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多孔钛合金骨小梁融合器与自体髂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6
1
作者 姬林松 王艳萍 +2 位作者 陆廷盛 贾祎佳 罗春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817-2822,共6页
背景:颈椎前路融合手术最常用的植骨材料是自体髂骨,但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近年来3D打印融合器因为具有接触面积大、良好的力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弹性模量近似于椎体等优点,已成为颈前路手术较理想的植骨材料。目的:比较3D打印多孔... 背景:颈椎前路融合手术最常用的植骨材料是自体髂骨,但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近年来3D打印融合器因为具有接触面积大、良好的力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弹性模量近似于椎体等优点,已成为颈前路手术较理想的植骨材料。目的:比较3D打印多孔钛合金骨小梁融合器和自体髂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贵州省骨科医院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5例,男38例,女27例,其中28例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3D打印多孔钛合金骨小梁融合器置入与钛合金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37例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入与钛合金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术后1,3,6,12个月时,进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融合节段高度及融合节段Cobb角评估。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均完成术后12个月随访,切口均Ⅰ期愈合,试验组、对照组术后出现喉部疼痛、吞咽困难症状分别为3,2例,未出现钢板断裂、融合器退出及沉降等内固定并发症,对照组中有3例出现植骨块沉降;②65例患者术后6-9个月内完成骨性融合,术后相同时间点下,两组间JOA评分、融合节段高度、融合节段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表明,颈前路椎间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采用3D打印融合器及自体髂骨植骨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钛合金骨小梁 自体髂骨 植骨融合 颈前路减压融合 椎间隙高度 颈椎曲度
下载PDF
应用Solis融合器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会民 刘海鹰 张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972-974,共3页
[目的]观察聚醚醚酮制Solis颈椎融合器在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间盘切除后椎体间融合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2004年9月用Solis融合器治疗的16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后定期X线检查,观察手术节段的稳定性和... [目的]观察聚醚醚酮制Solis颈椎融合器在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间盘切除后椎体间融合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2004年9月用Solis融合器治疗的16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后定期X线检查,观察手术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次日即下床活动,手术节段能获得即刻稳定,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术区3~6个月就能获得融合,无感染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15/16的病人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Solis融合器可以使颈椎手术节段获得即刻稳定,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融合效果确定,并发症较低,对于不连续的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前路融合术,Solis融合器更具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 椎间融合器 聚醚醚酮
下载PDF
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术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亚锋 贾象元 +5 位作者 刘楚吟 袁林 马慧 杨浩田 赵学千 贾育松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术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行双节段椎间融合且使用ROI-C融合器的患者,建立Excel数据库,观察胸1...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术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行双节段椎间融合且使用ROI-C融合器的患者,建立Excel数据库,观察胸1倾斜角(T1S)、C_(2-7)Cobb角、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C_(2-7)SVA)及手术节段角(SA)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变化。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分析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各数据是否存在差异;Pearson相关或秩相关(Spearman法)分析各数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35例患者,男12例,女23例;年龄为46~69岁,平均为(57.94±6.05)岁;随访时间为6~38个月,平均为(9.23±7.97)个月。手术节段C_(3-4)、C_(4-5)1例,C_(4-5)、C_(5-6)20例,C_(5-6)、C_(6-7)14例。末次随访时T1S、C_(2-7)Cobb角及手术节段角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T1S与C_(2-7)Cobb角、T1S与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T1S与手术节段角及C_(2-7)Cobb角与手术节段角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双节段颈椎病患者,使用ROI-C融合器行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能够改善颈椎矢状位参数,恢复颈椎矢状位平衡,对于颈椎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 矢状位参数 双节段 零切迹融合器 颈椎病
原文传递
聚醚醚酮/羟基磷灰石/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学勇 荆延峰 +2 位作者 朱洪欣 隋国鑫 张宗福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3期202-207,共6页
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法比较聚醚醚酮/羟基磷灰石/碳纤维复合材料(75PEEK/10HA/15CF)与钛合金的生物力学。方法建立C4~C6有限元模型,于C5~C6间植入75PEEK/10HA/15CF或钛合金人工椎间盘和椎间融合器,计算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时临... 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法比较聚醚醚酮/羟基磷灰石/碳纤维复合材料(75PEEK/10HA/15CF)与钛合金的生物力学。方法建立C4~C6有限元模型,于C5~C6间植入75PEEK/10HA/15CF或钛合金人工椎间盘和椎间融合器,计算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时临近椎体、椎间盘的wonMises应力变化和C5~C6节段的活动度及植入物上的应力分布。结果在正常情况下,钛合金人工椎间盘置换模型在前屈时C5椎体、C4~5椎间盘平均won Mises应力改变率分别为75PEEK/10HA/15CF人工椎间盘模型的1.50倍和1.67倍;在侧弯时C6椎体的平均won Mises应力改变率为75PEEK/10HA/15CF人工椎间盘置换模型的1.33倍。融合器模型,在前屈时C5椎体、C4~5椎间盘应力改变率前者为后者的1.48倍和1.87倍;在侧弯时C6椎体应力改变率,前者为后者的1.67倍。钛合金植入物的最大应力为75PEEK/10HA/15CF的4.5倍,并出现应力集中。结论与钛合金相比,75PEEK/10HA/15CF能更好地将负荷传递,增加融合率,能有效地减少临近椎体的应力,减少植入物沉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羟基磷灰石 碳纤维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8
5
作者 廖壮文 黄彦 +1 位作者 范子文 黄文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250-2254,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zero profile anterior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 cage,ACIFC)单独应用于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微创小切口治疗的手术特点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4... [目的]探讨新型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zero profile anterior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 cage,ACIFC)单独应用于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微创小切口治疗的手术特点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43例中老年单节段CSM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横行小切口,椎间盘髓核摘除、减压、ACIFC单独置入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分析手术特点,对比手术前后、末次随访的临床疗效(VAS和JOA评分)及影像学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Cobb角变化,判断椎间稳定性及椎间融合率。[结果]手术时间(55±10)min;术中失血(35±10)ml。住院时间(5.2±1.2)d,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2.3%。术后随访(18.5±4.5)个月(13~26个月),43例患者术前VAS评分(6.5±1.5)分,JOA评分9.2±1.7分,末次随访VAS评分(1.2±0.8)分,JOA评分(15.6±1.8)分,JOA评分术后:优23例,良15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90.7%。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和Cobb角明显改善(P<0.01),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比较无明显间隙高度和角度丢失(P>0.05),随访过程中未发现融合器及内固定螺钉松动、移位,末次随访颈椎过屈、过伸位X线片判断椎间稳定率100%,X线片判断椎间融合率65.1%(28/43)。[结论]ACIFC单独应用于单节段CSM微创小切口治疗的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低,住院时间短,达到微创化手术效果,可有效改善和维持颈椎的病变节段生理曲度和椎间隙高度,有良好的力学稳定性能,临床近期疗效满意。中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间融合 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
原文传递
超声刮匙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玉伟 王海蛟 +3 位作者 崔巍 效伟 胡冰涛 李凡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69-673,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刮匙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并行ACDF的47例患者资料,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52±9)岁。在切除椎体后缘骨... 目的探讨超声刮匙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并行ACDF的47例患者资料,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52±9)岁。在切除椎体后缘骨质和(或)骨赘使椎间隙呈倒八字的减压过程中,根据术中切除工具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应用超声刮匙切除椎体后缘骨质和(或)骨赘者为A组,应用传统工具(磨钻、刮匙、枪状咬骨钳)的为B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前及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脊髓功能评分及改善率。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A组手术时间(47±7)min,出血量(49±4)ml,B组则分别为(54±12)min和(117±16)ml,A组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1、20.704,均P<0.05)。A组1例出现泌尿系感染,无脑脊液漏及脊髓损伤发生;B组2例出现脑脊液漏,经局部压迫切口一期愈合,1例出现声音嘶哑,2周后消失,2例出现吞咽不适,术后1个月内症状消失,无脊髓损伤发生;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χ2=4.157,P=0.041)。A组术后3 d JOA评分较术前改善39.0%,术后1年改善率71.6%;B组术后3 d JOA评分较术前改善38.7%,术后1年改善率69.4%;两组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年的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11、1.076、0.061,均P>0.05)。结论在颈椎前路椎间隙内行椎体后缘骨质和(或)骨赘切除减压的过程中,应用超声刮匙安全、有效、快捷,与传统方法相比,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超声骨动力系统 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
原文传递
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脱位 被引量:9
7
作者 李玉伟 王海蛟 +2 位作者 周小小 王玉记 王齐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30-636,共7页
目的:探讨一期颈椎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的效果。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25例不合并椎板骨折内陷的下颈椎脱位患者,脊髓损伤程度按照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10例,C级6例,D级4例,E级1例;损伤部... 目的:探讨一期颈椎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的效果。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25例不合并椎板骨折内陷的下颈椎脱位患者,脊髓损伤程度按照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10例,C级6例,D级4例,E级1例;损伤部位:C3/4 2例,C4/5 5例,C5/6 8例,C6/7 10例;单侧关节突脱位绞锁8例,双侧关节突脱位绞锁1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h^3d,平均7.6h。均急诊全麻下一期行颈椎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复位方法包括全麻下颅骨牵引、椎体间撑开撬拨复位。结果:全麻下颅骨牵引重量10~15kg,时间10~30min,13例复位,12例未复位。12例颅骨牵引未复位患者中,8例单侧关节突绞锁患者于术中通过椎间盘切除减压后偏中心椎体间撑开、单侧撬拨全部复位,4例双侧关节突绞锁患者通过椎间盘切除减压后椎体间撑开、撬拨复位。手术时间为61±12min(40~82min),术中出血量为180±25ml(100~600ml)。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未发生大血管、喉返神经损伤或气胸等并发症,无1例出现术后吞咽不适感。随访6.8±2.2个月(5~12个月)。术后3~5个月影像学复查示椎间植骨均获骨性愈合;25例颈椎序列好、内固定位置良好、无内固定移位及断裂。末次随访时,A级2例、B级3例、C级1例、D级1例、E级1例脊髓功能无变化,其余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JOA评分由术前7.2±0.8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13.8±0.6分,改善率为67.3%。结论:一期全麻下颈椎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脱位可达到早期复位、减少脊髓受压时间、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减少术后吞咽不适感发生率、疗效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关节脱位绞锁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异种无机骨复合自体骨髓移植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张远鹰 王金成 +1 位作者 高忠礼 朱庆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探讨异种无机骨复合自体骨髓移植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将脱蛋白、脱脂的异种无机松质骨混合自体髂骨骨髓移植 ,用于 2 1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9例 ,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 12例... 目的 探讨异种无机骨复合自体骨髓移植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将脱蛋白、脱脂的异种无机松质骨混合自体髂骨骨髓移植 ,用于 2 1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9例 ,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 12例。其中采用单纯移植 2例 ,并用前路自锁钢板 19例。 结果 术后随访 12~ 36个月 ,平均 2 1个月 ,所有患者术后正侧位 X线片见骨折复位和植骨位置良好 ,无感染等并发症。 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单纯植骨者 ,术后6个月 X线片显示植骨块塌陷 ,颈椎曲度回复至术前状态 ;其余植骨块形状无改变 ,无植骨块脱出 ,无钢板或螺钉断裂。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 ,术前 A级 10例 ,C级 7例 ,D级 4例。术后 A级中 5例未恢复 ,3例恢复至 B级 ,2例恢复至C级 ;C级 5例恢复为 D级 ,另 2例恢复为 E级 ;D级的 4例均恢复为 E级。 结论 异种无机骨复合自体骨髓可作为移植骨材料 ,用于颈椎前路融合术中 ,但其力学强度需要提高或并用坚强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无机骨 自体骨髓移植 颈椎前路融合术 颈椎前路减压术 颈椎间盘突出症 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
下载PDF
平山病患者行颈椎前路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护理措施的改进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懿 梁静娟 管韵致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1-34,共4页
目的提高平山病患者手术与康复效果。方法将行颈椎前路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160例平山病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各80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护理;改进组在此基础上组成医护小组,术前护理中融合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术后强... 目的提高平山病患者手术与康复效果。方法将行颈椎前路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160例平山病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各80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护理;改进组在此基础上组成医护小组,术前护理中融合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术后强化、细化和量化体位护理、术区护理、取骨区护理及功能锻炼等。结果改进组术后取骨区疼痛评分、抑郁评分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12个月功能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后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术后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山病 颈椎前路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康复护理
下载PDF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吕海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4期108-109,共2页
目的分析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颈前路钢板椎间融合器治疗,观察组应用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 目的分析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颈前路钢板椎间融合器治疗,观察组应用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统计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低等优点,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小切口 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 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联合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疗效观察
11
作者 杨孝军 孙烨 +2 位作者 韩雪 沈世彬 李亮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11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观察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联合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01—2021-05采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联合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的3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 目的观察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联合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01—2021-05采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联合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的3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植骨融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JOA评分,以及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制定的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分、颈椎曲度Cobb角、椎体水平移位距离。结果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4个月。手术时间平均122.17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45.67 mL,术后引流量平均39.30 mL,植骨融合时间平均13.73周,无大血管损伤、食道损伤、喉返神经损伤及内固定松动、失效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ASIA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颈椎曲度Cobb角、椎体水平移位距离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联合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满意,不仅有效恢复了颈椎稳定性、改善了脊髓功能,而且降低了继发性脊髓损伤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折脱位 脊髓损伤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双钢板
原文传递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12
作者 许世林 白贵文 +2 位作者 薛东鹤 李玉磊 张仲宁 《医学信息》 2023年第16期98-103,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42)。观察组予以颈椎...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42)。观察组予以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对照组予以钛板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疼痛情况、腰椎功能及影像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VAS评分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JOA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吞咽困难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Cobb角、C_(2~7)颈椎曲度和椎间隙高度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各个随访时间点C_(2~7)颈椎曲度及椎间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手术病变节段均达到骨性融合,椎间融合率均为100.00%,且观察组与对照组Cobb角及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术式均能重建良好的颈椎曲度和椎间隙高度,神经功能恢复较好,但零切迹椎间融合术较钛板椎间融合术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透视次数减少,且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安全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腰椎功能
下载PDF
钉道强化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式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春 赵卫东 +3 位作者 孙培栋 吴长福 瞿东滨 欧阳钧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74-1179,共6页
目的评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对颈椎骨螺钉的强化作用,分析钉道强化前后、疲劳前后不同状态下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ACIF)术后颈椎的稳定性。方法在12个猪颈椎(C3~7... 目的评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对颈椎骨螺钉的强化作用,分析钉道强化前后、疲劳前后不同状态下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ACIF)术后颈椎的稳定性。方法在12个猪颈椎(C3~7)标本上,利用Motion Analysis运动捕捉分析系统和MTS-858液压伺服材料试验机按以下分组顺序测试屈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6个方向的运动角位移参数,包括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中性区(neutral zone,NZ)和弹性区(elastic zone,EZ)。正常对照组(A组)为完整状态;钢板固定组(B组)行C4、5椎间盘切除植骨前路钢板固定术;钢板固定疲劳组(C组)对B组标本行屈伸、左右侧弯疲劳实验,各加载5000次;钉道强化钢板固定组(D组)对C组注入PMMA实施钉道强化;钉道强化钢板固定疲劳组(E组)对D组标本行屈伸、左右侧弯疲劳实验。结果 A组各运动方向ROM、NZ、EZ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运动方向ROM、NZ、EZ明显低于C组(P<0.05);但与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屈伸ROM、NZ及前屈EZ均明显低于E组(P<0.05),其他运动方向各指标与E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运动方向ROM、NZ、EZ均明显高于D、E组(P<0.05)。D组与E组比较,除屈伸、左右侧弯ROM和NZ,左右旋转ROM,及屈伸、右侧弯、左右旋转EZ明显低于E组(P<0.05)外,其他运动方向各指标与E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MA骨水泥强化钉道能明显增强ACIF内固定术式的稳定性,这为临床实施颈椎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提供生物力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强化 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 疲劳载荷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Zero-P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和ACDF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14
作者 林加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16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Zero-P颈前... 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Zero-P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疼痛程度及颈椎功能障碍程度、颈椎功能影像学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10.03±2.2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42±3.1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观察组VAS评分(1.82±0.45)、(1.04±0.32)分及NDI评分(16.69±2.71)、(12.06±2.12)分低于对照组的(2.74±0.62)、(1.88±0.47)分及(20.05±3.32)、(15.51±2.24)分,JOA评分(12.65±1.12)、(13.32±1.18)分高于对照组的(10.17±1.01)、(12.03±1.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病变椎间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病变椎间高度(6.72±0.71)cm及颈椎生理曲度(15.11±3.75)°大于对照组的(5.28±0.52)cm、(12.24±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ero-P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可获得良好的疗效,而且手术损伤小,不良事件少,恢复速度快,并促进患者颈椎功能及吞咽困难进一步改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 颈椎功能 吞咽功能
下载PDF
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应用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何健飞 姜世平 +1 位作者 徐谦 李俊歧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6年第z1期-,共3页
目的 分析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应用于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单节段颈推间盘突出患者共42例,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行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的椎间融合术,对... 目的 分析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应用于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单节段颈推间盘突出患者共42例,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行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的椎间融合术,对比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分析患者术后疗效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患者的JOA评分均明显大于术前,术后6个月的恢复率明显大于术后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治疗效果非常好的患者占71.42%,术后6个月上升至90.48%;吞咽无困难的患者术前占71.42%,术后3个月上升至95.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Zero-P颈推前路内固定系统在椎间融合术中的运用不仅恢复率以及疗效较为可靠,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患者发生吞咽困难的概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ro-P 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椎间盘突出
原文传递
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艾克拜尔.艾拜也都拉 李建江 +2 位作者 黄异飞 张斌 杨涛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825-826,共2页
目的总结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治疗的早期效果。方法对23例患者行Zero-P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术,男8例,女15例;年龄37~62岁,平均42.5岁。病程1~11个月,平均5个月。本组23例患者均为单节段发病观察患者术后随访时神经功能恢... 目的总结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治疗的早期效果。方法对23例患者行Zero-P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术,男8例,女15例;年龄37~62岁,平均42.5岁。病程1~11个月,平均5个月。本组23例患者均为单节段发病观察患者术后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发症发生。术后JOA评分由9.7~10.1分升至15.9~16.2分。2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6~28个月,平均19个月,其症状均改善。结论 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术治疗手术操作简单,在减压的同时可重建椎间隙高度减少术后骨赘形成从而防止吞咽症状的发生,早期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 颈椎病 治疗
下载PDF
應用Zero-p頸椎前路椎間融合器治療頸椎病的臨床初步報告
17
作者 符丹 陳子傑 +5 位作者 李衛平 劉通方 曾媛芳 劉力 張宇 劉定安 《镜湖医学》 2013年第2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討Zero-p内固定系統在頸椎前路手術的臨床療效。方法2010年12月~2012年6月,本科採用Zero-p頸椎前路椎間融合器行ACDF術治療頸椎病患者6例,男性5例,女性1例,年齡42歲~72歲,平均年齡56歲,本組中有1例行雙節段Zero-p内固定術。結果... 目的探討Zero-p内固定系統在頸椎前路手術的臨床療效。方法2010年12月~2012年6月,本科採用Zero-p頸椎前路椎間融合器行ACDF術治療頸椎病患者6例,男性5例,女性1例,年齡42歲~72歲,平均年齡56歲,本組中有1例行雙節段Zero-p内固定術。結果單節段手術時間為(80±20)min,1例雙節段手術時間為130min,術中出血量100~150ml(平均120ml),6例均無吞咽困難。隨訪時間為12~18個月,平均15個月,術後5例獲得滿意的臨床癥狀和神經功能改善,1例不滿意,6例均無吞咽困難。結論Zero-p内固定系統操作簡單,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術後吞咽困難發生率較低,早期臨床療效滿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ro-p 頸椎前路椎間融合器 頸椎病
下载PDF
ZERO-P钢板在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18
作者 付朝华 蒋雄健 +3 位作者 秦英 劳永斌 向珊珊 陈忠羡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0年第3期324-327,共4页
目的探讨ZERO-P钢板应用于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治疗的手术特点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髓核摘除、减压、零切迹钢板固定并椎间融合术,分析手术过程特点,对比手术前后、末次随访的吞咽情况,临... 目的探讨ZERO-P钢板应用于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治疗的手术特点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髓核摘除、减压、零切迹钢板固定并椎间融合术,分析手术过程特点,对比手术前后、末次随访的吞咽情况,临床疗效(VAS和JOA评分)及术后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Cobb氏角变化,判断椎间稳定情况及椎间融合率。结果手术时间85.8±26.6 min;术中失血83.7±32.7 mL。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13%。术后随访12月,23例患者术前颈及上肢VAS评分分别为3.2±1.5分、6.5±1.6分,JOA评分9.4±1.9分,末次随访颈及上肢VAS评分2.8±1.6分,1.2±0.7分,JOA评分14.8±1.9分,JOA评分术后改善率:优20例,良3例,优良率100%。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和Cobb氏角度明显改善(P<0.001),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比较无明显间隙高度和角度丢失(P>0.05),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内固定螺钉松动、移位,末次随访颈椎动力位片判断椎间稳定率100%。结论 ZERO-P钢板单独应用于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的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低,并可有效改善和维持颈椎的病变节段生理曲度和间隙高度,临床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间融合 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19
作者 廖作荣 黄敏 夏卓伟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4期59-61,共3页
目的探究颈前路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钛板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 目的探究颈前路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钛板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日本骨科学会疗效评定标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uion score,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the neek disability index,NDI)、椎间隙高度、Cobb角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N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椎间隙高度、Cobb角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可有效改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症状,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病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 关节功能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冷华平 段永壮 +1 位作者 李宽宽 钱华兵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2—2016-02诊治的65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38例(观察组),...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2—2016-02诊治的65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38例(观察组),行cage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27例(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术后JOA评分、NDI指数、疼痛VAS评分、Cobb C角、Cobb S角、椎间高度,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情况及异位骨化发生率。结果 6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2(12~16)个月。观察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异位骨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NDI指数、疼痛VAS评分、Cobb C角、椎间高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Cobb S角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2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与传统cage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手术效果相当,但能够明显减少术后吞咽困难等不适症状,最大限度延缓邻近节段椎体异位骨化发生,且操作相对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吞咽困难 异位骨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