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在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宗余 姜为民 +4 位作者 李雪峰 汪恒 史金辉 陈洁 杨惠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0-516,共7页
目的:对比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或cage联合前路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ROI-C在颈椎病前路手术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1月我科采用桥形锁定椎间融合器或cage联合前路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患... 目的:对比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或cage联合前路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ROI-C在颈椎病前路手术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1月我科采用桥形锁定椎间融合器或cage联合前路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患者共104例。其中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组(A组)患者46例,共89个节段,作为观察组;应用cage联合前路钛板内固定组(B组)患者58例,共106个节段,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均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动力位X线片,CT冠矢状重建,MRI检查,术后3d摄片复查,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定期随访,行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片复查,选择性复查CT及MRI,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吞咽困难、术前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椎间高度、融合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方面有无差异。结果: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8个月。A组手术时间(一个节段73.2±8.1min,两个节段127.4±13.4min,三个节段152.7±19.4min)及术中出血量(1个节段62.3±20.2ml,2个节段83.2±32.4ml,3个节段 110.5±54.3ml)均明显低于B组(手术时间:一个节段84.3±7.2min,两个节段147.6±13.1min,三个节段184.1±21.3min;术中出血量:1个节段100.2±22.1ml,2个节段128.3±35.3ml,3个节段190.6±57.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JOA评分分别为9.49±0.83分和12.45±1.00分,B组分别为9.21±1.00分和12.04±0.89分,两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VAS评分分别为2.94±0.56分和1.24±0.44分,B组分别为2.88±0.54分和1.26±0.43分,两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V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前、术后Cobb角分别为20.35°±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 对比研究
下载PDF
零切迹融合器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2
作者 朱超 刘春 +2 位作者 张玉发 蒋盛旦 蒋雷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7-355,共9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Zero-P VA)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Zero-P VA)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8月期间在我科行ACDF治疗的55例MCS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Zero-P VA治疗27例(Zero-P组),应用传统融合器+钛板固定治疗28例(钛板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和颈椎Cobb角。采用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Bazaz吞咽困难评分及植骨融合率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4~35个月,平均23.17±4.75个月。与术前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NDI指数和JOA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Zero-P组手术时间3节段为95.47±5.24min,4节段为115.12±7.53min,较钛板组手术时间(3节段130.85±6.97min和4节段155.69±9.28min)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颈椎Cobb角在术后3个月时为16.71°±1.28°,末次随访时为15.69°±0.26°,均优于术前(10.53°±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板组颈椎Cobb角术后3个月时为16.95°±2.64°,末次随访时为16.01°±1.71°,优于术前(10.67°±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之间各时间点颈椎Cobb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术后1例(3.70%)发生椎前异物感,术后1个月完全消失,无吞咽困难发生,未见相邻节段退变加速。钛板组术后4例(14.29%)发生椎前异物感,于术后2~4个月逐渐消失;术后3例(10.71%)发生吞咽困难,其中轻度1例(3.57%),中度2例(7.14%),3例患者在术后3~6个月逐渐好转,1例(3.57%)出现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零切迹颈椎间融合器 钛板
下载PDF
颈椎病性眩晕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11
3
作者 潘福敏 王善金 +2 位作者 麻彬 赵卫东 吴德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病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3月因颈椎病性眩晕至本院诊治的32例患者一般资料,用X线片评估颈椎失稳情况,用MRI评估颈椎退变程度,均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加后纵韧带切除术,用JOA... [目的]探讨颈椎病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3月因颈椎病性眩晕至本院诊治的32例患者一般资料,用X线片评估颈椎失稳情况,用MRI评估颈椎退变程度,均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加后纵韧带切除术,用JOA评分法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用交感神经症状评分法评估眩晕改善情况,分析颈椎失稳及颈椎退变程度与眩晕程度相关性及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性眩晕的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中26例为女性,平均年龄(48.02±2.35)岁,平均随访时间为(18.70±0.63)个月;术前有17例患者颈椎不稳,其中11例存在C4、5节段不稳,显著多于其余节段(P〈0.05)。颈椎退变影像学评分C4、5显著高于其余节段(P〈0.05)。术后1个月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而末次随访JOA评分又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评分(P〈0.05)。术后1个月眩晕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而末次随访眩晕评分又显著低于术后1个月评分(P〈0.05)。[结论]颈椎病性眩晕多发于围绝经期女性,C4、5节段的椎间盘退变及颈椎不稳是发病的危险因素。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加后纵韧带切除术是治疗颈椎病性眩晕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眩晕 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后纵韧带
原文传递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融合术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蒲婷 吕聪伟 +4 位作者 颜滨 薛清华 彭凡 廖振华 刘伟强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5-112,共8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椎间盘置换术(total disc replacement,TDR)后颈椎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用12具人体颈椎标本,通过三维非接触式光电测量系统及位移控制方式,测试原始状态(in... 目的分析颈前路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椎间盘置换术(total disc replacement,TDR)后颈椎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用12具人体颈椎标本,通过三维非接触式光电测量系统及位移控制方式,测试原始状态(intact)、TDR及ACDF术后各节段在前屈与后伸、左侧弯与右侧弯、左旋转与右旋转6种独立工况的运动和载荷分布,并探讨颈椎正常生理运动规律及植入器械特点。结果 TDR术后,颈椎各节段运动保留效果明显,能恢复接近正常的运动,并以屈伸、旋转工况为优;同等工况下ACDF术后手术节段运动丢失达73.41%,其他节段运动也存在明显改变。侧弯工况两者均存在较大运动改变,TDR达45.92%,ACDF达108.06%。试验发现,颈椎正常生理运动为空间三轴耦合运动,以侧弯工况耦合程度最大,绕X轴运动分量达35%,TDR术后,颈椎能恢复接近正常的耦合运动规律。结论 TDR术能使颈椎恢复更接近正常的生理运动,在屈伸、旋转工况效果最好,侧弯次之。本研究为TDR与ACDF的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定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置换术 颈前路植骨融合术 力学特性 活动度
下载PDF
颈椎前路融合后邻近节段退变与矢状位参数 被引量:8
5
作者 钟远鸣 廖俊城 +2 位作者 霍杰钊 赵犀 邓文仕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0-394,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因脊髓型颈椎病接受颈椎前路单节段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且随访资料完整的76...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因脊髓型颈椎病接受颈椎前路单节段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且随访资料完整的76例患者,依据随访期间是否出现邻近节段退变分为退变组和无退变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以及颈椎矢状位C2-7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C2-7矢状位轴向距离、胸廓入口角、TI倾斜角、颈部倾斜角等参数。[结果] 76例中,31例发生ASD,占40.79%;45例未发生ASD,占59.21%。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BMI、随访时间和手术节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术前两组患者之间的C2-7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C2-7SVA、TIA、T1S、NT、T1S<19.5°等参数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退变组的C2-7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T1S均显著小于无退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之间C2-7SVA、TIA和N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术后退变组中T1S<19.5°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无退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S<19.5°是发生邻近节段退变的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为1.892,95%置信区间为1.140-3.138。[结论]颈椎前路单节段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密切相关,手术节段Cobb角恢复不良导致C2-7Cobb角的丧失,进而引起颈椎矢状位失衡是引起ACDF术后发生ASD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 邻近节段退变(ASD) 颈椎矢状位参数
原文传递
显微镜辅助椎板椎间孔切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被引量:5
6
作者 葛畅 方璜 +1 位作者 蔡海平 张文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76-880,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微创椎板椎间孔切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9年3月本院手术治疗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8例。其中30例采用显微镜辅助椎板椎间孔切开术(MAPLF组),28例采用颈前路经椎间隙...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微创椎板椎间孔切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9年3月本院手术治疗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8例。其中30例采用显微镜辅助椎板椎间孔切开术(MAPLF组),28例采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除ACDF组1例患者出现短暂一侧肢体麻木,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LF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天数方面显著优于ACDF组(P<0.05)。在13~48个月的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疼痛缓解,功能改善。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VAS和N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末次随访时MAPLF组的VAS和NDI评分均小于ACDF组,尽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依据改良Odom’s评价标准,临床结果优良率MAPLF组为86.67%(26/30),ACDF组为85.71%(2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MAPLF组术后椎间孔处压迫得到了充分解除,颈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动力位X线片显示MAPLF组手术节段无失稳征象。[结论]采用显微镜辅助椎板椎间孔切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与传统的ACDF相比,具有微创、保留节段活动功能,且不影响原有节段稳定性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显微镜辅助椎板椎间孔切开术(MAPLF) 颈前路经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
原文传递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联合颈椎间盘置换对三节段颈椎病矢状位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周世博 赵学千 +3 位作者 袁林 李亚锋 马慧 贾育松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47-52,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三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颈椎间盘置换手术后颈椎矢状位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21年行颈椎前路三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以胸1倾斜角(T_(1)S)、C_(2)~C...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三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颈椎间盘置换手术后颈椎矢状位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21年行颈椎前路三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以胸1倾斜角(T_(1)S)、C_(2)~C_(7)Cobb角(C_(2~7)Cobb角)、C_(2~7)矢状位轴向距离(C_(2~7)SVA)以及手术节段角(SA)为观察对象,分析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上述数值的变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分析治疗前后是否存在差异,相关性分析使用Pearson或Spearman法。结果:共纳入26例患者,男17例,女9例;年龄为34~80岁,平均为(62.88±11.49)岁;随访2~52周,平均为(12.65±14.01)周。接受两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ervical Total Disc Replacement,cTDR)+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22例,单节段cTDR+两节段ACDF 4例。Hybrid术后T_(1)S、C_(2~7)Cobb角及SA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earson相关性提示T_(1)S与C_(2~7)Cobb角、T_(1)S与SA、C_(2~7)Cobb角与SA及T_(1)S与C_(2~7)SVA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相关性大小为C_(2~7)Cobb角+SA>T_(1)S+C_(2~7)Cobb角>T_(1)S+SA>T_(1)S+C_(2~7)SVA。结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联合颈椎间盘置换可以改善颈椎矢状位指标,起到恢复颈椎矢状位指标正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 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 颈椎间盘置换 三节段颈椎病 矢状位指标
原文传递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分析
8
作者 熊礼顺 谭菁华 +1 位作者 尹健 晏怡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165-3171,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行ACD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零切迹组)... 目的对比分析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行ACD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零切迹组),18例采用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钛板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及术后吞咽困难发生情况评估临床疗效;测量颈椎Cobb角(C2-7)、融合节段Cobb角、平均椎间隙高度、融合节段高度;通过术后CT观察融合器内外骨桥接情况评估融合情况及融合器下沉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JOA评分、NDI评分、平均椎间隙高度及融合节段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零切迹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显著低于钛板组(P<0.05),术后3个月零切迹组的融合节段Cobb角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除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融合节段Cobb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末次随访时两组融合器外骨桥接(ExGB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各随访时间点其余影像学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DF中,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和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治疗临床疗效相似,均能显著改善颈椎功能及术后影像学指标,但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较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显著降低吞咽困难发生率;终末期随访,前者对融合节段Cobb角的改善效果及其ExGBB情况优于后者,更有利于促进植骨融合;两种融合器均有发生下沉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颈椎病 椎间融合器 钛板
下载PDF
显微镜与直视下ACDF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马小民 刘明 +3 位作者 原文琦 詹学华 常龙 卢荣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393-396,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ACDF)术中是否应用显微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7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2组,显微镜组与非显微镜组38例。术后随访时间>2年,比... 目的对比分析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ACDF)术中是否应用显微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7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2组,显微镜组与非显微镜组38例。术后随访时间>2年,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住院天数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显微镜组与非显微镜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2.0±18.2)min和(78.0±14.3)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0.3±23.5)mL和(84.6±19.2)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少。显微镜组与非显微镜组患者并发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显微镜组与非显微镜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评分(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定位错误、大血管损伤和术后感染。结论 ACDF术中应用显微镜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并未获得更好的远期疗效,虽然手术时间延长,但显微镜下行ACDF操作更精细、损伤小、术中出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显微镜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颈椎连续三节段Hybrid手术与融合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维 张亚丽 +4 位作者 戎鑫 黄康康 张小刚 刘浩 靳忠民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 比较颈椎连续三节段Hybrid手术[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CDA)]与三节段ACDF对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基于CT数据建立C1~T1颈胸椎有限... 目的 比较颈椎连续三节段Hybrid手术[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CDA)]与三节段ACDF对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基于CT数据建立C1~T1颈胸椎有限元模型,通过植入Prestige LP和Zero-P假体模拟3种模型,包括两种Hybrid模型(AFA:C3~4、C5~6节段植入Prestige LP,C4~5节段植入Zero-P;FAF:C3~4、C5~6节段植入Zero-P,C4~5节段植入Prestige LP)和三节段ACDF模型(FFF)。比较各模型前屈、后伸、侧弯以及轴向旋转时相邻节段及整体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以及相邻节段椎间盘内压力(intradiscal pressure,IDP)及小关节接触力(facet contact force,FCF)的变化。结果 AFA模型相邻节段及整体ROM都更接近完整模型,FAF、FFF模型相邻节段ROM最大增幅分别为15.0%和23.4%。AFA、FAF、FFF模型相邻节段最大IDP最大增幅分别为19.0%、66.7%、147.6%,FCF最大增幅分别为17.4%、55.7%、80.1%。结论 研究结果为三节段Hybrid手术治疗连续三节段颈椎病提供生物力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手术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 颈椎间盘置换 三节段颈椎病
下载PDF
LF与ACDF在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高蔚 王羽丰 张鑫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242-244,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后路椎板成形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式(laminoplasty with for aminotomy,LF)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在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148例混合型颈... 目的:对比分析后路椎板成形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式(laminoplasty with for aminotomy,LF)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在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148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入选者分成观察组(LF治疗,43例)和对照组(ACDF治疗,105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随访结束时颈椎神经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颈椎曲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及下肢感觉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患者提物及开车项目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1.6%)明显低于对照组(28.6%)(χ2=4.850,P=0.03)。结论:混合型颈椎病患者采用LF术式治疗的临床疗效突出,可有效解除脊髓受压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后路椎板成形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式 混合型颈椎病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 被引量:2
12
作者 勾瑞恩 母心灵 +1 位作者 崔京福 曹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269-1272,共4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患者16例,采用ACDF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探讨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患者16例,采用ACDF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并发症。对比手术前后VAS评分、NDI指数、ASIA分级情况,评估手术前后颈椎生理曲度、骨折愈合率、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92.30±8.16) min;术中出血量(71.63±4.37) ml;术后引流量(30.2±2.42) ml。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6.32±4.68)个月,VAS评分由术前(6.01±0.69)分显著减少至术后24个月时(1.08±0.13)分(P<0.05);NDI指数由术前(24.82±1.96)%显著降低至末次随访时(4.88±2.35)%(P<0.05)。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C2/C3椎间隙骨性融合,颈椎生理前凸正常。[结论] ACDF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创伤小、出血少,能恢复颈椎的力学结构和生理功能,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GMAN骨折 不稳定 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
原文传递
3D外视镜辅助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志鹏 熊承杰 +3 位作者 杨赛 姚亚伟 朱方强 徐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3D外视镜辅助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6月3D外视镜辅助ACDF治疗的15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2~16个月,平均(14.40±1.45)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 目的探讨3D外视镜辅助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6月3D外视镜辅助ACDF治疗的15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2~16个月,平均(14.40±1.45)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结果所有病人均在3D外视镜辅助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60 min,平均(111.33±17.88)min;术中出血量10~100 ml,平均(44.67±28.50)ml。末次随访JOA评分[(14.27±1.03)分]较术前[(9.60±1.68)分]明显增加(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在50%~80%,平均(63.41±9.54)%;其中优3例,良12例,优良率为100%。所有病人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3D外视镜辅助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够提供良好的放大和照明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3D外视镜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
下载PDF
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对邻近节段退变情况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鲲鹏 邱玉金 +2 位作者 王玉凤 刘守勇 吴磊磊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59-362,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颈椎间盘置换术( CADR )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ACDF )对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1年10月手术治疗的62名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CADR组与ACDF组。采用颈椎JOA、NDI评分评价症状及神... 目的:比较分析颈椎间盘置换术( CADR )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ACDF )对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1年10月手术治疗的62名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CADR组与ACDF组。采用颈椎JOA、NDI评分评价症状及神经功能,C2~7 Cobb角和手术相邻节段活动度评价颈椎活动范围及退变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组内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CADR组C2~7 Cobb角和手术相邻上、下节段活动度相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ACDF组内比较与两组间末次随访时比较C2~7 Cobb角和手术相邻上、下节段活动度,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 CADR术后对邻近节段的退变影响较ACDF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邻近节段 退变
下载PDF
脊柱内镜下半椎板切除术与ACDF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对比分析
15
作者 王国壮 张雷鸣 +4 位作者 张剑宁 康建刚 穆俊康 任斌 白茫茫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5期343-345,34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脊柱内镜下半椎板切除术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颈椎管狭窄症(CS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手术治疗的50例单节段或双节段CSS的临床资料。26例行ACDF(ACDF组),24例行脊柱内镜下半椎板切... 目的对比分析脊柱内镜下半椎板切除术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颈椎管狭窄症(CS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手术治疗的50例单节段或双节段CSS的临床资料。26例行ACDF(ACDF组),24例行脊柱内镜下半椎板切除术(内镜组)。50例术后随访6~62个月,其中内镜组平均随访(24.4±16.4)个月,ACDF组平均随访(25.7±18.0)个月。结果内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较ACDF组均明显减少(P<0.05)。两组末次随访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JOA评分改善率、临床疗效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脊柱内镜下半椎板切除术和ACDF治疗CSS的疗效相当,但脊柱内镜下半椎板切除术具有创伤小、风险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症 脊髓型颈椎病 脊柱内镜 半椎板切除术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
下载PDF
前路C2/3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Hangman骨折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宇飞 马双 +7 位作者 张红星 李京元 张金康 郑超 薛静 厉晓杰 彭页 杜俊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246-2249,共4页
[目的]评价前路C2/3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6月~2018年6月,采用C2/3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收治的Hangman骨折患者23例,其中,Levine和Edwards分型Ⅱ型17例,Ⅱa型6例。总结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 [目的]评价前路C2/3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6月~2018年6月,采用C2/3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收治的Hangman骨折患者23例,其中,Levine和Edwards分型Ⅱ型17例,Ⅱa型6例。总结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 23例患者均顺利手术,除2例患者出现术后声嘶哑,术后半年内逐渐恢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脑脊液漏、吞咽困难、内固定失败、脊髓损伤、术后感染等并发症。随时间推移,患者VAS和ND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术前2例患者ASIA评级为D级,末次随访时其ASIA评级均转变为E级。至末次随访时,20例患者对疗效非常满意(86.96%),3例基本满意(13.04%)。与术前相比较,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C2/3成角和C2/3位移距离均显著减少(P<0.05),与术后1周相比,末次随访时C2/3成角和C2/3位移距离均无显著变化(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结论]前路C2/3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Hangman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GMAN骨折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临床结果
原文传递
高速磨钻在颈前路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江泽华 张黎龙 张学利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分析高速磨钻下颈前路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9月-2014年12月通过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2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合并椎体后缘骨赘增生的患者的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镜下经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 目的分析高速磨钻下颈前路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9月-2014年12月通过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2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合并椎体后缘骨赘增生的患者的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镜下经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ACDF)配合使用高速磨钻切除椎体后缘增生的骨赘。分别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以及术后1周、2月的VAS评分,颈椎神经功能JOA评分,以及术后出现声音嘶哑、吞咽不适、脑脊液漏,食管瘘的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55~111 min,平均76±23 min;术中出血约35~80 ml,平均50±14 ml。所有患者均随访1~2年,平均1.1±0.3年。所有患者上肢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患者出现吞咽不适,经过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未出现脑脊液漏和食管瘘的病例。结论使用高速磨钻在颈前路手术治疗椎体后缘骨赘增生所致神经根型颈椎病出血量少,能完整切除骨赘,消除神经受压因素,手术疗效好。在显微镜下操作能够更好地观察手术视野,减少脊髓损伤、脑脊液漏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 高速磨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