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丹参滴丸对离体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1
1
作者 赵雅君 史从宁 +7 位作者 王孝铭 朱世军 马丽英 姜晓姝 娄延平 王丽娜 李全凤 徐长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71-1275,共5页
目的和方法 :采用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技术 ,制备心肌缺氧 /复氧损伤模型 ,分别在缺氧前及缺氧后 ,用复方丹参滴丸及消心痛对心肌给予保护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 (HPLC)测定离体大鼠心肌组织中的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含量变化 ,利用H... 目的和方法 :采用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技术 ,制备心肌缺氧 /复氧损伤模型 ,分别在缺氧前及缺氧后 ,用复方丹参滴丸及消心痛对心肌给予保护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 (HPLC)测定离体大鼠心肌组织中的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含量变化 ,利用H - 6 0 0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本实验共分 6组 :正常对照组 ;单纯缺氧 /复氧组 ;复方丹参滴丸前、后保护组 ;消心痛前、后保护组。结果 :①单纯缺氧 /复氧组心肌组织中AMP、ADP、ATP及AN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②复方丹参滴丸前、后保护组大鼠心肌组织内的AMP、ADP、ATP、AN含量均高于单纯缺氧 /复氧组 (P <0 0 1) ,也相应高于消心痛前、后保护组 (P <0 0 1) ,两组的ATP、AN含量均接近正常水平 (P >0 0 5 )。③消心痛前、后保护组的AMP、ADP、ATP、AN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电镜结果也证明复方丹参滴丸对缺氧 /复氧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无论在缺氧前预灌注时及缺氧后再灌注时给予 ,均能通过提高心肌组织中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含量 ,保护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来保护心肌 ,其保护效果优于消心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心肌 低氧 能量代谢 心肌超微结构 大鼠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离体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郑世营 张晓膺 +4 位作者 王志刚 赵军 葛锦峰 李小兵 吴广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25-427,共3页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缺血 /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Langendorlf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技术 ,制备心肌缺氧 /复氧损伤模型 ,分别在缺氧前及缺氧后 ,用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给予保护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离体...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缺血 /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Langendorlf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技术 ,制备心肌缺氧 /复氧损伤模型 ,分别在缺氧前及缺氧后 ,用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给予保护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离体大鼠心肌组织中的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含量变化 ,利用H— 6 0 0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本实验共分 4组 :正常对照组 ,单纯缺氧 /复氧组 ,参附注射液前、后保护组。结果 ①单纯缺氧 /复氧组心肌组织中AMP、ADP、ATP及AN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②参附注射液前、后保护组大鼠心肌组织内的AMP、ADP、ATP、AN含量均高于单纯缺氧 /复氧组 (P <0 .0 1) ,且接近正常水平 (P >0 .0 5 )。电镜结果也证明参附注射液对缺氧 /复氧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 参附注射液无论在缺氧前预灌注时及缺氧后再灌注时给予 ,均能通过提高心肌组织中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心肌 低氧 复氧 能量代谢 保护作用
下载PDF
Effects of hypoxia,hyperoxia on the 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and activity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in hepatic stellate cells 被引量:18
3
作者 Ping-Sheng Chen~(1,2) Wei-Rong Zhai~1 Xiao-Mei Zhou~3 Jin-Sheng Zhang~1 Yue-E Zhang~1 Yu-Qin Ling~1 Ying-Hong Gu~1 1 Department of Pathology,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2,China2 Ping-Sheng Chen now works in the Department of Pathology,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the (former Nanjing Railway Medical College),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09,China3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Shanghai 200032,Chi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5期647-651,共5页
AIM: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hypoxia, hyperoxia on the 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and activity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 in 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 METHODS: The expressions of MMP-2, tissue inhibitor o... AIM: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hypoxia, hyperoxia on the 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and activity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 in 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 METHODS: The expressions of MMP-2, 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TIMP-2) and membrane typ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 (MT1-MMP) in cultured rat HSC were detected by immunocytochemistry (ICC) and 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 The contents of MMP-2 and TIMP-2 in culture supernatant were detected with ELISA and the activity of MMP-2 in supernatant was revealed by zymography. RESULTS: In the situation of hypoxia for 12h, the expression of MMP-2 protein was enhanced (hypoxia group positive indexes: 5.7 +/- 2.0, n=10; control: 3.2 +/- 1.0, n = 7; P【0.05), while TIMP-2 protein was decreased in HSC (hypoxia group positive indexes: 2.5 +/- 0.7, n = 10; control: 3.6 +/- 1.0, n = 7; P 【 0.05), and the activity (total A) of MMP-2 in supernatant declined obviously (hypoxia group: 7.334 +/- 1.922, n = 9; control: 17.277 +/- 7.424, n = 11; P 【 0.01). Compared the varied duration of hypoxia, the changes of expressions including mRNA and protein level as well as activity of MMP-2 were most notable in 6h group. The highest value(A(hypoxia)-A(control)) of the protein and the most intense signal of mRNA were in the period of hypoxia for 6h, along with the lowest activity of MMP-2. In the situation of hyperoxia for 12h, the contents (A(450)) of MMP-2 and TIMP-2 in supernatant were both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especially the TIMP-2 (hyperoxia group: 0.0499 +/- 0.0144, n = 16; control: 0.0219 +/- 0.0098, n = 14; P 【 0.01), and so was the activity of MMP-2 (hyperoxia group: 5.252 +/- 0.771, n = 14; control: 4.304 +/- 1.083, n = 12; P 【 0.05), and the expression of MT1-MMP was increased. CONCLUSION: HSC is sensitive to the oxygen, hypoxia enhances the expression of MMP-2 and the effect is more marked at the early stage; hyperoxia mainly raises the activity of MM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mals Cell Division Cell Hypoxia Cells Cultured Gelatinase A Gene Expression Regulation Enzymologic HEPATOCYTES HYPEROXIA Metalloendopeptidases RNA Messenger RATS Rats Sprague-Dawley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
下载PDF
缺氧对大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和腺苷酸转位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兵 柳君泽 陈丽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0-463,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原低压缺氧暴露过程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及腺苷酸转位酶活性变化特点。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1d组、5d组、15d组和30d组。缺氧组于模拟海拔5000m高原低压舱内连续缺氧23h/d。提取心室肌线粒体,Clark氧... 目的:探讨高原低压缺氧暴露过程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及腺苷酸转位酶活性变化特点。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1d组、5d组、15d组和30d组。缺氧组于模拟海拔5000m高原低压舱内连续缺氧23h/d。提取心室肌线粒体,Clark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氧化呼吸活性;HPLC法测量线粒体内腺苷酸含量;[3H]-ADP掺入法测量线粒体ANT转运活性。结果:大鼠经缺氧1d、5d、15d后,ST3和RCR显著降低,缺氧30d时ST3仍显著低于对照组,ST4在缺氧1d、5d、15d时显著升高,缺氧30d时降低,RCR在30d时接近正常。缺氧1d和5d心肌线粒体ATP含量、ANT活性明显下降,缺氧15d时接近正常,缺氧30d时则再次降低。结论:缺氧对心肌线粒体氧化呼吸功能的抑制是导致线粒体内ATP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缺氧过程中ANT活性与线粒体内ATP含量成协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线粒体 能量代谢 腺嘌呤核苷酸移位酶 心肌
下载PDF
淹水胁迫下不同耐渍性玉米自交系根系中的酶学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祖新 姜华武 +1 位作者 魏中一 郑用琏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27,24,共4页
以 4种耐渍性存在差异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 ,对淹水前后玉米根系中乙醇脱氢酶 (ADH)、NAD+-苹果酸酶 (ME)、谷氨酸脱氢酶 (GDH)和过氧化物酶 (POD)的表达量及其同工酶的变化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淹水 3d后的各个自交系根系中 ,ADH的活性... 以 4种耐渍性存在差异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 ,对淹水前后玉米根系中乙醇脱氢酶 (ADH)、NAD+-苹果酸酶 (ME)、谷氨酸脱氢酶 (GDH)和过氧化物酶 (POD)的表达量及其同工酶的变化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淹水 3d后的各个自交系根系中 ,ADH的活性都明显增加 ,Adh2位点被诱导表达 ;耐渍性较差的NC2 86和黄早四根系中ME活性分别增加 170 %和 130 %以上 ,耐渍性较好的自交系ME活性则变化不明显 ;除NC2 86外 ,GDH活性在淹水前后变化不明显 ,但淹水处理后有一同工酶位点Gdh4被诱导表达 ;淹水后 ,凤可 1根系POD活性略有上升 ,其他材料P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作者认为 ,玉米根系在缺氧条件下快速进入乙醇发酵途径和氮代谢等途径 ,提供生存所需能量和减少代谢有毒中间产物积累 ,是玉米耐渍性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涝渍胁迫 耐渍性 玉米 自交系 根系 酶活性 同工酶
下载PDF
低氧环境对骨代谢影响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广周 吴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4963-4969,共7页
背景:以往的研究中,在低氧刺激下机体的有氧运动能力、心血管系统、血液成分、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自由基抗氧化系统、酸碱平衡系统等都会产生影响,但目前低氧环境对于骨代谢的影响以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尚不明确。目的:从低氧诱... 背景:以往的研究中,在低氧刺激下机体的有氧运动能力、心血管系统、血液成分、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自由基抗氧化系统、酸碱平衡系统等都会产生影响,但目前低氧环境对于骨代谢的影响以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尚不明确。目的:从低氧诱导因子及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相关通路入手,详细阐述低氧环境对骨代谢的影响,同时也分析和评价低氧环境下运动训练对骨骼的影响,为高原训练对骨吸收和骨形成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CNKI)和PubM ed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15年9月关于低氧环境对骨代谢影响的文章,检索词为"低氧环境;低氧诱导因子;骨代谢;运动;高原训练";英文检索词为"hypoxia environment,hypoxia inducible factors,bone metabolism,exercise,altitude training"。初检文献233篇,根据纳入标准保留46篇进行分析、综述。结果与结论:(1)低氧环境中对骨代谢的影响较复杂,主要通过低氧诱导因子及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相关通路的作用,随着作用时间及氧浓度不同作用不同;(2)目前发现低氧诱导因子对骨骼影响主要以低氧诱导因子1为主。一方面低氧诱导因子1α可以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而促进骨骼生长,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3)低氧环境下低氧诱导因子1主要是通过酸化作用刺激破骨细胞,而增加骨吸收能力;(4)不同的骨代谢相关信号通路在低氧环境下被激活的程度不一,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平衡随之发生改变。高原训练可能会对骨代谢产生不利影响,要控制好高原的海拔,训练的周期及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缺氧诱导因子1 代谢 运动医学 成骨细胞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低氧环境 低氧诱导因子 骨代谢 运动 高原训练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内分泌代谢紊乱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杜红伟 郭世杰 +1 位作者 霍淑芳 杨文思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9-110,共2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NHIE)内分泌代谢变化及其与 NHIE病情轻重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 5 9例足月 NHIE患儿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甲状腺素 (T4)、游离 T3(FT3)、游离 T4(FT4)、促甲状腺素 (TSH)、促肾...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NHIE)内分泌代谢变化及其与 NHIE病情轻重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 5 9例足月 NHIE患儿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甲状腺素 (T4)、游离 T3(FT3)、游离 T4(FT4)、促甲状腺素 (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皮质醇 (C)、胰岛素 (INS)、胰高血糖素 (GC)、降钙素(CT)、甲状旁腺素 (PTH)、生长激素 (GH)浓度 ,并测血糖 (BS)及血钙。结果  NHIE存在内分泌代谢紊乱 ,表现为低 T3综合征 ,C升高 ,血钙降低 ,轻度 NHIE BS略升高 ,中、重度 NHIE BS可升高或降低 ,中、重度 NHIE BS升高或降低 ,ACTH、GC、CT升高 ,中、重度 NHIE BS病情愈重 ,变化愈明显。结论  T3、T4、C、BS浓度可作为临床判断NHIE病情轻重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内分泌代谢紊乱 缺氧缺血性脑病
下载PDF
肥大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特点及干预能量代谢的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冯兵 徐静 +3 位作者 刘伟 杨晓 何作云 杨惠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0-504,共5页
目的:探讨肥大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与能量代谢途径转换的关系。方法:应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0.1μmol/L)+去甲肾上腺素(NE1μmol/L)诱导培养大鼠心肌细胞肥大,以同位素液闪计数法测定葡萄糖有氧氧化率(GOR)、葡萄糖酵解率(GLR)和脂肪... 目的:探讨肥大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与能量代谢途径转换的关系。方法:应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0.1μmol/L)+去甲肾上腺素(NE1μmol/L)诱导培养大鼠心肌细胞肥大,以同位素液闪计数法测定葡萄糖有氧氧化率(GOR)、葡萄糖酵解率(GLR)和脂肪酸有氧氧化率(FOR),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结果:(1)常氧培养时,肥大心肌细胞的葡萄糖氧化率(GOR)、糖酵解率(GLR)均高于正常心肌细胞,而脂肪酸氧化率(FOR)低于正常心肌细胞,但与细胞凋亡率一样,与正常心肌细胞比较无显著差异。(2)肥大心肌细胞缺氧6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缺氧前,复氧后不仅细胞凋亡更显著高于缺氧前,还出现了细胞坏死。(3)正常心肌细胞和肥大心肌细胞缺氧后GLR无明显变化,GOR、FOR均低于缺氧前,缺氧6h时出现显著差异,但肥大心肌细胞GOR在缺氧2h时即显著低于缺氧前。缺氧复氧后,正常心肌细胞和肥大心肌细胞GOR均低于对应单纯缺氧时间组,而GLR和FOR轻度高于对应单纯缺氧2h组,在肥大心肌细胞均显著高于对应单纯缺氧时间组,并随缺氧时间延长更明显。(4)二氯乙酸(DCA)和曲美他嗪(TMZ)预处理后的肥大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后的GOR显著高于对应的无干预肥大心肌细胞组,GLR、FOR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低于无干预肥大心肌细胞组。结论:肥大心肌细胞更易于受到缺氧复氧刺激的损伤,活化糖代谢可部分抑制这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大 缺氧 细胞凋亡 能量代谢
下载PDF
犬失血性休克过程氧供不足与用氧障碍 被引量:2
9
作者 郭炯 王建中 +2 位作者 邱劲 汤文良 马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犬在失血休克5h内,PaO_2波动上升,PaCO_2进行性降低。用PvO_2和PvCO_2反映细胞用氧状态发现,在休克1st至3rdh在心房及诸器官有进行性PvO_2降低和PvCO_2升高,在3td至5thh二者相对... 犬在失血休克5h内,PaO_2波动上升,PaCO_2进行性降低。用PvO_2和PvCO_2反映细胞用氧状态发现,在休克1st至3rdh在心房及诸器官有进行性PvO_2降低和PvCO_2升高,在3td至5thh二者相对恒定。此时从血氧解离曲线看,静脉氧饱和度和张力仍超过代偿极限1~2倍,代偿储备远未耗竭,氧的供求平衡是一种假象,实为细胞有用氧障碍所致。将诸器官作双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肝PvO_2最低PvCO_2最高,而肾则相反,变化反映了器官的解剖生理特点,肾PvCO_2从3rdh方急剧上升,提示开始有肾排酸保硷功能受损。在5h实验全过程,动脉血pH略高于静脉血pH并平行地进行性下降,未随血气稳定而不变,说明它不是缺氧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缺氧症 代谢 出血性
下载PDF
补充维生素B2对急性低氧暴露小鼠血浆代谢组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宇平 郭长江 +3 位作者 杨继军 韦京豫 吴健全 高蔚娜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92-95,共6页
目的 观察补充维生素B2对急性低氧暴露小鼠外周血代谢组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5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对照组,2倍、4倍及8倍维生素B2补充组,每组7只.以相应饲料(维生素B2含量分别为6 mg/kg、12 mg/kg、24 mg... 目的 观察补充维生素B2对急性低氧暴露小鼠外周血代谢组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5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对照组,2倍、4倍及8倍维生素B2补充组,每组7只.以相应饲料(维生素B2含量分别为6 mg/kg、12 mg/kg、24 mg/kg和48 mg/kg)喂养2周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它各组均在模拟6000 m高度停留8 h,采集血浆,以核磁共振的方法分析其代谢组变化.结果 急性低氧暴露后,各组动物血浆代谢组在得分图中呈聚类型分布,且有先分离后同归的代谢模式变化轨迹,显示出补充不同剂量维生素B2后小鼠血浆代谢组逐渐恢复的趋势.代谢模式产生差别的原因是脂类、乳酸、丙氨酸、N-乙酰糖蛋白、谷氨酸、胆碱、牛磺酸、糖、肉碱、甘氨酸和肌酐等物质的水平发生了变化,表明相关的代谢途径发生了变化.结论 补充维生素B2使急性低氧暴露机体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发生改变,而维生素B2可以改善碳水化合物代谢,并可能通过肉碱间接调节了脂肪代谢;同时还发现一些氨基酸代谢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 血浆 缺氧 代谢 小鼠 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癌症的起源和防治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靖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5-1039,共25页
癌细胞与正常的人体细胞不同。根据体细胞突变理论(SMT),癌细胞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该理论还采用达尔文主义的基本原理,假设癌细胞生长是自然选择下“适者生存”的结果。与此相反,我们采用Margulis的演化理论来解释癌症的起源,并... 癌细胞与正常的人体细胞不同。根据体细胞突变理论(SMT),癌细胞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该理论还采用达尔文主义的基本原理,假设癌细胞生长是自然选择下“适者生存”的结果。与此相反,我们采用Margulis的演化理论来解释癌症的起源,并提出癌细胞由遗传而来:癌基因组起源于寄生在原核生物宿主中的细菌;在大约20亿年前的“氧气革命”期间,癌基因组与原核生物基因组因内共生作用而融合;后来宿主演化成为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和动物),每种真核生物都具有其独特的基因组;经过同样的时间间隔,原寄生细菌基因组则演化成为真核生物内的癌干细胞基因组。当前SMT假设人类基因组的突变导致癌症,但该理论无法识别编码肿瘤生长的基因组序列,也无法解释:突变为何会造成癌细胞失控性生长及复制?癌症为何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癌症死亡率为何与亚硝酸盐污染有关?中国用不含亚硝酸盐的公共供水源的试验为何竟可以拯救许多癌症患者的生命?SMT没能充分回答许多“神秘”的癌症问题。相反,我们提出的生物演化理论可以回答这些相关事实,包括那些SMT不能充分解释的问题。我们的理论根据是:癌基因组图谱(TCGA)的科学家未能在正常的人类基因组序列中发现突变或未突变的癌基因组。是癌基因组编码了癌细胞的生长及复制和一种不同的代谢模式。我们的理论假设,癌症起源于“休眠中”的癌干细胞因为受亚硝酸盐的影响而被激活,其中一个癌基因组编码了厌氧或缺氧的代谢模式,为癌细胞的生长及复制提供能量和生物量,其他基因组则编码了癌细胞的失控性生长及复制和其他癌症特征。亚硝酸盐以10^-9 级别的浓度干扰人体正常的代谢和复制等机能。事实说明,亚硝酸盐可被定义为一种毒药。识别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基因组 演化 肿瘤细胞 缺氧 厌氧氨氧化代谢 供水 亚硝酸盐中毒 派特扫描 癌症治疗
下载PDF
短暂缺氧、血清剥夺再灌流后神经细胞顿抑现象的研究
12
作者 邓晓红 张苏明 +2 位作者 许予明 许康 喻志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 研究短暂缺氧、血清剥夺复氧复注血清 (再灌流 )后有无神经细胞顿抑现象存在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缺氧组 ,每组根据不同的再灌流时间点又分为 3个亚组 (缺氧组分别为缺氧 15min再灌流 1h组、3... 目的 研究短暂缺氧、血清剥夺复氧复注血清 (再灌流 )后有无神经细胞顿抑现象存在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缺氧组 ,每组根据不同的再灌流时间点又分为 3个亚组 (缺氧组分别为缺氧 15min再灌流 1h组、3h组、6h组 ,正常对照组各亚组的时间点与缺氧组相对应 )。测定短暂缺氧血清剥夺再灌流后不同时间点的三磷酸腺苷含量、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缺氧血清剥夺 15min再灌流 1h后的三磷酸腺苷含量、线粒体膜电位、细胞活性显著降低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缺氧血清剥夺 15min再灌流 6h后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短暂缺氧血清剥夺再灌流后 ,存在低能量状态 ,且可完全恢复 ,表明可能存在神经细胞顿抑现象 ,其原因可能与缺氧血清剥夺再灌流后线粒体呼吸链上的琥珀酸脱氢酶等活性下降及线粒体的膜电位变化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血清剥夺 再灌流 神经细胞顿抑 能量代谢 膜电位 细胞培养 氧自由基
原文传递
大鼠大脑皮层葡萄糖代谢的缺氧习服适应性特点研究
13
作者 黄缄 高钰琪 +2 位作者 张国斌 曹利飞 孙秉庸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34-336,共3页
目的分析脑组织中葡萄糖代谢的缺氧习服适应性特点。方法将大鼠置模拟海拔5000m低压舱内,30d后取动脉血,测定血气、血糖等,取大脑皮层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葡萄糖、糖原含量,用酶法测定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乳酸水平,并和对照组... 目的分析脑组织中葡萄糖代谢的缺氧习服适应性特点。方法将大鼠置模拟海拔5000m低压舱内,30d后取动脉血,测定血气、血糖等,取大脑皮层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葡萄糖、糖原含量,用酶法测定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乳酸水平,并和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氧组血糖、大脑皮层葡萄糖含量显著增加,而糖原显著降低,大脑皮层ATP、磷酸肌酸、乳酸在缺氧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经过缺氧习服适应后,组织能量代谢能达到平衡状态,葡萄糖利用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能量代谢 习服 三磷酸腺苷
下载PDF
短暂缺氧血清剥夺再灌注后神经细胞顿抑现象的研究(英文)
14
作者 邓晓红 张苏明 +2 位作者 许予明 许康 喻志源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4年第6期607-609,共3页
目的 研究短暂缺氧、血清剥夺复氧复注血清 (再灌流 )后神经细胞顿抑现象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缺氧组,每组根据不同的再灌流时间又分为 3个亚组 (缺氧组分别为缺氧 15min再灌流 1h组、3h组、6h组,正常对... 目的 研究短暂缺氧、血清剥夺复氧复注血清 (再灌流 )后神经细胞顿抑现象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缺氧组,每组根据不同的再灌流时间又分为 3个亚组 (缺氧组分别为缺氧 15min再灌流 1h组、3h组、6h组,正常对照组各亚组的时间点与缺氧组相对应)。测定短暂缺氧血清剥夺再灌流后不同时间点的三磷酸腺苷含量、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血清剥夺 15min再灌流 1h后的三磷酸腺苷含量(1. 05±0. 34)、线粒体膜电位(41. 39±1. 242)和细胞活性 (0. 809±0. 087)显著降低 (P<0. 05),且于再灌流 6h后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短暂缺氧血清剥夺再灌流后,存在低能量状态,且可完全恢复,表明可能存在神经细胞顿抑现象,其原因可能与再灌流后线粒体呼吸链上的琥珀酸脱氢酶等活性下降及线粒体的膜电位变化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再灌流 血清剥夺 正常 神经细胞 对照组 再灌注 现象 存在 相对
下载PDF
TNF-α对缺氧复氧损伤的肾小管上皮HK-2细胞NGAL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硕 崔丽艳 张捷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5期6062-6064,共3页
目的研究TNF-α对缺氧复氧损伤的HK-2细胞中NGAL表达的影响,探讨NGAL作为早期AKI标志的意义。方法模拟缺氧复氧模型,RT-PCR法检测不同缺氧时间和不同浓度TNF-α作用后NGAL表达水平。结果缺氧复氧后NGAL表达上调,1、2、4 h组均高于0.5 h... 目的研究TNF-α对缺氧复氧损伤的HK-2细胞中NGAL表达的影响,探讨NGAL作为早期AKI标志的意义。方法模拟缺氧复氧模型,RT-PCR法检测不同缺氧时间和不同浓度TNF-α作用后NGAL表达水平。结果缺氧复氧后NGAL表达上调,1、2、4 h组均高于0.5 h组。随TNF-α浓度增高NGAL表达增加。缺氧1 h,同时200μg/L TNF-α刺激后,NGAL明显提高。结论缺氧复氧后,NGAL表达明显增强,TNF-α的大量产生,可能是NGAL表达增加的直接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缺氧/病理学 上皮细胞/代谢 肾小管/细胞学 急相蛋白质类/代谢 原癌基因蛋白质类/代谢 脂笼蛋白质类/代谢
原文传递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对慢性间歇低氧大鼠糖代谢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肖玲 陈彦 +1 位作者 张晋源 王蓓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581-1583,共3页
目的 探讨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CS)对慢性间歇低氧(CIH)大鼠糖代谢的影响机制.方法 将48只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及实验结束时间分为4、6周正常对照组(充入压缩空气氧浓度为21%),4、6周CIH组(每日CIH暴露8h)及4、6周CIH+... 目的 探讨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CS)对慢性间歇低氧(CIH)大鼠糖代谢的影响机制.方法 将48只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及实验结束时间分为4、6周正常对照组(充入压缩空气氧浓度为21%),4、6周CIH组(每日CIH暴露8h)及4、6周CIH+利莫那班组[CIH暴露前给予肝脏CB1受体拮抗剂利莫那班腹腔注射(1 mg·kg^-1·d^-1)]各8只.第4周及第6周结束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血清C肽水平及肝脏CB1受体表达的变化,评价CIH对糖代谢指标的影响.结果 4、6周CIH组下列指标均显著高于4、6周正常对照组:空腹血糖(8.91±0.40)、(10.61 ±0.36)比(6.48±0.23)、(6.51 ±0.25) mmol/L,血清胰岛素(16.72 ±3.76)、(20.25 ±3.64)比(9.02±2.05)、(9.19 ±2.35) U/L,血清C肽水平(3.53±0.26)、(5.23±0.29)比(1.37±0.26)、(1.41 ±0.41) μg/L,肝脏CB1受体表达(0.290±0.026)、(0.342±0.030)比(0.214±0.023)、(0.221 ±0.026)(均P<0.05);且6周CIH组均显著高于4周CIH组(均P<0.05);而4、6周CIH+利莫那班组上述指标明显降低(均P<0.05).CB1水平与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血清C肽水平呈正相关(r=0.856、0.758、0.827,均P<0.05).结论 ECS在CIH引发的糖代谢异常中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大麻酚 CB1 缺氧 葡萄糖代谢障碍 大鼠
原文传递
慢性间歇性缺氧对脂质代谢影响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聿炜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38-1240,共3页
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neasyndrome,OSAHS)发病率为2%~4%,老年人群发病率更高。已有研究证实,OSAHS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极低密度脂蛋白(V... 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neasyndrome,OSAHS)发病率为2%~4%,老年人群发病率更高。已有研究证实,OSAHS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均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载脂蛋白A(ApoA)则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缺氧 脂代谢 障碍
原文传递
缺氧缺血新生鼠脑线粒体形态及功能改变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苗鸿才 周丛乐 +1 位作者 汤秀英 张晔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 新生鼠急性期脑线粒体形态计量学改变及与功能的相关关系。 方法 7 日龄Wistar 大鼠(n =33)随机分为HI1 小时、HI2 小时及假手术对照组,测定其脑线粒体形态特征参数及功...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 新生鼠急性期脑线粒体形态计量学改变及与功能的相关关系。 方法 7 日龄Wistar 大鼠(n =33)随机分为HI1 小时、HI2 小时及假手术对照组,测定其脑线粒体形态特征参数及功能参数。 结果 HI1 小时组线粒体平均截面面积、周长分别增加48 % 、24 % ,线粒体比表面、嵴膜面积分别减少17% 、37% ;HI2 小时线粒体平均截面面积、周长、比表面无继续改变,嵴膜平均截线长与嵴膜密度分别较对照组减少62 % 、68% ;线粒体密度三组无改变。线粒体嵴膜密度与线粒体呼吸控制比、最大呼吸速率及ATP生成量呈正相关。 结论 HI1小时线粒体形态学的主要改变为肿胀,HI2 小时为嵴膜的破坏。线粒体的肿胀与细胞核周质的肿胀变化始终相一致。缺氧缺血新生鼠嵴膜密度的减少与线粒体呼吸功能、能量合成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线粒体 能量代谢 新生儿
原文传递
颈椎间盘突出症磁共振特点与临床误诊原因的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森美 裴仁全 +1 位作者 陈家涛 吴林发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5期282-284,共3页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MRI特点与临床误诊的原因。方法 对82 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磁共振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大部分与颈椎退行性变密切相关。且多为数个间盘突出,以颈5/6间盘多见,脊...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MRI特点与临床误诊的原因。方法 对82 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磁共振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大部分与颈椎退行性变密切相关。且多为数个间盘突出,以颈5/6间盘多见,脊髓及神经根受压亦较重。有些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不一致而引起误诊。结论 MRI是目前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方法。它不仅显示椎间盘突出的范围和程度、对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的情况,还能反映周围其他结构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围产期糖代谢与各种分娩方式中窘迫和缺氧的关系
20
作者 嘉禾书 郭特鎏 陈玲 《西南国防医药》 CAS 1993年第1期10-11,64,共3页
本文对123例足月新生儿的UA和UV葡萄糖浓度和CO_2CP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UA和UV葡萄糖之间差异显著(P<0.01)。VE给UA的UV葡萄糖最高,CS组最低。VE组UA—UV葡萄糖差值与CS和SD组相比最小。UA—CO_2CP仅SD和VE组、CS组与VE组间差异明显... 本文对123例足月新生儿的UA和UV葡萄糖浓度和CO_2CP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UA和UV葡萄糖之间差异显著(P<0.01)。VE给UA的UV葡萄糖最高,CS组最低。VE组UA—UV葡萄糖差值与CS和SD组相比最小。UA—CO_2CP仅SD和VE组、CS组与VE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果提示UA和UV葡萄糖浓度和UA—UV葡萄糖差值是足月新生儿窘迫的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方式 新生儿窘迫 新生儿缺氧 围产期糖代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