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洪灾害临界雨量研究综述 被引量:92
1
作者 程卫帅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01-908,共8页
临界雨量是一个关键的山洪灾害预警指标。按其技术原理将临界雨量推求方法划分为数据驱动的统计归纳法和基于灾变物理机制的水文水力学法分别进行评述,并介绍了临界雨量指标的两个拓展:动态临界雨量和暴雨临界曲线,综述了临界雨量不确... 临界雨量是一个关键的山洪灾害预警指标。按其技术原理将临界雨量推求方法划分为数据驱动的统计归纳法和基于灾变物理机制的水文水力学法分别进行评述,并介绍了临界雨量指标的两个拓展:动态临界雨量和暴雨临界曲线,综述了临界雨量不确定性分析的研究进展。通过综述发现:中国目前主要应用的是较简单的统计归纳法;临界雨量推求主要考虑前期降雨量(前期土壤饱和度)和时段累积降雨量两个因素的影响或仅后者一个;临界雨量指标难以反映山洪灾害的规模;考虑临界雨量不确定性有助于提高预警质量,但如何充分考虑其影响仍然是一个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临界雨量 前期土壤饱和度 降雨强度 累积降雨量
下载PDF
泥石流预报中前期有效降水量的确定 被引量:46
2
作者 韦方强 胡凯衡 陈杰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3-457,共5页
前期有效降水量是泥石流预报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不同类型泥石流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形式,对土力类泥石流的形成主要是影响泥石流形成区土体的土壤含水量。在每次前期降水增加的土壤含水量和其有效降水量遵循相同衰减规律,以及每次前期降... 前期有效降水量是泥石流预报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不同类型泥石流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形式,对土力类泥石流的形成主要是影响泥石流形成区土体的土壤含水量。在每次前期降水增加的土壤含水量和其有效降水量遵循相同衰减规律,以及每次前期降水的有效降水量和其增加的土壤含水量衰减过程都是相互独立的假设条件下,通过分析土壤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以得到前期有效降水量与前期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从而可以确定前期有效降水量。通过对云南蒋家沟降水和土壤含水量的实际观测,对这个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出了前期有效降水量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预报 前期降水量 有效降水量
下载PDF
前期土壤含水量对红壤坡面产流产沙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6
3
作者 张向炎 史学正 +3 位作者 于东升 王洪杰 刘振波 张文太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9,共7页
利用田间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前期土壤含水量对两种红壤坡面降雨入渗、产流和产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含水量越高,两种土壤都是产流越快,达到稳定径流和入渗的时间越短。低含水量区(干态和稍干),两种土壤的径流系数和入渗率... 利用田间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前期土壤含水量对两种红壤坡面降雨入渗、产流和产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含水量越高,两种土壤都是产流越快,达到稳定径流和入渗的时间越短。低含水量区(干态和稍干),两种土壤的径流系数和入渗率都与降雨时间呈线性关系,并在60 min内达不到稳定。高含水量区(稍湿和湿态),两种土壤的径流系数、入渗率及产沙速率与降雨时间关系都符合Boltzmann(玻耳兹曼)方程;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稍干态和红砂岩发育的红壤干态下的产沙速率在整个降雨过程中变化不明显,并都维持在较低水平;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干态和红砂岩发育的红壤稍干态下的产沙速率随着模拟降雨的进行而大致以线性关系增大。土壤前期含水量越高,两种土壤坡地累tk积入渗量都越小,雨水转化为土壤水分的比率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期土壤含水量 红壤 产流 产沙
下载PDF
前期土壤含水量对黄土坡面氮磷流失的影响及最优含水量的确定 被引量:24
4
作者 王辉 王全九 邵明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71-1578,共8页
采用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前期含水量对塿土和砂黄土的坡面土壤硝态氮和磷素流失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淋失是土壤硝态氮流失的主要途径,仅在前期含水量高于20%时,才产生硝态氮大量径流流失;随着土壤前期含水... 采用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前期含水量对塿土和砂黄土的坡面土壤硝态氮和磷素流失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淋失是土壤硝态氮流失的主要途径,仅在前期含水量高于20%时,才产生硝态氮大量径流流失;随着土壤前期含水量的提高,塿土溶解态磷(DP)流失量与泥沙浸提态磷(SEP)流失量的比值呈减少趋势,砂黄土中该比值却呈指数函数增大趋势;2种土壤坡面径流SEP流失量与产沙量呈线性关系;通过坡面物质流失量(NO3--N、SEP、DP和产沙量)与前期土壤含水量的二次多项式关系,获得了使黄土坡面物质流失量最小的最优前期含水量值,其中塿土为10.21%~11.37%,砂黄土为8.97%~13.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期含水量 地表径流 土壤侵蚀 养分流失 黄土坡面
下载PDF
模拟降雨下土壤前期含水量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刘振波 史学正 +2 位作者 于东升 王洪杰 张向炎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7-402,共6页
土壤前期含水量是导致土壤可蚀性动态变化一个重要因素。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我国亚热带地区的14种典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各试验小区上分别设定3种不同的土壤前期含水量水平,研究土壤前期含水量对不同土壤可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土壤前期含水量是导致土壤可蚀性动态变化一个重要因素。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我国亚热带地区的14种典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各试验小区上分别设定3种不同的土壤前期含水量水平,研究土壤前期含水量对不同土壤可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土壤类型在3种不同土壤前期含水量水平下土壤可蚀性K值都存在动态变化,但不同土壤类型其可蚀性K值随土壤前期含水量变化的变动幅度不同,同一土壤可蚀性K值在土壤前期含水量变化范围内最高和最低值之间最高相差达到16倍;不同土壤类型可蚀性K值随土壤前期含水量变化的变动趋势也不同,其中绝大多数土壤可蚀性K值随前期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大,根据土壤可蚀性K值的变动趋势可以分为三类,首先,9种土壤的可蚀性K值随前期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大;其次,4种土壤可蚀性K值随前期土壤含水量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大致呈倒"U"型;第三,仅有1种土壤的可蚀性K值随土壤前期含水量的升高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 K值 土壤前期含水量 人工模拟降雨
下载PDF
前期含水量对坡耕地产流产沙及氮磷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丽 王力 王全九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71-2178,共8页
土壤前期含水量是影响土壤入渗、产流以及溶质迁移、淋失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对5%、9%、13%、17%和20%这5个不同前期含水量水平下的黄土高塬沟壑区黑垆土坡耕地土壤侵蚀及氮磷流失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同一... 土壤前期含水量是影响土壤入渗、产流以及溶质迁移、淋失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对5%、9%、13%、17%和20%这5个不同前期含水量水平下的黄土高塬沟壑区黑垆土坡耕地土壤侵蚀及氮磷流失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同一雨强和坡度条件下,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坡面达到稳定入渗率的时间缩短,开始均匀产流时间也减小;在5%~17%前期含水量的范围内,径流量、泥沙量随前期含水量增加而增加,17%~20%时径流量和产沙量为递减的变化趋势;产沙量与径流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889。前期含水量为17%时,径流中水溶性磷、硝态氮、铵态氮浓度最大,总流失量最大,3种养分在湿润层内发生积累的深度随含水量增加而减小,前期含水量17%是影响径流中养分浓度变化的一个临界值;在前期含水量范围为5%~9%时,养分流失量变化不大,且流失量较小;硝态氮平均流失总量最大,分别是铵态氮和水溶性磷的1.32和2.46倍。该项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农业生产、减少水分损失、提高水分和养分利用率提供有效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期含水量 入渗 产流过程 养分浓度 流失强度
下载PDF
基于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理论的坡面产流产沙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黄俊 赵西宁 吴普特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70,共7页
基于坡面不同植被措施下多场室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采用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理论研究了植被、降雨及下垫面等因素对坡面次降雨径流总量和泥沙总量的不同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通径分析与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基本一致;2)降雨强度、植被覆盖... 基于坡面不同植被措施下多场室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采用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理论研究了植被、降雨及下垫面等因素对坡面次降雨径流总量和泥沙总量的不同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通径分析与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基本一致;2)降雨强度、植被覆盖度和土壤前期含水量是影响坡面次降雨径流总量的3个最重要因子,其次分别为植被类型、降雨历时、植被生长阶段和坡度;3)植被覆盖度和降雨强度是影响次降雨泥沙总量最重要的两个因子,降雨历时对泥沙总量的影响作用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降雨 产流产沙 植被措施 前期含水量 坡度
下载PDF
西南山区农地土壤前期含水量对优先流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欣 张洪江 +6 位作者 张福明 程金花 阮林 李世友 田香姣 魏虎伟 徐贵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14,共8页
在重庆四面山的4块农地上,通过前期洒水使样地具有不同的土壤前期含水量,应用优先流染色法和室内图像提取技术分析样地垂直剖面和水平剖面的土壤染色情况,并在染色过程中用TDR记录样地每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分析不同前期含水量下优先流... 在重庆四面山的4块农地上,通过前期洒水使样地具有不同的土壤前期含水量,应用优先流染色法和室内图像提取技术分析样地垂直剖面和水平剖面的土壤染色情况,并在染色过程中用TDR记录样地每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分析不同前期含水量下优先流的入渗深度及入渗速率,研究土壤前期含水量对优先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前期含水量低的样地,湿润锋的渗透速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湿润锋平均入渗速率为1 520mm/h;土壤前期含水量高的样地,湿润锋的渗透速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湿润锋平均入渗速率为515mm/h;(2)土壤前期含水量较低的样地垂直剖面的染色示踪物平均最大入渗深度为56.00cm,大于前期含水量较高的样地的33.76cm,说明土壤前期含水量低的样地优先流渗透深度更大;(3)土壤前期含水量较高的样地,优先流主要发生在土壤A层和B层的20-30cm土层深度处,而前期含水量低的样地优先流在A层、B层和C层均有发生。而且土壤前期含水量较低的样地,垂直剖面每层的平均染色面积均大于前期含水量高的样地,说明土壤前期含水量较低的样地优先流现象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 土壤前期含水量 优先流
下载PDF
前期土壤含水量对粘性红壤产流产沙及溶质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沈紫燕 王辉 +2 位作者 平李娜 龚恩磊 胡传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2,共5页
采用针头式降雨器对零坡度、短坡长、不透水底层的红壤土体进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在消除坡度坡长影响模拟南方蓄满产流条件下,研究前期土壤含水量对红壤产流、产沙及溶质运移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土壤含水量为20%时,红壤黏结力最... 采用针头式降雨器对零坡度、短坡长、不透水底层的红壤土体进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在消除坡度坡长影响模拟南方蓄满产流条件下,研究前期土壤含水量对红壤产流、产沙及溶质运移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土壤含水量为20%时,红壤黏结力最大且结构最稳定,初始产流时间延续最长,入渗水量最多,径流总量最少,泥沙流失量少,形成蓄满产流条件;前期含水量为饱和时,则反之。径流中溴离子流失量和流失率随着前期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其数量大小顺序为20%>10%>2%;磷的流失总量,无论是溶解态磷(DP)还是颗粒态磷,流失总量大小依次为饱和>20%>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期土壤含水量 红壤 产流 产沙 溶质运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坡面水蚀对降雨和下垫面微观格局的响应 被引量:11
10
作者 卫伟 贾福岩 +2 位作者 陈利顶 吴东平 陈瑾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674-2679,共6页
黄土高原严重的土壤侵蚀是降雨和复杂脆弱的下垫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微型小区尺度上(1.2 m×1.2 m;2 m×1.2m)模拟降雨技术为基本研究手段,定量刻画了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等基本降雨特征值对定西安家沟自然坡面上荒草、沙棘中位、... 黄土高原严重的土壤侵蚀是降雨和复杂脆弱的下垫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微型小区尺度上(1.2 m×1.2 m;2 m×1.2m)模拟降雨技术为基本研究手段,定量刻画了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等基本降雨特征值对定西安家沟自然坡面上荒草、沙棘中位、沙棘下位、沙棘上位、结皮裸地和裸地等不同植株微观格局及其处理下的水蚀过程的影响.主要取得以下结果:①雨强和雨量对水蚀的发生均能产生显著影响,但以雨强的影响力更大;②前期土壤含水量与产流时间显著负相关,而与径流量和侵蚀量显著正相关.前期含水量相同时,不同植株微景观格局对产流时间发挥了关键作用;③不同植株及其微观格局遏制地表径流的能力迥异.在50~60 mm.h-1的大雨强作用下,有沙棘覆盖的小区径流系数仅为5%~8%,荒草地为25%,结皮裸地为45%,而裸地则高达63%;④有沙棘覆盖的小区中,沙棘在小区中所处的具体位置对于水土流失效应又极为重要,以沙棘下位的水土保持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小区 水蚀过程 降雨 下垫面 植株 前期水分 格局
原文传递
2009/2010年冬季云南干旱的进一步研究——前期土壤湿度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崇银 刘会荣 宋洁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1-561,共11页
采用新一代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2版本,模拟研究了前期(秋季)土壤湿度异常对云南冬季降水的影响。数值模拟试验结果和一系列分析清楚表明,前期(秋季)土壤湿度的异常偏低,会导致云南地区冬季(12月1日~2月28日)降水的显著减少;前期... 采用新一代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2版本,模拟研究了前期(秋季)土壤湿度异常对云南冬季降水的影响。数值模拟试验结果和一系列分析清楚表明,前期(秋季)土壤湿度的异常偏低,会导致云南地区冬季(12月1日~2月28日)降水的显著减少;前期土壤湿度减少一半,可以使云南冬季的降水量平均减少30%以上,小部分区域减少达50%以上,影响十分明显。大气环流及其主要参量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清楚表明,持续的西偏北气流和干气团的控制以及云南地区大气散度场和垂直运动场等的异常是导致降水量减少的直接原因。对降水过程的分析表明,前期土壤湿度减少对降水过程的频次和发生时间的影响较小,但对各次过程的降水强度影响明显。这是前期土壤湿度减少所导致的包括区域性蒸发量和热通量等大气物理过程的改变决定的。本研究数值模拟结果与关于区域性土壤湿度异常影响机理的已有结论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期土壤湿度 云南 冬季降水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优先流区与基质流区土壤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杜晓晴 牛健植 +3 位作者 侯琨 张英虎 孟晨 骆紫藤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57,共7页
在非饱和土壤中,优先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针对华北方土石山区的优先流现象,在鹫峰森林公园选取6块样地,利用染色示踪法获取优先流路径,分析林地优先流区和基质流区土壤孔隙度与水分变化的差异,以及土壤初始含水率对优先流(最大染... 在非饱和土壤中,优先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针对华北方土石山区的优先流现象,在鹫峰森林公园选取6块样地,利用染色示踪法获取优先流路径,分析林地优先流区和基质流区土壤孔隙度与水分变化的差异,以及土壤初始含水率对优先流(最大染色深度、50%染色深度、染色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中优先流区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比基质流区的大,毛管孔隙度在优先流区与基质流区无明显差异;2)试验后优先流区土壤含水率变少,含水率减少平均比例是21%,基质流区试验前后含水率几乎无变化,含水率变化比例是0;3)初始含水率与染色比例呈正相关(R2=0.679),与50%染色深度呈正相关(R2=0.527),与最大染色深度相关性小(R2=0.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流 土壤孔隙度 土壤含水率变化比例 染色示踪法 初始含水率
下载PDF
南方红壤入渗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章俊霞 李小军 左长清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7-29,共3页
认识土壤的降雨入渗性能,对于研究洪水过程、土壤侵蚀、土壤水分以及布设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介绍试验设计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南方红壤区土壤前期含水率、降雨和不同植被条件(植被覆盖度)3种因素对土壤入渗的影响... 认识土壤的降雨入渗性能,对于研究洪水过程、土壤侵蚀、土壤水分以及布设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介绍试验设计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南方红壤区土壤前期含水率、降雨和不同植被条件(植被覆盖度)3种因素对土壤入渗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雨量和雨强较小时,土壤前期含水率越高则土壤入渗率就越低,但当雨量或雨强较大时,土壤入渗率都较低,这时土壤入渗率主要与降雨因子相关,受土壤前期含水率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在同一降雨条件下,不同处理小区土壤入渗系数大小顺序为百喜草全园覆盖、横坡套种作物、果园清耕、裸露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土壤入渗 土壤前期含水率 降雨 植被 红壤
下载PDF
模拟降雨下前期含水量对黄绵土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淡彩虹 许欢欢 +3 位作者 王兵 张慧妮 李家明 马金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6,共6页
为探究不同前期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及产流产沙关系,以安塞黄绵土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6个前期土壤含水量处理(5%,10%,15%,20%,25%,30%),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来系统研究前期土壤含水量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每个... 为探究不同前期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及产流产沙关系,以安塞黄绵土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6个前期土壤含水量处理(5%,10%,15%,20%,25%,30%),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来系统研究前期土壤含水量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每个含水量处理设置2个重复,坡面坡度为15°,设计雨强为90 mm/h,降雨历时为1 h。结果表明:(1)随着前期土壤含水量的升高,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幂函数减小,产流量线性增大。(2)坡面土壤流失量随前期土壤含水量增大呈幂函数增加,高含水量组(29.3%)土壤流失量分别是低含水量组(5.8%和10.6%)和中含水量组(15.3%,20.4%,25.1%)的86.1,8.9倍。当前期含水量接近饱和时,坡面侵蚀加剧,土壤流失量迅速增加。(3)不同前期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坡面产流量与产沙量呈幂函数关系,当产流速率超过1.4 L/min,产沙量迅速增加甚至翻倍,呈“水大沙多”的特点。前期土壤含水量通过影响入渗产流和改变径流泥沙关系双重作用来影响坡面产沙。因此,对黄绵土坡面而言,应注意防范连绵持久降雨后暴雨或特大暴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可采取耕作、植被覆盖等措施维持适当土壤含水量使土层不饱和来减少侵蚀。研究结果为黄土高原水土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期土壤含水量 产流产沙 产流产沙关系 初始产流时间 黄绵土
下载PDF
Antecedent Precipitation Index to Estimate Soil Moisture and Correlate as a Triggering Process in the Occurrence of Landslides
15
作者 Marcio Augusto Ernesto De Moraes Walter Manoel Mendes Filho +6 位作者 Rodolfo Moreda Mendes Cassiano Antonio Bortolozo Daniel Metodiev Marcio Roberto Magalhães De Andrade Harideva Marturano Egas Tatiana Sussel Gonçalves Mendes Luana Albertani Pampu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CAS 2024年第1期70-86,共17页
Landslides are highly dangerous phenomena that occur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and pose significant threats to human populations. Intense rainfall events are the main triggering process for landslides in urbaniz... Landslides are highly dangerous phenomena that occur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and pose significant threats to human populations. Intense rainfall events are the main triggering process for landslides in urbanized slope regions, especially those considered high-risk areas. Various other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 process;thus, it is essential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such incidents in all possible ways. Soil moisture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Earth’s surface-atmosphere interaction systems;hence, measurements and their estimations are crucial for understanding all processes involved in the water balance, especially those related to landslides. Soil moisture can be estimated from in-situ measurements using different sensors and techniques,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hydrological modeling, and indicators to index moisture conditions. Antecedent soil moisture can significantly impact runoff for the same rainfall event in a watershed. The Antecedent Precipitation Index (API) or “retained rainfall,” along with the antecedent moisture condition from the Natural Resources Conservation Service, is generally applied to estimate runoff in watersheds where data is limited or unavailable. This work aims to explore API in estimating soil moisture and establish thresholds based on landslide occurrences. The estimated soil moisture will be compared and calibrated using measurements obtained through multisensor capacitance probes installed in a high-risk area located in the mountainous region of Campos do Jordão municipality, São Paulo, Brazil. The API used in the calculation has been modified, where the recession coefficient depends on air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as well as the climatological mean temperature, which can be considered as losses in the water balance due to evapotranspiration. Once the API is calibrated, it will be used to extrapolate to the entire watershed and consequently estimate soil moisture. By utilizing recorded mass movements and comparing them with API and soil moisture, it will be pos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LIDES antecedent Precipitation Index soil moisture Threshold Water Balance
下载PDF
中国亚热带土壤不同前期含水量对可蚀性K值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立 邢廷炎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2年第1期66-69,共4页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研究我国亚热带7种有代表性土壤在干、湿两种状态下的土壤可蚀性K值,结果表明、相同类型土壤在干、湿两种状态下的可蚀性K值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耕作土壤的可蚀性K值高于非耕作土壤。
关键词 中国 亚热带 土壤可蚀性 K值 人工模拟降雨仪 前期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太湖流域平原地区田间尺度产流机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钢 王船海 +3 位作者 翟月 陈云飞 张娉楠 茅志兵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3,共7页
为定量化评估区域产流的影响因子,构建野外试验基地,对太湖流域2个不同试验区的降雨、蒸散发量、土壤含水量、地下水位和地表水动态进行野外监测,通过对不同降雨径流过程的水量平衡分析可得:Dunne产流是太湖流域平原区产生径流的主要机... 为定量化评估区域产流的影响因子,构建野外试验基地,对太湖流域2个不同试验区的降雨、蒸散发量、土壤含水量、地下水位和地表水动态进行野外监测,通过对不同降雨径流过程的水量平衡分析可得:Dunne产流是太湖流域平原区产生径流的主要机制,红旗圩试验基地的总降雨量和径流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确定性系数R 2=0.95;土壤蓄水量与初始地下水埋深之间存在良好线性关系,反映了浅层地下水和土壤水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因此可以将地下水初始埋深作为前期土壤水分估算的指标;根据各次降雨过程的水量平衡分析,得到洼地蓄水量范围为4.72~8.03 mm,说明在计算平原区产流过程时不应忽略洼地蓄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 前期土壤水分 浅层地下水位 洼地蓄水 太湖流域
下载PDF
基于土壤前期含水量-降雨耦合关系的陕北黄土坡面产流临界降雨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艾宁 刘广亮 +2 位作者 朱清科 刘广全 强方方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3-29,共7页
土壤前期含水量与降雨是坡面产流的主要影响因素。该研究基于超渗产流基本原理,通过引入土壤前期含水量与降雨2个指标,最终推导出基于土壤前期含水量-降雨耦合关系的坡面产流所需临界值公式。通过该公式结合土壤水分实测值对陕北黄土区... 土壤前期含水量与降雨是坡面产流的主要影响因素。该研究基于超渗产流基本原理,通过引入土壤前期含水量与降雨2个指标,最终推导出基于土壤前期含水量-降雨耦合关系的坡面产流所需临界值公式。通过该公式结合土壤水分实测值对陕北黄土区吴起县典型植被群落干旱年、正常年和湿润年的产流临界降雨值进行模拟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1)陕北黄土坡面湿润年产流所需临界降雨量与干旱年和正常年存在显著差异,湿润年产流所需降雨量较少且油松湿润年理论产流值最低,仅需5. 60 mm;干旱年与正常年产流所需临界降雨量则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干旱年产流所需降雨量较大。2)不同植被类型产流所需最低降雨量不同,其中油松林地产流所需临界降雨量最小,即油松林地较易产流,沙棘纯林产流所需降雨量最大,即沙棘林地较难产流;且2种林地产流所需降雨量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前期含水量与降雨二者耦合关系及其与坡面产流临界阈值的研究,对该区域预防土壤侵蚀带来的危害和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前期含水量 降雨 产流临界降雨值 黄土坡面
下载PDF
流域初始状态对环境同位素法划分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学秋 瞿思敏 +6 位作者 张雄鹰 崔彦萍 陈红雨 徐时进 石朋 王轶凡 勾建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25,共6页
在使用同位素示踪剂划分流量时,流域初始状态会对事件水和事件前水分割产生影响。为研究流域初始状态对环境同位素法划分流量的影响,以和睦桥流域2015—2016年间4场降雨事件为研究对象,根据稳定同位素含量(δ 18 O)确定其在流域出口断... 在使用同位素示踪剂划分流量时,流域初始状态会对事件水和事件前水分割产生影响。为研究流域初始状态对环境同位素法划分流量的影响,以和睦桥流域2015—2016年间4场降雨事件为研究对象,根据稳定同位素含量(δ 18 O)确定其在流域出口断面径流的不同水源组成比例,着重分析流域不同初始流量和前期土壤含水量对流量过程线划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出口径流总量中事件前水占优,洪峰流量以事件水为主;流域不同初始状态下同位素分割结果不同,表明该流域存在多种产流机制,流域初始流量与总径流系数及事件水贡献比例呈负相关;前期土壤含水量与事件水贡献比例的影响模式复杂多变,但在前期土壤含水量较高或前期降雨较多的情况下,总径流中事件水贡献比例将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流量过程线划分 初始流量 初始土壤含水量 和睦桥流域
下载PDF
前期土壤含水量对坡面产流产沙特性影响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47
20
作者 王辉 王全九 邵明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68,共4页
为了研究黄土区降雨前期土壤含水量对不同土壤坡面降雨入渗、产流和产沙特性的影响,采用室内降雨模拟试验方法,探讨了前期土壤含水量从风干土状态至近饱和条件下塿土和砂黄土坡面降雨入渗、产流产沙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雨强(80 mm/h... 为了研究黄土区降雨前期土壤含水量对不同土壤坡面降雨入渗、产流和产沙特性的影响,采用室内降雨模拟试验方法,探讨了前期土壤含水量从风干土状态至近饱和条件下塿土和砂黄土坡面降雨入渗、产流产沙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雨强(80 mm/h)和坡度(10°)较大情况下,前期土壤含水量对塿土坡面产流时刻、入渗和产流过程影响不明显;砂黄土坡面产流时刻受前期土壤含水量影响显著,随着前期土壤含水量的增大先延长后缩短,其极差值达到28.91 min;前期土壤含水量在风干土~10%和15%~25%两段范围内,砂黄土坡面入渗产流规律差异十分显著。基于土壤水分累积入渗过程特征,塿土前期含水量可分成"三区",砂黄土则可分成"两区";利用前期土壤含水量与坡面土壤流失量的二次多项式关系,分别确定出塿土和砂黄土坡面土壤流失量最少的前期含水量值为11.25%和12.74%,为黄土区坡地水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期土壤含水量 入渗 地表径流 土壤侵蚀 黄土坡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