-T5时Sp O2降低(P<0.05),T2-T5时RR减慢(P<0.05),T2-T4时A组和B组Sp O2、RR无明显变化(P>0.05)。插管过程中,A组呛咳、体动发生率高于B组和C组(P<0.05),而C组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P<0.05)。与S0时相比,S2-S4时C组SEP和MEP潜伏期均延长,波幅均降低,且同观察时点C组SEP和MEP潜伏期长于A组、B组,波幅低于A组、B组(均P<0.05),A组和B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椎前路手术麻醉中,瑞芬太尼2.0μg·L^-1靶控输注联合右美托咪定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插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利于术中对SEP和MEP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外科手术 瑞芬太尼 右美托咪定 诱发电位 颈椎前路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